------------
正文
------------
分节阅读_1
《(红楼同人)红楼旁观的平淡生活》作者:落花菩提【完结】
☆、第一回 姑苏城内大宅门 行人演说甄府事
云朝洪庆十年,在当朝洪庆帝水玄斌的治理下,整个云朝风调雨顺、政通人和、天下太平,好一派盛世景象!
有诗云:“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且说江南姑苏城内的繁华地带有一座深宅大院。气派的大门上高悬着“甄府”的匾额。几个衣着整洁、精神头十足的的奴仆正在门前说着什么。
透过甄府高高的围墙,依稀可看见花木扶疏,生机盎然的春日景象。来来往往的行人从门前经过都流露出羡慕、尊敬的目光。
离此宅院不远的茶楼内,三三两两的客人在低声交谈着。
“李兄,你可知前方是哪家老爷的府邸,怎的如此气派?”
“王兄有所不知,此是我们姑苏的大善人甄老爷的府邸!”
“甄老爷是何许人也?怎的有如此家业?”
“李兄且听我细细道来……”
原来这甄老爷,姓甄名费,字士隐,现年三十五岁。乃是洪庆三年科考的榜眼。初始蒙圣上荣恩点在翰林院任职,其后在官场起伏五年,曾升至礼部尚书一职。因本人禀性恬淡,不以功名为念,且又看不惯那些官场中的龌龊,不屑于拉帮结派、汲汲营营,所以激流勇退,以身体病弱为由,辞官归隐。
话说这甄老爷自辞官归隐后,每日里只以观花种竹、酌酒吟诗为乐;兴致所至,邀一两个至交好友游山玩水,寻幽访胜、日子过得好不快哉!正可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倒是神仙似的一流人物。
再说这甄府的女主人封氏。更是让这姑苏城的百姓交口称赞。这封氏出自姑苏郊外大如州人氏,封家是当地有名的乡宦。虽是务农,家境却是富足殷实。
封家老爷有一子一女,甄夫人是长姐,闺名凝烟;其下有一弟,名轩,表字幼安。这封轩自考中秀才后,也以姐夫为表率,放弃功名,热衷于种田经商。到也赚得一个书香门第,耕读传家。自比那些普通乡宦高出一等,颇受乡民尊敬。
那封氏凝烟自十六岁嫁入甄府,因公婆早已辞世,进门即掌府务。封氏过门后与甄老爷夫妻恩爱、琴瑟和谐。更是让甄老爷宠爱有加,为其立誓不纳姬妾,真正做到执子之手、与其偕老的佳话。也因甄老爷此举动,使得他与当今圣上之胞弟北静王水玄武皆得“惧内”之名。但此事正如“如他人饮水,冷暖自知”,倒是外人所不能道也。
甄夫人为人贤淑大度,对下人奴仆恩威幷施,虽治理严格到也一副菩萨心肠。凡下人有病痛、难过之事,求到夫人之处皆能获得相应帮助。为此下人奴仆无有不赞服者。
那甄夫人凝烟为人机敏,且聪明多才、在经商方面颇有才能。不过几年间就把甄家从一个普通的乡宦,变成姑苏城数的着的人家。三年前更从仁清巷葫芦庙的老宅子搬至此处。
因甄老爷夫妻乐善好施,经常造福乡里修桥铺路,且在灾荒之年救济灾民,所以在姑苏地方上广有赞誉。因甄老爷和洪庆朝的四王之一的北静王爷是至交好友,又因前面的官职,京城中的人脉,那姑苏城的父母官对其也是尊敬有加,不时造访请教。
俗话说:“善因结善果”苍天护佑善心人,那甄老爷夫妻膝下有两子一女,皆是聪明伶俐,健康可爱。
那女儿名唤甄珠,年方七岁。小小年纪就生的明媚皓齿,清艳脱俗,不难看出将来是怎样的美人儿。且在其母教导下诸事皆通,成为母亲的助力。协助母亲管家理事井井有条,尽显大家之风。
余下两子是一对五岁的双胞胎。倒也奇了,两子面貌各不相同,长子甄文肖母,长相隽秀、温文尔雅;次子甄逸则肖父,清新俊逸、 品貌非凡,且性子洒脱,颇有乃父之风。
两子一女皆是夫妻二人的掌中之宝,虽爱逾性命,但对子女却严格教养。初始由甄老爷亲自启蒙,又恳请好友方大儒为其老师,真可谓用心良苦,尽显慈父母之爱心。
那姐弟三人倒也是天资聪颖之人,如此小的年纪就显出其不凡之处,令恩师方大儒喜之、爱之,逢人就夸收了几个好学生,诉其前途不可限量。
那甄老爷夫妻对此到不以为意,皆道顺其自然。如孩儿长成愿走仕途之路倒也不错,如不愿也无不可。反正官场也不是什么好去处,不去也罢……
“那甄老爷夫妻真是豁达,如此想法到是少有认同,佩服啊!”
“是啊,为此城中人看法不一,颇有争执。但人家之事岂是外人可以插手的?所以不过是茶余饭后的谈资罢了。”
“也是,拿别人家事做谈资消磨时间倒也不错。看日已正午,我们就此别过,各自归家吧。”
“好,王兄此去一路顺风、他日再聚,敬请保重!”
“再会!”
……
两人拱手告辞,各奔前程。岂知此番谈话却落在了茶楼偏僻角落的两人耳朵里,在他们心中掀起惊涛骇浪来!
那两人相互对视一眼,皱起的眉头显出心中的不安来。“这究竟是何原因?怎的于先前的设定极不相符?难道有人搞鬼?看来要去探查一番了!”
主意已定,两人瞬间消失在茶楼里。如被人发觉必定惊呼“闹鬼了!”
在这个春日里,所有故事才刚刚上演……
☆、第二回 细探究和尚找茬 恼纠缠凝烟发怒
且说上回有两人在茶楼听闻传言,心里忐忑不安。你道这二人是谁?此二人原是一僧一道。这二人倒是颇有些来历,本是修炼有成的散仙,受警幻仙子所托下凡了结一众风流公案。
犹记得当时警幻仙子所言:只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
后来这绛珠草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又仅修成个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为膳 ,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
恰近日这神瑛侍者凡心偶炽,乘此昌明太平朝世,意欲下凡造历幻缘。已在警幻仙子案前挂了号,警幻亦曾问及灌溉之情未偿,趁此倒可了结的。
那绛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
记得当时那僧还笑道:“此事说来好笑,竟是千古未闻的罕事了。因此一事,就勾出多少风流冤家来,陪他们去了结此案”。”
那道人也纳闷道:“果是罕闻,实未闻有还泪之说。想来这一段故事,比历来风月事故更加琐碎细腻了。
那僧道:“历来几个风流人物,不过传其大概以及诗词篇章而已。至家庭闺阁中一饮一食,总未述记。再者,大半风月故事,不过偷香窃玉,暗约私奔而已。并不曾将 儿女之真情发泄一二,想这一干人入世,其情痴色鬼,贤愚不肖者,悉与前人传述不同矣”。
那道人道:“趁此何不你我也去下世度脱几个,岂不是一场功德?”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4429
4430
4431
4432
4433
4434
4435
4436
4437
4438
4439
4440
4441
4442
4443
4444
4445
4446
4447
4448
4449
4450
4451
4452
4453
4454
4455
4456
4457
4458
4459
4460
4461
4462
4463
4464
4465
4466
4467
4468
4469
4470
4471
4472
4473
4474
4475
4476
4477
4478
4479
4480
4481
4482
4483
4484
4485
4486
4487
4488
4489
4490
4491
4492
4493
4494
4495
4496
4497
4498
4499
4500
4501
4502
4503
4504
4505
4506
4507
4508
4509
4510
4511
4512
4513
4514
4515
4516
4517
4518
4519
4520
4521
4522
4523
4524
4525
4526
4527
4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