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
第1章
火神
作 者:天下霸唱
九河下梢天津卫,一场血案一场惊。
魔古道妖人现世,奇诡凶案频发,
桩桩件件,皆是难以想象的残忍,
然而谁也说不出个究竟……
三岔河口出奇人,
六把真火披在身;
九河下梢多异士,
等闲之辈怎称神?
目 录
第一章 枪打美人台
第二章 收尸白骨塔
第三章 金麻子卖药
第四章 杜大彪捉妖
第五章 邋遢李憋宝
第六章 斗法分龙会
第七章 张瞎子走yīn差
第八章 孙小臭下山东
第九章 火烧三岔河口・上
第十章 火烧三岔河口・下
附录 天下霸唱全部作品
第一章 枪打美人台
1.
三岔河口出奇人,
六把真火披在身;
九河下梢多异士,
等闲之辈怎称神?
几句残词,引出一部《火神:九河龙蛇》。书中说的这个地方东临渤海,古称陈塘关。到后来退海成地,明成祖朱棣又在此凿城设卫、屯兵存粮,改称天津卫。相距北京城二百四十里地,控扼南北运河,水旱两路的码头,诸行百业齐聚,乃是第一等钱粮浩大的去处,无论穷富都能在这儿混口饭吃。有本事的吃肉,没本事的喝粥,舍得出力气,肯定饿不死。如若想闯出个名号吃香喝辣,没有降人的能耐不成,老百姓讲话“得有绝活儿”。清末以来,天津卫的能人号称“七绝八怪”,比如扛鼎的杜大彪、金枪陈疤瘌眼、开水铺的王宝、吃仓讹库的傻少爷、刨坟掘墓的孙小臭儿、变戏法的杨遮天、混白事的李大嘴、走yīn差的张瞎子、守城门的常大辫子、说书的净街王、押宝的冯瘸子、劫道的白四虎、挑大河的邋遢李、倒脏土的huáng治安、剃头的十三刀、窑姐儿夜里欢、耍猴的连化青、卖野药的金麻子、哭丧的石寡妇、磨剪子戗菜刀的闫老屁、喝破烂的花狗熊、gān窝脖儿的高直眼、骑木驴的毛艳玉,等等,或占一绝、或为一怪,其中有正有邪、有善有恶,有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也有来天津卫闯码头,在九河下梢成的名。年代不同,包括的人也不一样,前前后后好几拨,说起来可不止一十五位。
正所谓“人分三六九等,肉有五花三层”,人上有人,天外有天,天津卫的奇人异士层出不穷,在“七绝八怪”之上还有“四神三妖”,这可不是自封的,而是民间百姓给他们报的号。“四神”乃清朝末年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四大奇人,他们四位的事迹盘根错节,过去人喜欢把事往一块说,人往一起凑,因此上合称“四神”,分别是:无宝不识窦占龙、降妖捉怪崔老道、屡破奇案郭得友、追凶拿贼刘横顺。从中信手拎出任何一位,都抵得上一部大书。“三妖”会在书中陆续引出,如果说全了,有一个总回目叫《四神斗三妖》。《火神》只是其中一部,单说火神庙派出所所长飞毛腿刘横顺。
这位刘爷性如烈火、嫉恶如仇,天生一双飞毛腿,一辈子破了许多大案,凶顽贼人拿了无数,民间相传此人是火神爷下界。他所在的火神庙派出所位于三岔河口,潞水、卫水在此汇流,东注入海,二水颜色不混,有清有浊。说书得说理,不能信口胡言,三岔河口上为什么会有火神庙呢?因为以前河边上有个“火神庙村”,村子里没有外姓人,家家户户姓刘,大多沾亲带故,均以擀pào仗、捻鞭pào的手艺为生。在过去来说,pào仗的用途十分广泛,逢年过节、婚丧嫁娶、买卖开张、上梁入宅,连和尚老道开堂作法也得用,红事用喜pào、白事用素pào。村中的鞭pào作坊一家挨一家,大pào仗、小pào仗、长pào仗、短pào仗,蹿高的、打远的,凡是听响冒烟的,要什么有什么,生意还挺红火。擀pào仗的之所以来此聚居,缘于这个地方全是盐碱地,种什么庄稼也不长,唯独出硝石,做火药讲究一硫二硝三木炭,当地硝石配出来的火药,做成pào仗格外脆响,并且此处离水近,易于防备失火。
火神庙村的人除了pào仗擀得好以外,还净出练家子,过去练武讲究师承门派,分为五宗十三派八十一门户,南拳北腿、刀枪棍棒皆有师承传授,然而这个地方的把式不属于任何宗派,更不在八十一门之中,说好听点儿叫自成门户,说白了就是庄稼把式没宗没派,功夫可也不赖。村民们有活儿的时候gān活儿,没活儿的时候练武,起初是为了抵御贼寇,后来又把这一身的能耐用在擀pào仗上,gān起活儿来手脚麻利、力道讲究,一招一式拿捏得好。因此火神庙村出的鞭pào火药匀、pào衣紧,沾火就着、又脆又响,没有滋稀蹿火的。又依仗紧临运河,漕运便利,上至北京下至江南,行销各地,可谓远近驰名。过去有个对子,上联叫“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说的就是这条大运河,北通州在北京、南通州在江苏,两个通州之间全凭运河往来贸易,可谓得天独厚。由于做的是火字门儿里的买卖,村子里的人凑份子,在三岔河口边上起了一座火神庙,供奉火德真君的神像,以求生意兴隆、保一方平安。
火德真君是管火的神道,相当于民间俗称的火神爷。有人说火神是三皇之一燧人氏的化身,燧人氏钻木取火去腥膻,后世称之为“火祖”;有人说火神爷是祝融,祝融不是人名而是官称,也叫火正,乃上古之火官;也有说他是忠君报国的介子推,当初在火中救母而亡;还有人gān脆说火神爷是哪吒三太子,因为庙中塑像金盔金甲、三头六臂,脚底下也踏一对风火轮。
反正怎么说的都有,也都讲得出子丑寅卯,各有各的道理,考证不出哪个是正根儿。不过一般老百姓可不敢在家供奉火神爷,因为以前的房子多为木质结构,最怕见火,有句老话叫“火烧当日穷”,再有钱的人家也架不住一把火,扑都来不及,顷刻之间灰飞烟灭。民间还是供灶王爷、财神爷的居多,对火神爷一向敬而远之,避之唯恐不及,躲都躲不过来,岂敢招进家门?
其实民间供奉火神爷的行当也不少,擀pào仗的仅属其中之一,其余比如烧窑的、打铁的、卖炭的、酿酒的,等等,凡是借火吃饭、赖火穿衣的都属火字门,得求火神爷保佑。各个火神庙地方不一样、大小不一样、风俗不一样,庙中供奉的神像也不尽相同。咱们不提别处,只说三岔河口这座火神庙,庙宇不大,却不失庄严,红砖红瓦、红顶红柱,乍看之下好似一片火海。大殿供台上方端坐一位三头六臂的尊神,赤面红颜、豹头火眼,六只手中各掌一把yīn阳火,英明神武、威风凛凛。下列四尊火shòu,一是喷火龙,全身金鳞铠甲,面为白色;二是避火猪,蓝瓦瓦的一张猪脸,身穿黑袍、头戴猪形帽;三是食火猴,尖嘴猴腮,如同猴形,身着huáng袍;四是围火虎,一副白袍武将的打扮,头戴老虎帽。座下一左一右两位火童子,分持火剑、火蛇两件火器,门前有站殿的将军,身后是看灯的老君。
相传火神庙派出所所长刘横顺,正是庙中这位真神下界,您就想去吧,世上无非都是俩胳膊俩腿、俩肩膀顶个脑袋,吃五谷杂粮的凡夫俗子,一个派出所所长何德何能,凭什么敢称火神爷?
------------
第2章
2.
按照说书的习惯,刘横顺是这部书的“书胆”,书胆必须“开脸儿”,咱先说说他长什么样,按老话讲那是“从头到脚一百八十分的人才”。先说身量,平顶身高一米八五往上,高人一头、乍人一臂,在派出所当差穿制服、扎腰带、绑裹腿,又板又直、顶天立地;再往脸上看,huáng白镜子、海下无髯,剑眉凤目,一派英武之气。以前说武将都是环眼、豹眼,可不能一概论之,一千个人一千个长相、一万个人一万个模样,刘横顺就不一样,一双眼又细又长,按过去的话说这叫“丹凤眼”,关二爷同款,而且他身量高、总低着头看人,看谁都跟瞧不起似的;额下一道通关鼻梁、四字方海口,眼角眉梢一团的正气、身前身后百步的威风。往街上一站,真好似鹤立jī群,别说大姑娘、小媳妇儿,连老爷们儿都爱多看两眼。
天津卫老百姓都知道刘横顺是火神庙派所儿的所长,当地人说话简洁利索嘎嘣脆,为了说得顺口说得快,把很多词中间的字给省掉了,这就是所谓的“吃字儿”,比如“蹬鼻子上脸”,说成“蹬鼻上脸”,百货大楼说成“百大楼”,派出所说成“派所儿”,这是说习惯了,实际上以前叫火神庙保甲所,入了民国改称警察所,简称警所,就相当于后来的派出所,隶属于天津五河八乡巡警总局下边的一个分局。那个年代兵荒马乱,地方上的警力部署至关重要,巡警队、巡河队、保安队的警察加在一起足有五千多人。当时出城不远的白庙、土城一带还有土匪作乱,都是村子里穷怕了的亡命之徒,心黑手狠还有枪,拦路劫道、绑架勒索无恶不作。当时天津城的警察,不仅要维护治安、弹压地面儿,还得时不时出去“剿匪”。刘横顺因为剿匪有功,当上了火神庙警察所的巡官,不过权力不大,薪俸也不多,手底下有这么俩仨人。当时天津城规模比以前大了好几倍,三岔河口边上的鞭pào作坊全部迁往西郊,仅留下“火神庙”这个地名,久而久之成为了脚行苦力的容身之所。
位于三岔河口的火神庙警察所,正好在河口以北,辖区内的住户大多是下苦出力的穷人,指着身子当地种,日挣日吃,家无隔宿之粮。不比钱多粮广的地界,江海不宁、乱匪成群、逢山有盗、遇岭藏贼,穷地方一般出不了大案子,谁家也没有值钱的东西,普遍家徒四壁,除了g板就是破桌子烂板凳,连件囫囵摆设也没有,耗子都不来这样的人家,没地方下嘴,偷能偷得出什么?抢能抢得来什么?所以火神庙一带的巡警无事可做,上班来下班走,成天混吃等死,没什么大作为,转句文言,都是盐罐子里的王八----闲员。可天津卫的老少爷们儿提起刘横顺,真是没有不挑大拇指的,要说能耐大,九河下梢藏龙卧虎,什么能人没有?民间说刘横顺是火神爷下界,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是因为此人在火神庙村土生土长,祖辈儿也是擀pào仗的,打小在硝石堆里长起来,喘气儿都是火药味儿。小时候找算命的先生瞧过,说刘横顺身上的火气比别人旺,从头到肩六把真火,妖魔邪祟不敢近前,可谓百邪不侵。
二一个因为刘横顺身上有把式,他也没出去投名师访高友,是火神庙村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把式,爷传爹、爹传儿,无外乎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打拳踢腿、弓刀石马步箭。功夫到了家,石头也开花,从小到大每日练把式成了习惯。他们老刘家还有一手绝的,擅使一门兵器叫“金瓜流星”。流星是十八般兵刃之一,链子头上一个小孩拳头大小的金瓜,可远可近、可攻可守,扔出去一条线,甩起来一大片,一旦抖开了、抡圆了,打到谁身上也受不了。
三一个,此人性如烈火、嫉恶如仇,一向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吃顺不吃戗,刀架在脖子上也不服软,是个点火就着的火bào脾气。
当然了,老时年间传下来的说法,或许有牵qiáng附会愣给刘横顺脸上贴金的成分,不过放在说书先生口中,这几样也不够出奇,往往三言五语就给带过去了,信着他们说,刘横顺这个外号大有来头。相传刘横顺从娘胎落草之时,横生倒长出不了世,眼看母子二人性命不保只在旦夕之间,当爹的急得抓耳挠腮、束手无策,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形同热锅上的蚂蚁一般。此时来了一位老道,此人姓崔名道成,平日里在南门口摆摊儿算卦,乃天津卫四大奇人之一的崔老道,传说他降妖捉怪、遣将召神无所不能,实有呼风唤雨的本领,平日里却仅以卖卦为生,正所谓“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崔老道进得火神庙,见火神爷泥像脚下的风火轮年深日久失了光彩,从怀中掏出一个huáng布包,里边是一对浑浊无光的珠子。他将珠子碾碎和朱砂调匀,拿毛笔蘸饱了,往风火轮上描绘,笔走龙蛇、上下飞舞,直画得这对风火轮红中透亮、熠熠生辉,这才点了点头转身离去。与此同时,那边的刘横顺也落了地,只因这孩子在娘肚子里横生倒长,故此得名横顺。后来有人告诉刘横顺他爹,当天看见一个老道进了火神庙,给火神爷的风火轮上挂了火,刘横顺才降生,脚踩风火轮下界的岂是凡人?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