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时明月同人] 此生不离_第1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耽美小说下载,如需更多好书,请访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生不离》作者:林语霏霏
作品简介:
一个明媚张扬,一个淡雅从容
一个心怀天下,一个与世无争
"师兄,我要还这天下一个太平,也还你一片青山绿水"
"子房,我只愿你一生平安喜乐"
《秦时明月》的良颜同人文。
内容标签:耽美 同人 青梅竹马 1vs1
搜索关键字:主角:张良,颜路,艾逍遥 ┃ 配角: ┃ 其它:秦时明月,良颜
第一章归来
秦始皇二十六年,秦国灭掉六国中的最后一个国家--齐,至此战国七雄的时代终结了。一个崭新的帝国崛起于中华大地,而这个乱世并没有就此终结。乱世中的人,一如浮萍般聚散无期,沉浮不定。秦王统一六国的决定,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包括他--张良子房。
这一年,张良十九岁(注1),却已是小圣贤庄的三当家,与大当家伏念、二当家颜路并称齐鲁三杰。桑海小圣贤庄位于东方齐鲁之地,聚天下学子,集儒家学术,颇负盛名。
这一日,张良远游归来,刚刚步入小圣贤庄,便觉周身的疲劳消解了大半,周围熟悉的气息让张良感到亲切而安全,就像游子回到的母亲的怀抱。
这个自幼生活的地方(注2),给了他太多的温暖太多的回忆。他又一次仔细的的打量着这个熟悉的地方,目及之处,皆是雕梁画栋,亭台楼阁,碧水青山,花鸟鱼虫,九曲回廊。已近黄昏,整个小圣贤庄笼罩在火红的晚霞之中,庄内奇花异草似乎也折服于这晚霞的瑰丽,微微低下枝头,远处还传来海浪的声音。
一阵微风吹来,轻轻撩起这暮日的薄纱,惹得片片落花亲吻水面,打碎这一池绿水的静谧,荡开阵阵涟漪。果然儒家是懂得享受的,张良心中想到,自己何其有幸,能够在此地生活了数十载,能够成为小圣贤庄的三当家,能够结识两位师兄。
二师兄颜路自不必说,温润如玉,静谧雅洁,就像月光下静静绽放的青莲。且他待人和善,对很多事都一笑置之。上善若水,或许就是他这样吧。张良第一次见到他,便不由自主地相信他。尤其是他的笑,让人觉得如沐春风,温柔得似乎有治愈伤口的功效,能够将他被灭国的痛楚和愤怒稍稍平息。小时候自己平日的饮食起居皆是二师兄颜路照料的,这个大自己不到五岁的男子给了自己无微不至的关怀甚至可以说是宠溺。有时张良会想,如果有一日离开了颜师兄,他自己是否会习惯。此刻的张良自己还不知道,他已经离不开这个温润如玉的男子了。
至于大师兄伏念--想到伏念,张良便不由得有些紧张。伏念与颜路不同,这位小圣贤庄如今的掌门人刻板寡言,凡事都过于认真谨慎。正是因为这样张良从小便不太与他亲近,但张良心中明白大师兄亦是关心他的。
想到这里,张良缓缓地伸了个懒腰,自语道:"此刻他应该是在竹林了。"便径自向后院的竹林走去。
还未走进竹林,便听得一阵笛声,悠悠扬扬随风送来。这首曲子张良没有听过,他心想应是师兄近日刚作的新曲。张良放轻脚步走入竹林,停在颜路身后没有打扰,静静地听他吹着曲子。眼前的人一如往昔,里着一身深蓝色阔边长袍,外罩一件白色外衫,立于翠色的竹林中,晚霞在他周身镀上了一层金边,让他温润的身影看上去更加的柔和。一片竹叶落于他的肩头,他却全然不知,自顾自吹着曲子,张良看的有些恍惚。
曲意淡泊宁远,巍巍乎若山,潺潺乎若水。令人闻之仿佛真的置身于青山绿水之中,逍遥惬意。师兄你果然与世无争,只是这纷尘乱世,哪里还有什么青山绿水,又是否容得下你的山水之志?张良不由地又想起韩国灭国的情形,虽然那时他还小,可那种国破家亡的痛楚他这辈子都不会忘记。他本是韩国人,先祖五世为相,本来他的人生会沿着父辈的脚步继续下去,可是嬴政毁了的原有的生活,每思及此,张良心中就腾起一阵杀意。
一曲已毕,张良也已收回心思,柔声说道:"师兄,子房(注3)回来了。"只有他们两人时,张良总是直接称呼颜路为师兄,只有伏念也在时,才会称颜路为二师兄,称伏念为大师兄。
颜路将笛子收于袖中,淡淡地说道:"早知你在身后,这一曲《山水》如何?"
"师兄做的曲子哪有不好的,淡泊宁远,是师兄一贯的风格。不过师兄怎知我在身后?"张良有些不解地问道。
"子房的气息为兄再熟悉不过了,又怎会察觉不到。何况明日就有贵客临门,算算日子,你也该回来了。这趟出游可还顺利?"颜路转过身子,关切地问道。
张良看着眼前的人润如白玉,雅如墨兰,儒雅中透着成熟,成熟中透着亲切,嘴角带着这几个月自己久违的熟悉笑意。他内敛的气息总是在不经意间淡淡地散发出来,尤其是他对着张良的时候。而映入颜路眼中的张良亦是越发的清秀俊雅,朝气蓬勃。乌黑的长发毫无顾忌地倾泻肩头,随风飘动,一身紫白相间的长袍映衬得张良灵气逼人。
"多谢师兄关心,一切顺利。"张良一边随意地答道,一边上前一步伸手轻轻拂去落于颜路肩头的竹叶。颜路显然没有预料到张良的动作,眼中闪过一丝微讶,但并未躲闪。"师兄吹笛过于专注,连竹叶落于身上都不觉。"张良继续柔声说道,颜路并未答话。一时沉默。
张良突然话锋一转,语气已不似刚才那般柔和,"师兄可知李斯为何突然造访小圣贤庄?"张良语气不善地问道。
"我不知道,之前曾跟大师兄讨论过此事,大师兄亦是不知。不过……"颜路略有迟疑地说,"不过,恐怕来着不善。近日听说秦王派兵攻打墨家机关城,墨家遭受重创。儒墨既并称当世两大显学,那么接下来他们就该对付儒家了,小圣贤庄自然首当其冲。"
"师兄说的是,以嬴政的暴虐又怎会放过儒家。不过李斯怎么有脸来小圣贤庄,他以什么身份来,当朝宰相?我可不承认嬴政是天下之主;儒家弟子?荀师叔早已将他扫地出门。"张良冷哼着说道。
"子房,不得胡言乱语。"颜路听他如此说不由地心中泛起一阵担心,知他又想起了故国,赶忙打断了他。颜路心中想到:子房,你这样的性子,真不知是好是坏,你可知为兄心中的担忧?
对于颜路的出语警告,张良没有放在心上。他接着说道:"我哪里说得不对了,难道他嬴政还想学周厉王,道路以目吗?"目光是极少的凌厉,看的颜路心头一震。
"子房……"颜路带着一丝无奈地声音再次响起"为兄跟你说过多少次,祸从口出。我知你心中痛苦,可是有些话有些想法只能放在心中,以待时机。你心怀大志,欲成大事者,怎可如此沉不住气,小不忍则乱大谋。明年就要成年的人却还这般口无遮拦,怎叫为兄不担心。"颜路目光柔和地望着张良,只是这熟悉的柔润的目光中此刻却多了一丝担忧。
张良见他少有的这般说教自己,听出他语气中的担忧,知道自己说多了,忙道:"我知道师兄是为我好,师兄莫要担忧。子房自然知道分寸,最多也只是在师兄面前说说而已。就是对着大师兄,亦是不敢如此的。"张良知道师兄其实亦不满于嬴政的暴虐,否则就不会在他面前只称嬴政为秦王而不是陛下了。
听他这么说,颜路不知是喜是忧,喜的是师弟如此信任自己,在自己面前毫无顾忌地说出最真实的想法;忧的是自己是否太多宠溺于他,可是每次看到他,看到他那略带狡黠的笑容,感到他那不羁的张扬气息,颜路就不忍心苛责。"你啊,我是否太过纵容你了,或许我应该向大师兄那样……"颜路还没说完就被张良打断。
"师兄千万别,大师兄已经够我受的了,师兄那么温柔的人怎么可能跟大师兄一样呢。"张良装出一口恳求的语气,还带着一丝任性。颜路听着他这样的语气,不禁想起了小的时候,他只要一有要求就会用这般语气和自己说话,而自己几乎每次都会答应他的要求,有时他自己也不明白怎么会如此死死地被他吃定。只是师弟,我们是否能永远这样?颜路心底莫名的泛起一阵伤痛。
张良见颜路没有说话,眼中闪过一丝狡黠,每次他对着颜路闪过这样的眼神就表示颜路又要遭殃了,果不其然,张良继续说道:"我知道师兄不会的,不如师兄好人做到底,陪我去见大师兄吧,游学归来总要去见一见他的,此刻他应该讲完课了,我可不想一个人去听他说教。"
"所以你就拉着我一起去,唉……我这是造了什么孽,遇到你这么个魔星。"庄内上上下下都知道颜二当家为人谦和稳重,这样的话怕也只有对着他张子房才会说,才会说得如此宠溺。
二人一起去见了伏念,伏念一身墨绿色儒袍端坐于前,面无表情,发冠一丝不苟的戴于头上,发带整齐地垂于脑后。一看就是一派掌门应有的风范。张良所料不差,伏念大掌门的说教果然厉害,张良早就不知道神游到哪里去了,就是定力好得如颜路这般也免不了偶尔走神,好在明日李斯一行就要来访,伏念身为掌门还有很多事情要准备,否则真不知道他二人要遭罪到什么时候。
第二日,伏念与颜路已立于正门准备迎接李斯的到来,可张良却迟迟未来。颜路有些担心,心想早上明明看到他的,此刻怎不见人,难道……颜路想起昨日的谈话,子房不会是有意不来吧,可转念一想他的师弟虽然有时口无遮拦,但大体还是知道分寸的,应不会如此。
颜路正想着他是否有事耽搁,伏念的声音突然响起,"子房呢,怎么还不出来迎客。"伏念的语气已有隐隐的责备。颜路只能替他遮掩,"子房昨日远游归来,想必是乏了,此刻……"
"此刻子房已经到了,两位师兄好啊。"依旧是略带洒脱不羁的语气,一如他的人,顺着颜路的话说了下去。若是平日张良肯定又免不了被伏念说教一通,只是此时李斯的车驾已然到了,伏念便没有说什么。
颜路无奈地望了他一眼,"你呀……"依旧是宠溺的语气。
"谢啦……"依旧带着一丝任性。
第一章注释:(1)关于张良的年龄,《史记》《汉书》均未有记载,根据史记记载:父平,悼惠王二十三年,平卒(公元前250年)。卒二十岁,秦灭韩。良年少,未宦事韩。大意是说张良的父亲死于悼惠王二十三年,即公元前250年。《秦时明月之诸子百家》的背景时间是元前221年,《秦时》虽然没有交代剧中张良的年龄,但从人物的外型上,尤其是没有束冠这一点上来看,张良的年龄偏小了。本文设定张良为十九岁,是为尊重原著以及剧情需要。因有违历史,特此说明,尽请谅解。
(2)韩国灭国后,张良家有仆从三百人。(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这三百人是一直跟着张良还是张良将他们卖于他人,史记没有明说。个人认为张良为了报仇散尽家财,那么这些仆人他应该不会带着,所以本文中的张良是只身一人进入小圣贤庄的。关于他的弟弟,本文没有涉及。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3056
3057
3058
3059
3060
3061
3062
3063
3064
3065
3066
3067
3068
3069
3070
3071
3072
3073
3074
3075
3076
3077
3078
3079
3080
3081
3082
3083
3084
3085
3086
3087
3088
3089
3090
3091
3092
3093
3094
3095
3096
3097
3098
3099
3100
3101
3102
3103
3104
3105
3106
3107
3108
3109
3110
3111
3112
3113
3114
3115
3116
3117
3118
3119
3120
3121
3122
3123
3124
3125
3126
3127
3128
3129
3130
3131
3132
3133
3134
3135
3136
3137
3138
3139
3140
3141
3142
3143
3144
3145
3146
3147
3148
3149
3150
3151
3152
3153
3154
3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