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章 穿越
刚下了一夜的雨,打湿了大河北岸的村庄。
村庄因挨着大河,所以名叫沙湾,村民姓李居多。村庄很小也很破旧,大多是茅草屋顶,间或有几座青黛色的瓦檐点缀在一群茅草屋顶中间,在微白曦光中,柔和而又精致。阡陌纵横,鸡犬之声相闻,象是一副绝美的田园诗画。
在村子中央,有一座院墙上半部是白灰下半部露着青砖纹路的庭院,坐东朝西。
高大的门楼下挂着一块匾,匾上写着安宅两个字。
宅院里的檐廊全部被夜雨打湿,瓦檐在??魉??校?蛳碌袈渥帕辆Ьy幕吒咛羝鸬牡嗡?芎痛竺怕デ暗奶n祝?蛩?腥怂得髯耪饫镒∽乓晃簧矸葑鸸蟮亩潦槿恕?p> 村庄里的农夫大多早早地起身出门劳作,路过这幢气派的庭院,纷纷惋惜的摇了摇头。门楼上飘荡着白色的麻布,高挑的白色灯笼早已经燃尽了灯油,在晨风中剧烈的抖动着身躯,向所有过路的人诉说着,这一家刚刚办完了丧事。
正房北面的后罩房里一个六岁女童的眼睛缓缓睁开,在一个没锁的小柜子那里停留了下,又看了看正上方黑乎乎的屋顶,迷茫的眨了几下眼睛。耳听院外传来林子里鸟儿欢快的啁啾,牛哞和犬吠在隐隐的唱和。耳边似乎还听到有人正在经过自家的大门楼,发出叹息声和低低的议论声。
女童一动不动无奈的看着屋顶发呆,因为她的上空飘浮着一台庞大的电脑显示器。
安木是一所高等学府的助理教授,两天前,在学校图书馆查一份备课资料,浏览图书时碰到了放在桌上的水杯。手忙脚乱的去接水杯,水杯倒在了电脑上面,浑身一麻被电流击中昏迷过去。等到醒来时发现身处一个奇怪的地方,这里烟云笼罩雾气弥漫,所有的东西都是透明和重叠,视线朦朦胧胧的根本看不清楚,甚至连自己的身体也是透明空虚的。
她一直呆呆傻傻的站在那里,以为自己死了,直到前方出现了一点亮光,便本能的顺着光亮过去。到达亮光处后,一下子就懵了,低头看着自己变得极小的手脚,和身上那套斜襟的衣裳,心脏不停的乱跳!
难道我遇到了不可思议的事情?她正在胡思乱想中,突然有一股陌生的思想涌入到了脑子里,只觉得头痛欲裂,大叫了几声就昏迷过去。等到再醒过来时,脑海中多了一些莫名其妙的信息。似乎是一个五六岁的小丫头,刚刚失去了父母惶恐无依,然后就被人摆布着治丧,在灵前守夜时被夜里的穿堂风吓到了,去送葬时又受了风寒回来就一命呜呼。
这丫头是谁,我怎么能感觉到别人的思想?正疑惑时眼前的光明突然消失变成一片黑暗,觉得自己在空中飘浮,又钻到什么东西里面。然后便发现自己仰面躺在床榻上,和一个留着茶壶盖的幼童大眼瞪小眼的互瞪。
安木从榻上弹起来尖叫了一声,连滚带爬的要往旁边躲,直到那幼童喊她一声阿姊,她才心惊胆颤的问他,“你是谁?”又悚然一惊,因为她发现自己所说的语言是从来没有听过的一种语言,似乎有些像粤语又有些像河南话,还有一丝苏州吴音的影子。
自己身上到底是出了什么事情?她觉得恐怖极了。
直到过了大约半个时辰,她结合了脑海中小丫的回忆后才弄明白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她有可能真的穿越了,穿越到一个小丫头的身体里,而旁边的那个幼童是小丫头的亲弟弟。
弄明白了身体情况之后,她就开始对左上角那硕大的电脑犯愁,在脑海里连试了许多种她听说过的口令也没有能让电脑成功消失,“芝麻开门,关门;开启,消失……”到最后连天狼盖地虎都用上了也没有成功让电脑消失。
无可奈何之下,安木只得按照以前那样,伸出手点在那个开始标志上。果然,电脑上面出现了一个熟悉的关机标志。她大喜过望,连点了两下将电脑关机。幼童看她手舞足蹈的也没有在意,只是又往她身边蹭了蹭,似是极其依恋她。
过了一会,刚刚接受了思想有些头痛的安木便昏睡了过去,没有听到正房里传来了悉悉索索的声音。幼童听力甚好,轻轻推了推她,可惜她睡的死,只是翻了个身。幼童不敢大声说话,将身子拼命的贴紧安木,一会困劲上来也跟着睡着了。
这一觉,又睡了几个时辰,直到刚刚醒来,那台电脑又完好无损的出现在她面前,屏幕上学校图书馆的管理系统不停的上翻,上面有各类书籍的更新信息,只是今天和往常不同的是,管理系统最上面公告区不是今天新增了什么书籍,而是出现了她的名字,“安木老师昨夜由于操作不当,在使用电脑过程被电流击中不幸过世!”她的嘴角抽搐了几下,可以想象自己绝对会成为今年校园网论坛上的风云人物。
“阿姊,饿了。”一个细小的声音在安木旁边响起打断了她的思绪,她扭过头去,那个俊美幼童将手指放在嘴里,用水汪汪的大眼睛看着她。
安木的心,顿时软成了一滩水,才三岁的奶娃就没有了父母,甚至连亲姐姐都失去了,安木不由得怜惜起他来。叹息一声,将幼童揽入了自己怀里。
“大姐醒了没?”大门楼外传来一个年老妇人的说话声和拍打门环的声音,安家的院子较大,门房处早已经没有了门子,老妇人敲了半天也没有人答应,就推开宅门进了院。
安木扭过头询问大郎,大郎低声说道:“是王妈妈,来送晨食的。”再问他就只摇头说不知道。
正准备起床出去迎迎,便听得有人进了正院,随着木屐的踏踏声逐渐临近,一个五十岁左右的老年妇人进了屋,头上戴着青色碎花头巾,身穿灰色窄袖褙子,腰间束着的布带里面露出一抹鹅黄。
安木看到她脑子里便浮出小丫头留下的信息,这位是沙湾村户长的浑家王氏,是这村子里仅有的二等户,平时和安家关系极好。
想到这里便笑脸相迎,刚想开口说话却被她身上的装束吸引了,腰上黄?褙子?头上的碎花包头巾?为什么这套装束看起来这么眼熟?她怔怔的在看老女人却没有发现自己的身体探出了床榻,双手似乎支撑不住身体,在不停的摇晃。
------------
第2章 王氏
“哎哟,我的大姐大郎哟!”王氏发出惊呼声,抢步上前将安木扶了起来。
大郎看到她进来了,立刻缩到了安木身后,只露出一双大眼睛眨也不眨的看着老妇人手里的篮子,吞咽了一下口水。
王氏看到他的目光在篮子上面打转,就笑了笑,将篮子上面的麻布掀开,露出了几个圆圆的炊饼,还有一小碟子豆歧沾酱。
大郎不敢伸手去拿,只是用目光询问安木。
王氏好笑着把篮子里的饼递到了大郎手中,大郎明显是饿的急了,伸手接过就咬了一口,连酱也不沾,直到咽到肚子里后才晓得没有征得安木的同意,急忙又将饼放到了篮子里,规规矩矩的跪坐好,低垂下头等着安木训斥他。
安木看的两眼泛酸,苦笑了一下。
“大郎真是好体统,不愧是安举人的儿子。”王氏抹了抹眼角的泪水,又将幼童咬了一口的饼递给了他,拿出一个小罐子,里面盛着半罐米汤。大郎很听话,直到安木示意了一下他才敢接过饼,跪坐在榻上向王氏行了个礼,小口小口的吃起饼来。
“大姐呀,你先吃些晨食,老身有些话要和你说。”王氏替安木也盛了一碗米汤端到了她的面前。
然后就开始絮絮叨叨的说话,什么安举人命不好怎么早夭,举人娘子承受不住也随着去了,现如今只剩下一儿一女,以后这个家可怎么办?
安木听了几句,觉得十分诧异,什么安举人?什么举人娘子?莫非是这个身体的父母?只听得头昏脑胀身上也疼的厉害,知道自己可能是感冒或发烧了,急忙将碗里的米汤喝下去祛祛寒气。
吃完了晨食,便仔细打量来送饭的年老妇人。将她的一身装束看了又看,只觉得异常的眼熟,似乎是宋朝和明朝的装扮,可是又穿得这么露,整个胸脯有一大半都露在外面,又有些不象明朝。
王氏见此情景又叹息一声,道:“造的甚孽哟?一家人死的死病的病……”说着,就犹犹豫豫的看着安木,欲言又止。
“妈妈,您要和儿说些什么?”安木昨天接收了一些安大姐的凌乱回忆,弄明白了一些基本的称呼,这个妈妈的称呼并不是指母亲,而是指奶奶或者外婆又或者是年纪比较大的老年妇女的统称,儿是未成年男女的自称或者谦称。
王氏颇有些难以启齿,将碗筷都收拾起来之后,嗫嚅道:“大姐呀!按理说,这事不该和你说,可是谁让你现在是这家里最年长的了……那个,老身就是想问问,你家里的田和房子你准备怎么处理?”
安木愣了一下,不知怎么回事,便茫然的看着王氏。王氏不疑有他,只当她是年少不懂这里面的道道,便细心的为她解释了起来。
原来这安家并不是这沙湾村的原住户,是几年前大旱时从外乡逃来的。安举人是个读书人,娘子又恭顺贤慧,因这村子里没有识字的人,便请他留了下来教子弟们读书,几年过去,倒得了全村人的尊重。
安举人不是一个读死书的人,颇懂得一些经济学问,在沙湾村住了几年,置办起了一百六十多亩的田产,进府学读书后盖了这座符合他身份的庭院,在村子里过得日子也是数一数二的。
去年八月参加了解试,一下子得了本州第二十名,这可喜欢坏了安举人,从秀才升级成举子,再通过礼部的省试那就是堂堂的进士,若是能通过殿试就可以考进三甲被授官了。没想到乐极生悲,在发解去京城参加省试的时候生了一场急病,上午生病下午就去了。
家里的顶梁柱完了,举人娘子也懵了。她只会读书写字、弹琴作画、做几首小诗管管家务,平日家里的大小事情一概交给安举人去管。眼见得自己的夫君去了,一时无了主张,生起了那殉死的心思,也顾不得去想一双儿女若是没有了父母该怎么样,竟然一根绳子将自己吊死在了夫君的病榻前。
可怜安家短短两日,一家四口变成了两口,一个年仅六岁的小丫头承担起了治丧的重任。
安木听得嘴角一阵抽搐,安家的两个孩子太可怜了,怎么就遇到这么一个混不吝的亲娘呢,你好歹也要把家里的事情理顺一下再自尽啊。现在家里有多少田产多少房子,多少积蓄我可是一概不知。而且家里这么大的院子,居然连一个仆妇都没有,这也太不可思议了。只可惜小丫头的信息很凌乱,基本都是没用的。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7081
7082
7083
7084
7085
7086
7087
7088
7089
7090
7091
7092
7093
7094
7095
7096
7097
7098
7099
7100
7101
7102
7103
7104
7105
7106
7107
7108
7109
7110
7111
7112
7113
7114
7115
7116
7117
7118
7119
7120
7121
7122
7123
7124
7125
7126
7127
7128
7129
7130
7131
7132
7133
7134
7135
7136
7137
7138
7139
7140
7141
7142
7143
7144
7145
7146
7147
7148
7149
7150
7151
7152
7153
7154
7155
7156
7157
7158
7159
7160
7161
7162
7163
7164
7165
7166
7167
7168
7169
7170
7171
7172
7173
7174
7175
7176
7177
7178
7179
7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