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卖自己
石米镇是江浙一带的一个小镇,虽地方不大,但依山傍水,前几年连年灾荒,民不聊生,日子过的很是艰难。
镇上每日都有集市,一众小贩顺着十字街摆开自家摊位,卖菜的,炸果子的,挑担吆喝的,各有地盘。这一日在集市东头,出现了一个小姑娘并一张草席,小姑娘四肢瘦弱,身穿白布衣裳,头上插着一根稻草,跪在地上不停的抽噎:“求求大爷大娘了,买我走吧,刷锅,喂猪,铺床,洗衣裳,我都会干,吃的饭也少……”
小姑娘身后的草席上,躺着一个穿大红小袄,大红绣花罗裙的女子,那女子两眼紧闭,一动不动。
原来草席上躺的是姐姐,因为天灾,田里颗粒无收,父母相继死了,为了家里人有口饭吃,这姐姐甘愿把自己卖给一个傻子做媳妇,没想到嫁人的路上花轿翻沟里摔的昏迷不醒。娶亲的那家不愿意管,自己家里穷的剩下一口大铁锅,借来的几两瞧病银子又被偷走了,为了让姐姐活命,小姑娘眼下要把自己卖给别人家当使唤丫鬟或童养媳。
“石米镇就今年才算风调雨顺,没想到还有人沿街卖自己,镇上紧挨的几个村子,缺吃少穿的,这一年死了多少人了……”
“这新娘子也够惨的,听说过克夫的,没听说过嫁人半路上克自己的。这姑娘命硬啊。”
众人围着草席指指点点,却没有一人愿意出银子买走小姑娘,一来童养媳的恶习如今早就不流行了。二来买这么小个孩子回去,不但干不了什么重活,还得贴上一天三顿饭,就算只吃玉米面饼子,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想来饭量也不小,太不划算了。没吃食的地方,帐就算的格外清楚,乡亲们一顿吃几两野菜都恨不得拨算盘,何况买人这样的大事。
芙蓉就重生在这个时候,只是她不是小姑娘,而是草席上躺的那个姐姐,她对重生早已不陌生了,前一回,她重生到一个长着大片稻田的村落,家里虽不穷,但孩子多,去田里拔草的时候掉进了水塘子里,这一回醒过来,觉得肚子里饿的发慌,或许就是为了一口吃食,她还弱弱的续着一口气,只是一连两天一夜,四肢冰凉,滴水未进,闻着街上卖饼子,馒头的香气,肚子就开始咕噜起来,嘴里低声喊:“我饿……”
活着的人死了,这是寻常事,就像石米镇,这一灾年,三天两头就有人死。可摔的昏迷不醒的人,也没喝汤药,自己就好了,还直喊饿,倒是让人诧异。石米镇只有一个赤脚游医,平常上山采药,没事在家捣药开方子,芙蓉家里穷,自然没多余的银子请他,就只能听天由命了。
一个乡亲去买了两个烧饼来,用油纸包着递给芙蓉,烧饼金黄金黄的,上面细细的撒着一层芝麻,又焦又酥,芙蓉咽了咽口水,接过来就咬了一口,几天没喝水,嗓子干的很,这一口烧饼下去,剌的喉咙跟着了火一样。勉强吃下半个烧饼,肚子里才好受些,见小姑娘瘦小的很,就把另外的烧饼给她,小姑娘刚才还哭着,现在见芙蓉能吃能动了,心里高兴的很,收拾好草席,拉着芙蓉就回家去。
深秋了,风也凉,树梢上的叶子都黄了个遍,芙蓉打了个哆嗦,把剩下的一个半烧饼揣在怀里,裙子太长了,走起路很不方便,风从脚跟灌上来,腿都冻的发麻。
石米镇本是在半山腰的一片空地上,下辖陈园村,白家村,秀才村,米家村,几个村落,沿着半山腰的土路往下走半里多,就是白家村,芙蓉姓白,是村子里的大姓,因村子紧临着石米镇,所以灾荒之前,日子还算过的去,至少到镇上买菜割肉方便,不像别的村子,还得套上一辆马车,沿着土路奔小半个时辰才到。
芙蓉家院子里长着一棵细瘦的桐树,桐树很高,远远的就能看着,这个季节,桐树的叶子落光了,只剩下光秃秃的树杈,桐树下面是个用木头架起来的窝棚,里面养着几只鸡在“咕咕咕”的觅食,窝棚对面是个石磨,石磨大概因没有粮食,也好久没用,上面比人的脸都干净。
芙蓉家共三间草房,是爹娘挣的家业,鸡窝对面,一个小屋黑不溜秋的,上面竖着根烟囱,那就是做饭的地方了。
做饭的小屋没有门,里面有几个破箱子,放着些杂物,破箱子旁边是一口大铁锅,铁锅的尽头处连着一处小锅,锅上盖着一个潮湿草毡子算是锅盖,锅沿上放着三四个豁着口的碗,几双黑黢黢的筷子,另有半个葫芦做成的水瓢,两个圆圆的瓦罐,里面应该是放了油盐料,围着大锅靠墙的地方放着两口大缸,芙蓉伸头一看,一只缸散着一小堆米,另一口缸里装着水,缸里水平如镜,自己重生的这个女孩子十四五岁,头上挽着凌虚髻,发髻上斜插着一只油木制的尖头簪子,也算半个美人,只是在这乡下,谁还顾的上是美是丑,能吃上口热乎饭,能喝半碗红糖水,才是最要紧的。
“姐,那烧饼可干了,你坐着歇会儿,我给你烧点水,你就着水,烧饼就好下肚些。”小姑娘放下草席就到小厨房里忙活,她叫茶茶,是芙蓉的妹妹,七八岁上下,银盘圆脸,乌黑长发垂在耳后,这在卦象上应该是有福气的长相,可茶茶从记事起,就开始学着烧火捡柴,喂鸡磨面,不是围着这院子转,就是围着锅沿转,爹娘死的早,芙蓉这些年身上一直不好,多病多灾,门都没出过几回,不然能找个吃饭的活计,也不至于把自己卖给傻子当媳妇,去换银子给家里买白面。
茶茶拿了水瓢走到水缸边,麻利的舀了一瓢水倒进大锅里,盖上草毡子,自己坐在灶前,把秸秆柴禾填进去,擦着火后,秸秆就烘烘的烧了起来。芙蓉不好意思让她一个小姑娘烧水,就抢着往灶里填柴禾,一边填一边说:“让我来烧,我吃了烧饼肚里好多了。”两人推让之间,柴禾掉落到灶前,天干物燥的,“嗤啦啦”就烧着了一片,茶茶站起来舀了两瓢水浇在火上,只听“扑”的几声,火灭了,却升起来一阵烟灰,落的芙蓉满脸都是。芙蓉回到家办的第一件事,就是帮了倒忙。
-------------------------------------------------------------------------------
新坑,路过的银们,有票票咩......
------------
第二章 不是回光返照吧
茶茶烧好了热水,拿大瓷碗盛出来,给芙蓉放在锅沿上晾着,又拿了个碗,用抹布擦一下,盛了几块腌的萝卜条子,对芙蓉说:“姐,烧饼就着萝卜条子,最能填肚子了,你再喝点热水,暖暖身子,糖贵的很,听说好几十文一包,咱也喝不上,等下回,我去王婶子家借一点,给你泡糖水喝,听说有病的人,喝糖水,身上好的快。”
萝卜条子又黑又硬,可能是怕坏了,上面撒了太多盐,又撒了不少酱油,吃起来咸的?人,人在饿极的时候,喝点糖水最好,没有糖水,吃些咸的,嘴里品着那股子咸味,也很舒服,芙蓉用烧饼卷着萝卜条子,吃了个精光,又咕噜咕噜的喝了半碗热水,身上发了汗,脚下也没那么虚了。
前些年芙蓉是个病身子,喘气都费劲儿,茶茶白天做活,晚上对着油灯发呆,憋的难受,这回见姐姐能吃能喝的,跟往年不一样了,心里就像揣了只小兔子,嘴上也没停着,告诉芙蓉那傻子家本想娶了芙蓉去传宗接代的,没想到半路儿出了事,傻子家也唬了一跳,直说不吉利,怕有血光之灾呢,还满脸忧愁的说:“姐,咱家再穷,你也不能用自己换白面了,就算换一袋子白面,也不过吃一个月,以后咋办?再说,傻子家只出三十斤白面呢。我宁愿跟着姐姐挨饿。”
芙蓉倒是谢天谢地,还好摔沟里了,不然真嫁给了傻子,不得天天给傻子擦哈喇子?暖被窝?晚节不保?傻子也没啥,都是爹娘生的,只是傻子还要娶媳妇,那就是作了。
“姐,咱娘以前活着的时候,常说,人吃五谷杂粮,能吃能喝的,就没啥祸事,我看你是好多了,以前你一顿,连半个烧饼也吃不下,不过咱家也好久吃不起烧饼了,有那铜钱,买了白面,回来烙饼子,又耐饥又实惠。”茶茶说着,拿了个扫帚,把灶前扫了扫。
“听说芙蓉又能进食了?”石米镇唯一的一个赤脚游医,叫赵老四的,手里拿着些刚摘的草药进了芙蓉家。
赵老四虽不是正经大夫,但在这石米镇方圆几十里,却也是个实在的人,靠着祖上传下来的医书,也能认得几个大字,懂得一些望闻问切的法子,寻常的发烧,腹泻,上火,小伤,也能看好,只是早些年死了媳妇,常常一个人过活,采药,熬药的,身上天天都是药渣子的味,熏的一般人都不敢靠近。他听镇上的人说,芙蓉昏迷后又醒了,还能吃东西,心里惦记着,怕是回光返照,那就大事不妙了。
回光返照,是人死前的一个征兆,一般都是神志突然清醒了,或是短暂的兴奋,变的能吃能喝,好像一点病也没有一样。石米镇村子连村子的,死的人埋遍了后山,回光返照这事,赵老四见的多了,把草药放在锅沿上,看看芙蓉的脸色,红润了一些,又号了号脉,看了看舌苔,才如释重负的笑了:“这真是你爹娘在天保佑,芙蓉的脉跳的稳哪,我原先还以为是摔伤了后脑勺,咱这饭都吃不饱,又缺医少药的,怕是无力回天了,没想到今儿一号脉,这脉上看,是没有一点病的呀,以后啊,又能好好过这日子了,日子虽糟,能活着,就是一件大喜事咧。”
茶茶高兴的很,拿了装银子的小匣子出来,要付给赵老四诊费,赵老四瞧瞧这小屋里一片邋遢的,哪里还肯收银子,只说:“我就是听说芙蓉这事,来看一看,号个脉,还要啥银子,就是以后,有啥病了,先得找人看看,可别自作主张给耽误了。”
送走赵老四,芙蓉又喝了半碗热水,厨房的后墙上悬着一块木板,小木板上放着两个粗面馍,木板子上面用黄纸写着两个牌位,一个是父白氏清远,母许氏云什么,因黄纸太旧,看的不是很清楚,想来这就是爹娘了。只是别人家的牌位都放在堂屋里供起来,自己家的却放在厨房烟熏火燎,万一再烧着了,那不是成了不孝之孙了。虽然家里穷了些,爹娘也早已经挂在墙上了,芙蓉还是虔诚的在心里默念:“爹娘保佑,可别让我再死了。”如今光景,平常人家,种二亩薄田,哪里死的起。
茶茶把刚才的小匣子打开,里面垫着一层红布,上面码着一串铜钱,看着像有一二百文的样子,如今一吊线,也就是一两银子,也买不了多少吃食,田里只长野草,庄稼都是青黄不接,面粉18文一斤,白米20文一斤,醋或酱油1文一碗,牛肉50文一斤等,这样算下来,这匣子里的铜钱,全买成白面,也不够蒸几锅馒头的,何况是生病,这样的大事,一般的乡户都是硬撑着。
茶茶进屋端了盆衣裳,就着院子里的井水搓了起来,天还阴着,井水比风还凉,芙蓉对她说:“改天有太阳了洗吧,阴天,洗了也不好晾晒不是,小心冻伤了手,下雪了要痒的。”
“姐,我一会儿就洗完了,反正咱家没几件衣裳,现在不洗洗,过几天该没衣裳穿了。”
洗完了衣裳,茶茶在梧桐树跟鸡窝间系了一条草绳,把衣裳一件件的晾上去,脱下身上的,去换了件土色的小袄,芙蓉见东屋里堆了俩纸扎的人,看着怪阴森的,就问她:“这是咱的?屋里放这干啥?”
“前些日子,我买的,我以为……姐你要撑不住了,咱家也买不起好棺木,我想着,不能太寒酸了,就花几十文让棺材铺的扎了这俩纸人。”……茶茶有些歉疚的道。
“没事,过两天,咱去退了,把那些钱要回来就是了。”芙蓉把纸人上落的灰小心的吹下来,对她来说,此时手里的,不是做丧事用的纸人,而是香喷喷的白面。
洗好的衣裳晾晒到不滴水了,茶茶就收进了屋,虽然是秋季了,一些鸟经常飞到院子里找吃食,有时候落在梧桐树上,拉了一坨坨的鸟屎,这鸟屎要是落在衣裳上,就算白洗了。
------------
第三章 从井里打水
缸里的水剩了个底,茶茶熟练的拎上木桶,在木桶把儿上系一条粗绳,打个节儿,绑的死死的,去院里的井台摆一摆木桶,木桶就稳稳当当的下到了井里,这样就能从井里打到水了。这口井位于石磨边,原先是爹娘挖的,一是为吃水方便,二是以前经常磨些豆腐,把井挖在石磨边,就省了来回提水的辛苦。
茶茶从井里打上来一桶水,她个子小,累的脸通红,芙蓉赶紧跑过去接住,提起木桶就进了小屋,把水倒进缸里,又把木桶提出来,石米镇吃水就是这样,一次打好几桶,倒在缸里,慢慢吃。不然打一桶,又要烧火做饭,又要刷锅喂猪,有时候还得洗洗衣裳,根本不够用,来回系绳子收绳子的,倒麻烦。不如一次打一大缸的水,怎么着也够用个三五天的。
芙蓉本想学着去井沿打水,试了一回,总也摆不好木桶,木桶撞在井台上一直响,茶茶笑起来:“姐,你身上刚好,别累着了,过去是爹打水,爹娘去了后,我就学会打水了,这打水虽然看着简单,里面也有不少门道咧,你看我打水之前,都是先摇一摇木桶上的绳子,就是怕磕着碰着木桶,买个木桶,省着点使,能使好几年。”
“以前……我也会打水的吧?”芙蓉被说的不好意思了:“好久没打水了,手生的很。”在芙蓉看来,这从井里打水,或许就跟卖油翁往瓶子里灌油一样,就是个手熟。
茶茶一面打水,一面擦擦头上的汗:“以前,姐,你也不打水的,你身子一直弱,爹娘都是让你躺那儿,打水的活,是不敢让你干的。别闪着腰。”
芙蓉本想逞逞能,没想到这么快露出了尾巴。不会打水,只能提水了,一连提了四桶,累的头上也冒了汗,刚才的两个烧饼都快消化完了。
还好茶茶系上围裙,准备做晚饭了,芙蓉这半天都是茶茶侍候,弄的跟当了皇太后似的,心里有些过意不去,可这个家的摆设,自己又不熟,总不能做个饭,还问茶茶,平时添多少水,下多少米,炒什么菜,放多少盐,或是柴在哪,酱油在哪,只能先熟悉几天了。
茶茶给大锅里添上水,放上笼屉,从小馍筐里拿了几块粗面馍,糊饼子摆在笼屉上,盖上草毡子,坐在灶前烧起了火,本来想炒个素菜,小芹菜或是土豆的,一扒菜篮子,发现里面空空的,只剩下前些天的几棵葱,叶子都黄了,茶茶叹口气,把灶里的火燃的更旺:“姐,今儿晚上咱就将就将就吧,萝卜条子是王婶子端来的,咱吃完了,我也不会做腌菜,改明到镇上买点芹菜,咱炒芹菜吃,那菜省油。”
“咱家就一二百文小钱,能吃馍就行了,至少还耐饥,菜还是以后再说吧。不定啥时候,路过谁家的菜园子,我去偷两棵就行。”芙蓉说完,又后悔了,原来的芙蓉是个病秧子,这不假,但总不至于还是个小偷吧,说出这样的话,脸皮是得多厚。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69168
69169
69170
69171
69172
69173
69174
69175
69176
69177
69178
69179
69180
69181
69182
69183
69184
69185
69186
69187
69188
69189
69190
69191
69192
69193
69194
69195
69196
69197
69198
69199
69200
69201
69202
69203
69204
69205
69206
69207
69208
69209
69210
69211
69212
69213
69214
69215
69216
69217
69218
69219
69220
69221
69222
69223
69224
69225
69226
69227
69228
69229
69230
69231
69232
69233
69234
69235
69236
69237
69238
69239
69240
69241
69242
69243
69244
69245
69246
69247
69248
69249
69250
69251
69252
69253
69254
69255
69256
69257
69258
69259
69260
69261
69262
69263
69264
69265
69266
69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