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周军队编制

    先说地方藩镇军制,从唐后期到五代近两百年里,军事编制虽有一定变化,但大体上没什么区别。

    到五代时,天下一度分裂成十国,但无论哪一国治下,行政区划版图都是设立藩镇治理的,一镇治一到四州,再多的基本上不层在了。藩镇节帅在地方上拥有军政大权。

    政务分散到各州,基本是辖下州衙负责,但刺史也是军政兼一身,权力也很大,往往某州刺史兼团练使,或兼防御使的,但防御使级别要低一些,所辖兵力称为乡兵,因装备补给什么的都经常不足,训练力度不够,没什么战斗力。

    编制承唐而来,等级依次是:

    每十名士兵设一伙,正副伙长带兵。

    五伙为一队,设正副队正,辖五十兵。

    两队为一都,设正副都头,辖一百兵。

    五都为一指挥,设正副指挥使,辖五百兵。

    这是基本作战单位了,乡兵到指挥使这个职级有点尴尬,不上不下的营级单位,基本也就到顶了,再上级是都指挥,若你不是州刺史的亲信,他不会将兵权给你的。好吧,那就再说说都指挥。

    正常五指挥为一都指挥,统兵两千五百人,设有正副都指挥使,正副都虞候。

    都虞候这个官名有点古怪,必须说一下,任这个职务的多半是主将的亲信,其职责是:宿营、侦察、巡逻,同时,还有点监军的意思,但这不是明面上的东西。

    都指挥只是一个级别,所辖兵力并不固定,但是必定按营级指挥来调配,有辖五、七、十指挥的,甚至更多。

    这些在藩镇都比较常见,另外就是藩镇衙内军,也称为牙内军,牙军。这个最初是唐时武将的亲兵发展来的,最早为三百人,后来武将们都玩坏了,三百、五百、一千、三千上万的都有,设衙内军正副都指挥使,正副都虞候,统领这些嫡系亲兵,同时,又有节度押衙,都押衙这种藩镇武官,他们是干啥子的呢?

    他们是常随节帅左右的元从,亲随,即是大内侍卫一样,又是带兵军官,出将入相的,当然是缩小一版。都押衙是押衙之首,主将级别的。五代各地藩镇动不动就有兵变发生,这些押衙的军官,往往是治下各地将领们争取的对象,或里应外合,或拥下挟上。

    这个是藩镇的情况,至于朝庭中枢的禁军,编制也差不多。但也有另外一种说法,说是这样编的,这里说一下,但本书不会采用。即为:

    每五兵为一伍,设正副长行,辖五兵

    五长行为一节级,设正副十将,辖二十五兵,

    两节级为一队,设正副队将,辖五十兵。

    再上也是两队一都,设都头,但是看着就不是很合理啊,也有说是四节级一都,没有队这层编制,但若按作战灵活调配的原则,又是有可能的。因为一节级下有五个伍,一都下有四个节级,这样便于调兵遣将。总之,这个细微的东西有点说不清。

    都上又是指挥使、都指挥使了,但在禁军,他的编制是很大的,到后周时,郭威整顿禁军后,渐渐分为六军,两大系统,四大主力,当然目的嘛!还是为了兵权。

    六军分别是:左右龙武军、左右羽林军、左右神武军,但是,这并没有真正的领兵大将,某某为左龙武大将军,这只是一个荣衔,并没有实权。

    两大系统是:殿前司和侍卫亲军司。在后汉时就已经有两个系统,不过只统称为侍卫亲军司,分为护圣马军,奉国步军,还有一些下属军号,就不多说了。另有内殿直、散员、控鹤等。所以,郭威整军,就是把内殿直改称为:殿前司,并增加其兵力。

    殿前司是嫡系武力,下辖有内殿直、铁骑、控鹤、散员、散都头等,到后来就是以铁骑和控鹤为两大主力,其他为附属。

    侍卫司下辖主要是:龙捷军,虎捷军。另外还有很多下属番号,所辖兵力也不多的。

    这些合在一起,就是四大主力。那么,四大主力是怎么编成的呢,大体上是这样:

    一个都指挥,通常称为一军,第一军、第二军什么的,上级就是厢都指挥使了。

    即为:五指挥组编为一个“军”(两千五百人),军有“正副都指挥使”和“正副都虞候”,或直接称“军主”;

    十个军编为一个“厢”(二万五千人上下,从战斗中的左、右两翼发展而来),厢有厢正副都指挥使,厢正副都虞候,或直接称“厢主”;

    左、右两厢编成一个战略方向的总兵力,一般大约为五万人上下。

    这是常规编制,遇战时会组建行营,临时性的任命某行营正副都部署为主帅,

    其次有佐官如:兵马都监,行营都监,马步都指挥使,马步都虞候。

    还有:步军正副都指挥使,正副都虞候。马军正副都指挥使,正副都虞候,这个就不一样了,是高于一般军都指挥使的。

    还有如客省使,负责战时外交照会。

    排阵使,既参谋又带兵的武官。

    后周禁军总兵力,也就是龙捷、虎捷、铁骑(约四五万匹战马)、控鹤四军主力,约十万人左右,再加上一些附属小番号散员,还有汴河水师等,不超过二十万人,所以,这时的禁军,战力很强。
------------

第0001章 胡骑扰汉疆

    金秋九月,天将拂晓,晨风萧瑟,树影婆娑,枝叶摇落寒露,冻作一地洁白霜花。

    霜之静美无人识,绚烂辉煌一瞬间。

    安阳里村头小院中,两只穿着麻鞋的大脚很有节凑地交替落地,霜花在嗞嗞声响中化为一滩污渍。

    章钺就是这麻鞋大脚的主人,他虽长得身材高大魁梧,面相略显粗犷,却绝非粗俗之人,相反心思细腻,目光敏锐,有识美爱美之心,但从不多愁善感。

    十多圈跑下来,身体在微微发热,连口中吐出的白气也变得粗重了。章钺停步立定,深吸一口气,屏弃杂念,调匀呼吸,双脚向两边移开,平行相距两尺,上身缓缓蹲下,双手按在弯屈呈九十度的膝头,扎起了马步桩。

    来到这时代一个月,一番苦心锻炼,还是大有收获的,轻轻松松地挺过一盏茶约十分钟,一刻时半个钟似乎也能做到了,脑中已默念了七八百个数,也许是因为今天霜降,自己将代这具身体原主人过十八岁的生日,章钺虽舌顶上腭,存念百会,意守丹田,可心神仍无法沉入平时那种物我两忘的最佳状态。

    这虽不是什么神功仙法,但也是一种硬气功,准确地说叫站桩功,可没那么神秘,也就是最快地恢复体力,剧烈运动时延缓体力消耗的一种方式。还有步法、睡功,都是基于这个原理。

    这东西不可捉摸,功效感觉得到,始于远古,盛极于晚清,当然不是这个身体原主人所通晓的,章钺这么苦练,可不是想当武林盟主,而是想起自己醒来时,老头与有荣焉地告诉他说:

    这里是河北冀州城西北的安阳里……现在是大周广顺二年,皇帝嘛!当然是咱们河北人,刚刚上位的郭太师郭威了!

    郭威是什么人?章钺当然知道,原为后汉太师兼枢密使、邺都留守的郭威,是乾佑之乱的受害者,也是受益者,澶州兵变,黄袍加身,只是人还不错,治国也颇有方略,使中原王朝有了一丝新兴之象。

    此时天下四分五裂,人心离散,意志不一。恰逢明君在位,武人地位尊崇,自己正好重操旧业,一展雄才大略,实现一生的抱负。反正这年头是皇帝轮流做,说不定就明年到我家了呢。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38077 38078 38079 38080 38081 38082 38083 38084 38085 38086 38087 38088 38089 38090 38091 38092 38093 38094 38095 38096 38097 38098 38099 38100 38101 38102 38103 38104 38105 38106 38107 38108 38109 38110 38111 38112 38113 38114 38115 38116 38117 38118 38119 38120 38121 38122 38123 38124 38125 38126 38127 38128 38129 38130 38131 38132 38133 38134 38135 38136 38137 38138 38139 38140 38141 38142 38143 38144 38145 38146 38147 38148 38149 38150 38151 38152 38153 38154 38155 38156 38157 38158 38159 38160 38161 38162 38163 38164 38165 38166 38167 38168 38169 38170 38171 38172 38173 38174 38175 38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