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无限好

    话说西周后期,诸侯林立。最新章节全文阅读各诸侯国之间的争权夺势导致了一场又一场的战争。战争加上沉重的苛捐,让很多百姓在一夜之间妻离子散、流离失所。出于无奈,很多人只好留落他乡,靠乞讨为生,生活苦不堪言。

    在远离镐京的褒国却是另一翻景象。汉水绵绵不断流经褒国,让褒国变的美丽而又富饶。褒国的城池坐落在褒河边上,褒河是汉江上游的一条支流。此处,山高谷深,山上树木繁茂。在沧山翠柏之间,星星点点的寺院隐藏其中,陌生人到此,只隐隐听的辰钟声在清晨的浓雾中若有若无。好一个人间仙境!

    这里人杰地灵,连地名也很独特。由东向西,先是一群散落的寨子,张寨、宗营、赵庄、范寨……,村民多以种植和养殖为生。然后就是褒河由北向南流入汉江。在褒河边上,依水而建的一片城郭就是褒国的城池―褒城。褒城的背后不远就连着一片浅山,在后面就是深山,这山依偎在城的边上,也因此得名―连城山。

    连城山盛产板栗和荆条。荆条叶、茎、果实和根均可入药,茎叶治疗久痢,种子为清凉性镇静、镇痛药,根可以驱蛲虫;花和枝叶可以提取芳香油。枝条坚韧,为编筐、篮的良好材料。深山区的山民多以荆条编制农具和生活用品为生。浅山区的山民多以种桑养蚕织绸和种果树为生,这里土地肥沃,光照时间充足,特别适合果树的种植。尤其以产桃子出名。这里产的桃子个大皮薄、汁多肉厚。为褒太后所爱。褒太后是一个坚强果断的女人。褒太后的儿子褒?正是褒国的国君。褒?在母亲的教导下成为一个勤政爱民,年轻有为的君王。褒?继承了褒国的王位,同时也继承了他的父王在西周王朝的士大夫官衔。

    褒国的开国国君是有褒氏,其人聪明睿智,勤劳勇敢。因佐理大禹治水,不辞劳苦,任劳任怨,历经十余载,终于完成了大禹治理洪水,拯救华夏子孙于水深火热之际。以有褒氏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被分封到周南(今天汉中市以北),建立了诸侯王国。享国时间悠久,历经夏、商、周三朝。褒国在冶炼、农业等方面,其生产技术水平不亚于关中及中原等殷商周政权中心区域。这里土田肥美,气候温和,物产丰饶,是梁州之域最为膏腴的地区。

    到西周后期褒国已建国有一千年的历史了,褒国在历代国君的带领下,迅速地繁荣昌盛起来。褒国城内商铺林立,热闹非凡。城东是一个自由市场,小贩的吆喝声此起彼伏。仔细一看,卖东西的可真不少啊。从生活用品衣帽鞋袜到珠钗玉器、农具、刀具、兵器等,样样俱全。卖吃食的小贩穿插其中,叫喊的最为卖力。“热豆花嘞,一贝来一碗啦”,“枣花镆镆,两个一贝了”……。在这褒国城内,看到的就是一幅国泰民安,安居乐业的画面。这些勤劳的百姓,忙碌而又快乐的生活着。日子就这样过了一年又一年。

    如果说这群百姓里面最快乐的,那就要算那个在城东市场上卖藤具的张二壮了。张二壮,家里排行老二,人称张二。这个张二长的高大魁梧,常年风里来风里去,晒的面庞黝黑。别看张二长的黑,编藤具的手艺却很精湛。他编的藤具不仅结实耐用,还很美观,每一件都更象一件艺术品。让人见了就爱不释手。除了会编些桌、椅、板凳、篮子、筐子之类的生活用品,他还会编一些小玩意,小帽子和小箱子什么的。这些个小东西是只送不卖的。算是张二卖藤具空暇时间里的一种自我消遣。编藤具的荆条,山上有的是。张二将这些小东西编好后,就挂在他藤具摊边的树上,有人喜欢,张二就顺手取下来送给他。客人接过张二赠送的小玩意很开心,一边欣赏,一边夸奖张二精湛的手艺。这个时候张二只是忠厚地笑笑。有人喜欢自己的手艺自然很开心,也不用花什么代价。编这些小东西的用的荆条是藤农具用剩下的下脚料。褒城外的连城山上有的是荆条。

    张二顺手送人的那些小玩意,看似没什么大用处,却给张二的藤具摊带来很多围观的人群。天天有人围观,这张二卖藤具的摊子自然也成了这褒城里的一道景观。久而久之,围观的人自然而然都成了张二的回头客。家里需要的东西,只要张二的摊子上有的,决不去别的地方买。张二摊子上没有的,只要觉得张二可以用荆条编出来的,就一定要在张二的摊子上订做。

    褒城的藤具摊子原来有很多个,只因为褒城的老百姓眼里只看到张二亲手编制的藤具,弄的别家的藤具摊子就象个摆设。到了最后,别家的藤具摊子不是转行,就是只做一些粗笨的农具了。哎,技不如人,只好认命啊。好在褒国也是一个农业大国,农具的行情也还过的去。转行就转行吧,日子还得照过。

    张二靠着他精湛的手艺和忠厚的性格,在褒国城内过得悠哉悠哉。张二的哥哥张大是褒国城的一个守卫,整日里公务繁忙,来去匆匆。张二的寡母随着已婚的张二生活。

    张二的妻子是城外老李头家的女儿,乳名唤做环儿。从小随着母亲采桑养蚕,洗衣做饭。老李头在自家屋后的山坡上种了些果树,枇杷、杏子、桃子等。果子成熟的时候,老李头就摘下来拿到褒城去卖,顺便买些生活用品回来。

    环儿嫁到张家后,每日里洗衣做饭,操持家务。一时间张二的寡母没事可做。刚开始张家老母心里还有些懊恼,生生被儿媳抢了饭碗啦。时间久了,渐渐觉得还是有个儿媳好啊,每日里儿媳对自己恭恭敬敬,一日三餐,端茶递水,照顾的可是体切入微,老来自有老来福啊。儿子张二的生意不错,隔三差五的买些蔬果、肉类,来慰劳妻子,孝敬母亲。子孝媳贤啊,老太太常常乐的合不上嘴。

    张二的母亲只期盼着儿媳能早点让她抱上孙子,好享天伦之乐。为此,张二的母亲空闲时间经常踮着小脚,到城外的连城山上的道观里烧香。谁料想事隔半年之久,张二的妻子环儿真的怀孕了,真是菩萨显灵,心想事成啊。
------------

第二章 连城山上求姻缘

    张二自妻子怀孕后更加勤奋工作,高兴的时候还哼两句小曲。人逢喜事精神爽啊。张二的妻子小环在张二的心里比天仙还要美。在张二寡母的眼里,简直就是女菩萨转世。张二寡母的对小环关怀倍增。小环的爹爹老李头每回进城卖果子,总要来看看小环,顺便给小环带些新鲜的果子。小环娘家的母亲已经开始给小环未出生的孩子准备小衣裳了。就连张二的哥哥张大那个大忙人,在听到消息后,也忙里偷闲,回来一趟,看看老母。还带来两只老母鸡,让小环和老母好好进补。老母问起张大的婚事,张大又开始吱吱唔唔,让老母好不心酸。老母突然想起上次在连城山上的道观里烧香为小环求子的事情,此刻对庙里的大仙无限信任。便对张大说:“儿啊,明日随老母进庙烧香,也让那灵验的大仙为你指一段好姻缘吧。”张大起初不肯,推说自己公务繁忙。后来见老母眼圈发红,说话哽咽,不忍让老母伤心,便勉强答应了。

    别看这张大长的是五大三粗,心事可全藏着了。张大性格开朗,会两手拳脚,好报答不平,小的时候就是这一带有名的孩子头。张大小时候,为了生计随爹爹去连城山割荆条,每回经过山腰上那户郁姓人家的时候,都要跟爹爹上前去歇歇脚,顺便讨碗水喝,拉呱两句闲话,一来二去,相熟了。这户郁姓人家有时托张家父子帮着在城里采买点生活用品,偶尔进城也去张家歇歇脚。深山出美女啊,这话一点都不假。这户郁姓人家有个女儿,就叫郁儿,这个郁儿小的时候就长的很水灵。喜欢唱歌,长大了更不得了,安静的时候象一幅画,唱歌的时候就象是一朵盛开的花朵。张大早就喜欢上这个郁儿,可惜爹爹死的早了点,没人撮合。也不知道这郁儿怎么想的啊?这事就只好就这样搁着了。爹爹不在了,张大要开始养家了。在熟人的介绍下张大参了军,做了一名守城的看守。拿一份固定的俸禄,还在家门口,张大挺满意的。

    那郁儿也是喜欢张大的,只是这件事没有人捅破,郁儿也不知道爹娘怎么想的。不巧的是,事隔不久郁儿的爹爹在一次上山采草药的时候,不小心从崖了摔了下来,摔断了双腿。郁儿的爹爹被猎户送回来的时候,郁儿和娘都傻了眼。老天爷啊,这可怎么办啊?郁儿娘愁的吃不下饭,睡不着觉。郁儿的爹爹更是不停地自责,都是自己太不小心,现在让一家人跟着自己难受。郁儿看的难受,可是能怎么办呢?郁儿想托个信给张大,可是仔细想想,他算她的什么人呢?何况现在两家都不太平,还是自己先想想办法吧。母女两能干什么呢?采药、割荆都不太现实,人活着就有开销,郁老爹的医药费就得很大一笔。该干什么好呢?后来这母女两打听到山下的褒国城的褒太后正在招收宫女,条件苛刻,但待遇优厚。录取了每月可以有200贝的酬劳,每半年还可以回家探亲一次。褒太后不喜欢年老的宫女,干到二十八岁就可以回家了。郁儿跟母亲商量后,决定去山下城里碰碰运气。郁儿运气不错,用她的聪明伶俐,一路过关斩将,脱颖而出。等张大得到消息的时候,郁儿已经成为褒太后的宫中一个负责清扫的宫女了。从此,张大与郁儿一个天天在城门边站岗,一个在褒太后的宫中清扫。同在一座城中,却不易相见。宫中有宫中的规矩,超越不得。

    张大自答应了老母,明日去上山上道观烧香,心中忐忑难安。这个夜晚对他来说,真的很漫长啊。张大一夜未眠。母亲对郁儿一无所知,郁儿现在还在宫中,还有十年才能出来。十年后会怎样?郁儿不知道,他也不知道,就算他可以等郁儿十年,郁儿也愿意让他等十年,老母愿意让他等十年吗?他可是张家的长子啊。好在弟弟张二,不仅成了家,还快当爹了,也算是对老母的宽慰吧。

    又是一个清爽的清晨,张大的老母早早地起了床,梳洗完毕,儿媳环儿赶紧奉上早饭,小米粥和南瓜包子。张老太太在吃饭前还不忘念叨两句:“今日里再劳烦劳烦仙家,给我大儿牵段好姻缘吧。老太太我求求仙家再发发慈悲,以后我张家必定天天在家为仙家上香啊。”环儿看到娘今日这般的庄重,赶紧让丈夫张二去催张大快点来了好早点出发,自己给娘准备山上吃食去了。

    张大掺扶着老母上山,边走边和老母说笑。这张大从小就和父亲在山上割荆,跟老母上山的次数却也不多。老母年轻的时候要侍奉婆婆,还要管一大家人的吃喝拉撒。洗洗涮涮、缝缝补补,还要带孩子,那里有时出门游玩啊。就在连城山下,却也不曾来过几回。

    细细看看这连城山可美的跟画一样,山也是有过渡的。先是矮矮的丘陵,再是浅山,然后才使高山。一道道沟壑,一条条山梁都错落有序。就象是人的指纹,相似却决不类同雷同。清晨的太阳就象个红红的果子,天幕就是它的枝干,这枚红果子正在这个大舞台上尽情上演它的个人专长秀。山象是睡着了,鸟儿的叫声也象是梦中呢喃。张大暗暗想老母为了他起的可真早啊。走过那些丘陵,翻过一座浅山,太阳才慢慢升起来。老母想要休息一会,张大找来路边的一块大石,脱下外衣,在大石上铺好,扶母亲就坐。张大问母亲可要来点吃食,老母说,只想喝点水。张大从包袱里拿出盛水的葫芦,拧开盖,递给老母,自己拿了块饼子边吃边看天空中那些被阳光染成金黄色的云彩。老母看着张大觉得张大就是个孩子,怎麽一转眼就为他的婚事犯愁了?老母休息了一会,就开始催张大继续赶路。

    正午时分,母子俩终于赶到山上的道观里面了。上香、求签。好一个上上签:“缘在眼前。”张大惆怅,老母大喜。张母是道观里的熟客,完事后和庙里的老道叨叨家常。喝过两盏茶,吃了些带来的干粮。临走还不忘再给大仙上柱香,说了很多感激的话。母子俩回到家里已经是晚饭时分了,张母将求签的结果告诉大家,皆大欢喜。张二媳妇麻利地摆上酒菜,张二拿出早已准备好的南周烧春,一定要跟哥哥喝两盅。张大拗不过弟弟,只好奉陪。等张大回到军部已经是子夜时分了。张大面红耳赤,口渴的要命。咕咕咚咚喝下一大杯浓茶水,躺在床上就呼呼睡着了。
------------

第三章 为郁儿众人齐心

    张大一觉醒来,天已放亮。匆匆梳洗完毕,赶紧赶往城门口换班。这城门开的挺早,可是城门外还是聚集了不少百姓。早起也是炎黄子孙的优良品质,早早地开始一天的劳作,勉励自己,为美好的生活而努力,对下一代也是一种激励。城外聚集的这些百姓很多都是城区附近的村民,卖的都是些瓜果时蔬、粮食、肉类、手工做的丝线、布匹等生活用品。也有个别是偏远山区下来卖茶叶,那可得前一天从家里出发,在城外的亲戚家借住一宿。别看这个褒国只是一个诸侯国,可是管辖的地方可真不小,南周的大片平川、山林都归褒国管辖。张大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守卫,但是张大却对自己的工作却充满敬意,好男儿就该保家守国。每天张大对这些进进出出的人群都盘查的很仔细,是一个很合格的守卫。

    又是新的一天开始了。张大对山上求的那支上上签“缘在眼前”不以为然,老母却对它信以为真,不仅在家里天天为仙家烧香,还时不时的亲自对张大来个突然袭击,侦察侦察,看看张大身边有没有隐藏什么可疑对象。真是可怜了张大老母的一片苦心啊,张大身在军营,身边清一色的男儿,那里来得花花草草啊?张二媳妇环儿道是挺自在的,婆婆的注意力总算是从自己身上转移出去了。婆婆总是让环儿喝那些有草药味的滋补汤,环儿孝敬婆婆,每次都装做很喜欢喝的样子。其实,环儿就喜欢吃爹爹带来的那些青梅。酸酸甜甜的,那滋味别提有多美啦。

    这天张大不当差,闲来无事在街上转悠。碰到宫里的刘公公出来采买,赶紧过去打个招呼,顺便想探听点郁儿的消息,刘公公只说在郁儿被分在老太后的宫中,应该过得挺好。张大甚是不满,可也无可奈何,内宫自己是无论如何也进不去的啊。

    张大想去看看老母,有怕老母盘问,还是决定上城东头找弟弟张大。张大也没什么紧要的事情,就这样心不在焉地在街上走着。却不曾想与人撞个满怀,抬眼一看这不正是让自己彻夜难眠的郁儿吗?张大揉揉眼,生怕自己认错了人。那郁儿更是惊的坐在地上动弹不得,一时间惊喜交加,郁儿的眼泪就掉下来了。现在这个朝思暮想的人儿就在眼前了,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那张大从来就是只见郁儿笑过没见郁儿哭过,一下子戳在那里,不知道该怎么办。郁儿见张大不理自己,也没扶自己起来的意思,哭的更是万分委屈。郁儿心中暗想:自己这些天对他的牵挂,难道他都不明白吗?一时间郁儿懊恼万分,恨恨地瞪着张大道:“冤家,你看够了没有啊?还不赶紧扶我起来。”张大忙回过神来,赶紧扶郁儿起来。张大对郁儿陪着笑道:“妹妹近来可好?”郁儿娇笑一声:“谁是你的妹妹?”说话间已经不再生气了。

    这还真是真是“缘在眼前啊!”张大想到了大仙的灵签,想到自己对大仙的不信任,心中有些不安。张大忍不住对郁儿道:“妹妹可信后山庙里的大仙?”郁儿摇摇头,张大有些失望。郁儿在家时,常和娘去庙里给大仙烧香,娘每次在上香的时候都会念叨:“大仙佑我一家老小安康。”可是爹爹还是在采药的时候摔断了腿。张大对郁儿道:“妹妹不是在宫里吗?今儿怎么出来了?”郁儿道:“说来话长,今儿太后差我出宫办事。”这个聪明伶俐的郁儿已经可以独立为太后办事了,张大感到很是惊奇。看来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女子也不例外啊。

    褒太后是褒国境内的梁州人氏,做闺女的时候与家中的老祖母感情颇深。出嫁的时候有不能将老祖母带入宫中,就央老祖母将头上戴的珠钗送给自己做个念想。这褒太后,先贵为妃子,后晋升为皇后,再荣升为太后。一生大权在握,享尽人间富贵,却也有不能如愿的事情。褒太后在宫中常常把玩老祖母的珠钗,现如今老祖母早已不在人世,褒太后也做了祖母。这珠钗对老太后来说,意义非凡啊。可是就在前几日,太后把玩这珠钗时,发现这珠钗上的穗子就要断了。唉,年久失修。褒太后赶紧召来宫里的工匠,让他们将这珠钗修好。可是工匠们看后只是摇头,不是工匠们的手艺不好,而是这珠钗看是简单,那穗子确是用梁州特产的极细的麻丝编制而成的。那麻丝要在茶叶和特制的中草药中浸泡后拉伸,阴干而成,工序十分复杂。褒国城的百姓就地取材,只习惯用荆条编织。荆条要是编成珠钗上的穗子,还有什么美感可言?太后伤心,郁儿看的心疼。万不得已褒太后决定让郁儿带珠钗出宫,去城中的店铺里碰碰运气。这郁儿出了宫,一心想着为太后办事,走的匆忙,就撞到张大身上了。真是有缘啊!

    张大陪郁儿一家一家店铺地寻找,希望可以找到一个手艺高超的工匠修好褒太后的珠钗。眼瞅这就到了晌午,还是没找到这个可以修珠钗的人。张大建议先吃点东西,吃完了再继续寻找。郁儿那里有心思吃饭,只是觉得这张大陪了自己大半天,还得挨饿,心里有些过意不去,勉强应了。刚刚落座,就听到有人喊:“我的儿,娘亲可是追着你了。”正在诧异就看老母已经在张大对面落座了。张家老母今日出门找老友闲聊,没想到刚从老友家出来,就看见张大带一姑娘在街边的铺子边上叽叽咕咕的。张家老母看这姑娘长的俊俏,跟自己儿子还很亲近,心里暗自欢喜,看来我这个傻儿子一点也不傻嘛!张家老母按耐不住心头的激动,便跟了过来。郁儿根本没有想过,就这样见到张大的娘亲。紧张、羞涩,郁儿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好。张家老母也看到郁儿的难堪,也不追问郁儿是哪里人家。只说了声:“姑娘累了吧,随老身到家里喝盏茶去。”郁儿不好推脱,只好应了。张家老母和蔼、健谈,郁儿也不再拘束了。

    说话间已经来到张家门口,刚进院子,张家老母就对屋里高喊:“我的儿来贵客了,赶紧些奉茶。”西屋里张二媳妇隔着窗户应了一声:“娘亲,孩儿这就来。”三人在门厅里落座,没聊几句,张二的媳妇就提着一壶热茶,从屋里出来了。见到郁儿也吃了一惊,忍不住道:“妹妹长的真是俊俏。”听得郁儿又羞红了脸。张家老母赶紧示意张二媳妇快去准备饭菜。张二媳妇笑着应了一声走了。郁儿心里着急,这顿饭不知道要吃到什么时辰,太后还在宫里等着啊。

    张家老母见郁儿心神不宁感到不解,忙问缘由。张大就把郁儿出宫替太后办差的前前后后跟老母说了一遍,老母听罢也替太后感到惋惜。就让郁儿将珠钗拿出来瞧瞧,看看有没有办法修复。张家几代人都靠张家男子编荆为生,张家老母自从嫁到张家,成天看到张家男子用荆条编制各种用具,修修补补的,也算是见多识广,面对这珍贵而有小巧的珠钗也感到有些棘手。看到郁儿对自己充满期待,就安慰郁儿:“姑娘,不打紧的,待老身吃过饭细细琢磨琢磨,定会有个万全的法儿。”这一句宽慰的话,让郁儿重新充满希望。

    郁儿一直觉得在自己家里最艰难的时候,是太后给了她一个机会,让她可以支撑那个摇摇欲坠的家,让娘亲不再流泪,让爹爹不再自责。每个月两百贝的俸禄,对郁儿来说真是太重要了。娘托人捎来口信,说爹爹已经可以拄着拐杖下地了,尽管没有痊愈,郁儿和娘已经很开心了。为了太后郁儿决定要留下来试一试,或许还真的会有个万全的法子呢!

    吃过饭众人的心事全都集中在这支珠钗上,张家老母让张大去城东将张二也唤了回来。这在张二成为一个生意人后的生涯里还是头一回。看到张家人对自己的事情这样大张旗鼓,郁儿深深地感动。张家老母让大家各抒己见,寻找最好的办法。张二媳妇建议用丝线代替麻线,张家老母觉得太后的这枚珠钗古朴大方,简单却不失大气,配上丝线太不搭调。还是应该找一种近似麻线的替代品。气氛变得紧张起来,刚刚看到的一点希望就破灭了。张大默不做声,在继承张家祖传手艺上,自己早就输给弟弟了。

    张二在自家的库房里看了又看,在巧的手,也得有对路的材料啊。劳动人民历来就是就地取材的。麻线不仅结实而且柔韧性很强,龙须草看着美观,但是质地脆弱,还不结实,也是不能用的。棕丝结实但不够柔软,最接近的材料就这些了。要成功就得冒险,要冒险就可能失败。离关宫门的时间越来越近了,郁儿必须赶在关宫门之前回宫,先祖留下来的规矩是必须要遵守的。

    改造棕丝刻不容缓,张家老母让张大搬来捣蒜的石臼将棕丝捣软,让张二去药铺买来一些气味独特的草药。张二媳妇闻不得药味,由郁儿替代在张家老母的指导下进厨房熬制浸泡棕丝的草药水。张二媳妇为众人准备了一些茶水、果子。张二放下草药,又赶紧准备浸泡棕丝的香油了。每一道程序看是简单,做到恰到好处却很难。这捣软棕丝的活,轻不得也重不得,轻了没有效果,重了就会捣断棕丝。张大从小就只喜欢舞刀弄枪的,这麽细致的活,他怎么做的了。张大一连捣断了几臼棕丝,急得满头是汗。张家老母赶紧过来替下儿子,不紧不慢的捣起棕丝来。这个活儿是第一步,不能出错也急不得。捣好了棕丝就成功了一半。姜是老的辣,老太太捣出了合格的棕丝,这个消息太让人振奋了。

    下一个环节就是用中药水煮制棕丝。张家老母和郁儿将捣好的棕丝分别放在不同的草药水中进行煮制,一次又一次地进行试验,参照太后的珠钗进行比对。一点都不象、有点象、非常接近了、几乎找不到差异了,有一道程序完成了。下一道程序比较简单,将棕丝在香油里浸泡后晾干、拽直。郁儿抢着要做,大家拗不过她,只好让她一个人独揽了。好在编着珠钗穗子需要的棕丝并不多,工作量不是太大。

    张大站在院子里陪郁儿,其余的人都聚到门厅喝茶去了。做好这道工序,就是编穗子了,这个对于巧手的张二来说,是个很轻巧的活儿。郁儿一边劳动,一边和张大聊天。今天对郁儿来说真是个难忘的日子,先是在街上和心上人巧遇,然后是莫名其妙地被张老太太带回家喝茶。张家人齐心协力地帮她,和张家人在一起劳动的快乐。每一件事都让她开心和感动。在麻油里浸泡过的棕丝是不能被太阳直接晒干的,必须慢慢阴干。张大为了给郁儿节省些时间,用纸扇给棕丝扇风。棕丝终于炮制好了,又柔又韧,颜色也变成了浅浅的棕色,和麻线的颜色已经分不出来了,又是一个小小的兴奋。

    该张二表演他编制的绝技了。一根根棕丝在张二灵巧的手里上下飞舞,一会绕花,一会打结,看的人眼花缭乱有兴奋不已。漂亮的穗子做好了,真叫一个绝!等张二将穿好穗子的珠钗交到郁儿手上的时候,郁儿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这个明明就是太后原来的那支完好的珠钗嘛。歇息片刻,张老太太赶紧让张二赶紧送郁儿回宫,时间不早了回宫要紧。办差不归,可是重罪。

    张大和郁儿匆匆的赶到宫门,还好宫门没关,郁儿跟张大道了个别,赶紧向太后的宫中飞奔而去。
------------

第四章 领皇命巧制军帽

    却说那日褒太后在宫中等的焦急,埋怨自己不该将如此艰巨的任务交给一个涉世未深的丫头去完成。半响过去了,也不见前来回话。就命给自己奉茶的小惠儿前去宫门口探听消息。

    小惠儿在宫门口等了半天也瞧不见郁儿的身影,只好回去给太后回话。同是侍奉太后的宫女,小惠儿和郁儿最为亲近,小惠儿年幼唤郁儿郁姐姐,郁儿对小惠儿也照顾有加。郁儿迟迟不归,让小惠儿好不担心。每日下半响褒太后都要在榻上小睡片刻,今日竟睡不着了,让小惠儿她们一帮宫女好不紧张。小惠儿也不知道她的郁姐姐事儿办的怎么样了?一切都在等待之中。

    国君褒?与褒太后,母子情深,听闻太后寝食难安,赶紧前来探视。小惠儿眼见皇上都知道郁儿替太后办差未归事情,心思变得复杂起来。她既盼着她的郁姐姐能早点回来,又怕她的郁姐姐办事不利,会受到责罚。只要听到太后与皇上提到郁儿,就怕得胆战心惊。皇上担心太后身体,准备多陪陪太后,传下旨来让御膳房将晚膳送入太后的宫中。皇上与太后在一同用晚膳,小惠儿站在门口候命。

    已是掌灯时分,郁儿远远就看见太后的宫外灯火通明,吃惊不小。紧走几步,就看见皇上的贴身侍卫韦大人带着大队人马在太后的宫外值守。郁儿仔细一瞧,原来是皇上圣驾来临。郁儿赶紧打起精神,向韦大人施礼。韦大人询问郁儿事情办妥了吗?郁儿答道:“妥了。”韦大人赶紧郁儿进去复命。

    褒太后接过郁儿递上的珠钗仔细查看,那珠钗的穗子不就是自己原来的那串吗?怎么可能呢?赶紧让皇上也瞧瞧,皇上看了半天也看不出破绽,郁儿见太后和皇上疑惑,赶紧将一切从头道来。听得太后和皇上连连点头。太后心情大好,吩咐小惠儿给郁儿赏水果茶一杯。小惠儿欢快地应了一声,赶紧下去张罗。太后开心,皇上也心情大好,近来国事繁忙,听到这麽有趣的故事,也可以轻松一下了。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连皇上也不得不佩服。自己的子民居然有这样聪明能干的,让国君褒?大为快慰。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584 585 586 587 588 589 590 591 592 593 594 595 596 597 598 599 600 601 602 603 604 605 606 607 608 609 610 611 612 613 614 615 616 617 618 619 620 621 622 623 624 625 626 627 628 629 630 631 632 633 634 635 636 637 638 639 640 641 642 643 644 645 646 647 648 649 650 651 652 653 654 655 656 657 658 659 660 661 662 663 664 665 666 667 668 669 670 671 672 673 674 675 676 677 678 679 680 681 682 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