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入世论

    【以书中人物口吻,原创文章一篇。出自章节“何以入世”。】

    人之初,性本善乎,性本恶乎,历世争说不休。吾皆不取。人之初,法自然。纯如白璧,何来善恶之分。知识之开,或得于父母,或取之眼见耳闻。而后获于师。是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既长成,向善趋恶,一念之源。能勿如履薄冰欤。

    每念往昔,莫不叹吾之幸。吾幼时,颠沛流离。食无果腹,衣无蔽寒,亦无父母兄长眷顾扶持。尝求者苟存而已。然天运不为人窥也。适举目无望之际,屡蒙恩惠,具衣食而拜蒙师,却懵钝而始知为人之道。一念之善其深也,苦厄艰险莫使异,身比盗匪莫使移。因思其就,盖广历世间诸恶在先,后方谙善之所以为贵也。犹瘴暍之中偶沐甘霖,知其贵而倍惜之矣。又何幸也,得遇师尊,高德普济,授文武经世之道,更博古论今,屡释吾惑。再造之恩吾不知何以为报。夜阑深静处忆及过往诸般,犹自嗟曰:普天之下生如吾者众也,或安为贩夫走卒,或沦落亡命之途者莫计其数。缘何吾得僻此蹊径耶!遂念及老聃有言,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故非吾生而有殊于众耳,率无怨不弃而得善时是也。

    自吾至此,荏苒八载矣。安之乐之,无论甲子,不知寒暑。尘世纷繁久沉梦寐,恍惚不可及也。然吾近日忽萌入世之想,一念发而不可收。嗟乎天地之大,生而为人,沧海之一粟耳。其贵也,一瞬耳。会当不令虚度。吾常自问,若怀吾今之才投于世,将至何地?非夙有所求,斯诚如怀有宝刀,经年砺其刃,为待一朝试其锋也。

    古之贤者入世,皆心怀天下。或当万乘之主,上下相亲,及卿相之位而泽及后世,世人咸美者,昔有太公,韬光养晦,待时以动,得用于文王,修德振武而周室兴;继有管子夷吾,既任齐相,宽政惠民,实仓廪,强兵卒,九合诸侯而匡天下。或出于乱世,运筹帷幄,固天下而安黎民,世人皆颂者,前有留侯子房,矢志灭秦,忍人所不能,智勇深沉,立汉室而成万世之功;后有武侯孔明,治国以礼,赏罚有信,殁千载而梁汉之民犹歌思遗烈。此皆庙堂之上辅国恤民之善者也。然为善不论其道。古有布衣之侠,不轨礼法,然言必行,行必果,趋人所急,诚其诺而轻其身。自汉以来,历世以儒教,凡以武犯禁者皆为学士所鄙,太史公后遂鲜有所载。古之信陵,孟尝,平原,春申者,籍有土厚资,纳天下良士,足可谓贤矣,然布衣陋巷之侠,史书不载而世人交相传诵者,更难而可贵也。吾幼时尝闻母语荆轲,豫让,朱家,郭解诸事,甚慕者,慷慨无畏之节,不矜其能之德。虽不为儒者道,然不可谓不贤者矣。以一人之躯,千里诵义,为死不羁于世,曷其少哉!

    吾自知不比古之贤能。所及者,修身明志,怀才不伐已。吾欲以布衣之身游侠九州,急人之所难,惩奸邪腐恶。若侥有业成则广济贫弱。念师尊授业之恩,吾欲谓曰:贫贱勿能伤吾志,富贵勿能摇吾性也。斯或足以不负师尊之教焉。
------------

001-童年记事-1

    寒露已过,黄昏的天空阴沉沉的,漫天雨水细密如织,在冷风中无声无息地降落,乌鸦似也忍受不了这萧瑟秋雨,噗噗地飞离颤抖的枯枝,凄惨叫声掠过低空,久久回荡。雨雾中一群衣衫褴褛的人在泥泞中蹒跚前行,男女老少参差不齐,间或有婴儿时起时伏的哭声经久不息。

    正统四年,江浙大水,田地倾毁,数万顷官田颗粒无收。不少农家卖儿卖女也无法抵足年年见涨的租税。不得已,十几户龙泉县小桥村的农户们一合计,与其守着几亩薄田等着饿死,还不如大家一起举家南逃去往岭南。听说那里气候宜人,在山里开块好地,说不定能安生。自八月离开家乡,一路乞讨,老人小孩走不快,一行人九月初才出了永安县,去往龙岩。

    就在这一群流难的浙江农民中,一个七八岁的男孩孤单地落在队尾,低头艰难地挪步向前。几缕乱发纠结在额前,水珠顺着头发淌过面颊,流进苍白的唇间,下唇上隐隐有一道牙咬出的血痕。满是污渍的衣服被汗水和雨水浸湿,透出瘦削的身形。最终他还是坚持不住了,挣扎几步后身子一软,倒在路旁的泥水中。

    “唉,作孽呀!”一老翁掩面长叹,颤巍巍地走开。不久,流浪的人群已走远,就像什么也没有发生一样。

    雨下了一夜。

    清晨,东方泛起鱼肚白,几缕晨光映红了男孩惨白的脸,带来一丝暖意,他慢慢张开双眼。一阵风吹来,不禁令他冷颤着团起身子,头痛阵阵袭来,两条腿彻骨的酸。好不容易坐起身,顿觉头晕目眩,他闭眼深吸了几口气,这才强打精神四下里张望。只见不远处的水塘里横着一根树干,于是咬牙爬起来,抓住这拐杖一步一滑地向前走去。或许不远就有落脚之处了。

    老天帮忙,走了个把时辰,远远望见前面有个小镇,行人也渐渐多了起来。说来新奇,路上来往之人,多牵着水牛,少则一两头,多的竟有十来头。原来,这里是个岔路口,附近乡里买牛卖牛大多上这来,久而久之,便成了这不大不小的牛市。这镇子原本也不知叫什么,因为牛多,所以过往的人都顺口称之为“牛毛镇”,小镇本来的名字渐渐被人们忘记了。后来,有个老秀才觉得牛毛二字不雅,遂改了“牛茂镇”,又在镇东西二口处竖了两个木牌坊,便是现在的牛茂镇了。

    男孩立在路边歇息了一会儿,见镇口不远有座小庙。心里念着有个休息的地方就好,他柱着树干向小庙走去。

    这是个早已荒废了的土地庙,连门板也不知去向,想是被人拿去当柴烧了。走进一看,真是小得可怜,除了供桌和满面尘灰的土地老爷与两个鬼使还在,其余空无一物。奇怪的是,庙里倒还算干净,墙上的蜘蛛网被人掸去,青砖地也像经常扫过,供桌旁的墙脚边竟还有一个小小的草铺。这样的地方难道也有人住?男孩心中纳闷。但疲劳和病痛使他顾不了想那么多,一屁股坐在草铺上,伸了个懒腰。

    刚想躺下来睡一会儿,忽听门口有人嚷嚷:“呔!你是谁?干嘛坐我床上?”

    外面跳进来一个和自己年龄相仿的男孩儿,穿着不合身的大人衣衫,头戴一顶破草帽,赤着脚,脸倒还干净。看他那样子,大约是个小乞丐。

    男孩松了口气,有气无力道:“叨扰了,我不是故意的,我实在太累了,又没地方可去……”嗓音喑哑,几不可闻。

    小乞丐愣愣地朝他打量一番,近前来,递给他半碗米饭:“给你,还热的。”见他二话不说,接过饭来便用手抓着朝嘴里塞,便蹲在他面前问道:“你也是个流浪儿吧?和我一样。”

    他一天一夜粒米未进,头也顾不得点,三口两口便把米饭吞了下去,缓过口气来,方道:“谢谢你。”

    小乞丐又看了他几眼,忽地笑道:“遇上我算你命大。我看这样吧,既然你没地方去,就先和我做个伴。你先放心地休息两天。哦,你的衣服都湿了,我这儿有干的,你先穿上。”只见他猫着腰从土地爷座后摸出一个打了补丁的包裹,打开一看,都是些讨来的旧衣服。他拿出一件夹袄道:“你穿这个,暖和,我再去弄点吃的来。”说罢又出门了。

    傍晚他才回来,带了不少吃的,有一钵粥,几个团子,还有两个橘子。不多一会儿,又不知他从哪儿弄来些柴火,生起火来。两个孩子靠着火坐下,边吃边聊天。

    “你也是逃灾荒的吧,这年头,老天爷也总和咱们穷人作对。昨晚还有一大群逃荒的,我怕他们抢占我的小庙,用草把门堵起来了,提心吊胆了一整夜!哎,你可有看见他们?”小乞丐狠狠地咬了一口团子。

    “我半路跟着他们一起过来的,然后晕倒了,就没人管我了。”男孩的眼中闪过一丝悲哀,“我们不说这个,说点开心的事吧。对了,我还不知道你叫什么名字呢。”

    “我姓段,就是那个一段两段的段,我叫段云义。”小义竟会写字,在地上比划着,“你呢?你叫什么?”

    “我叫丘胤明。”

    “写来?”

    小明也在地上工工整整地比划。

    “唉,你也是读书人家出来的吧,和我一样。我娘死得早,我爹一年前考举人又没考上,结果气得吐血死了,我又没别的亲戚……你呢?”

    “我……我没见过我爹,我娘也死了。”小明有些闪烁其辞地低声说道,也不知小义是否听见。小义倒不追问。

    在小义的精心照顾之下,没过几天,小明差不多痊愈了。从此,牛茂镇的街头又多了个小乞儿。两个孩子聪明乖巧,每天都有收获。

    一日,小明与小义上街乞讨,小明道:“不如我们分头去讨,总有一个人运气好吧。”

    小义赞同:“我去那边。”

    且说小义手捧破碗,口唱莲花落,半日里也得了几文钱,正想在墙脚下休息休息,一瞥眼看见对面当铺门口有个人坐在门槛上打盹儿。那不是大混混牛三么?小义暗自嘀咕。

    说起这牛三,原本是个杀猪的,继承了父亲的肉店生意,可他生性好吃懒做,生意几年前就荒废了。如今每日在街上游荡,帮人打打杂,混口饭吃。此人好惹是生非,但生就强壮,又有那么一两手三脚猫的武艺,所以附近的小混混们都称他大哥,镇上的人自然都不敢招惹他。那牛三有个叔叔牛泰,在镇上开当铺,见侄儿每日不务正业,便在当铺中给他安排了份杂活,少惹事。

    这天牛三干完了活,在门口休息,掌柜的刚让伙计送了中饭给他,他一时里困倦,便把饭放在一旁,径自闭目养神。小义一眼就瞅准了那碗热菜和烧箕里的白米饭,见牛三好像是睡着了,于是猫着腰,踮着脚,蹑手蹑脚地摸过去,屏住呼吸,慢慢伸出手去。

    时下正午,街道上少有人来往,小义见四下里无人,赶紧抓住碗,迅速缩回手,将碗抱在怀中,拔腿就逃。哪知慌忙之中,脚下一滑,向前跌了个踉跄,幸好菜没摔了,但地下的石子儿被踢得咕噜噜滚过去,不偏不倚,正好打在牛三的脚上。那牛三本就在迷糊之中,给石子一碰就醒了。他一斜眼,就看见个小叫花子正撒腿而跑,怀里抱着个瓷碗,正是自己尚未动过的下饭菜,顿时心头火起,跳将起来,破口骂道:“小兔崽子!竟敢偷老子的东西,不要命了你!”拉开两腿追了过去。

    到底还是孩子,哪里及得过年轻力壮的牛三,小义三两步就给牛三揪着后领子拖了回来。牛三扬起斗大的巴掌,朝小义头上直骟过来。小义“啊”地一声,被打倒在地,手中的碗飞出去好远,摔得粉碎。左脸立刻肿了起来,火辣辣的痛。

    这下牛三可就更火了。“妈的!你这臭小子,偷我的不算,还砸我的碗!老子这几天闲得正想找人出出气,你竟找上门来。今天不教训教训你,我他妈的不姓牛!”说罢一跨腿骑在小义背上,左手揪住他的头发,右手抡起拳头就是一阵乱打。小义叫苦不堪,偶尔有路人经过,也快步绕过,不敢过问。

    这时,小明在不远处。刚才有位好心的老婆婆看孩子可怜,把刚熬好的粥连同一只大陶钵一起送给了他。小明好不高兴,用衣服兜着一钵滚烫的粥来找小义。

    突然间传来了小义的呼喊声,他循声跑去,一眼便看见小义被一个彪形大汉骑在胯下,打得死去活来。小明眼见好兄弟遭难,情急之下,也来不及多想,捧着钵,飞快地奔过去。

    牛三正在气头上,没发觉脑后有人朝这边跑来。只见小明飞奔到牛三身后,举起钵,对准了牛三的脑袋,倒扣上去。顿时滚烫的粥流了牛三一脖子。趁牛三跌坐在地上,抱头“哇哇”大叫之际,小明捡起地上摔破的半个陶罐子,朝牛三脸上狠狠砸去。牛三阻挡不及,被破瓦罐的尖角不偏不倚地砸中了左眼。听得一声惨叫,霎时间皮破血流。小明也吓了一大跳,赶紧拉起小义,躲进小巷,随后飞快地逃回小庙。

    当日夜晚,月光清浅如水,晚风带来丝丝寒冷。小义躺在墙边的草铺上,小明正用冷水为他敷着伤处。

    “还疼吗?”小明问道。

    小义龇牙咧嘴:“凑合啦,干我们这行的,少不了要挨两下子。幸好我身子骨硬,打不坏的。”

    小明有些不放心:“你说那个牛三会不会找上我们?”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2597 12598 12599 12600 12601 12602 12603 12604 12605 12606 12607 12608 12609 12610 12611 12612 12613 12614 12615 12616 12617 12618 12619 12620 12621 12622 12623 12624 12625 12626 12627 12628 12629 12630 12631 12632 12633 12634 12635 12636 12637 12638 12639 12640 12641 12642 12643 12644 12645 12646 12647 12648 12649 12650 12651 12652 12653 12654 12655 12656 12657 12658 12659 12660 12661 12662 12663 12664 12665 12666 12667 12668 12669 12670 12671 12672 12673 12674 12675 12676 12677 12678 12679 12680 12681 12682 12683 12684 12685 12686 12687 12688 12689 12690 12691 12692 12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