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章 序?
序
古有一言而兴邦,一言而丧邦之说,足见说话的重要性。 苏秦、张仪游说诸侯,战国格局为之改变;诸葛亮说服孙权联蜀抗曹,三国成鼎力之势;烛之武连夜拜见秦穆公,求其退兵,救郑国于危亡之。这些都是说话艺术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同时,也不乏那些因一言不慎而招致杀身之祸的口拙者,朱元璋的那个揭他短的穷朋友应首当其冲。在国外,因嘴笨丧命的人物也屡见不鲜,俄国叛乱领袖李烈耶夫,古罗马“战神”马西尔斯等皆属此列。
到了现代社会,口才的价值又有了更新更丰富的内容。说话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人脉和前途。社交的得心应手,求职的轻松过关,推销的业绩倍增,职位的直线上升,谈判的无往而不利等都有赖于一张会说话的嘴。有的人总是吃亏,不是得罪朋友,就是耽误了生意,再不然就是家庭不幸福,大多数原因是由于他们拙于言辞而造成的。( 千千小说网)小说/西方哲人有过这样的总结:“世间有一种成就可以使人很快完成伟业,并获得世人的认识,那就是讲话令人喜悦的能力。”
三百六十行,行行要口才。在整个人类社会的活动中,一个人是否会说话,是否拥有一副好口才,其工作成果与境遇必定会大不一样。在现代信息社会里,那些依旧将“沉默是金”奉为真谛的,羞于开口,性格内向的人估计很难获得预期的努力结果。有些人在工作上表现得十分出色,然而不善表达,致使满腹才华却得不到晋升的机会。
有一位英国人,在美国失业后身无分文。为了使自己生存下来,他走进了一位大商人的办公室,要求与这位大商人面谈。见到英国人衣衫褴褛,一副寒酸样,大商人心生好奇,同时也有了恻隐之心,于是答应给他一次机会。谈话一开始,英国人就紧紧抓住了对方的注意力,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几个小时。要知道,大商人原本只是打算听他说上几分钟的。谈话结束后,这位大商人给分公司经理打了一个电话,为这个英国人安排了一份很好的工作。
有着潦倒的外表,英国人却能在短时间内影响一位大人物,到底是什么原因呢?秘密就是:他的表达能力非常强。
事实上,他是麻省理工大学的毕业生,到美国去从事一项商业活动,不幸落败,因此被困在当地,举目无亲,无法生活。然而他有一副良好的口才,使得听他说话的人能立刻忘记他那一身破旧的衣服和脏乱的发须。他的言辞成为他进入高级商界的通行证。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拥有良好的口才是获得生存机会,提高生活品质最有效、最直接的通道。我们的言谈随时会被别人当成判断我们的根据,我们所说的话显示出我们的修养程度,它能让听者判断我们的教育和文化背景。
语言是思想的外壳,是必不可少的交际工具。我们要在这个社会中立足、发展,就不能离开语言一时片刻。人每天总要说很多话,而且越是能办事的人,说话肯定越多,说话能力也越强。如果你不想成为社交中的主角,不想成为工作和事业上的佼佼者,甚至是家庭、爱情中的常青树,请放下这本书。
本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会向你充分展示口才的巨大威力与价值,第二部分则是从提高语言能力的途径、方法以及语言的实际操练等方面来教你如何掌握各个领域的说话艺术,该书将有助于你提前步入成功之途,让你掌握善变的人心,获得高超的沟通艺术!
如果你拒绝当个弱势者,就从这本书开始吧!
------------
第2章 (1)
第1篇你的口才价值百万
第1章舌战披靡,纵横天下
第1节一言而兴邦
自从人类社会诞生,政治活动便没有中断过,古今中外的政治家历来把当众讲话看作掀起政治风云的一把利器。800
我国很早就有这方面的文字记述。《周易·系辞》上说:“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认为制造混乱可以借言语为媒介。孔子就明确指出,“一言而兴邦”、“一言而丧邦”(《管子·内业》)。刘向说得更具体,“百行之本,一言也。一言而适,可以却敌;一言而得,可以保国”(《说苑·谈丛》)。把说话当成百行之本,这是非常有见地的。
古今中外,成功的政治家无不把高超的当众讲话作为实现政治目标的首要手段。他们机敏睿智、伶牙俐齿、巧发奇中、一言九鼎。为维护国家、民族的利益,或游说、或劝谏、或答辩、或谈判、或演讲、或辩论,均以说话水平导航政治风云,左右形势变幻。
高超的说话水平可以叱奸佞于朝堂,醒群众于街衢;化干戈为玉帛,挽狂澜于既倒。历史长河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成吉思汗十四年(公元1219年),蒙古军队在对自己的宗主国金国实施了一连串痛击之后,在军事上完全取得了主动,于是,除了仅用小股兵勇继续对中原金地蚕食鲸吞外,集中精锐之师,进行了著名的西征,攻打花剌子模国。
在西征开始的前一年春天,成吉思汗特地派人到燕京,召请耶律楚材随军西征。耶律楚材十分兴奋,认为这是一个锻炼机会。于是,他即刻收拾好琴剑书籍,慨然上路。从燕京到成吉思汗的军营,相距甚远,且路势险峻。但所有这些,都未能阻碍耶律楚材决心报答亲顾之恩、践平生壮志的宏愿。他出居庸关,过雁北,穿阴山,越沙漠,经过100余天的长途跋涉,终于如期到达了目的地。
成吉思汗西征出师的这一天,虽时值夏六月,却忽然狂风骤起,黑云密布,转瞬间大雪飘飘。 成吉思汗有些疑虑,不知此为何兆,于是立即把耶律楚材召至帐前,卜问凶吉。耶律楚材绝非庸俗的阴阳先生,他具有相当高的科学水平,他了解日月星辰运行规则,可以测知月食之期,可以修订历法。此刻,他没有简单地按大自然的规律去解释天象,而是以一位精明的政治谋略家的思维,把对这种天象的解释加上政治内容。他巧妙地利用包括成吉思汗在内的蒙古将士对天文、星象知识了解得很肤浅,又非常迷信的心理,以及蒙古军人对花剌子模国的行为义愤填膺、誓死雪耻的军心,毅然断言:“隆冬肃杀之气见于盛夏,这正是我主奉天申讨,克敌制胜的好兆头。”成吉思汗盼的就是这种吉相。于是发10万大军,离开也儿的失河(今额尔齐斯河),奔西南越过天山,向花剌子模国杀去。公元1222年,蒙古军占领了整个花剌子模和中亚,可谓兵锋西指,所向披靡。
西征出师可谓是关键一战,将士都需要多加鼓励,军心如果涣散,这场厮杀一定落败,耶律楚材因势利导,巧用占卜迷信,鼓舞士气,一鼓作气,拿下了花剌子模国。西征大胜,才有了蒙古军的强盛。
三国时期雄辩家层出不穷,而诸葛亮首当其冲。他的谋略与口才为蜀国的兴盛添力不少。从他对刘备的“隆中对”,一席话将天下三分,奠定了蜀国的基业,到后来巧言游说江东,劝说孙权与刘备联手共同抗击强大的曹操,无不佐证“一言而兴邦”的深刻寓意。
由于诸葛亮在当时襄阳名士中已有很高的名声,且常自比管仲、乐毅,因此他虽隐居隆中,但在人们心目中,其智慧和能力不可限量,一旦这条卧龙腾空而起,天下将要为之改变。正因其声名震耳,刘备也就很快从司马徽、徐庶等士人那里打听到了诸葛亮的才名,并不惜在军务繁忙中带关羽、张飞二将躬身三顾茅庐,欲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共谋大业。前两次登门求教皆不得见,刘备并未因此而放弃求贤之诚意,第三次再度登门。刘备对还未谋面的诸葛亮如此谦恭,致使身居山野的诸葛亮十分感动。为此,刘备第三次前往隆中拜谒诸葛亮时,诸葛亮真诚地以礼相待,向刘备说出了自己的思考,这就是诸葛亮著名的“隆中对”。诸葛亮虽隐匿山野,然而他未出茅庐却尽知天下。他对刘备进言说:“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地盘跨州连郡的不可胜数。曹操和袁绍相比,名声低,人马少,结果他反而打败了袁绍,以弱胜强,其原因并非苍天使然,而在于人的智谋。今曹操拥有百万人马,挟天子以令诸侯,这是很难与他争锋的。孙权占据了江东,已经历了三代,地势险固,民心归附,且有一批贤人才士为他效劳。
因此只能与他联合而不能去图谋攻取。而荆州之地,北依汉水、沔水,南达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堪称用武之地,但它的主人难以守住,这大概是上天特意留给将军的,将军是否有意接纳呢?另外,荆州西面的益州,地势险要,沃野千里,是一个天府之国,昔日汉高祖刘邦正凭借此地而成就了帝业。然而,益州牧刘璋懦弱无能,在他北面占据汉中的还有一个张鲁,民殷国富,但不知爱惜,因此有才智的人都渴望有一个贤明的主子,将军既然是皇帝之后裔,且信义又闻于四海,能广交天下英雄豪杰,思贤若渴,如果能占有荆、益二州,固守险要,西边与诸戎和好,南面安抚夷越等各民族,对外与孙权结为友好邻邦,对内则修明政治,等待时机。一旦时机一到,就可命一上将统率荆州军队北上夺取宛城、洛阳,而将军则可亲率益州军兵北出秦川。到那个时候,天下百姓谁敢不箪食壶浆来迎接将军呢?如果能这样,那么霸业可成,汉室可兴了。”诸葛亮一席话就如黑暗中一道闪电,精辟分析了混乱复杂的天下政局,使刘备茅塞顿开,眼前呈现出一幅三分天下的蓝图。于是,刘备喜出望外,拜诸葛亮为军师,上马同回军中。
《隆中对》是诸葛亮初出茅庐时对时局所作的精辟分析的杰作,体现了他洞若观火、善于驾驭天下大事的能力和才干。诸葛亮以一言兴邦,刘备思贤若渴,采纳了他的计谋,并从此依靠诸葛亮辅佐,踏上了建立蜀国、三分天下的征途。
然而,面对曹操出兵伐吴,诸葛亮权衡形势,曹操势大,与之能抵抗的东吴投降之风盛起,一旦降曹,新败且势力不足的刘备会更加不好过,不久就会灭亡的,于是决定说吴抗曹。为了实现这一计划,他孤身一人去江东,意欲制服投降派,帮东吴抗击曹兵。
当时,东吴的主降派是张昭等一班谋士,主战派是都督周瑜等,国主孙权却持观望态度,搞得周瑜也立场不稳起来。诸葛亮明白,若要说服孙权抗曹,首先要坚定周瑜的抗曹决心。于是他通过老朋友、东吴重臣鲁肃的关系,去拜见周瑜。
周瑜是何等聪明人!他一听说诸葛亮来访,就明白刘氏集团鼓动东吴抗曹、实为日后自保的意图。所以,他要在诸葛亮面前摆出降曹的架势,逼迫诸葛亮说服自己,甚至哀求自己,一来日后好挟制刘备集团,二来也打击一下诸葛亮这位天下闻名的智谋之士的威风,让他老老实实受自己摆布。所以,诸葛亮进来坐下不久,周瑜就吹起了“投降风”。
鲁肃是老实人,一听周瑜一反常态要降曹,怕是他变了主意,忙陈言相劝,二人争论起来。诸葛亮却看透了周瑜的把戏,在那里只笑不搭话。
逼得周瑜无法了,他只好问诸葛亮为何“哂笑”,诸葛亮说:“我笑子敬不识时务。”这是双关语,表面是说鲁肃不识形势严峻,实际上是笑鲁肃看不透周瑜的鬼把戏。于是列数曹操东征西战,歼灭各路诸侯的战绩,最后说:“周将军决计降曹,这是明智之举,可以保全妻子,仍享荣华。至于东吴社稷存亡,那是天命了!”一席话把鲁肃说得大怒,痛斥周瑜不为国家着想。
这时,周瑜才知道诸葛亮不是等闲之辈,早已被诸葛亮讽刺得怒火中烧。但周瑜不露声色,决心与诸葛亮周旋下去,耍一下这家伙,直到他撑不住劲了向自己哀求联合抗曹为止。
------------
第3章 (2)
第1篇第1章第1节一言而兴邦
于是,周瑜说:“对,你看诸葛先生也主张降曹嘛。[看本书最新章节请到800 ]我将劝说主公,向曹操献上降表,割地求和。”诸葛亮笑了笑说:“何用割地,只要献上两人,曹操马上就收兵。”周瑜想:“这家伙还想和我斗下去,看来是说献上国君孙权求降了。”哪知诸葛亮却说:“只要将江东乔公之二女献给曹操,此事就成了!”周瑜一听,火直往上撞,因那天下闻名的江东二乔,已分别嫁给了孙策和周瑜。周瑜强压火气,问:“为什么呢?”诸葛亮接着说:“曹操建铜雀台,收罗天下之美女,指名要得江东二乔以娱晚年。今次大兵压境,不一定没这个意思。将军只要花上点钱从乔老公手中把这二乔买来献上,”诸葛亮装作不知大乔已嫁给孙策,二乔已嫁给周瑜,“那么,曹操马上就会退兵的。”周瑜再也忍不住了,破口大骂:“曹贼欺我太甚!”诸葛亮依旧装糊涂,笑着说:“哎,将军之言差矣!昔日天子让公主出塞和亲,以此免匈奴掠边,您怎么连两个民女也舍不得呀!”周瑜已被气糊涂了,解释说:“那大乔和二乔已分别嫁给先主和我了。”诸葛亮佯装大惊,起身施礼说:“将军恕罪,亮实不知情,才这等胡说的。”周瑜仍大怒:“曹贼欺我太甚,我誓与其拼杀到底!”
曹军如黑云滚滚而来,势不可当。大敌压境,孔明出使江东,游说东吴联合抗曹,哪知周瑜耍心机,声言要降曹,戏弄孔明,以日后好挟制摆布,孔**眼将其识破,顺水推舟,对其巧施激将法,使得周瑜自己说出坚定抗曹的决心。赤壁一战,又进一步增强了蜀国的军队实力。
春秋时期,宋国的康王荒淫无道,并且十分固执。他手下的人去劝他,总是遭到惩罚。有个叫惠盎的人打算去劝他,被不少人制止。大家对他说:“康王是个昏君,谁劝他,他就惩罚谁。你去劝他,也不会有好结果的!”
惠盎自信有办法,没听劝阻,就直接去拜见康王。
康王一见,心生厌恶,便烦躁地对他说:“我喜欢刚强勇武之士,讨厌那些满口仁义道德的伪君子,你来干什么呢?”
惠盎说:“您不了解我啊!我有这样的本领:能使凶猛有力的大汉拿着剑刺不着您,挥着刀砍不中您,在您的面前,他再勇猛也无济于事。大王难道不想试试吗?”
康王有些好奇,说:“好吧,你说说看!”
惠盎说:“虽说刺不着您,砍不着您,但总还是吓着您了呀!我的本领还可以使这样的凶猛大汉根本就不敢刺您,不敢砍您,您难道不想听一听吗?”
康王脸上有了笑容,连忙说:“说吧,说吧,我很想听一听!”
惠盎说:“光做到这样还不行啊!虽然那凶猛有力的大汉不敢刺您、砍您,但心里不一定没这种想法呀!我的本领还可以使这样的人从心里就不可能产生伤害您的想法,您难道不想知道吗?”
康王说:“这正是我想知道的呀,你快说说吧!”
惠盎说:“虽然他们没有产生伤害您的想法,这还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他们不见得有爱戴您的心思呀!我的本领还可以使他们以及天下人产生爱戴您、忠于您的感情,您难道不想听听吗?”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179
1180
1181
1182
1183
1184
1185
1186
1187
1188
1189
1190
1191
1192
1193
1194
1195
1196
1197
1198
1199
1200
1201
1202
1203
1204
1205
1206
1207
1208
1209
1210
1211
1212
1213
1214
1215
1216
1217
1218
1219
1220
1221
1222
1223
1224
1225
1226
1227
1228
1229
1230
1231
1232
1233
1234
1235
1236
1237
1238
1239
1240
1241
1242
1243
1244
1245
1246
1247
1248
1249
1250
1251
1252
1253
1254
1255
1256
1257
1258
1259
1260
1261
1262
1263
1264
1265
1266
1267
1268
1269
1270
1271
1272
1273
1274
1275
1276
1277
1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