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小和尚真命苦哇

    夜里三点的时候,闹钟响了。三儿伸手摸到闹钟,把它按熄了。正是好睡的时候,但三儿得起床了。身上的痒痒肉骚得厉害,越是早上越是骚得厉害,三儿无奈地长哼一声。秋子说,三儿身上有块痒痒肉,骚死人。三儿想,骚也是你秋子勾起来的。

    秋子是个大美女,是清水供销社副主任林志清女儿,在三儿家长大,和三儿同年,大三儿三个月,和三儿关系有点复杂,是三儿姐姐,也是妹妹,还是三儿青梅竹马的对象;秋子是大学生,在省理工大学建筑设计专业念大三,放假才有时间回家。

    “三儿,起来了,三点到了。”二婶敲敲三儿的房门。

    “小和尚命真苦哇,天天要起早哇。”三儿和着被子翻了个身,把不听话的痒痒肉压在身体底下,好让它消停下来,又长哼一声说,“死秋子,也不回来。”

    “起来了,念什么经哪?”二婶拿起把拖起客厅的地。

    三儿忙,每天夜里四点前就得赶到幸福圩,把刚起网的鱼装上三轮车,五点前送到城里的两个菜市场,批发给摊贩,再把剩下的野鱼和黄鳝送给饭店,完了再赶回家睡一觉,下午到清水街修自行车,傍晚还要到田畈里收放黄鳝笼,也叫张黄鳝。

    清水人不知道张黄鳝,也不知道照黄鳝,就知道搂黄鳝,拿铁锹在田埂上挖,或者伸胳膊到黄鳝洞里掏。凡是能弄到黄鳝的方法,清水人都叫搂黄鳝。

    “起来了!一会儿赶不上趟了。”二婶又敲了敲三儿的房门。

    “天天早上叫!”小丽揉揉眼,拖着步子,从二婶房间走出来。

    “人不大,火气不小。吵你了呀?”二婶跟小丽进了客厅后面的过道,替小丽开了最里面卫生间的灯,埋怨道,“快点,三儿要上卫生间。这时候拉屎!”

    “不是拉屎,尿尿。”小丽嘟囔着,“睡觉吵死了。”

    小丽是二婶认的干女儿,七个年头开始在三儿家住。小丽爸爸是清水派出所副所长吴志刚,三儿叫他吴叔;小丽母亲是供销社职工许晓娟,三儿叫她许姨。二婶在供销社食品厂当过合同工,算是许姨同事。小丽家在清水街上,三儿在小丽家门口摆摊修自行车。

    小丽是个超生儿,为生小丽,吴志刚和许姨双双开除留用三年。小丽三个年头才开口说话。即使是后来,小丽也不爱说话,还一个字一个字地往外蹦,没事就端张小椅子,呆坐家门口,一坐就是半天。大家都说,吴志喝酒喝多了,生了个傻女儿。

    小丽七个头那年,吴志刚到小学校给小丽报了名。小丽不想上学,抱着门前的小樟树就是不撒手,哭得死去活来。吴志刚心疼女儿,就算了。许姨叹气说,忙活半天,别真生个傻孩子,以后怎么办?吴志刚咂下嘴,养着呗,还能扔了?傻孩子也是孩子。

    但小丽听三儿话。从三儿修自行车开始,小丽就跟着三儿,三儿叫干什么就干什么,三儿修车,小丽就坐一边认字数数。小丽八个年头那年,三儿早早地买了书包和文具,九月一到,小丽蹦着跳着跟三儿上学去了。吴志刚说,他妈的奇了。但小丽学习成绩不好,考试从来没上八十分。吴志刚知足了,说不是傻子就老天有眼了。

    小丽不是傻子,就是不爱学习。小丽是个可爱的小丫头,听话、勤快,还爱干净。二婶当小丽贴身小棉袄,宝贝一样。二婶老脚冷,小丽天天晚上抱二婶脚睡觉。许姨就郁闷,说我生她养她,六七年也没养家,你储丽领回家就顺遛了。二婶说,本来是我女儿,你抢先生了。小丽叫许姨妈,也叫二婶妈,两个妈碰一块,不知道叫谁。

    “快点呀,”二婶从过道走出来,又催道,“一会儿赶不上趟了!”

    好不容易痒痒肉不骚了,三儿勾身坐起来,穿好衣服,揉着惺忪睡眼,懒洋洋地走出房间,来到洗浴间。二婶早给三儿到好了水、挤好了牙膏。三儿拿起牙刷,端起搜漱口杯,喝了口水,过了一下嘴,吐了,认真地刷起牙。二婶心疼儿子,靠门口看着。

    “妈你睡你的,不用叫,我有闹钟。”

    “不叫你起得来吗?不修车了,回来睡觉。”

    “是不修了,我想学修机动车。”

    “不拉鱼了?”

    “拉。”

    “不累呀?”

    三儿含着牙刷摇头说:“就怕师傅不答应。下午跟小月姐去金胜看看,求师傅去。”二婶愣了一会儿,不解地问:“谁是小月姐呀?”三儿说露了嘴,扯着脸皮笑笑说:“小月姐就是小月姐呗,我在城里认识的朋友,跟田师傅熟。”二婶白了三儿一眼:“别在外面乱搭,秋子知道不高兴。”三儿又摇摇头:“乱搭什么?我跟你说过的,就是帮我买三轮车那个小月姐。秋子认识,两人好着呢。”二婶怀疑地翻眼看着三儿。

    小丽拉好睡裤的松紧带,走出卫生间,进了洗浴间,来到水池边,仰头看着三儿傻笑。二婶觉得好笑,提醒小丽:“睡觉去,站着不冷哪?”小丽摇摇头。

    “多大还粘三儿?”

    “喜欢三儿。”

    “这么小人就知道喜欢了。”

    “就喜欢。”

    “马上期中考试了,”三儿说,“考不好不让你来。”

    “我自己来。”小丽起身走了,“油菜花开了,扎风筝了。”

    “考试不行,扎风筝你记得。”三儿特别无奈。

    “这丫头怎么办?就记得玩。”二婶也没小丽办法。

    洗梳完毕,三儿提着装黄鳝的铁桶开了大门,走到门外的三轮车边,把铁桶里面装黄鳝的蛇皮袋提出来,放到车厢里。二婶早跟过来,接过三儿手里的铁桶。三儿揭开座椅,取出座椅下边箱子里的皮手套戴上,跨上三轮车座椅坐好,启动了三轮车。

    “天黑,慢点。”二婶叮咛道。

    “妈,你睡觉吧,以后别起来了。”

    三轮开走了,发动机“叭叭”地响,惊醒了徐庄人的好梦。
------------

2. 也当回小弟弟试试

    去年三月,吴志刚跟三儿说,老甘包的幸福圩出鱼了,贩鱼肯定赚钱。

    菜籽湖没人贩鱼,贩鱼的都是高阳人;菜籽湖菜的鱼都从高阳拉,卖得比高阳还贵。高阳是地级市,地处长江边上,出鱼;菜籽湖是县级市,归高阳管,经济比高阳差得多。其实菜籽湖的水域面积并不小,除菜籽湖,还有两个水库,但菜籽湖没有规模性养鱼场。幸福圩算是菜籽湖市第一家稍大点的养鱼场,和野生放养差不多。

    三儿动起了心思,拉吴志刚骑车去了趟幸福圩。幸福圩在菜籽湖边上,到清水要走十几里地的机耕路。幸福圩原是湖滩地,人民公社时挑了大坝围成圩,种水稻。三儿听说过幸福圩,没去过,去了才知道,幸福比想像的大,有三四百亩。三儿心想,老甘发财了,这么大水面,得养多少鱼?这么想的时候,三儿心思也野了起来。

    老甘和吴志同年,四十二岁,当兵的时候还是战友。老甘转业后,到市水产公司上班。前年,水产公司效益不好,恰逢幸福圩对外招租,老甘狠狠心,停薪留职,承包了幸福圩。老甘老家在菜籽湖边上,祖上以捕鱼为业,捕鱼养鱼是老甘的拿手好戏。

    老甘跟三儿说,看老战友面子,你要是长期贩鱼,水秤好商量。三儿问老甘,一天出多少鱼?老甘说,现在才开始,也就一千五百斤,以后有二千多斤。三儿说,那我全要了,免得你走细秤,麻烦。吴志刚吓一跳,骂三儿,狗日的要这么多,卖得了吗?三儿说,过年还要翻翻。老甘笑笑,他也怀疑这个才十九虚岁乳臭未干的小伙子。犹豫一下后,老甘跟三儿说,那得签合同,签了合同我就不卖别人了,起的鱼先紧着你卖,卖不掉你自己负责。三儿爽快地答应了。最后,三儿以低于市场批发价五分的价格和老甘草签了协议。回来的路上,吴志刚喋喋不休地埋怨三儿。三儿安慰吴志刚说,叔,你就等着我发财吧。

    三儿根本就没想自己卖鱼。三儿在市里转了三天,联系上东西两个菜市场里所有的大摊贩,把他们招集起来,请了两桌客,跟他们谈好了合作细节,把他们全拿下了。

    有了销路,接下来的问题就是交通工具了。雇人雇车开销大,挣点钱都给他们了;而且拉鱼这活脏,还得天天起早,人不一定愿意干。三儿寻思买辆三轮车,但三儿手头紧。三月初,三儿刚用搂黄鳝贩黄鳝的钱做了一栋青砖上顶的黑六间平房,装修比楼房还讲究,一色的老漆漆的新家具,现代化电器一应俱全,花了三万多。

    这时候,三儿想到了贩黄鳝认识的胡小月。当时三儿在城里没其他好朋友。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458 459 460 461 462 463 464 465 466 467 468 469 470 471 472 473 474 475 476 477 478 479 480 481 482 483 484 485 486 487 488 489 490 491 492 493 494 495 496 497 498 499 500 501 502 503 504 505 506 507 508 509 510 511 512 513 514 515 516 517 518 519 520 521 522 523 524 525 526 527 528 529 530 531 532 533 534 535 536 537 538 539 540 541 542 543 544 545 546 547 548 549 550 551 552 553 554 555 556 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