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李承乾

    大唐贞观十七年,帝都长安。

    四月的天虽然按理说已经到了夏季,但长安的天气还是有些寒冷,又略显干燥,不过道路两旁郁郁葱葱的树木,却是昭示着严寒已经过去。然而不知怎地仿佛老天也有意的别苗头,总是天气温暖时,不时的飘来一阵寒风,令人倍感压抑。

    大唐自太宗皇帝至今已经有十七个年头,太宗皇帝李世民雄才大略,平定乱世,东征西讨,开疆扩土,开创贞观之治,使万国来朝,求贤纳谏,宽厚爱民,实乃一代明君。

    大唐皇宫太极殿中。

    此时端坐龙椅的太宗皇帝早已鬓发丛生,垂垂老矣,依稀从那刀削的脸庞以及伟岸的身姿之上看出这位太宗皇帝的不凡,然而此时的他无一丝英雄气概,不停起伏的胸膛以及通红的双眼,无不昭示着这位大唐帝王的心情极度的不好。

    虽然是白天但是太极殿内气氛波云诡诈。。静谧之极,只有众多大臣的喘气之声,长孙无忌、李绩、褚遂良等人侍立两旁,尽皆默然不语。

    少顷,太宗皇帝思虑良久,沉声道:“拟诏,赐汉王李元昌自尽,潞国公侯君集并杜荷、赵节等一众谋反之人立斩无赦。至于皇太子・・・・至于皇太子・・・・至于皇太子・・・・”,…,

    待说到皇太子李承乾时,太宗皇帝一连用了三个至于,由此可见其心思。太子谋反按律当诛,不需商议,但是太宗皇帝对李承乾寄予厚望,感情至深,很明显不想杀他,因为他不仅仅是君主,还是一个父亲。

    然此时众多大臣对太子谋反一事讳莫如深,不敢出言,少顷,通事舍人来济叩阙道:“陛下上不失作慈父。下得尽天年,即为善矣。”

    “卿之所言甚善,就以卿言。”

    ・・・・・・・・・・・

    太极宫,幽禁别院。

    “肇有皇王,司牧黎庶,咸立上嗣,以守宗祧,・・・・・・・・・,皇太子承乾,地惟长嫡,位居明两,训以《诗》、《书》,教以《礼》、《乐》。庶宏日新之德,以永无疆之祚。而邪僻是蹈,仁义蔑闻,疏远正人。・・・・・・・,岂可守器纂统,承七庙之重;入监出抚,当四海之寄。承乾宜废为庶人。朕受命上帝,为人父母,凡在苍生,皆存抚育,况乎冢嗣,宁不钟心。一旦至此,深增惭叹。”传旨内侍冰冷的声音在大堂之内抑扬顿挫响起。,…,

    待听到“况乎冢嗣。宁不钟心”八字时,想起李世民的教诲以及对自己的殷切期望,伏在地上的李承乾浑身颤抖,不由自主的流下两行清泪,悔恨之情不用言表。

    接过内侍手中的诏书,李承乾泪流满面,脸色苍白之极,浑身不住的颤抖,朝西方摇拜,难掩双目愧疚自责懊悔之情。

    而后步履蹒跚的走出皇宫,一刹那间仿佛苍老了十几岁,告别了这个他曾经生活二十七年之久的地方,曾经所有的一切都如同过眼烟云,到最后原来自己最在意还是父皇啊!!争来争去又为哪般?只留下一个背对皇宫的驼背的背影。

    ・・・・・・・・・

    贞观十八年十二月辛丑,李承乾弥留之际,手书一封,写道:“况乎冢嗣,宁不钟心,今生已悔,夙夜难寐,愧对皇考,王以招我。若有来世,不生皇家,但为父子,陆绩怀橘,郭巨奉母,此儿之所愿,皇天后土,实所共鉴。”其后卒于黔州,手书一并送于太宗皇帝。…,

    太宗皇帝看完泪流两行,睡梦之中时常梦呼“承乾吾儿”,乃为之废朝,并葬之以国公礼。而后太宗皇帝每每读到“陆绩怀橘,郭巨奉母”后,大哭不止,神思恍惚,后于贞观二十三年病逝。,…,

    ・・・・・・・・・・・・・

    李承乾死后魂魄凝聚不散,一直飘忽不定,他的意识来回的飘荡,不知道多久多久,他看见疼爱自己的父皇病逝,看见李治登基为帝,看见长孙无忌被砭赐死,可是他又没有任何的能力阻止这一切,待看到武后乱政,大肆屠杀李唐宗室之时,李承乾气如斗牛,但是他却毫无办法,因为他连眼泪都没有。

    就这样他的魂魄一直的飘荡下去,无依无靠,开元盛世,安史之乱,藩镇割据,五代十国等等一幕幕的画面从他的面前闪过。

    待看到器貌英奇,英类果敢,沉重寡言的周世宗柴荣时,李承乾喃喃自语道:“父皇・・・・”。。转而自嘲一笑,父皇早已不在人世了,他是柴荣只是酷似父皇罢了,然而思念之情一起,就再难忘记,突然李承乾感觉自己眼眶湿润了,流泪了,我竟然能流泪了。

    就这样历史的车轮一步步的前进,李承乾就仿佛一个时代的过客,历史的见证者,这所有的事件都只是他调节时间的东西,靖康之耻,蒙古灭宋,朱明建业,靖难之役,满清入关,**战争,甲午海战・・・・・・,…,

    他又看到了飞机,大炮,导弹,**等等武器装备,高楼大厦,飞月登天,千里传音等不可实现的事情,李承乾十分的惊奇,为了探寻这些奥秘,他的灵魂飘到一家图书馆,开始学习各种知识,也就是那时的人类谓之科学的东西。

    物理,化学,电子,生物等等学科,李承乾都有所涉猎,当然也仅仅是了解,他只是为了打发时间,等到了解这些以后,他又感觉索然无味。仿佛鸡肋一般。

    为了打发时间他转而攻读地理,自然之类的东西,待到他走到下一书架时,上面标注着“历史”,李承乾飘过去,陡然看到《新唐书》、《旧唐书》、《全唐文》、《贞观政要》、《唐太宗文集》等等,那尘封已久的记忆又在他的脑中闪现。

    “父皇・・・・・若是您老人家在该多好啊・・・・・・”李承乾颤抖着手取下所有关于太宗皇帝的书籍,细心研读,带着无比复杂的心情,他将所有关于唐朝的书籍读完,要看看后人如何评说。

    当读到《废皇太子承乾为庶人诏》中“况乎冢嗣,宁不钟心”,李承乾失声痛哭,我好恨,我为何要做令父皇伤心的事,他当时想必是伤心了透了吧,为什么,老天你为何如此残酷,让我这时才明白所有的一切,才明白父皇的苦心。,…,

    “爽气浮丹阙。秋光澹紫宫。衣碎荷疏影,花明菊点丛。袍轻低草露,盖侧舞松风。散岫飘云叶,迷路飞烟鸿。砌冷兰凋佩,闺寒树陨桐。别鹤栖琴里,离猿啼峡中。落野飞星箭,弦虚半月弓。芳菲夕雾起,暮色满房栊。”

    “父皇,儿臣知错了,儿臣委实不孝。”读完这首太宗皇帝为他写的《秋日即目》,李承乾心如刀绞,惟见秋菊点缀花丛寂寞冷清,别鹤、离猿不相见,哀愁满房栊。

    原来我才是父皇深爱的儿子,儿臣真的错了・・・・・

    李承乾的的意识不停得消散,他仿佛看见小时候父皇手把手的教他读书写字,册立他为太子,选名师,言传身教,他的一切又在回放,而且随着画面的不断展开,他的魂魄也越发变得虚无缥缈,慢慢的暗淡,直至化成漫天的星光消散。

    “况乎冢嗣,宁不钟心。”天地之间留下两滴悔恨的热泪,也随着时间慢慢的蒸发。

    ;

    ,
------------

第二章 长孙无忌

    大唐贞观元年,李世民已然登基为帝,此时玄武门的鲜血尚未干涸,地上尚有一片片的殷红,昭示着此地曾经爆发过一场足以改变大唐历史的政变。

    这一年也是极为不平凡的一年,突厥颉利和突利两位可汗趁大唐皇帝禅让之际,亲率十万大军南侵,并沿灵州、原州、泾州、武功东进,声势浩大,兵强马壮,一路之上势如破竹,很快便兵临渭水便桥(今陕西咸阳境内)北岸。

    其偏师渡过泾水,进攻高陵,兵锋直至长安北70里,然泾州道行军总管尉迟敬德临危受命,在泾阳大破突厥偏师,擒获突厥俟斤阿史德乌没???妒浊в嗉叮?回使ナ粕源臁?p>  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漏船又与打头风,大唐燕郡王,开府仪同三司,左翊卫大将军李艺(罗艺)原本乃是隐太子建成死党,因为曾得罪过李世民,所以其内心恐惧不安。。便图谋反叛。于是假称奉密敕,麾兵入朝,途中趁势占据了幽州。

    这一年也正是刚刚稳固的大唐政权最危险的一年,稍有不慎,就有国祚不保,宗庙被除的危险。于是李世民谴长子李承乾为质,送于罗艺处,企图稳住他,而后待解决完突厥问题后,在收拾罗艺,为自己争取时间。,…,

    此时年仅八岁的李承乾在长孙无忌等人的护送之下,前往罗艺的军中,幼小的身躯可谓一身系大唐安危,突然之间天空中一道白光闪过,而后紫气蔓延,骑在马上的李承乾浑身一震,眼中充满了不可思议和震惊。

    ・・・・・・・・・

    看到上天显现出来的异象,远在长安的大唐太史令李淳风皱眉望天,一双手在袖袍之中不停得掐算,越是掐算李淳风心中越是惊骇,突然李淳风的脸色出现一抹妖异的青红。“噗”的一声,喷出一口鲜血,而后跌坐于地。

    李淳风擦了一下嘴角的鲜血,刚要站起来,一人风风火火的闯进来,李淳风视之,乃是火山令,也是他的师父袁天罡,看着他急迫的样子,以及一身脏兮兮的衣服和塌陷的双眼,李淳风心中反而好受了些,苦笑道:“师父,您也发现了?”

    “天狼寇边,白虹贯日,紫气北来,紫薇明亮,北极见明。”袁天罡奇道:“命数竟然能改变,这么奇怪的星象,我还是第一次看见,奇哉怪哉!!”,…,

    “那以您只见,此次星象是何寓意?”李淳风问道。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709 710 711 712 713 714 715 716 717 718 719 720 721 722 723 724 725 726 727 728 729 730 731 732 733 734 735 736 737 738 739 740 741 742 743 744 745 746 747 748 749 750 751 752 753 754 755 756 757 758 759 760 761 762 763 764 765 766 767 768 769 770 771 772 773 774 775 776 777 778 779 780 781 782 783 784 785 786 787 788 789 790 791 792 793 794 795 796 797 798 799 800 801 802 803 804 805 806 807 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