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高志洁的优点
第一章 高志洁的优点
高志洁所在的这所中学,现在是光源乡的中心中学。
高志洁在这所学校里呆了十多年了,已经成了这里名副其实的老教师了。他亲眼见证了这所学校的沧桑巨变。
学校由原先清一色的红砖瓦房,到现在拔地而起的一座四层巍峨高大的教学楼,也算实现了从乌鸦到凤凰的质变。学校的围墙、校园的花圃、树木的栽种和修剪,也已经经过了反反复复地改造运动,这里成为了近乎花园似的学校了。
自从高志洁来到这个学校,这里因为某种原因,已经换了几任高校长,每一任校长,都会对学校进行相似的建设。比如周围的那道围墙,校长们都会对它额外钟情,扒了建建了扒,墙皮上的沙灰和涂料基本上每年甚至每学期都要重新涂抹粉刷,所以这道围墙永远保持着新鲜漂亮。
校园墙壁上的文化廊,布置装饰一次,需要花上昂贵的代价,可是每个高校长都有自己的需求和思路,其更新的速度已经超过电脑杀毒软件更新的速度了。( )校园地面硬化,差不多每年都要做,原先好好的水泥地面被强行破坏了,修建新的。
学校就像一位待嫁的新娘,校长们独有情衷地为她梳洗打扮,使得她华丽而性感。
教师们私下议论,“经济建设”就在校园建设的破与立的变化中,上了层层新台阶,而教师的热情、干劲、责任心和敬业心也随之懈怠消沉和流失。
其实这也不能怨校长好搞建设,在市场经济时代,学校也是社会的一部分,应当融入到社会之中,也应该融入经济建设中来,没有建设哪来的效益,这连小学生都能想明白的事儿,那些喝过墨水的教师却不明白,岂不让人笑掉大牙!当然一部分先富起来,老师害害红眼病,谁也管不着吧!
最近几年,在这所乡村中学,高志洁是赫赫有名的名师。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高志洁教学成绩突出,据说他获得了许多令同行眼红的荣誉,比如什么区优秀教师、区经典诵读一等奖、区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等等;另外高志洁具有很优秀的写作天赋,据说他经常写写画画,还热衷于向报刊杂志社投递稿件,至今已有几十篇文章发表出来,是全乡教育界人人尽知的“作家”。
高志洁在学生中还有不少粉丝呢!人们经常见到不少喜欢写作的学生拿着自己的文章,向高志洁问这问那,高志洁也不管是那个班级的学生,只要有学生向他讨教,他都会无不尽心地讲解和指点,也正因为这样,高志洁所到之处,都会有学生向他热情地问好,他的声誉已经超出了学生所在班级的班主任,当然这也招来了一些班主任的流言蜚语,但高志洁总是抱着无所谓的态度。高志洁最大的优点就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教,对于学校的大大小小的事儿,好像都与他不沾边,他也不过问,因此学校里出了什么事情,人们也不会想到他;至于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你争我夺,相互倾轧,蜚短流长,根本与他无缘,他就像一朵生长在淤泥中的莲花,依然孤独地散发着淡淡的清香。
本校教师有的笑他迂有的笑他傻,但他都无所谓,一笑了之。最典型的就是关于他的职称评定问题,虽任教多年,但至今还是中二,和他相同资历或不如他的教师不少已经晋级为中一了,别人还替他着急,但他总是默默工作,不问不顾。
高志洁还有个让学生和学校刮目相看的地方,最近几年高志洁以校为家,很少回家和亲人团聚。
就这一点我们有必要说清楚。其实不是高志洁不喜欢家,而是因为他也无家可回。
高志洁不是光源乡人,他虽然和光源乡都属于光明县,但是他老家茂新乡却是在县城的正东方,而光源乡在县城的正西方,两者相聚二百多公里,据说光来来往往的一趟车费就得几十元,大家为他算了一下帐,九十年代后期,教师工资不高,一个月全部所得也只有四五百元,按照他现在的工资待遇回老家一趟,花销车费也得几十元,因此高志洁很少回家,省下了车费另作他用。其实这也不是高志洁不回家的理由。
光源乡,很少有人知道高志洁的家事儿,因为他总不对人说起。
------------
第二章 家中惨变
第二章 家中惨变
十八年前,也就是在高志洁考上县城师范学校的第二年遇到了一场家庭变故,而这场变故使得他家破人亡。
事情是从他的父亲开始的。
高志洁的父亲是本地一所初中学校的教师,属于入到三级档案库的民办教师。就在那一年,全省有一个民师转正的机会,只要符合条件的民师都有晋身的机会。资格审查,高志洁的父亲全部通过,只要闯过最后一关――文化课考试,转正就算尘埃落定了。
后来的文化课考试高志洁的父亲也一路绿灯,他竟然考了个全县第三名的好成绩。这对于全家来说可是天大的喜事儿。全家就像拾到了金元宝一样的欢欣鼓舞,为此赶到周末,趁高志洁回家的时候,母亲还特地准备了几个家中难得一见的小菜,让他和从不沾酒的父亲对饮了一场,结果他和父亲都高兴得喝了个酩酊大醉。
高志洁永远不会忘记那晚喝醉的父亲,向劝他们不要多喝的母亲说的话:“老婆子,不久我们的家庭的状况就会有个大的变化了!你说说,去年峰儿考上师范,我今年时来运转又转了正,我们可是父子双登科啊!天底下的好事儿都让我们遇到了了!”接着,父亲一阵“哈哈哈哈”的大笑声,在家中在村中传荡了很久不散。
母亲粘着泪水,兴奋地说道:“是啊,是啊,好运都来咱家了!”
那时,高志洁竟然以优秀的成绩考取了县城的师范学校,这实在实的给家庭带来了希望和荣耀。那个时候能够考取公费师范,以后毕业了就能吃上旱涝保收的商品粮,那可是每一个农家子弟梦寐以求的事儿,这块大馅饼竟然落到了他的头上!
就在父亲转正快要变成现实的时候,就在全家盼星星盼月亮只盼着深山出太阳的当口,意外的灾难却无情地降临到他们家里。
那天县教育局一个足以击垮他们所有梦想的通知到了父亲所在的学校,父亲为了这份通知也丢了性命!
高志洁永远不会忘记,通知上的内容,父亲因为学历不到,被取消了转正的资格。
晴天霹雳,绝对是晴天霹雳!父亲当时就懵了,那一天父亲不不知道是怎样被人送回家的。
父亲是解放后的初师毕业,毕业后就分配到了周边学校任教,并担任学校领导职务,可是就在那段特殊年代里,“七级工八级工不如乡里老头一沟葱”风靡全国的时候,父亲被社会和家人逼着回到了村里从事农业生产,也就丢弃了他热爱的事业。可父亲回乡务农不久,本地学校需要教师,在各方面的撺掇下,父亲重返教育,可是他的公办教师的资格却因此不复存在。父亲没有计较,他就用民师的身份从事教育事业,兢兢业业地干了几十年。父亲真的是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吃得比猪差,干得比牛多,父亲有一个信条,就是干了就不能辱没了这份活。
父亲当民师的岁月中,眼看着周围人们想尽一切办法发家致富,不少人家已经摆脱了饥饿,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也有很多家庭盖起了砖瓦房、小平房,可是他们家里还在为温饱而发愁,他们家住的还是前几年盖得土坯房。父亲每月少得可怜的工资根本无法养活全家,因为父亲拿到的民师工资少得可怜,如果单靠父亲的工资,一家人喝西北风也不够!
母亲一人靠分到手的自留地撑起来这个家。被贫穷欺负得眼睛都睁不开的母亲,终日唠叨,唠叨罢,就唉声叹气,不管怎样与贫困的生活无补。
高志洁的两个妹妹因为贫穷买不起新衣服,加上家中实在需要劳力,不到干活的年龄,就早早地辍学在家帮母亲干活了。虽然父亲不同意,虽然为此父亲把两个女儿痛揍了一顿,也没有把女儿撵回学校。高志洁知道父亲在背后大哭了一场。虽然家中生活日渐艰苦,但是大家还有个盼头。父亲对母亲说,只要他转了正,家中的光景就会不同往昔了,他相信政府是不会亏待他的!高志洁记得那时父亲要是转为了公办教师,月工资好像是一百多元吧,外加什么煤票粮票和逢年过节的豆腐票油票,这些让农民眼中冒火的东西,不说别的,解决全家的温饱绝对没有问题的。在高志洁的记忆中,那时候一百多元多元对于一般家庭而言就是巨款了。那时鸡蛋是四五分钱一个,猪肉好像是五六毛钱一斤。高志洁记得那时一百多元可以买到很多东西的。
教育局的一纸通知,竟然让父亲板上钉钉的转正,成了美丽的肥皂泡,眨眼间就要破灭了。
资格审查的时候,父亲符合上面的三个条件,按照文件只要他文化课成绩再合格,父亲是全完可以转正的。父亲的文化课成绩遥居全县第二名的,为什么事到关键的时候,却因为父亲学历不够被取消了转正的资格?
父亲所在学校的所有的老师都为父亲鸣不平,甚至全体老师还在为父亲申请转正资格重审的申请书上签了字。学校领导陪同父亲反反复复地到县教育局申诉讨说法,可是事情竟然到了无法扭转的地步。
教育局有一个领导看到父亲可怜的样子,不忍地向他透露,父亲转正本来是板上钉钉的事儿,可是县委某领导的一个亲属也是民师,他的分数差了些,被刷掉了,在得知只要现定的人中有一个再被刷下来,县委领导的亲属就可以递补上来,据说他们在研究了所有现定转正民师的条件后,终于把父亲拿了下来,也就说领导们通过了非法的手段硬性取消了父亲应该得到了的机会。
父亲得知了这个秘密后,知道自己没有后台,也没有门路,申诉无望,只好抑郁苦闷地回到家里。
父亲的转正一时间也竟成了本地最为可笑的谈资;父亲所到的地方,总有不少人在戳他的脊梁骨,一向要强要面子的父亲无地自容了。
从此之后,很少沾酒的父亲借酒浇愁,在一个周末,父亲醉酒后外出,连人带自行车闯入深水之中,被活活淹死了。
埋葬了父亲不久,母亲因为绝望痛苦,竟然一病不起,在父亲去世后的第三个月上,也撒手追随着父亲而去了。
刚刚二十出头出头的高志洁,莽莽懂懂地被人像木偶一样地牵着先后把父亲和母亲送到了墓地,亲眼看着他们被埋进了坟里,回到了家里,送走了所有的亲戚和左邻右舍,他不吃不喝地躺了三四天,然后忍着泪水,安慰了两个妹妹,一咬牙就来到了学校,留下一对茫然伤心的妹妹站在哪里昏天黑地地抹泪。
那一段悲惨的生活,永远留在高志洁记忆的深处,经常煎熬着他的心灵,成了他终生挥之不去的恶梦。
------------
第三章 惨祸再起
第三章 惨祸再起
父母走后,他和两个还没成人的妹妹相依为命,艰苦度日;他在学校学习,只有到了周末,他才可以骑着父亲留下的那辆破旧的曾把父亲送到沟里的自行车回到了家里,关心一下两个年幼可怜的妹妹。
高志洁在县城读师范的时候,恰好赶到社会治安最为混乱的时期,应该是某次公安严打要拉大网的前夕吧。那时候,政府好多机关大都不作为,机关干部,人浮于事,特别是公安机关,对于地方混乱的局面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思想,重见天日。地痞流氓、村霸街霸、游手好闲的无赖和社会渣滓很多,他们在地方欺男霸女,无法无天,横行无忌,蔑视法律。老百姓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根本就没有保障,善良的人们,终日提心吊胆,把身家性命别在裤腰带上过日子。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