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长生不老?
不管你相不相信,这个世界上一直存在着一些古老的家族,他们的传承多则千年,少则数百年。大多数家族都掌握着一些只属于他们的古老秘密,更有很多至今仍在为保守或者探索这些秘密而努力着……
如果某天将这些家族所掌握的秘密全部公之于众的话,我相信,这个世界将面目全非。我们基于现实世界的认知,基于现代科学技术的信仰,都将被颠覆。整个世界会变得更加神秘,更加难以置信,甚至光怪陆离!
我叫何东,出生在一个普通的知识分子家庭,曾祖父参加过渡江战役和抗美援朝,可以说是根正苗红,只不过到了我这一代,已经由血红变成了浅红。从祖父那代开始蒙祖上余荫,一直在机关单位工作,也算是个传承三代的小官宦家庭。
从小的意识里,我就觉得小富即安的生活是最好的,追求越多心就越累,这也正贴合了我家的生活态度,或者正是家里的生活方式培养出了我这样的心态。但这平静的生活在一个雨夜被一个突然造访的年轻人打破了!也正是此人的来访,才让我惊恐的发现,我们家的背后似乎有一个庞然大物在慢慢觉醒,更或者,它一直都在醒着,只不过隔着一层厚厚面纱,让人无法窥探。
记得那是八月末的一个夜晚,风雨交加,电闪雷鸣。狂风暴雨吞噬了霓虹灯光,淹没了高楼大厦。赤电狂雷一道接一道,撕裂了漆黑浓重的苍穹。这是北京城十年来少有的一场特大暴雨,将闷热驱赶的一干二净。
就在这大雨夜,我家的房门被敲开了,来人是个二十七八岁的青年,中等身材,浓眉大眼,穿着一件有些肥大的黑色雨衣,就这么站在门口,看着沙发上的父亲说道:“你是何如锦吧?”来人似乎认识我父亲。
“是,你是?”父亲急忙来到门口。
来人往屋里站了站,抬头看着灯光,似乎要给父亲时间来辨认一下,或许有过一面之缘。看清来人相貌后,我总感觉怪怪的,好像在哪见过,可我又确定现实中绝对没见过此人。
“给你的。”来人拿出一个信封,说完转身离开了,眨眼间消失在磅礴的雨幕中。
我疑惑的关上房门,父亲已经坐在了沙发上,从信封中拿出了两样东西,一张旧照片和一张巴掌大的纸片。纸片拿出的瞬间,便看到上面写着四个潦草的血字:救我,父,生!
父亲豁然起身,捏着纸片的手已经有些发抖,面色凝重却又满是疑惑不解的摇头自语:“这不可能,不可能,到底……怎么回事?”
“爸,这是谁写的!?”看到血字的片刻我就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
“这是你爷爷的笔迹……”父亲像似突然想起了什么,急忙拿起桌上的照片。
“咦,爸,这张照片咱们家也有啊!这不是爷爷当年在二机部时拍的吗?”因为没见过爷爷,所以这张照片我看过很多次,想到家里的那张照片,我突然脑袋一炸,一把从父亲手中抢了过来,快速在照片那二十几号人中寻找!
“第二排左手第三个。”父亲显然早已想到了这点,那张照片他肯定比我看的次数还多:“怎么可能,难道世上真有这么一模一样的人?”
我瞬间锁定照片上的一人,不可思议,简直一模一样:“爸,这……这人是阮国仓!你不是说,他五十多年前就和爷爷死在了罗布泊!?不对!他怎么没老!?”
父亲的心理素质显然没我好,他当了一辈子的小公务员,早就没了冲劲,人老了胆子也小了。除了极度的震惊和难以置信外,我起码脑子还能飞快转动,父亲却已经吓得有些发抖,只是一根接着一根的抽烟。
“爸,照片后面还有别的字!”我准备察看照片后面的人名时,赫然发现最下方写着一排小字,和那些人名相比,显然这个字迹要新很多:“如果你对事情的真相有一丁点的了解,那么你在这个世界所追求的一切,都会变得苍白乏味……”
“这肯定不是他,世界上哪有不老的人,肯定是跟他长的极像的阮家后人。”父亲依旧没有从这个症结中挣脱出来,喝了一大口茶水,才像似回神了一般,说道:“这笔迹肯定是他们模仿的你爷爷。在我年轻的时候,你奶奶跟我说起过当年的那件事,我也觉得十分蹊跷,但查了好多年也没结果。现在我实在没心力再去调查了。”随后便陷入沉默。
关于当年的事情,父亲跟我讲过。但当时也只是听听,新奇一阵就忘了,不过事情确实存在着太多匪夷所思的地方。如今,显然有人想要再揭开那段尘封的历史,父亲的沉默让那段事情再次浮现在我心头。
那就从阮国仓说起吧,阮国仓曾隶属于第三机械工业部,此部门在1958年2月改编为第二机械工业部,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二机部,主管核工业和核武器。1982年,该部门正式更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核工业部。
阮国仓的死是个迷,甚至有人说他并没有死,可能去了一个难以理解的地方。我的祖父何鸿生是阮国仓的同事,也是在那一次任务中,和阮国仓一同失踪的成员之一。算一算,这件事已经过去五十多年了,如果发生在现在必定会炒的沸沸扬扬,但在当时的社会大背景下很快就悄无声息了。
事情的起因应该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开始说起,当时建国还不到十年,国内一穷二白百废待兴,国际正在大肆流传颠覆新政府统治的言论。内忧外患之下,经过多方研讨,最终在1955年拍板定论,秘密启动了一项代号为02的庞大工程――原子弹研制计划。这已不是什么秘密,度娘上很容易查到。
经过一年的统筹安排,包括资金筹备、人员调动、可行性分析以及技术收集等,于1956年下半年正式开始选址。这也是为什么1955年成立的三机部在1956年6月撤销后,紧接在11月再次设立。祖父和阮国仓便是新设三机部的第一批人员,负责核工业地质研究,具体就是02计划的选址。
因为核试验的特殊性,决定地址只能选在西部无人区,罗布泊自然成了首选。但当年对那片无人区的了解还是空白,只是基于斯文赫定等几位外国探险家的表象记录,无法确定试爆点。所以,三机部成立的当月便会同参与原子弹研制的8023部队(正军级)派出十六人的工作组入疆勘查选点,这其中就有包括我爷爷和阮国仓在内的六位专家。
这里需要说一下,在选定马兰作为试验地之后,8023部队就改为另一个大家所熟知的名字――第21试验训练基地,后来番号也改为了89800。
让人没想到的是,十六人进入罗布泊半月后失踪,8023部队紧急派遣五百名官兵搜寻,结果只找到两名士兵,不过已经疯了,最让人感到惊悚的是俩人脖子上长满了一种细长的红毛。在搜查二人的行李包时,从一人包中找到了此次考察至失踪时的完整地质数据,而在另一人水壶中找到了三张照片。
据说看到那三张照片的瞬间,负责搜寻的指挥官寒毛炸立,连夜将二人及所有资料亲自护送到军部。几天后,两人相继死亡。更可怕的是此后一年不到的时间,包括当时的指挥官在内,凡是和二人有过直接接触的,都得了同样的怪病,很快都死了。
------------
第二章 十号档案
这件事曾在高层引发持续震动,据说连当时担任**中央副主席的**都亲自过问过此事,但经过短暂调查未果后,便被列为机密事件封存起来。主要还是因为当时军方以及三机部的精力,全部在研制核武这项国家战略级部署上。
“爸,这个貌似阮国仓的人,是什么意思?”直觉告诉我,我们这个安逸的家庭似乎要卷入一件大秘密的漩涡中。
“谁知道,你不用操这心,赶紧给老爹领来个媳妇。都三十岁的人了,整天晃晃的,看的让人堵心。”父亲仿佛瞬间从这件事中摆脱了出来,恢复了往日的淡定。
我知道父亲根本不想参与进去,或许他对我爷爷也没有太多的感情吧,而且,就看来人送来的那张求救纸片,用屁股想也知道是假的,易容对现代的化妆技术来说,更是没有什么挑战性。
但这件事对生活的影响,就像滴入清水中的墨汁,再怎么当做没有发生,生活都再无法清净。就连上班的时间,脑海中都不禁浮现出当晚的场景。无论从哪一点来讲,爷爷的事情都似乎牵扯着一个极大的秘密,只是我有这个能力去揭开它吗,更或者,我想去探索这个秘密吗,即便真的与我那老的快要死的爷爷的性命相关。
显然,这两个问题的答案都是否定的。
事实证明,我的生活无比的符合墨菲定律,越是不愿发生的事情,越是容易发生。时隔仅仅不到一个月,我的工作便发生了调动。说实话,对很多在机关单位工作的同志来说,工作调动是再正常不过的了,我工作的这几年已经调动了不下四次。只是,这次的调动十分诡异,我竟然被调到了一个从未听说过的部门!
我所工作的部委,一共下设十七个局,而且只有这十七个局。无论部委官网还是了解我们部委的人,都从未听说过还有一个第十八局,更无语的是这个局竟然连个名字都没有。到了那儿才知道这是个什么单位,但已被告知要绝对保密。
老北京人,尤其那些在机关单位工作过的人都知道,北京这个古老而又前沿的城市中,隐藏着很多秘密部门,它们或者躲在某个大楼的一角,或者深居某个胡同,在普通人眼里他们都是那么普通,但做的事情却都是国家机密。其实,这种部门各个国家都有很多。
我不知道领导为什么要把我调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单位,见到接待我的那位副局长时,他只说了一句话:“你爷爷可能还活着。”
直到工作后的第十天,我才知道我爷爷还活着和我被调到这个诡异的单位有何联系。
那是2010年十月的一个夜晚,北京三里河一座不起眼的三层小楼依旧亮着灯光,只是拉着窗帘看不到里面的情景。附近的居民已经习惯了这个奇怪的单位,大门口警卫森严,略有些古怪的黑色木牌上只写了三个白字――十八局,而且还常常办公到深夜。在北京城,这种负责机密工作的单位还有很多。
昨天下班前就接到刘局的通知,今晚九点三楼会议室开会。听同事说这个点开会,应该有任务要布置,而且我是这次任务的参与者。保密工作的特殊性,只有参与人才知道,即便同一个单位,特定的案子也只有特定的人知道。
吃过饭,我早早来到会议室,和另外一位同事做了一番检查,主要是排除窃听装置和隐形摄像装置。等我们检查完毕,又陆续进来了八个人,其中就有我们刘局,但还有五人我都不认识。
“人到齐了,我们开始吧。”刘局看了下表,平静的说道,但眼神中流露出的紧张还是间接说明这个案子的不寻常:“今晚要启封一件案子,这个案子的特点是时间久、资料少、也是近半个世纪以来最离奇的。小何,把10号档案拿出来。”
仅凭序号就足见这个案子的年代有多么久远,我们局所有档案都是按时间顺序排列,其中32号之前的最初是由军方保存,32至128号档案来源比较复杂,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中央调查局、国防科工委、军方。128号之后的案子,才是我们局直接接手的。10号档案比较特殊,是由军方转交至国防科工委,最后流转到我们局的。
在所有人的注视下,我打开会议室隔壁的厚重铁门(当着所有参与者的面提档是很多机密部门的铁规定),在最里面一排架子的最上面找到10号,它是那么的不起眼,比其他档案袋都要薄很多,显然里面没多少东西。
刘局撕开封条将所有东西慢慢拿出,一共是两份文件、三张照片、两个自封袋。随即将两份文件依次放在投影仪上:“这是一份体检报告,大家看一下。”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3468
3469
3470
3471
3472
3473
3474
3475
3476
3477
3478
3479
3480
3481
3482
3483
3484
3485
3486
3487
3488
3489
3490
3491
3492
3493
3494
3495
3496
3497
3498
3499
3500
3501
3502
3503
3504
3505
3506
3507
3508
3509
3510
3511
3512
3513
3514
3515
3516
3517
3518
3519
3520
3521
3522
3523
3524
3525
3526
3527
3528
3529
3530
3531
3532
3533
3534
3535
3536
3537
3538
3539
3540
3541
3542
3543
3544
3545
3546
3547
3548
3549
3550
3551
3552
3553
3554
3555
3556
3557
3558
3559
3560
3561
3562
3563
3564
3565
3566
3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