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章 编外队员(1、2)
一、冬瓜
从董老师手中接过笔记本和地图,觉得沉甸甸的。800
看着病床上的董老师,与两年前已判若两人,骨瘦如材的身体使得病床显得十分宽大,高高凸起的眉骨和颧骨,深深凹进的眼窝,昭示着他已时日无多。
“干嘛这么愁眉苦脸的?这可不像平时的你呢。”董老师口腔内插着流质管,发出的声音沙哑而模糊。
“没有,您把这么重要的东西交给我,怕有负您的重托。”我努力挤出一点笑容,想掩饰自己的悲伤。
“有什么重要的,这本笔记只是我对巴国历史研究的一点心得,至于说这幅地图,只不过是一件复制品而已,没啥了不起的。”说完这句话,董老师连续咳了几声。
我忙把床摇起来点,倒杯水给他。
董老师示意我坐在旁边,用插着输液管道的手轻轻搭在我的手上,笑着说道:“我是觉得你很有灵气,又是老同学的孙子,才对你提出了这个请托,你若没有兴趣,尽可以不把它当会事儿的。”
“哪里,我很有兴趣,要不然也不会经常来叨扰您了。”我急忙解释道。
“我知道你对古董的兴趣远大于巴国史,不过这也不矛盾,古董学好了,也可以帮助巴国史的研究,因为巴国史现在迫切需要的就是实物考证。”
“您放心,我会尽力而为的。”说这句话的时候,内心其实很忐忑。
董老师望着我,似在回忆什么,半响,又开始用沙哑的声音说话:“其实你爷爷当年是我们班上的尖子生,可惜却走了从政这条路,文革中饱受迫害,那么硬朗的身体,竟然比我先去了,反倒是我这个体弱多病的家伙,赖着多活了几年,早想去见当年那些老哥们儿了。”
董老师与爷爷是夔城中学的同学,临解放前一年,爷爷去投奔了刘邓大军,董老师去读了大学,退休前是山城博物馆享受国务院津贴的文物和巴国史专家。
后来我也来重庆读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又留校任教,专业方向是民间文学,可是却对文物和历史着谜,巴国史也有点兴趣,所以经常到董老师家讨教。
两年前,董老师被查出肺癌晚期,家人要他住院,他偏不肯,坚持要把手头的巴国史稿完成,但病魔带来的剧痛让他不得不停止手头的工作,来到医院治疗。
80多岁的老人,又是开刀又是化疗,怎么经得住这般折腾,入院半年以来,眼看着一天不如一天了。
这时,我的手机响了,是发小“冬瓜”打来的。
离开病房,轻轻掩上门,到外面来接电话。
“grd的,放假了还不回来,在外面晃荡啥子?”电话那头传来冬瓜的声音,“grd”是他的口头禅,对爹妈也这么称呼。
“在医院里看望一个朋友,你有什么事?”我问道。
“给老子赶紧回来,我在三角坝开了个分店,这几天准备了好多野味,grd的你得来捧个场,天气恁个热,顺便避暑歇凉嘛。”
“就这点儿事吗?你放心,我一定将红包带到。”我也直奔主题。
“grd,你别说得恁个恶戳好不好,你我两兄弟,啥子钱不钱的。”
冬瓜出了名的财迷,不过对我倒一直比较大方,我们俩从小学到中学一直是同学,随时搅和在一起,很奇怪的搭配,我高大瘦削,他矮小肥胖,我成绩优异,他品学皆劣,但硬是成了雷打不散的好朋友。
记得还是在读小学的时候,我想学画画,冬瓜便自告奋勇承担了解决绘画材料的任务,我们把目标锁定在他家附近的剧团材料库房,一个放风一个打洞,好在库房的一面墙是用石棉板隔起来的,所以打洞并没有花多少时间。
一会儿,冬瓜得意洋洋地拖出一个纸箱来,打开一看,全是红颜料。我说要不了这么多红色,拿回去换点其他颜色。
于是冬瓜又从洞口钻了进去,但却没有将这个箱子带回去。不一会儿又灰头土脸地钻出来,这次手中拖的不是一个箱子而是两个,一个箱子里是各色颜料,一个箱子里是各种画笔画具。
后来我成为学校美术兴趣小组的骨干,全是这几箱材料的功劳,。
“还有什么别的事没有?我要挂电话了。”我想早点回到病房里去,在他快要离世之前多陪陪他。
“grd,你莫鬼吹灯似的,老子还有重要的事情交代,三角坝来了一个探险队,赵书记带队,还有好些个法国人,其中有个法国妞,靓惨了,不如你来勾兑勾兑。”
冬瓜不仅爱财,而且好色,无奈人丑又舍不得花钱,所以看到美女只有流口水的份儿。曾经在学开车的时候,看见街上美女就不由自主撞过去,把教练吓惨了,直接退钱请他离开驾校,冬瓜的驾驶梦也随之破灭。
但是对于探险,我一直是很有兴趣的,而且三角坝就是天坑地缝所在地,董老师也多次叮嘱我有空去那里看看,说那里很可能隐藏有巴国遗迹或文物,说不定还隐藏着白虎之巴神秘消失的蛛丝马迹。[千千小说]
“他们主要做哪方面的探险?”我问道。
“据说是探洞,今天刚到不久,明天开始工作,你要有兴趣,我给赵书记说说,把你安插进去。”
冬瓜是个八面玲珑的家伙,尤其把某些部门的关系裹得好,这使得他饭庄的生意一直兴隆,对了,谈到饭庄,得先谈谈“冬瓜”一词的由来。
冬瓜姓冯名东国,因为从小肥胖,名字又与冬瓜谐音,所以就被人叫成“冬瓜”了,夔州城中,知道他真名的反而不多。
后来因为喜欢吃而喜欢上烹调,喜欢烹调而开了饭庄,店名就叫“冬瓜饭庄”了。
告别董老师,我以最快的速度奔赴三角坝,正赶上晚饭。
大半年没见,冬瓜似乎又胖了不少,身子滚圆滚圆的,身高虽然远不及我,体重却大了许多,更像个名副其实的“冬瓜”了。
西装革履的倒有些老总的派头,但举手投足却漏了馅儿,仍然是油头滑脑,滑稽可爱的“冬瓜”。
一见面,冬瓜首先表功:“我已经跟赵书记说好了,你就以编外队员身份加入探险队。”
我连忙表达谢意,顺手递给他一个大红包:“恭喜新店开业,一点小意思。”
冬瓜嘴里说两兄弟客气啥子,手却伸过来接了:“grd,你每次回来都一个人,你妈老汉儿(父母)不着急,老子还着急呢,要不这次就在夔城勾兑一个带回去?”
我捶捶他肩:“这事用不着你着急,我目前还没这个心思。”
冬瓜给我肚子就是一拳:“我看你娃有病。”
探险队大本营驻扎在冬瓜饭庄对面的“天地客栈”,老板下巴上留一撮山羊胡子,让我总是联想到旧时代的师爷。
晚饭就安排在“冬瓜饭庄”,我们十多人围坐在由两张方桌拼成的大条桌周围,由万教授为中法双方相互介绍。
探险队一共12人,中方五人,其中三人我认识,一位是县旅游局党委书记赵林森,算是老相识;两个扛摄像机的分别是万州电视台摄像师黎夔和夔城电视台赵东。另外一男一女经介绍得知,男的是成都理工大学教授万向北,女的是她的研究生。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7852
7853
7854
7855
7856
7857
7858
7859
7860
7861
7862
7863
7864
7865
7866
7867
7868
7869
7870
7871
7872
7873
7874
7875
7876
7877
7878
7879
7880
7881
7882
7883
7884
7885
7886
7887
7888
7889
7890
7891
7892
7893
7894
7895
7896
7897
7898
7899
7900
7901
7902
7903
7904
7905
7906
7907
7908
7909
7910
7911
7912
7913
7914
7915
7916
7917
7918
7919
7920
7921
7922
7923
7924
7925
7926
7927
7928
7929
7930
7931
7932
7933
7934
7935
7936
7937
7938
7939
7940
7941
7942
7943
7944
7945
7946
7947
7948
7949
7950
7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