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高考生名落孙山

    现在的民办教师对年轻人来说已经没有什么吸引力了,论工资不过大几千块,讲前途很有点像老太太过年——一年不如一年。[千千小说]要说二十多年前压根儿不是那回事,家境再困难,人长得再不怎么样,男孩只要有幸当上老师,那怕是乡村民办教师,再不愁找不到老婆。其理由有三:一,老师是文化人的象征,岂不说有文化的人多聪明,至少不是憨巴;二,老师比死老百姓高一个层次,讲起来好听,传出去光荣,树活一层皮,人活一张脸,姑娘们谁不在乎名声面子?三,教师前程似锦,倘使那天“农转非”吃上商品粮,那可是福禄双全,一劳永逸的好事儿。

    八七年高考结束,牛成以三分之差名落孙山,复读是现实中的回车键,要想改变命运就得搏一搏。只是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年代刚刚结束,家徒四壁,父母年迈,背水一战的艰难可以想象,何况自己偏科,数学成绩一塌糊涂,重读一年胜算的概率有多大?那时的大学生凤毛麟角,录取率何有今天的两位数,沙里淘金,渺小得很,一旦中龙榜,终身吃皇粮,没有真功夫是挤不过独木桥的。就在他懊悔、彷徨、郁闷时,龚牛村小学公开招聘两名教师。老支书首先将这一消息告诉了他,夜晚校长特地上门邀请加盟,牛父说这个面子一定要给,没考取复读高中为时不晚,考取了别黄鼠狼想吃天鹅肉!

    父亲的教诲余音震耳,不可违抗,牛成抱着无所谓的心态步进了考场。参加考试的共有十三名,大多是本村上一两届的同学,也有两名不惑之年的男子。这是龚牛村第一考,村里极为重视,试卷由镇教育组出题,除了老支书、校长在场,教育组也派来了监考官。牛成上高中时每个星期一小考,两个星期一大考,县里的,市里的,什么样的考官没有见过?什么样的考场没有经历?这阵势太小儿科了!

    考试结束,毫无悬念,牛成以绝对优势领先撷取第一名,懵懵懂懂中他成了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从此,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宏伟蓝图将永远搁浅。那恢宏庄严的高等学府,那斑驳陆离的都市生活,那光宗耀祖的美好愿望也只能是空中楼阁,黄粱美梦。

    七十年代为实现“一村一校”的战略决策,龚牛村小学由老祠堂搬至开阔的“台山庙”东面。“昔日台山庙,荆棘长满道,地偏无人走,只有虎狼啸”。在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在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凯歌声中,荒地变成校舍,坟墓夷为*场。先是两栋竖着带走廊的教室,之后又加了一栋教工宿舍兼办公室,远远看去三栋房屋状如门形;校舍西北树木葱翠,鸟语花香;校舍东南潺潺流水,沙鸥颉颃,可谓人杰地灵之风水宝地。

    学校包括新招的两人共七名教师,其中有三位曾经教育过牛成,开始他还有些拘谨,两个星期后便放开了手脚,如鱼得水。当老师没有特别大的决窍,你要因材施教,善于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对你的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有了兴趣学习自然用功,成绩才有进步。如果老师把精力只放在一部分人,甚至几个尖子生身上,那么这个班整体成绩始终提不上来。半年下来,牛成所带的班在全镇期末统考中居然取得了第二名的骄人成绩。孩子们稚气的脸兴奋得红彤彤的,家长们恭维的神情写满了扬眉吐气,同事们羡慕,镇政府奖励,好评如潮,赞不绝口。牛成一下子被社会认可,高考时的失落早已抛至九霄云外。

    花开并蒂,好事成双,正当牛成春风得意,踌躇满志时,邻近的汪姐过来串门。汪姐五十来岁,儿孙满堂,每每遇到年龄小一大截的青年,不是喊哥就是称叔。这里面有她人缘好,嘴巴甜,会做人的缘故,更多的是她老公辈份太低,在这个牛姓大家族里,有许多刚出生的婴儿还高出她两辈。农村里女人在娘家的辈份是无效的,嫁出去后别人都按男人的辈份称呼,妻随夫转,天经地义,实属无奈。汪姐是个古道热肠的人,更是个合格的专职媒人。乡下有个说法,一个人一生若做成三个媒,百年之后就可以进天堂了。汪姐已经撮合了十七对青年男女,想来她死后的日子也是很滋润的。

    汪姐给牛成介绍的一个姑娘也姓汪,名叫笑兰。汪姐的娘家离笑兰很远,可汪姐说她俩同一个祠堂,笑兰的爷爷的爷爷的爷爷与兄弟不睦,搬到了现在的地方,多年的繁衍便有了另一支房。她是这方面的专业人才,只可惜没有对口的专业学位,要不然早就拿证了。汪姐声情并茂,引经据典,牛成无处考证,前十多对八辈子与之不沾边的人她都能说出个子丑寅卯,沾亲带故,笑兰同是汪氏的后裔,这还有什么值得怀疑?

    汪姐炫耀笑兰家境殷实,其父长期收购农副产品,有着精明的头脑,两个哥一个是村官,一个是兽医,都是有头有脸的人中之龙,美中不足的是笑兰大了两岁多。牛母说女大三抱金砖,大一点才懂事,以后由她当家,省事不用*心吶。少不更事的牛成没辙了,这些年读书、教书、吃饭、睡觉,连女孩子的手从未牵过,如今突然要将一个素不相识的姑娘变成自己的老婆,实乃*之过急,荒谬唐突。然而年过花甲的父亲决不允许他有丝毫犹豫,大放厥词:只要女方无异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有条件要谈,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谈!

    牛成的祖父教过私塾,也是个风水先生,父亲继承了上辈的血脉,他老人家通过充分的调查和走访,提前十天就给他们确定了相亲的日子——出行、会友、上梁、嫁娶诸事相宜。
------------

第二章 小伙子贸然相亲

    上午八点多,天空明朗起来,晚出的太阳如快刀切豆腐,将浓雾一片片分割开,空气里像放了蜜,吸进去都是甜的。牛成手提皮包,穿戴一新,人五人六地跟在汪姐后面,贼一样地溜出了村子。几只燕子呢喃细语,贴着地皮飞过,翎羽上的蓝点白斑尽收眼底。塌鼻子黄狗仗义热心,跑前跟后,兴兴头头像个淘气的顽童,时而在土堆边饶有兴趣,煞有介事嗅着鼻子,然后抬起后腿撒上一泡尿,做个标记;时而追赶飞翔的鸟儿,跑起来像一只射出的箭,似乎比相亲的人还要高兴。牛成撵了几次,它才“嗯啊”着喉咙,依依不舍地停住。路边的萹蓄草和白花藤却不懂半点情调,那怕轻轻碰一下,也要将毛茸茸的草屑连带露水沾在腿上,弄得他那条的确良喇叭裤下半截麻麻点点,新买的火箭式皮鞋也大失风采。

    沿着田间的羊肠小道,跨过笔直平坦的简易公路,绕过一片树木葱茏的高地,那个只有二十多户人家的自然村落历历在目。村中一栋楼房宛如鹤立鸡群,令人瞩目。八十年代农村里楼房可谓凤毛麟角,每个行政村也就那么一两幢,都是些知名人士,半边户,或者有外快收入的人家。牛成想来汪家的辉煌名不虚传了,可走近一看,大跌眼镜,外墙直裸的红砖黯然失色,仿佛在抗议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阳光暴晒,风吹雨淋。室内纵横交错的电线犹如一张巨大而丑陋的蜘蛛网,楼板下悬吊的两处燕雀窝更像盲人的一双眼睛。据说燕子筑巢预兆主家兴旺发达,美满幸福,汪家自然满心期待,奉如神明。

    汪姐不是颂扬笑兰的家居装饰雕龙画凤,富丽堂皇吗?实在令人谛笑皆非,大跌眼镜。媒人的话就是水分太多,听她们的只有闹不完的笑话,上不尽的当。不过笑兰身材适中,模样倒是差强人意,越看越带爱相。白底蓝条海军衫衬托得皮肤白皙窈窕,两条又粗又匀的大辫子几近腰间,是那样的油,那样的亮,那样的滑,一张娃娃脸像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牛成犀利的目光扫过她的周身,很不厚道地多看了眼那微微隆起的胸脯,立马喜欢上了她,心想若能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也是上苍厚爱,前世所修。

    未来的岳父大人首先接待了牛成。笑兰泡了两搪瓷缸子茶,端来水果、瓜子、花生,羞羞答答坐在一边,秋水汪汪的双目时不时瞟一眼这个白净面皮,嘴上无须的意中人。她心神不宁地说:“大哥开会去了,二哥要出诊,两人都不能相陪,请你们多多谅解。”牛成正襟危坐,庆幸少了两位主审官,早先冒出的紧张顺着汗毛孔一丝一丝的缩了回去,“我最怕三堂会审,人少一点才好呢。”

    宁静了一根烟的时间,围观的人渐渐多起来,有的从后门悄然而入,有的籍口借点什么,有的堵在大门口像看猴把戏,一动不动地盯着客人。这其中大多数是十来岁的毛孩子,也有笑兰特邀而来的至交,还有两名三四十岁的妇女。她们一边津津有味地嗑着葵瓜子,一边窃窃私语,评头品足,去了两个,来了三个,这就是那个时代农村里相亲的壮观场面。

    “还行,只他个子高一些。”这是牛成逃离现场,在厕所里听到路上人所说的一句话,原来他是两年内第三个来相亲的人,要是有第四个,自己也被淘汰,岂不成为笑柄?这不远不近的将来怎么面对邻居.同事,那有面子教书育人?想到这里牛成对汪姐生出一股无名之火,干吗冒然相亲?干吗不事先说明?

    笑兰的二嫂抱着小孩从楼上下来,轻声细语地同他们招呼,“你们稀客。”

    但看她个子不高,一头自然卷发乌黑发亮,眉宇间洋溢着幸福,牛成很自然地应了一声,“不稀客!”这是他多次演练过的。当地曾经有个笑话,一名内向的男孩去相亲,姑娘礼节性地问候了一句:你稀客。那小子过于紧张,答道:稀什么。旁人嗤地一笑,听成了喜什么?结果那门亲事黄了。

    树大分丫,人大分家。笑兰的大嫂早已搬出楼房,此时提着热水瓶也赶了过来。她看到门口围得水泄不通,皱了下眉头,立即抓了几把瓜子,逐一将那些孩子打发走。牛成轻松了许多,敬佩中油然地生出一番感激。大嫂是个乐观人,充满热情,说话快,口里像装了弹簧,见了牛成和汪姐就像老朋友,三言两语之后很自然地将话题引向深入,“姑妈,我们土生土长,相距并不算远,都是伸手摸得着骨头的人,用不着挑三拣四,遮遮掩掩。俗话说禄无常家,福无定门,条件好一点差一点让他们自己去创造,只要两个人恩爱就行了。笑兰没有意见,兄弟,你有什么想法我们敞开窗子说亮话。”

    牛成初出茅庐,缺少社交知识,平常站在将台上夸夸其谈,此时自己如同一个小学生扭扭捏捏,“我是地道里找对象——要求不高,只要她明道理,对父母有孝心就行了。”

    一句简短的话把在场的人都逗乐了。

    “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孝顺是做人最起码的道义,那是应该的。”汪姐一或是做多了媒,一或离古人近了些,说起话来上纲上线,头头是道,“不孝父母,敬神无益;兄弟不和,交友无益;心存不善,风水无益;行运不济,妄求无益;心高气傲,博学无益。老辈子说得还有错?养人就得要这样一代一代往下传。条件差有什么问题,不怕箱柜空,只要夫用功;不怕底子差,只要妻顾家。他们不是没有一人高一人大,往后一个教书一个种地,几年就富起来了。”

    “姑妈说得对,墙上的砖——后来居上。现在社会在进步,时代不一样,田分到户了,想怎么种就怎么种,他们的日子肯定比我们幸福。”大嫂巧舌如簧,说着说着话锋突转,盯住牛成,“听说你喜欢有文化的女孩,为什么沙洲的一个高中生没有谈好呢?”
------------

第三章 三个女人一台戏

    提到沙洲之行,牛成的心情像电流击过,焦黑一片,去年邻居宓嫂的舅侄女也刚好高中毕业,那地方人口稀疏,田宽地广,土地肥沃,但连年洪水肆虐,居无定心,做姑妈的谁不想不娘家人往好处挪?可那女孩不到一米五二,牛成顾不得相亲不成仁义在,只身逃了回来……,该死的汪姐,搬弄事非,唯一的一次相亲竟然泄密了。大嫂不依不饶,打破沙锅问到底,牛成畏畏缩缩,不得已敷衍了事,“我父母六十岁了,人家的爸妈才四十岁,我感到很不适应。”

    “是你嫌人家姑娘矮了吧!”二嫂心直口快,不管不顾揭了迷底。牛成少了顾虑,说话流利起来,“那里,是我自身不够,条件差了。”

    大嫂嗑然而笑,“呦,你还挺会照顾别人的面子,够厚道的!”

    “按遗传学的规律,父母个体小所生的孩子很少高大,我家境不好,再养个没人高,没人大的孩子,他能找到优秀的女人?长此以往,往后人口质量岂不是越来越差?穷,可以慢慢改变,但人的素质太差将会付出更大的代价。所以,我认为女人漂亮不很重要,但必须不能过份矮小,因为她身负着整个家族的兴衰,基因直接影响子孙后代。”牛成像在给学生授课,才思敏捷,挥洒自如。

    大嫂投来敬佩的目光,动听的话既玩味又嘲弄,“读书的人真是古怪,自己还没有结婚,就开始考虑儿子能不能找到优秀的老婆,你眼光是不是太超前啦?”

    “要别人有文化,个子还不能矮,你这人离奇古怪,蛮挑剔,蛮刁难呢。”笑兰对文化二字心存蒂芥,颇是忌讳,此时顾不得矜持,露出了庐山真面目二嫂嗲声嗲气,说话也中听,“近街五里,不是光棍就是流痞,看你唇红齿白,斯斯文文,像个公子哥,将来也不是干活的人。”

    平时能言善辩,嘴巴不饶人的汪姐可以将死的说成活的,圆的说成比的,白的说成黑的,今天却一直少言寡语,是在捕捉有利时机,还是在观察对方动态?敲锣闻声,说话知心,到此汪姐心里有了谱,看到她们车轱辘似提问,为难他人,她于心不忍,终于开始声援,“你们几姊妹倒是会说话,他下学才这么久,接着就教书,当然细皮嫩肉,文质彬彬呀;要是黑不溜秋,邋里邋遢,憨里憨气,你的笑兰能看得上?我看她也不是马虎角色,省油的灯!”

    一番话说得在场的人心里像灌满了蜜,大嫂喜上眉梢,接着甜言美语,“姑妈说的是实话,原来哪个男子汉一天担几方土,犁几亩地,能砌灶,会蔑器,大伙都交口称赞,羡慕得不得了。现在不同以往了,女孩子不那么看重男孩能吃苦,会干活,我是不清楚她们怎么想的。”

    三个女人一台戏。正当牛成狼狈不堪,疲于应付时,一位白髯飘胸,精神矍铄,颇有几分仙风道骨的老翁出现在大门外。“哎唷,二伯来啦!"堂屋里所有人不约而同肃然起立,出位恭迎。二伯满脸微笑,频频点头,轻轻晃动的手像在检阅三军仪仗队。他慧眼识金,远远地朝牛成伸出右手,白得过份的假牙微微张启,“你就是牛成吧?很好,很好!”

    牛成始料不及,满脸窘相,欠起身子表达了鞠躬的意思,但并没有鞠躬。在他印象中,只有两次象样的握手,初次是一篇文章发表后,拿稿费时办公室里有位领导模样的人象征性地摸了下手;另一次他带的班得了第二名,涂副镇长正儿八经握过。他们的手都不如大伯的手温和有力,不如大伯带着浓厚的情感。大伯握手是那么自然,那么亲切,那么娴熟。农村里有握手习惯的人寥寥无几,二伯亦或曾经在官场里混过,亦或是天生的交际能手,他的高深莫测,让人刮目相看,高山仰止。

    中午的饭局丰盛而温馨,隆重而热烈。陪酒的几个男人都是当地社会名流,有养殖业主,有经商开小店的,有大承包户,牛成挤身于功成名就的人仕中,如坐针毡。酒席上亘古不变,喜庆必有的鸡鱼鸭肉,层层叠叠,五颜六色。二伯年长辈尊,德高望重,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见识过各种各样的人,听到过许多逸闻趣事,自然是中心人物,最有发言权。他慈眉善目地看着汪姐,郑重其事地说:“侄女,笑兰和牛成的终身大事就托在你身上了,希望他们早日定下来,一根线牵到头。”

    汪姐眉开眼笑,大献殷勤,“二伯众望所归,一言九鼎,笑兰和牛成的婚事能亲自过问,真是三生有幸;我更应该尽心尽力,让他俩早些踏上婚姻的红毯,走进婚姻的殿堂。”

    “上次去桃花山朋友那里,听说了这道菜,你们猜猜是什么名字?叫‘家鸽粉蒸相思豆’,香喷喷的,好吃又有营养,顾名思义,牛成你应该明白二伯的意思?”二伯有板有眼地介绍着,似乎在寻找什么。汪姐眼疾手快,拿起条干把那‘家蒸粉鸽相思’朝牛成和笑兰碗里各舀了两条干。

    牛成顶讨厌这种马拉松式的酒宴,要喝就喝个痛快,哪像他们摇唇鼓舌,讲了几箩筐话才呡两口酒,要是在别的场合早已溜之大吉。然而今日非同一般,他只好正襟危坐,眼睁睁地看着这帮酒鬼饕餮。二伯倒有几分酒仙的风采,七十多岁的人了,还一个个地碰杯,来者不拒,直喝得童颜鹤发,神采飘逸,汗珠悬挂于平滑饱满的两腮,莫非这美酒真的能延年益寿?酒喝多了,话就更多了,并且都是大话,高腔。恍惚中二伯把话题转到了汪家的历史渊源上,从北宋文学家汪彦章,到近代名人汪精卫,涓涓滴滴,如数家珍。

    这些奇闻异事犹如月亮上的桂花树,种田打土块的谁去探究?几个陪酒的男子个个睁着被酒精烧红的双眼连连附和。接着二伯用掌门人的语气,讲述前年汪氏续谱少了经费,汪副省长的儿子汪大年一人就掏了五万,而续谱的序言由市政协汪副主席亲自撰写,并且县里、乡里都有汪姓担任要职,笑兰的大哥就是村长。二伯的话云遮雾罩,七拐八绕,让人听出弦外之意,他旨在暗示汪府乃名门望族,颇有背景,如果牛成婚后胆敢欺负笑兰,汪家人将严惩不贷!这位老人实在令人钦佩,现在若像过去,有户长、族长的职位,决没有谁比二伯再适合不过。为了汪氏的兴旺发达,繁荣富强,他一定不遗余力,肝脑涂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

第四章 媒妁之言把婚定

    持续了一个多小时的酒宴曲终人散,牛成双眼惺忪,浑身泛力,笑兰将他带进闺房。室内简单雅洁,一股泌人心脾的香气充斥着整个空间,是床上花露水的气味?是笑兰的体香?还是来自桌旁的栀子花?或许兼而有之,牛成顾不得绅士风度,男女授受不亲,晕乎乎地倒在床上。笑兰合上房门,满心欢喜地唠唠叨叨,“你今天是第一次见到我吗?”

    “当然是第一次。”

    “我早见过你两次!”

    “什么时候,在那里?”牛成雾里看花,满腹疑惑。

    “你们四年级不是有个叫雷红红的学生吗,她是我亲戚,上个月我去找她,你们正在*场里打篮球。”笑兰眨着迷人的双眼,充满了狡黠与自豪。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923 1924 1925 1926 1927 1928 1929 1930 1931 1932 1933 1934 1935 1936 1937 1938 1939 1940 1941 1942 1943 1944 1945 1946 1947 1948 1949 1950 1951 1952 1953 1954 1955 1956 1957 1958 1959 1960 1961 1962 1963 1964 1965 1966 1967 1968 1969 1970 1971 1972 1973 1974 1975 1976 1977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