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卷 关东风云第一章 初来乍到(1)

    “这他娘的是什么鬼地方啊?”朱振华背着行李已经在大雪覆盖的白茫茫的树林里面转了一天了。他原本是一名国际抗暴组织雇佣军的特种兵,在一次推翻一个残暴政权的战斗中,因为屡立战功,受到组织领导人的嘉奖,特批了他一个月的假,允许他回家探亲。本来是要满怀喜悦的回家与家人团聚,可是当他在火车上一觉醒来后——准确的说是冻醒之后,他发现自己竟然躺在了一片积雪覆盖的茫茫树林之中。

    天色渐渐的黑了下来,四周不见一点光亮,天空又飘飘洒洒的下起了雪来。“这是他娘的什么天气啊,我上火车的时候明明是六月天,烈日当头,能晒下人的一层皮来,怎么这里到处都是白茫茫的一片?我这不会是在做梦吧?不好,过去常听老人说,如果梦见下雪,那主家中有丧事,哎呀,我还是赶紧醒来的好。”

    “啪”想到这里,朱振华轻轻的扇了自己一耳光,可是眼前却依旧是白茫茫的一片:“没做梦啊?我这到底是在那里啊?”

    冻得瑟瑟发抖的朱振华搓了搓手,往手上和哈了口热气,从行李中取出一件军棉衣套在身上。

    他的父亲是做鱼货生意的,每天晚上骑着辆摩托车去进货。夏天骑着摩托车倒还凉快,可是一到冬天,那味儿可就不好受了。这领军棉衣他便是要带回家去送给父亲冬天进货的时候穿的。

    忽然,朱振华隐约看见前面有火光:有火光的地方就应该有人,我去前面问问,看我这到底是到那里来了。

    再往前走,听见了许多的呻吟声、抱怨声与叹息声。当朱振华再往前时,展现在他面前的是一幕悲惨的景象:一二百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个个面黄肌瘦,都紧紧的挤在一起。他们的面前生着几堆火。有的三块石头架着煮白薯刺菜,有的烧干苞米棒子,女人们小声的呼着老天爷,哀哀哭泣。孩子们伏在母亲怀里,缩做一团,哭着喊冷叫饿,声声撕裂着大人们的心。人群旁边一领草席直挺挺裹着一具尸体,只两只脚露在外头。

    朱振华看到了这一幕,惊讶的嘴都合不拢:“我......我这是在那里啊?伊拉克?阿富汗?还是约旦河西岸?不对,看他的服装发式,应该是清朝人啊?咦,这里是不是在拍电影?”想到这里,朱振华的心情轻松了许多,笑着走过去,看着一个老头儿问道:“大爷,你们这是在拍什么片子啊?你们做群众演员也挺辛苦的,一天能赚多少钱啊?”

    那老头儿眼皮微微一掀,瞄了瞄朱振华,又从头到脚打量了一番眼前的这个年轻人:“你是从东洋那旮旯来的吧?”

    “东洋?东洋好像指的是小日本吧。”朱振华正要解释自己不是日本人,是货真价实的中国人的时候,忽然想起来,貌似现代人称呼日本人很少用“东洋”这个词了,只在一些古装电视剧里面听到过“东洋”这个词,难道自己......朱振华不相信自己的判断,于是问道:“大爷,您能告诉我,这是什么地方吗?”

    “哎——什么地方都一样,俺们这些穷人一旦遭了灾,无论到那里也只有死路一条......”那老头儿一面说着,一面摇头,一副无可奈何。

    朱振华是个军人,讲究的是干净利落,这老头儿答非所问,真是要急死他了:“大爷,我是问您这是什么地方。”

    “这里叫夹皮子沟,从这里南走三十里路就到了通化县城了,往西走可以到海龙那旮旯。”

    “通化?通化是哪里?我明明是在去武汉的路上,怎么莫名其妙的到了通化了?”朱振华他看了看周围,没看见拍电影的器材,心里越发奇怪,又问那老头儿道:“大爷,现在是公元多少年啊?”

    “公元?公元是啥年号啊?现在的年号是光绪,大清朝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那里是什么公元年号。”

    “啊!大清朝!?不会吧?我......我不会是穿越了吧!”朱振华又盯着看了那老大爷一会儿,见他脸上没有化过妆的痕迹或者是开玩笑的样子。

    “老毛子来了!老毛子来了!快蹽(跑)啊——”当朱振华还在为自己莫名其妙的遭遇揣揣不安的时候,突然传来一阵清脆的枪响

    霎时间,朱振华面前的一二百多难民犹如受惊了的羊群,一派哭声,携儿拖女,觅母寻爷,乱糟糟的一片,分头逃难。

    “老毛子!?”朱振华虽然是二十一世纪的军人,但是见到面前人们四处逃难的样子,军人的职责感和荣誉感油然而生。可惜手上没有枪,他正在寻找武器的时候,忽然摸到棉衣口袋里面有东西,取出来一看,原来只是一把军用匕首。

    “哎——”朱振华失望的叹了口气:“原来只是一把匕首,如果是手枪该多好啊!”

    这时,借着火光,朱振华看见一个身材魁梧的,头戴独特的西伯利亚papaha式羊皮长绒帽,身穿着厚实的深灰色呢子军大衣士兵骑着高头大马,端着枪,正在向难民射击。

    一个难民在枪响以后,背上血花迸起,然后一头栽倒下去。

    “这......这不是真的吧!”

    当又有几个难民被那些骑兵射杀以后,朱振华确定眼前的这一幕是真的,不是在拍戏。

    他稳定住了心神,闪身到一颗树的后面,当那骑兵到了离他不远的地方的时候,躲在树后面的朱振华猛得一下将手中的匕首投掷了出去,正中那骑马黄毛白皮士兵的咽喉,那士兵“啊”的惨叫一声,仰面“嘭”的一声坠下马去。

    朱振华一个箭步冲到尸体旁,这才看清楚这士兵是个外国人。

    那外国士兵还没有死透,嘴中发出微弱的“呃呃”声,手脚不停的抽搐。此时朱振华已经顾不得许这多,夺过尸体手中的步枪——一支带刺刀的步枪。

    很庆幸,朱振华认识这支步枪,这是一支m1891纳甘特龙骑兵步枪,照门后方的枪管上有俄罗斯帝国的双头鹰徽记——作为一个骨灰级的军事历史发烧友,朱振华当然认识这个徽记,也知道这个徽记意味着什么——显然,被杀的这个士兵是个俄罗斯帝国的士兵。虽说这支老式的步枪在朱振华的眼中早就应该进历史博物馆了,但好在这枪的特点就是使用简单,性能稳定,最关键的是朱振华会使用它。

    朱振华先从尸体上搜出了子弹,然后又猛得一下从那俄军的尸体的喉咙上将匕首拔出,当匕首从喉咙上拔起的同时,一股鲜血喷到了他的脸上,血还是热的。

    或许军人有着嗜血的本能。朱振华伸出舌头,在嘴角舔了舔,脸上不自觉的露出了一丝冷笑。

    “啊——”

    “救......命......”

    “呜......呜......老毛子老爷放了我吧,放了......啊——”

    难民的惨叫声使得朱振华心中更充满了杀人的**,并且给了他一个杀人的正当理由:我杀的是比土匪还坏的老毛子兵,我是在救人!救这些难民!

    此时的朱振华已经变成了一只野狼,一只充斥着喝血吃**望的野狼。

    当下,朱振华不再犹豫,将一颗子弹摁进枪膛,瞄准,扣动扳机,一气呵成!“把扣——”一声犹如水珠溅落的脆响后,一个俄军士兵应声落马......

    正是因为这款步枪的枪声犹如水珠溅落,故而这款步枪又名“水连珠”。

    当那俄军士兵落马的瞬间,朱振华的枪已经瞄准了第二个目标,同时食指扣动,“把扣——”又一滴水珠溅落了......

    &nnsp;

    1
------------

第一卷 关东风云第二章 初来乍到(2)

    这伙袭击难民的俄国哥萨克骑兵约莫有五十多人,在他们眼中清国人就是一群“猪”,就算人数是自己的十倍那也只是一群任他们宰杀的“猪”。

    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一九零零年,是中华民族最为屈辱,最为多灾多难的一年。是年六月十日,以英国将领西摩尔为首的八国联军开始大举侵华。

    也就在这年的夏天,俄罗斯帝国趁清廷京畿危机,无暇也无力北顾之际,又单独大量出兵侵入我国东北黑龙江、吉林、盛京(今辽宁)三省,其目的就是为了将我国的东北三省纳入俄罗斯的版图,以实现其“黄俄罗斯”的计划。

    俄军铁蹄所至,烧杀掳掠,罪行累累。

    这伙俄军没有料到,在他们眼中的“猪”竟然会突然反抗,并且在瞬息之间,他们已经有三个哥萨克骑兵殒命当场。

    很快他们中间便有人发现了朱振华。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2370 2371 2372 2373 2374 2375 2376 2377 2378 2379 2380 2381 2382 2383 2384 2385 2386 2387 2388 2389 2390 2391 2392 2393 2394 2395 2396 2397 2398 2399 2400 2401 2402 2403 2404 2405 2406 2407 2408 2409 2410 2411 2412 2413 2414 2415 2416 2417 2418 2419 2420 2421 2422 2423 2424 2425 2426 2427 2428 2429 2430 2431 2432 2433 2434 2435 2436 2437 2438 2439 2440 2441 2442 2443 2444 2445 2446 2447 2448 2449 2450 2451 2452 2453 2454 2455 2456 2457 2458 2459 2460 2461 2462 2463 2464 2465 2466 2467 2468 2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