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章 初会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学堂中,几十个六七岁的孩子摇头晃脑,用稚嫩的声音朗诵着诗经的名篇(注1)。老先生则坐在台上,闭倾听着台下整齐的诵读声。

    这里是沛国谯县的曹家和夏侯家合开的蒙学。按地理位置,谯县算是豫州的管辖范围。不过在谯县,任何人都知道,豫州刺史的话根本不管用。谯县真正的管事的,那是曹家的大老爷。曹家可是前汉相国曹参之后,虽说现在那个在皇上面前都能说上话的中常侍曹腾已经去世,不过人家的收养的干儿子曹嵩也是个能人,不但继承了养父的爵位,还在京里当了个大官。虽说乡下老百姓不知道曹嵩在京里到底是个什么官,不过沛国相这种大官逢年过节都得来曹府拜会,恐怕起码也是个不亚于豫州刺史的大官吧(注2)。整个沛国能和曹家相提并论的也就是夏侯家了。虽说夏侯家现在没什么出彩的人物,不过人家再怎么说也是大汉开国功臣夏侯婴的后代。而且有些人私下还在传说,现在曹家的家主本来就是夏侯家的人,被曹腾那个老太监看上了才收为养子(注3)。而且就算没有这么一回事,曹家和夏侯家也是世交,联姻不断。

    两家虽然在谯县一手遮天,不过名声却着实不错。对自家佃户算是相当宽容,遇到荒年不但减免租子,还会舍粥施米。两家的几个小子虽然有些顽皮,但是从来不会仗势欺人。就算偶尔偷只鸡打打牙祭,事后也绝对会给失主足够的补偿。曹老爷更是允许平民百姓的孩子们进入自家学堂来念书识字。天啊,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苦哈哈,竟然也能让孩子上学堂识字,这得是多么荣幸啊。虽说孩子就算认字,也不可能去读经(注4)当官,最后还是得回来种地,不过起码能写自己的名字,到时候出去说亲,也更有底气不是?

    正因如此,学堂里的孩子们念起书来还是颇为认真的。不过凡事都有例外,起码曹家和夏侯家的几个公子哥就边念书边打瞌睡。他们来学堂念书,更多是为了打发时间,结交朋友。要说读书识字,自家养的老先生可比学堂的先生博学多了。老先生当然也知道这几位公子哥不用他教,自然也不会多去在意。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一首《关鸠》结束,孩子们又开始诵读《桃夭》。曹操坐在堂中,也和其他孩子一样摇头晃脑地诵读着。虽说身材矮小的曹操看起来一点也不起眼,不过他可是曹嵩的嫡长子,也是曹家的继承人,在座的所有孩子,甚至包括老先生,都不能也不会小看了这个年仅七岁的孩子。

    曹操摇头晃脑地诵读着,但心思却不在这华美的文字之上。他不太喜欢诗书礼乐这些东西,比起这些来,他更喜欢兵书战策。只是曹嵩不允许他过多接触那些书籍,只是让他研习经文,好入朝为官。曹操一边装模作样地诵读着,一边偷眼看着坐在左边窗下的那个孩子。那孩子不是曹家人,也不是夏侯家的人,曹操的记忆力很好,只要见过一面的人就能记住。不过这孩子也和其他平民家的孩子不同,别的孩子诵读诗经,更多是死记硬背。而看他的表情,似乎在享受?真有意思,一会散学了,得去问问他,这种无聊的经书,到底怎么才能诵读得这般享受。学会了的话,以后阿爹考校的时候,也好装样子给阿爹看。

    蒙学的课程不算太紧张,更何况曹家学堂更多也是为了让自家子弟能够互相交流才开设的。念过诗经的几个名篇,老先生就宣布散学休息。曹操立刻叫醒了身边一直趴在案上睡觉的夏侯惇,跑去寻找刚才一直注意着的那个孩子。

    庭中的一棵桃树下,曹操找到了正在闭目小憩的那人。近处看来,让曹操更加肯定了自己之前的猜测——这孩子绝对不是普通民家的子弟,他的脸色很好,不像那些民家子弟一样总是面带菜色,而且身上手上也很干净,看得出家里的教育相当不错。曹操犹豫了一下,还是开门见山地问道:

    “喂,我叫曹操,你可以叫我阿瞒。这位是夏侯惇。你叫什么名字?”

    “萧恩。叫我小恩就好。”

    萧恩睁开眼睛,回以一笑。

    “萧恩?难道你是萧家的人?”

    “正是。”

    曹操这才释然。萧家是十年前才搬到谯县的——那时候曹操还没有出生。据说萧家祖籍本是在会稽一带,因为上代家主经商得法,聚得家财万贯,成了当地豪族之一。而当代家主更是卓有远见,知道自己商人出身,不可能发展太好(注5),所以干脆搬到中原之地,就是为了结好士族,希望能让后代有个好的出身——想来把自己的独子送到曹家学堂,也是为了交好曹家吧?不然以萧家的财力,不可能聘不起一个好的教书先生的。

    “小恩,你怎么诵诗诵得那么开心啊?诶,阿惇,你怎么又睡了?刚才还没睡够啊!”

    曹操也不嫌脏,一屁股坐到萧恩旁边。夏侯惇看到曹操坐下,也就靠着桃树坐了下来,只是刚一坐下,就发现这株桃树确实不错,宽宽大大的靠着够舒服,斑驳的树叶既能挡住刺眼的阳光,又不会妨碍身子晒到太阳,立刻又打起了瞌睡。

    “别吵,我昨天被阿爹逼着练刀,到了半夜才让我休息,刚才那会根本就没睡够,我再睡会。”

    夏侯惇不满地嘟囔了几声,就不再理会曹操了。

    “你也真是……”

    曹操抚额长叹,难得还想交好一下眼前的萧恩,结果夏侯惇一上来就丢人现眼,早知道还不如别叫他出来呢。

    “夏侯兄也是真性情,曹兄就别数落他了。”

    萧恩倒是毫不在意,微笑着说道。

    “都说了叫我阿瞒就好了嘛。我是永寿元年生的,你呢?”

    “那还是得叫一声曹兄,小弟是永寿二年腊月出生的。”

    “这么说你跟阿惇倒是同年。我就叫你小恩了,你也叫我阿瞒就好了。”

    “既然曹兄执意如此,那小弟恭敬不如从命。”

    “还叫曹兄?”

    “好吧,阿瞒。”

    萧恩苦笑了一下,碰上这个父亲交代必须结交的曹家下任家主——在萧恩的脑子里,当然知道眼前这个人还有着更加辉煌的未来——自己也只能随着他的性子来了。

    “我说,到底怎么样才能把诗读得那么享受啊?我可是一读起来就想打瞌睡的。”

    曹操看到萧恩终于屈服,也想起自己过来的目的。

    “你不觉得诗中的描述很美吗?”

    “很美?我只觉得絮絮叨叨的挺麻烦的。”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你闭上眼睛,想想桃树、桃花、绿草、流水。微风拂过,落英缤纷,花瓣轻柔地落入水中,随流水逝去……”

    曹操闭上双眼,听着萧恩的描述,脑中浮现出一片桃林,漫天繁花,遍地绿草,缕缕清泉。清风吹过后的落英纷飞,涓涓细流中的几许花瓣,都给人至美的享受。只是这些,对于曹操来说,还不够,远远不够。

    “美则美矣,但是大丈夫当为国讨贼立功,征伐四夷!怎能蹉跎于桃花之下。”

    “那《无衣》又如何?‘岂曰无衣,与子同裳’。西北荒漠边疆,冬日寒风阵阵,将士们衣不蔽体,只能相互靠体温取暖。但是面对来势汹汹的羌人(注6),却又强忍着刺骨冷风,举起矛戈,与羌人拼死搏杀,任由热血洒在大漠之上。”

    “壮哉,痛哉。”曹操闭目良久,突然大声喝彩,“日后我当征西讨贼,但愿能封侯作个征西将军(注7)!”

    “你这人,真有意思。”萧恩笑着摇了摇头。

    “你也一样。我也会再好好读读诗经,但愿也能像你一样享受诗中的美丽与壮绝。”

    时延熹五年,太祖与萧公相会。当是时也,太祖曰:吾*封侯作征西将军。萧公对曰:君异于常人。——《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

    注1:那年头还没《三字经》之类的东西,当然启蒙教学也不会四书五经全扔上来。所以一般只是诗经和论语。

    注2:当地百姓见识不够,所以以为曹嵩比沛国相官大。其实那个时候,曹嵩应该仅仅是京中一个散官,论实权应该比不过沛国相。只是曹家势力在那里,曹嵩又是天子近臣,沛国相不得不低头罢了。而曹嵩真正发达,是几年之后,当上司隶校尉才开始的。

    注3:这个是《三国演义》的说法,不过实际情况应该不是。毕竟曹腾虽然不能生育,但是曹家可不止他一个人。完全可以从自家过继一个样子,没必要舍近求远去夏侯家。

    注4:这里说的“经”是指儒家经典著作,而不是佛经。当然常看三国文的朋友应该都明白这一点。而当时当官首要一点,也是要懂得经文。当然了,有个孝廉的出身那是必要条件,但是孝廉的数量可比官员实缺多多了。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4416 4417 4418 4419 4420 4421 4422 4423 4424 4425 4426 4427 4428 4429 4430 4431 4432 4433 4434 4435 4436 4437 4438 4439 4440 4441 4442 4443 4444 4445 4446 4447 4448 4449 4450 4451 4452 4453 4454 4455 4456 4457 4458 4459 4460 4461 4462 4463 4464 4465 4466 4467 4468 4469 4470 4471 4472 4473 4474 4475 4476 4477 4478 4479 4480 4481 4482 4483 4484 4485 4486 4487 4488 4489 4490 4491 4492 4493 4494 4495 4496 4497 4498 4499 4500 4501 4502 4503 4504 4505 4506 4507 4508 4509 4510 4511 4512 4513 4514 4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