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哭闹

    汉国。江南最富裕、最繁华的城镇,芜城。

    正是阳光明媚、春暖花开的季节,光秃秃的枝丫绽出了新绿,曾经荒凉的土地上农作物在悄然生长,如同脱去了土黄色的厚重冬衣,显出了一种新生的轻松和生气来。人们大多脸带笑意,农家因着头年的第一场雪,知道今年应是大丰之年而欢悦,商人因着行路之人增多,生意兴隆而满脸喜气,读书人因着这大好春景,诗兴大发,甚至官差衙役,都显得比往常更多了一份和善。

    芜城的街上尤其热闹,大清晨的,街道两边的商铺就陆续打开,叫卖声、呼喊声此起彼伏,南来北往的客商,进城的,出城的,来来往往,所有这一切,都昭示着这是一个和平安乐的世界。

    “呜…哇哇…呜呜呜…”

    芜城第一府邸---芜城最高长官府尊柳大人的府邸,后院的一处却传来了不和谐的哭闹声。

    “唉呀,我的小祖宗诶,你可不能再闹了,老夫人还等着呢。”

    一间精致的屋子里,一位脸圆圆的丫头半蹲低头看着面前四、五岁的小姑娘,满脸无奈的哄劝着。

    “翠羽,怎么回事,姑娘还没梳洗好么?”门帘子掀开,又走进了一位容长脸的丫头,年龄略大,约十七、八岁,看起来利落稳重。

    “翠柳姐姐,我按你的吩咐,给姑娘拿了好几套衣裳,可姑娘都不喜欢,姐姐你来劝劝吧。”叫翠羽的丫头边说边摊开双手,表示自己已无能为力。

    翠柳看向站在屋中仍捂着脸表示自己在痛哭的小主子,也没忽略她渐嚎渐小的声音,以及指缝中忽闪忽闪的大眼睛,心中不由好笑,忙走过去将她抱起,放在旁边的榻上。

    “姑娘,虽说已是春天了,但早晨还是很凉的,你怎么能只穿着单衣站在地上呢,回头生病了,不是就不能出去玩了么。”

    翠柳的声音很温柔,而且总能说到点子上,小姑娘一听不能出去玩,忙放下捂着脸的手,乖乖的不再乱动,任翠柳将她抱到榻上,盖上一床小薄被。

    翠柳抽出怀中的帕子,帮小姑娘擦了擦脸上不存在的眼泪,继续温柔哄道:“姑娘,你忘了,老夫人今天要带你去栖霞山的归元寺,你不是一直想去归元寺玩么,为何不让翠羽给你换衣裳,要是老夫人等急了,不带你去,怎么办?”

    小姑娘眨眨眼睛,撇撇嘴,“不喜欢。”

    “不喜欢这些衣裳吗,这些可都是今春新做的。”翠柳拿起一件带着淡淡粉色的裙衫,“这件很好看呀,姑娘穿上啊,一定象画中走出的仙女。”翠柳见她摇头,又拿起一件淡绿的裙子,“那这件呢,也不喜欢啊,这件呢……”

    小姑娘一直在摇头,翠柳也挫败了,想起姑娘平日喜好,忙又道:“姑娘是不是嫌这颜色不够鲜亮,咱们今天可是去寺里,穿得淡雅些才合宜,回头奴婢再帮姑娘做几件鲜亮的,今天姑娘就将就一下,行不?”

    “不要。”小姑娘一口回绝。

    翠柳也没辙了,正暗暗着急时,翠羽端着一盆重新打来的温水走进来,将帕子浸湿了,一边给小姑娘擦手和脸,一边嘟噜着,“小祖宗啊,你倒底想咋样咧。”翠羽是周边偏远乡村出来的,一急语音里就会带着乡音,每每总会逗得大家发笑。

    小姑娘听了,咧开嘴本想哈哈大笑,突然又觉不对,忙捂着嘴,沉下脸,一脸严肃的样子,伸手向前一指,“我要那个。”

    顺着小姑娘手的方向,翠柳看见那堆衣服的旁边,有一件男童的袍子,猛然记起这是昨日姑娘在海哥儿房里看见新送来的衣服,闹着非要学海哥儿一样穿戴起来,还到老夫人面前显摆,引得大家还笑话了一番,没想到姑娘自己倒得意极了,再也不肯脱下来,闹了半天,原来今天竟是要穿这个。

    “那可不行,今天可是要出门,姑娘怎么能穿这个。”

    翠羽连连摆手,翠柳也哄道:“是呀,姑娘是个女孩子呢,怎么能穿男孩子的衣服,再说了,那衣裳也不好看,是不是?”

    “哇……”小姑娘一听,当即就嚎哭起来,双手乱舞,双腿乱蹬,将被子都踢到了地上……

    上房里,柳老夫人正和大儿媳闲聊着,坐在上首的柳老夫人四十多岁,眉目和善,保养得当,看得出年青时也是个大美人,下首的是柳家大爷的媳妇蔡氏蔡欣兰,二十出头,上着浅白罗衫,下着淡紫罗裙,头上只斜插了一只五彩步摇,耳上一对东珠耳坠,手上也只戴得一只水润的白玉镯,服饰简洁,配上她含笑的眉眼,却显得高雅端方,温婉可人。

    似听到了隔壁小院子的动静,老夫人看向门口,眉头微皱了皱,“怎么听着象是沁儿的声音,这丫头,又怎么了,大清早的闹什么别扭。”

    蔡氏还未来得及回应,门帘掀起,一位着红色褙子的丫环嘻嘻笑着侧站在门口,“可不是姑娘么,奴婢去的时候,姑娘还哭着呢,非要穿海哥儿的衣裳,翠柳和翠羽也没法,只好带来老夫人这儿。”

    随着她话落,门口闪进一个小小人儿,一身簇新蓝色锦缎袍子,腰缠玉带,头戴玉冠,衬得她更是粉雕玉琢,眉目如画。

    旁边进进出出正在摆早膳的丫环都笑了起来,其中一位推了推刘嬷嬷,故意学着她的声音笑道:“海哥儿来了,怎么有点不象啊,唉哟,看我这老眼昏花的,这是哪家的小公子噢,这么俊,老夫人,莫不上画上的仙童下凡了。”

    话未说完,惹得旁边的人都大笑起来,老夫人一边笑一边抖着手指着那丫头,“嬷嬷,你还不快撕了彩霞这小蹄子的嘴,昨儿闹的笑话,她到今天还记着。”

    刘嬷嬷是老夫人的陪嫁,年青时眼睛受过伤,眼神不太好,被大家笑话了,她也不着恼,对着老夫人嘻嘻笑着,“谁让咱姑娘长得好,不管如何打扮,都那么俊,连画上的仙童仙女都比不上呢。”惹得众人又是一阵笑。

    “娘。”小人儿似乎听出了大家夸她好看,得意的昂着头,扑进了老夫人的怀里。

    “我的儿。”老夫人将她抱着,尽情疼爱了一翻,才点了点她的额头,“只是越大越没规矩,没看到大嫂在么。”口里虽责备着,眼中却尽是宠溺。

    “大嫂。”小人儿又从老夫人的怀里滚到了蔡氏的怀中。

    “沁丫头,今天又胡闹了?”

    彩霞递过来一杯茶,老夫人接过喝了一口,瞟着小人儿,淡淡开口道。

    小人儿知道娘亲要进入正题了,说不得又是苦口婆心、长篇大论,忙从蔡氏的怀里抬起头,大大的黑眼睛骨碌碌的转了几转,瞄了瞄老夫人,又看了看蔡氏,偷偷扯了扯蔡氏的衣袖,见老夫人瞪着她,忙把头又埋进蔡氏的怀里。

    蔡氏好笑的看了小姑子一眼,摸摸她的头,打起了圆场,“娘,先吃饭吧,小妹还小,慢慢再教也不迟。小妹,饿吗?今天大嫂做了你爱吃的桃花卷,咱们先去吃,省得潮哥儿来了,又得跟你抢。”

    老夫人被彩霞扶着,一边走向餐桌,一边摇头叹道:“欣兰,你这么惯着她,都把她惯坏了。”

    “娘,您可真会冤枉人,要说这家里最惯小妹的,非您莫属。”
------------

第二章 小小男子汉

    “娘,您可真会冤枉人,要说这家里最惯小妹的,非您莫属。”

    闻声从门口走进三人,柳家大爷柳诚,二十有七,儒雅俊朗,左手牵着的是其大儿子柳文海,右手抱着二儿子柳文潮。

    柳家原是江南有名的书香世家,家教颇严,男子四十无子才可纳妾。柳老夫人嫁给柳老爷不到五年,连生两子,其后一直未再生育,不想其四十岁时,竟再怀孕,与大儿媳相隔不到两个月生下一女,即是柳府唯一的姑娘柳沁。柳家大爷有两子,海哥儿五岁,潮哥儿三岁,柳家二爷自婚后即外派允州任职,几年都未回来,从来信中知也得一子,与潮哥儿年岁相当。

    柳家自太太太老爷那代起,家中就没有过女孩儿,太老爷、太夫人多年前就已去逝,临死最大的遗憾不是儿孙不旺,而是没有一个姑娘,不想这遗憾在柳老爷这儿终结,所以柳沁自出生即得到了全家所有人的宠爱,如珠如宝,真个是捧在手心怕摔了,含在口里怕化了。

    听得大儿子的话,老夫人笑骂道:“我说说你媳妇,你就心疼了。你看潮哥儿这么小,你媳妇不在屋里好好照顾他,成天跑来跟我抢沁丫头,要想闺女,自个生去。”

    众人听了老夫人的话,都哄然大笑。

    一个时辰后,柳府大门口,马车已套好,几个丫环正忙着将路上要用的物件放进马车里,三个小人儿在奶娘和丫环的簇拥下,先来到了马车旁。潮哥儿看见马车,在奶娘的怀里扭来扭去,吵着要上马车。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4897 4898 4899 4900 4901 4902 4903 4904 4905 4906 4907 4908 4909 4910 4911 4912 4913 4914 4915 4916 4917 4918 4919 4920 4921 4922 4923 4924 4925 4926 4927 4928 4929 4930 4931 4932 4933 4934 4935 4936 4937 4938 4939 4940 4941 4942 4943 4944 4945 4946 4947 4948 4949 4950 4951 4952 4953 4954 4955 4956 4957 4958 4959 4960 4961 4962 4963 4964 4965 4966 4967 4968 4969 4970 4971 4972 4973 4974 4975 4976 4977 4978 4979 4980 4981 4982 4983 4984 4985 4986 4987 4988 4989 4990 4991 4992 4993 4994 4995 4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