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楔子
明朝末年,大明王朝迎来了执政的第十二任帝王,明穆宗朱载垕。
不料穆宗沉迷于后宫不理朝政,终日以媚药为伴,纵欲过度且乐此不疲。故仅仅在位六年,便魂归幽冥。
此时明朝内忧外患,江山摇摇欲倾,百姓生于水火,官宦贪腐成风。
穆宗崩,神宗朱翊钧继其位,改年号万历,誓救黎民于水火,还九州四海复清平。
神宗登基伊始,幸得内阁首辅张居正辅佐,设新法勤政务,朝野大有中兴之象。
万历十年,张居正薨。从此神宗突改其志,竟不理朝政长达三十年之久。不仅如此,神宗还频繁将宦官遣派至民间,搜刮民财,作威作福,弄得普天之下怨声载道民不聊生。
正是君昏臣聩,佥壬满朝,忠贤受祸,然后日沦于亡而不可救。
若明君执掌朝纲,必天降祥瑞,泽服于百姓。若昏君独断专政,必四海动荡,妖魅邪祟遍行于野。
万历中晚期,四海之内灾祸频发,天塌地陷,地动山摇,或有黑雾弥漫侵蚀白昼,或有剑云断彩虹于虚空,或有扫把星成双显在天宇,或有百姓夜见冤鬼结队哭嚎。
见华夏显种种不祥之状,多有满腹经纶的饱学之士,弃官离位情愿躬耕于僻野,多有饱读兵书弓马娴熟的将帅之才,远离朝野宁愿落草为王,也好杀富济贫替天行道。
在这样的一个混沌时期,官匪相互勾结,盗贼四起,恶霸地痞横行于市井,官吏视而不见举而不查者居多。
恰恰是这样的一个年代,多数百姓为了寻求自保,使得神州大地习武成风。各式以盈利为目的的习武场星罗棋布,其中极少有能学到真功夫的。
这样一来,也不知害了多少懵懂的少年,因胡乱的学了几招花拳绣腿,便立志要闯荡江湖,誓言交往八方朋友,结果客死他乡者不在少数。
而那些老牌的门派,正宗的武学大家,却因不懂生意之道,不说吹嘘之词而门庭日渐萧条。天下习武的人越多,真正的武林倒越是显得安静了不少。
当今的中原武林之中,武学的流派颇多,所传技法也各自有其精妙之处。这些门派之间很少发生摩擦,平日里都是自顾自的研修本门的技艺,很少能有什么事让这些门派参与到武林纷争之中。
而武林之所以依然争斗不休,原因就在于在这些门派之外,有着相对独立的三大势力。分别是:武尊堂,武圣居,和玄牝门。
武尊堂和武圣居并没有自己专属的武学技法,而是招集那些从各门各派学艺有成归来的江湖义士,组成了各自的集团。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想在江湖上不断的扩张自己的势力,聚敛钱财招兵买马称霸一方。妄想等到大明江山摇坠之时,也好振臂一呼,将九州四海收于囊中。
如果大明江山气数未尽,仍可以凭借强大势力,逐鹿侠义大道,问鼎中原武林。
武尊堂和武圣居两家,当数武圣居的人数更众、占据的地盘更大,而武尊堂虽然人数远不及武圣居,但是武尊堂的人,个个都是从各门派精挑细选出来的好手,并不像武圣居那样的乌合,所以武艺相对来讲更为精湛。
两家势力均衡的对比不分伯仲,并且两家各自占据的地盘并没有东西之分,更没有南北而制,而是混杂在全国各处。所以这许多年来,武尊堂和武圣居相互之间摩擦不断,在争斗中死伤者甚多。
武圣居下设九个堂口,以龙之九子命名,分别为:赑屃、鸱吻、蒲牢、睚眦、饕餮、蚣蝮、狴犴、狻猊、椒图,以此九堂之名,足以见其勃勃野心。
武尊堂下设只有五个堂口,以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和麒麟命名。
而玄牝门并无分舵,门徒共居于昆仑山脉,人数止有千余,远不及武尊堂和武圣居。玄牝一词出自于老子的道德经,此众人也都是妄想成仙了道才齐聚至昆仑山。
起初他们并不问江湖是非,只是每日里专心采精补气,吐纳炼丹。可日久年深,了去生死,成仙得道者究竟几人?
渐渐的,那些未能得尝所愿的梦碎之人,倒是开始专研起了迷术邪法。这些功夫以心法为主,无需身体和四肢的灵活协调,这就对原始的武学派系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玄牝门的徒众们,也并没有名正言顺的被列入中原武林的派系之中。虽是被群雄视为旁门左道,可江湖上的各大门派见了玄牝门的人,知其非同凡响,还是要尽量避之不与争斗。
故此。虽然玄牝门人数不广,但是名声极为响亮,包括武尊堂和武圣居两家,也要在未与打交道之前,便要给其三分薄面。
天地混沌如初分之时,四海动荡似沸水煎熬着大明朝制下的子民。武林之中武圣居、武尊堂、玄牝门鼎足而立,虽烽烟不断,却均属局部的摩擦,并无关大局的紧要。
话说大明朝制下有一岳州府,而岳州府的地界,也是武圣居下设的狻猊堂盘踞之所。
在岳州府地界有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村落,名叫杨柳村。杨柳村户不过五六十,人口不过三四百,是经常会被官府和狻猊堂共同忽视的一处僻野。
杨柳村本是两个村庄,杨村和柳村。柳村虽名为村落,可是如今仅剩下两户人家,又因为两个村落相距较近,故此被当地百姓合称为杨柳村。
杨柳村的居民们几乎就是与世隔绝一般,所以人们多善良纯补。整日里男耕女织,靠着种田砍柴为生。
又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清早,杨村的一位老汉从村口走了出来,老汉六十出头的年纪。虽然有了些白发银须,但是看得出体格还算结实。
他腰间别着斧头,挑着一付空担子。准备借着日出之前的清爽,到山中砍此柴带回家度日。
这也是老汉数十年来的习惯,每天早早的便上山去,在太阳露出地面之前就要赶回家。
杨柳村的人依山而居,山在村西,村落山东。村口不远便是山脚,只是有一条小溪拦阻。溪水不深只没脚面,宽度也仅有丈许。
老汉对这条走了数十年脚下的路非常熟悉,他早上起来精神饱满,心情也很好,低声的哼着小曲向前走。
出了村口便是溪水,此时在溪边正站着两名白衣女子,身材高挑匀称,相貌尤为俊美。这二人看见从村里走出的老汉便迎了上去。
老汉并不认识她们,见两个姑娘神色慌张,快步的走向自己便愣住了。那两名女子到了老汉的面前,先行了礼,后说明了来意。
老汉闻听,原来这二位姑娘急于进山,不想被溪水小阻,两个姑娘家若是脱鞋露足过水甚是不雅,所以想请老汉帮个忙。
老汉哈哈一笑道:“二位姑娘,请不必担心,老夫我背着你们过去便是。”
两位姑娘羞涩的道:“虽然您老为长,我们为幼,可是男女授受不亲,您怎可让我们伏于您的背上?”
老汉想了想也是这么个道理,就又问道:“那我要如何帮助二位姑娘呢?”
那两名女子道:“不如我们姐妹坐在您的空担子里,您担着我们过去吧。”
老汉摇了摇头道:“不可不可,我都这么大年纪了,如何能够挑得动你们两个人?”
那两个女人显得越来越心急,央求着说:“老伯,我们求您了,我们不重,您就试一试吧!如果真的挑不动,我们也不会难为您的。”
老汉看着他们着急的样子,就说道:“那好,你们只管坐进来,我且挑起来试一试,若是真的挑不动,到时我再帮你们想想别的办法。”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9066
9067
9068
9069
9070
9071
9072
9073
9074
9075
9076
9077
9078
9079
9080
9081
9082
9083
9084
9085
9086
9087
9088
9089
9090
9091
9092
9093
9094
9095
9096
9097
9098
9099
9100
9101
9102
9103
9104
9105
9106
9107
9108
9109
9110
9111
9112
9113
9114
9115
9116
9117
9118
9119
9120
9121
9122
9123
9124
9125
9126
9127
9128
9129
9130
9131
9132
9133
9134
9135
9136
9137
9138
9139
9140
9141
9142
9143
9144
9145
9146
9147
9148
9149
9150
9151
9152
9153
9154
9155
9156
9157
9158
9159
9160
9161
9162
9163
9164
9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