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主角进化后身体种种异状的设定解释

    王东刚刚开辟碎片空间,初步完成进化,力量控制不稳,而且此时他对于能量实在太苛求,所以视线中看到的都是能量,而且基本上是时刻处于所有能力不自觉全开的情况。

    有书友说看到螨虫,是因为身体进化,器官进化,视力加强,但是这个是可以控制的,只要稳定下来,想看就看,想不看就不看,返璞归真,当然心里面肯定是清楚的。就算是外界的什么虫子啊其他的也是可以刻意忽略掉的,因为我们平常生活也是这样做,所谓眼不见心不烦嘛。实在不行可以过滤。

    因为身体进化并且得到清理后,看着就很独特,气质非常的干净,皮肤超级好等等,在外人(主要是那种练气练国术的,不是小说里面那种练气,国术,现代社会也练不出那种了)看来,就是达到修道练气练武大成,功参造化的境界。

    这个时候说是人,其实他的主体已经是那个碎片空间了(但是并不是全部,这点很重要),因为人都是向往永生的,无论潜意识还是身体细胞,所以吃进去的东西其实都是进了碎片空间,然后直接被分解成能量,小部分供应身体,绝大部分散入空间之中。

    但是分解也是需要能量的,地球宇宙能量荒漠,是纯物质宇宙,所以不能直接把地球宇宙的一座山啊,一条河流什么的吃下去然后分解出能量让碎片空间成长,那样会直接崩溃的。
------------

所谓“圣明”的满清康熙设置的“满大人”

    满清时,康熙设置“满大人”,被老百姓称呼为“官鞑靼”,对其管辖下的民户家女子拥有初*夜*权,但凡婚嫁的女子,第一夜是要送给满大人“官鞑靼”享用的・・・・・・・・・・・・・・・・・・

    当时的汉人又沦落到蒙元朝统治时期,结婚后都是把第一胎摔死的惨境。我们的祖先就是用这么无奈,但又坚决的方法来维持着血统的纯净。

    太平天国奉天讨胡檄》里有这么一段话:“中国有中国之人伦,前伪妖康熙,暗令鞑子一人管十家,yin乱中国之女子,是欲中国之人尽为胡种也。中国有中国之配偶,今满洲妖魔,悉收中国之美姬,为奴为妾,三千粉黛,皆为羯狗所污;百万红颜,竟与骚狐同寝,言之恸心,谈之污舌,是尽中国之女子而玷辱之也。”

    翻译成今天的白话文:“中国自有中国的伦理道德,从前有妖人康熙,暗中命令鞑子一个人管理十户中国人,jianyin中国女子,有意使中国人全部变成胡虏的种类;中国人自有中国的配偶,而现在满洲妖魔,收罗尽中国美女,作为婢妾,众多的美女,都被狗鞑子所污辱了,百万的少女,居然与骚臭的胡种共寝,提起来就令人痛心,讲起来更是玷污了舌头!这是将全中国的女子尽行玷污了呀!”

    当时统治者康熙意图通过这种方式达到两个目的:

    一是以此方式彻底摧毁汉族人的心理道德底线;因为他们知道,汉人一向很在乎女人的贞节,明目张胆地淫人妻女,是对汉人的最致命的侮辱,也是对汉人赖以立命的人伦道德的最大羞辱。满清政权企图以此将汉人最后的自尊彻底摧毁,是汉人彻底失去自尊心、自信心,以期达到长久统治汉人的目的。

    二是通过“鞑子”对汉族女人的“自由”占有来达到改造汉人人种的目的;既然汉人的女人“都”是“鞑子”的女人,那其所生的子女当然也就拥有了满清血统,久而久之,汉人也就自然“消亡”了。

    这也是满清到康熙时期经历60多年统治,旗人才百万数,而治下汉人却有数亿带来的恐惧。

    于是,康熙就仿照蒙古“初*夜*权”设置了“满大人”。这一充满愚昧的原始群婚制残余的措施,充分说明了他根子里还是那个通古斯野人,什么圣明什么大帝都是满清吹出来的。
------------

选择康熙四十二三年穿越的原因以及饥民惨状

    康熙四十多年,全国特别是山东临淄、河间等地水灾旱灾特别严重。

    一、史书中有关水灾的记载是这样的:“四十二年五月...东阿、江陵...大水...平地水深丈余,民舍倾圮;青城、阳谷...陆地行舟.十一月...济南府属大水。”

    “四十二年五月...昌邑、掖县淫雨害稼;高密淫雨弥月,禾稼尽没。八月,邹平大雨害稼;齐河淫雨四十余昼夜...潍县、平度淫雨害稼。”

    二、《康熙四十三年记灾前篇》对水灾的记载是这样的:“癸未四月,天雨丹,二麦歉收。五月二十四日甲子,风雨竟日,自此霪霖不休,陇中清流瀚澈出焉。农苦不得耨,草迷疆界,与稼争雄长”。

    根据记载,灾情很快发生了变化:“六月十九日,始大晴,遂不复雨。低田水没胫,久晴不涸,经烈日,汤若煮,禾以尽槁。”水灾转为了更为可怕的旱灾。对于这场旷日持久的旱灾,史书中仅有寥寥数语:“四十三年春,青浦、沛县、沂州、乐安、临朐旱。”

    三、除了当时“田深半尺无润土”越来越严峻的旱情形势,还发生了蜚灾(臭虫灾害)。“顾久旱,田深半尺无润土,种麦愆期。”“中秋小雨,不可耕,农憋憋自急,”只好在“犁入地,仅没其锐,耕且稷,湿覆而干承之”的恶劣条件下勉强种下希望的种子。

    这种强种的结果是“初种者苗出断复续,细才如丝;后种者不复出。爬视之,一二萌生焉...垄无断际,但瘠不肥”。

    更为不幸的是,一冬无雪,农民们最后的希望破灭了,一整年再没有霖雨滋润庄稼。种在高处的虽然勉强度过了旱涝灾,却遭受了蜚灾,“高田差耐潦,然多蜚;蜚奇臭,族集禾箨,箨为坟起。”

    这种虫子“类最繁,又善蛰,冬冰雪之不死。”

    又“不可逐,不可扑灭,为害无已时。”以致“禾被嘈以枯、以秕,蘸尽臭”。虽然豆子没有遭蜚灾,但同样由于无雨,“人无复望”。各种农作物歉收最终造成了“六郡皆饥,粟暴贵,腊将尽,麦粱斗七百,菽粟五百”的结果。

    四、根据史书的记载,在这紧要关头,朝廷仍继续推行新的货币政策:“四十一年,以循旧制改轻钱,私铸复起,新旧钱暂兼行,新钱千准银一两,旧钱准七钱,然私铸竟不能止。”

    新货币政策对大灾中的百姓来说真是雪上加霜:“而钱之选也苛。先是官谕:市中杂钱,姑从民便,都中新钱下,不许复行矣。”买卖的人都很怕这项政策,“非旧日官钱斥不用”,又有私铸者将官钱一毁为两,因此正常的货币流通受到了严重影响。

    过了很久,新的货币还是没有发行,“携千钱并不能籴升米,胶、莱间多有抱钱而饿死者,上下官又严刑驱迫.”。这里指出了朝廷推行新的货币政策是加剧自然灾害的重要原因,天灾加上人祸使得百姓只能以“壳倍焉”的糠充饥,处于社会底层的乞丐“即糠秕亦不能嗟来之”。

    五、次年(康熙四十三年刚刚下了两场雪又开始出现旱情:“麦秋种者旱死之,春种者蜚死之,转湾种者高田亢死之”,“粟至此价亦腾,斗至千钱”。

    百姓只好食树叶果腹:“春初,榆皮一空,遥望玉树成林,杨柳槐因叶及枝,髡之童童焉。”而山东淄川受灾更为严重:“六郡皆患荒,淄独患再荒;六郡皆患旱,淄独兼患蜚”。

    老百姓在大灾中绝望无奈,“人无复望”。

    大灾下,治安混乱,盗贼蜂拥,淄川则更为动荡:“六郡皆患饥,淄兼患盗。自冬警盗,邑无宁村,村无宁日”。

    家中如果存有满斗的粟,成贯的钱,箱子里有完整的衣服,那么就没人敢闭眼睛睡觉,一旦防备稍稍松懈,就会“白刃加颈矣”。

    社会财富急剧减少,又分配不均,导致“盗又益多”,“或至四五十人为族,纵火烧村舍,杀人行淫,罔不至”。

    大部分百姓面对强人只如待屠羔羊一般:“微独不敢报,亦不敢伤”;敢于反抗的百姓却面对着“盗杀人官不问,人杀盗惧官问”的尴尬处境。出现了“盖为盗官不知,人命官知之”、“盗犯无死法,人命犯无生法也”的黑自颠倒、善恶不分的情况。

    这些详尽的记述使我们清晰地看到:大灾当前,清朝政府亦失去了强制力;清代基层官吏管理无力、昏聩;法制软弱、不合理。得不到官方的支持,百姓对盗贼只能进行“但矢去镞,铳去丸以惊之”之类自欺欺人的反抗,只求盗贼“散焉则已”,小心翼翼地苟全性命于乱世。

    但是这种软弱的反抗只会造成社会更加混乱,混乱导致百姓进一步陷入困苦境地,形成恶性循环。甚至到了“盗日横”,“惟贼不逃,如虱附物,物虽瘠,未死,尚可附也”的地步。当时底层百姓面对着三重灾难:一重天灾,一重人祸,一重盗贼。

    六、大饥荒。史书中是这样记录大饥荒的:“四十二年秋,沛县、毫州、东阿、曲阜、蒲县、滕县大饥。冬,汶上、沂州、莒州、兖州、东昌、郓城大饥,人相食。”

    “四十三年春,泰安大饥,人相食,死者枕藉;肥城、东平大饥,人相食;兖州、登州大饥,民死大半,至食屋草;昌邑、即墨大饥,人相食。”

    当时淄川农村“淄至是弥望无青草...于是荷担糨子,流离道中,皆淄人也。”淄人在烈日的烘烤下无奈地离开了故土,有的整个村子都空了:“是时十分淄,耗者死二而逃三,存者人三而贼二。”

    百姓们走投无路,“虽生亦忘情”,此刻也顾不得家族亲情夫妻情深。自己家人饿死却置之不顾者有之:“或偕口俱出,死其一,行矣不顾,尸横路衢,无呜哭者。”抛儿弃妇者有之;卖儿鬻女者有之:“至是人益贱,垂髫女才易斗粟。”

    逃荒的队伍中,有人饿死在路边,“道瑾无人瘗,禽犬分葬之。”灾民们流离失所,“盖上无青草,无食所,下无湿土,无栖所,故子母皆焦毙。”只因无雨,土地干燥,逃荒在外的妻女竟被活活晒死在骄阳下!

    “郡城为流人所聚,国若焦”,“露秽眠道侧”,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流民大量死亡,于是“郊关善士,为掘眢井,深数尺,纳尸焉;既满复掘,盖十余井,犹未已也。”这不能称之为埋葬的埋葬,在活人看来却是“得入眢井,犹大葬也。”

    灾情愈演愈烈,最终导致了人世间最惨烈的悲剧:人吃人!“货人肉者,凌晨驱驴,载送诸市肆,价十分羊之一;或炼人膏而渍之,以杖荷坛,击铜板市上,价视乌麻之槽磨者。”大灾面前人竟恢复了动物的本性,吃起了自己的同类,人命尚不如羊值钱。

    人伦社会在自然灾害面前几于崩溃!

    而且康熙四十一年到康熙四十九年,是疫灾高发期,根据史书记载,共发生了22次这样的疫灾。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23590 23591 23592 23593 23594 23595 23596 23597 23598 23599 23600 23601 23602 23603 23604 23605 23606 23607 23608 23609 23610 23611 23612 23613 23614 23615 23616 23617 23618 23619 23620 23621 23622 23623 23624 23625 23626 23627 23628 23629 23630 23631 23632 23633 23634 23635 23636 23637 23638 23639 23640 23641 23642 23643 23644 23645 23646 23647 23648 23649 23650 23651 23652 23653 23654 23655 23656 23657 23658 23659 23660 23661 23662 23663 23664 23665 23666 23667 23668 23669 23670 23671 23672 23673 23674 23675 23676 23677 23678 23679 23680 23681 23682 23683 23684 23685 23686 23687 23688 23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