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进山打猎
引子
椿木湾山区的人都知道:西言家四房的后人手里,保存着一本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族谱。
据说,西言家是从平原地区,历经千百年岁、无数朝代的更迭,举家迁居椿木湾这个丘陵山区来的。
椿木湾山区的人也代代相传,族谱里,不仅详细记载了千百年的家族人丁演变,还有更重到的东西。
外族人传言,谁拿到这部族谱,就可以驾驭整个椿木湾山区,控制人的生老病死,真正过上洞中一日、人间一年的神仙日子。
也有人相传,谁拿到这部族谱,就可以进到一个世外桃源般的地方,安享太平盛世,不受疾病、战乱、灾荒困扰,子子孙孙繁衍不息。
还有人说,如果谁掌握了这部族谱,就可以找到一座黄金山和现代城的入口,那里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有无数想象不到的高科技,要什么只管拿什么,想什么来什么。
关于西言家族谱的传言,一传十,十传百,一代接一代地传,随着西言家的搬迁,也传了有千百年,好像永远也传不累。可是族谱到底是个什么样子,里面有什么稀奇东西,谁也没有见过,谁也没有享受过。
椿木湾照样是穷,照样是乱,照样是吃不饱饭,而传言也照样在传。
西言家的人从来不信谣、不传谣,也不造谣,更不辟谣。
而西言家四房的后人,更是为人低调,不事张扬,公开场合根本就不承认家里有族谱,被问急了,就指着自己吃了上顿没下顿、抬起窟窿和补丁交织的劳动布裤子,狠狠地说,“我家里要是有这么个宝贝,我早享清福去了,哪里还在受这个罪!”
其实,西言家的人知道:族里确实有一部族谱,但具体在谁家里就不知道了,反正只有交接的两个人知道,甚至存放族谱的那家人的其他家人也不知道。现在,这部族谱不是存放在四房家里,而是在三房家里,而且这个三房不是爷爷辈人的三房,而是父亲辈的三房。
我们的故事就此展开。
太阳西沉,黄昏渐起,暮色四合,坐落在椿木湾对面半山腰上的小山村冒起了袅袅炊烟。烟柱伴随着暮霭渐次升空,在房顶上方不远处结成一层平行的云层,慢慢地向远处涌流过去。
这个村子有七八十户人家,都是农人,房前屋后种水稻、玉米、小麦和蔬菜,养着一些鸡鸭鱼鹅,闲时串门聊天,粗茶淡饭,生活得逍遥而快活,日子就这样悄悄过着。
在村子中间靠西头的一户人家,就是本文要说的主人公父亲辈人的三房。传得神乎其神的西言家族谱就在他们家。族谱是四爷爷十几年前传给三房的。
除了父亲,这家人包括母亲和孩子们,根本不知道家里还有这么一个宝贝疙瘩。
父亲忙了一天回到家里,正在洗手、拍打身上的尘土。母亲在灶屋里炒菜,满屋的油烟气息呛得她一阵阵咳嗽。一个十五六岁的小姑娘坐在灶膛前的小凳子上添柴烧火,火苗的亮光让她的脸庞看起来红扑扑的。
“他爹,吃饭了!”母亲说道,“满妹,叫你哥吃饭去。”小姑娘答应一声忙跑出去。一会儿,三个壮壮实实的小伙子从屋外风风火火地走了进来,“母亲,今天有什么好吃的?”
母亲并没有答话,径自坐到长条凳上,端起了饭碗。
她的面前是一张八个人坐的方桌,每方可以坐两个人,六个人坐下来很宽松。
吃饭的过程很简单,也没什么吃的,大家都埋头快吃,一会吃完饭后,父亲拿了一个烟袋从堂屋里走出去,来到垂花门下,叫三个小伙子也出来一起说话。“你们早点休息,明天我们上山去打猎。”
父亲的话不多,声音也不大,并没有多余的交代。
三个小伙子转身走了进去,打水洗澡,上楼吹灯睡觉,一夜无话。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男人叫醒了三个还在睡梦中的儿子,胡乱地吃了一些饭,套上狗拉雪橇,就出发了。小伙子们从没有出门打过猎,都很兴奋,大声议论着会到哪里打猎、猎什么动物。
在他们的雪橇上,放着弓箭、弹弓、杀刀、干粮糍粑、一袋子大米、半袋子马铃薯和几件厚厚的棉衣、两床被褥。妇人和小姑娘望目送着父子四人的身影完全消失在山路拐弯处,才踅进了堂屋。
此时季节,其实只是深秋,天还没有下雪,地上是一层硬邦邦的泥巴路,雪橇从上面划过两道浅浅的拖痕。拉雪橇的是三只农家土狗,农闲时兼做猎狗的那种,长得个子不胖不瘦、不大不小,一路老老实实,也不甚机灵,神似农人秉性。因为摩擦力还比较大,猎狗拿起来比较费劲,这父子四人都没有坐雪橇,只是左右两两跟在两旁走着。有些地方坑坑洼洼或石头挡路,他们还要帮狗拉着雪橇往前走。
这样走走停停,但农人走路是走惯了的,总的还是比较快。
下午早些时候,他们一行四人、三狗已经来到一个锅底似的盆地底部,四周都是高高的青山,石头山,山上古木森森,山顶树不多,间或有几颗大树,稀稀拉拉地站在那里,俯视着他们进山来。
此时,路已经没了,隐藏在一丛丛枯草和灌木丛下,雪橇已经走不动了,他们只有拆卸下来,扛在肩上往前走,走在后面的几个小伙子一边好奇地四处张望,一边紧张地跟在父亲后面,生怕掉队了。
三只猎狗在他们身边跑来跑去,好像突然发现新天地似的,点头哈腰,口水长流。
父亲却不管这些,躲闪着路旁伸出的生刺和尖尖的石头,大踏步往前走,来到一棵高大的柏树下,放下肩上的东西,从行包中抽出杀刀,在柏树下挥刀砍去,一会就把树下的一堆锦簇的巴茅草砍倒,踩在脚下。
------------
第二章 双层石洞
落刀处,一个一人多高的洞口现了出来,里面黑咕隆咚的,看不清有多深、是什么模样。随后,他从怀中熟练地摸出两块火石,又从行包的一个油布包中小心地拿出火镰,使劲敲打火石,火石溅出的火星在火镰上蹦跳,把火镰“腾”地一下点着了。
此时,三个小伙子已经跟了上来,见父亲这样,也赶忙放下行李过来帮忙。拿出早已准备好的一捆向日葵杆做的火把,朝火镰子凑过来,点着并交给父亲。
忙乎这一阵,本就不甚明亮的太阳已经落到了山的那一边,山谷里的光线暗了下来。
火把点亮后,照得周围的树木杂草墨绿中带了一种橘红,显得静谧而端详。父亲拿起火把,一猫腰钻进了巴茅草后的一个洞口。
还没等小伙子反应过来,决定进还是不进的时候,洞里面已经传了父亲的喊声:“快进来!还愣什么。”
三个小伙子一边用脚试探着往里走,一边心里琢磨这个洞到底是个什么样子,里面会不会有不干净的东西。正在胡思乱想之际,脚碰到了洞壁,已经走到了最里边了,看来洞子不大,也就一间房见方。
这时,父亲的声音却在他们头顶响起,“到二楼来!”仔细看时,才发现这是一个双层洞,自己站的地方时洞的底层,最里面有几级台阶向上,通到二楼。
上到二楼,父亲已经点燃了三个火把了,照得本来黑森森的洞壁明晃晃的。
二楼也不大,跟底层差不多,不过进去的洞口小一些,洞壁上有一些比较大的裂缝,还好洞壁上没有什么动物,有一条裂缝还汩汩地留下水来,在靠近地面的地方,有一个铁锅大小的石坑,水都聚在这里,水满后再溢出,流向地下的石缝。
正在四处打量洞里的情况,父亲已经给三个小伙子分了工:一个人负责搬运行李和所有物件进来,并负责垒锅灶做饭,同时找干草铺床;另外两个随父亲到洞外砍柴。大家立即行动起来,知道天黑后,没有柴和火在山里肯定不安全,也会被冻坏。
山里的天黑得很快,洞里洞外不时传出父亲的吼叫声、催促声,夜来的虫子也大声鸣叫起来添乱,搅得人心烦意乱、更添紧张气氛。
天完全黑透以后,山洞的底层地上已经堆了一大堆柴了,有干柴、湿柴,中间只留了一条小小的甬道。这些湿柴要是在夏天时很难燃烧的,但秋天天高气爽,天气干燥,湿柴中水分也不太多了,既可以燃烧,又燃得不快,是一种好柴。
二楼的山洞里,炉火烧得正旺,干柴、湿柴和在一起,劈啪作响。
一个大铁锅架在几块大石头上,香气四溢。锅里白水翻滚,切成长条的硬糍粑已经软软地散乱开来,与开水渐渐融合到了一起,煮成了一锅稀糊糊,一些油花和干辣椒片裹挟在一起,构成了一幅令人垂涎欲滴的美味图。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28968
28969
28970
28971
28972
28973
28974
28975
28976
28977
28978
28979
28980
28981
28982
28983
28984
28985
28986
28987
28988
28989
28990
28991
28992
28993
28994
28995
28996
28997
28998
28999
29000
29001
29002
29003
29004
29005
29006
29007
29008
29009
29010
29011
29012
29013
29014
29015
29016
29017
29018
29019
29020
29021
29022
29023
29024
29025
29026
29027
29028
29029
29030
29031
29032
29033
29034
29035
29036
29037
29038
29039
29040
29041
29042
29043
29044
29045
29046
29047
29048
29049
29050
29051
29052
29053
29054
29055
29056
29057
29058
29059
29060
29061
29062
29063
29064
29065
29066
29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