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章 楔子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归于汉;大汉帝国自高祖肇建,历经文景之治,于孝武皇帝时鼎盛天下,然盛极必衰,前汉末年,王莽弄权篡位,汉祚险亡;幸得光武皇帝起兵靖难,社稷方存,然明帝、章帝、和帝之后,后汉又陷于戚宦之争,至桓、灵二帝,戚宦之争愈演愈烈,加上西北边疆战事不断,地方豪强行土地兼并鱼肉百姓,国内大旱颗粒无收但赋税不减,民不聊生,无以度日,后汉摇摇欲坠……
光和七年(公元184年,注:黄巾平定后改元为中平,是以184年亦为中平元年。( )【阅读本书最新章节,请搜索800】)正月,疫气流行。张角散施符水,为人治病,自称“大贤良师”,并得徒弟五百余人,云游四方,皆能书符念咒。次后徒众日多,张角乃立太平道三十六方: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各立渠帅,称为将军。讹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又云:“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太平道势力遍及青、幽、徐、冀、荆、扬、兖、豫八州。
张角见汉室威望趋于衰弱,遂遣其部属马元义暗赍金帛,结交中涓封谞,以为内应。又与其弟张宝商议曰:“至难得者,民心也。今民心已顺,若不乘势取天下,诚为可惜。”遂一面私造黄旗,约期举事;一面使弟子唐周驰书报封谞。八零电子书/谁料唐周径赴朝廷告变。灵帝遂召大将军何进调兵擒杀马元义;又将封谞等人下狱。
张角闻知事露,星夜举兵造反,自称“天公将军”,封其弟张宝为“地公将军”,张梁为“人公将军”。并妖言惑众曰:“今汉运将终,大圣人出。汝等皆宜顺天从正,以乐太平。”四方百姓裹黄巾从张角反者四五十万,黄巾军气势浩大,官军望风而靡。何进奏请灵帝火速降诏,令各处备御,讨贼除逆;又着令中郎将卢植、皇甫嵩、朱儁各引精兵,分三路讨伐……
且说黄巾军攻取洛阳帝都计划受损,张角提前聚众造反,瞬时间天下****。冀州巨鹿、广宗为张角、张宝、张梁三兄弟所占,北中郎将卢植引北军五校士而不能破;左中郎将皇甫嵩、右中郎将朱儁(jun)领兵讨伐颍川波才、彭脱领导的黄巾军,反被义军击退在长社困守;就在北线战事危急之时,黄巾军统领张曼成攻杀南阳太守褚贡,占领宛城,汉室震动,帝都危殆。
黄巾之祸愈演愈烈而不能平息之时,汝南黄巾军又在邵陵击败汝南太守赵谦军队,中平元年四月,广阳黄巾军击杀幽州刺史郭勋及广阳太守刘卫,北疆彻底陷入混乱,正当朝廷精锐军队和黄金主力展开厮杀之时,常山褚燕聚众造反,于山水之间转战出击,渐渐部众已达万余人。
光和七年五月,朝廷见皇甫嵩被围长社,遂命骑都尉曹操引兵救援,未等援兵抵达,皇甫嵩夜间用火攻击黄巾军,使得敌军阵势大乱,四处奔逃,皇甫嵩、朱儁以及彼时赶到的曹操三面围困,波才、彭脱领导的颍川黄巾军大败……
光和七年六月,南阳太守秦颉引兵于宛城大战黄巾军首领张曼成,张曼成不敌被斩,后宛城黄巾军以赵弘为帅,并再次占据宛城,及至皇甫嵩、朱儁提兵合围宛城,黄巾军终不能敌,佐军司马孙坚率先攻入城中,南阳黄巾军大败,豫州战乱平息……
光和七年七月,卢植于巨鹿大败张角率领的黄巾主力,张角无奈只好撤退到广宗据守,卢植派兵建筑拦挡、挖掘壕沟、制造云梯,广宗城旦夕可下,怎奈卢植不愿贿赂黄门内侍左丰,以致被谗言下狱,灵帝以并州刺史、河内太守、中郎将董卓代替卢植攻打张角,然董卓数战而不能胜,帝怒,贬谪董卓回陇西任职,同月巴郡张修引五斗米教教众攻打州郡,可惜未能引起朝廷重视……
光和七年八月,朝廷命皇甫嵩率军北上冀州,月中,皇甫嵩于东郡擒杀东郡黄巾军首领卜己,斩杀黄巾军七千余人;中平元年九月,黄巾军首领、太平道创始人张角病死,余部由其弟人公将军张梁统帅;中平元年十月,皇甫嵩率领汉军主力抵达广宗,并与张梁军队展开厮杀,是夜皇甫嵩破开敌营,斩杀人公将军张梁及其部众三万余人,张角亦被剖棺戮尸,枭首送往洛阳……
光和七年十一月,取得广宗大捷的皇甫嵩继续率领汉军主力北上曲阳,同曲阳太守郭典合兵共击地公将军张宝军队,张宝不敌被杀,余部十余万人皆被俘虏,与此同时,南线右中郎将朱儁率兵在西鄂精山大败黄巾军首领孙夏,斩杀黄巾部众数万,南北二线大胜,黄巾主力尽灭,战乱看似平息……
朝廷各路平叛大军班师回朝,朝野上下欢腾相庆之际,冀州北部的中山国内,却响起了一声沉重的叹息:“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百姓何辜,万民何辜,生灵涂炭,何时到头啊!”
伴着叹息声的是中山王府里阵阵的爆竹声,年关将近,黄巾之祸又被平息,王府上下自是无比兴奋,锦衣少年看着里里外外忙碌的家奴,不由得紧紧的攥起了拳头,乱世将至,任凭群雄乱舞,他决计不允许这王府里的人受到丝毫伤害。
“曹操、孙坚、刘备……”
刘恪凝望着南方的天空,他的眸中似乎已经闪现出那几个将要改变历史的雄霸人物的身影,只是在他眸子的最深处,却还隐隐夹藏着几分跃跃欲试的躁动。时势造英雄,在这个即将有无数英雄浮现的历史岁月里,他怎甘寂寞和平庸?
------------
第2章 黑山
“恪儿……”
正当刘恪筹划着如何在乱世之中保全中山王府的时候,满脸病态的中山王刘稚在婢女的搀扶下从内院走了过来,看到九岁的儿子已经快和自己齐肩高,中山王刘稚脸上不禁浮起几丝笑意道:“恪儿,黄巾已平,天下既定,何事让吾家麒麟儿忧愁?”
刘稚言语中尽多调笑,不过刘恪知道父亲只是想逗自己开心,是以未往心中去,只是顺着刘稚的话答道:“父王,黄巾虽平,然民心紊乱,朝廷中宦弄权,天下又怎能言定,只怕这……”
说着说着,刘恪嘴角不由得浮起了几分苦笑,这些话此时说出,哪怕是宠他疼他的父王怕是也不会赞同。
果不其然,未等刘恪说完,刘稚就拉下了脸,有些气恼的看着刘恪,责备道:“竖子安可知天下大势,不可乱语,不可乱语!”言毕,刘稚似乎又觉得话语有些重了,便又语气一变道:“国傅已到,你且先去学书,当着国傅的面,可不敢乱说话!”
刘稚转身走了,留下刘恪满脸的苦笑站在原地,刘恪看着刘稚有些佝偻的身躯,心底里既心疼又觉得无奈,穿越千年,重生为人,这世虽无母亲疼爱,但是这位父王为了自己可算是耗尽了心血,他知道刘稚疼爱自己,为此刘稚甚至在刘恪的母妃去世后再无娶纳,不过刘恪不知道这样的天伦之乐还能乐享多久。热门
黄巾虽平,可还有黑山之患、张纯叛乱、董卓祸国,这中山王国还能延存多久,这大汉社稷还能延存多久……,这些话刘恪不敢对刘稚说,哪怕他是他的父王,他也不敢说,纵然说了,可谁又会相相信九岁孩童之言?
…………
绕过长廊,来到书房中的时候,中山国傅甄远已经拿着卷竹简在看,见到此番情景,刘恪连忙上前行礼道:“恪来迟了,请甄师责罚!”
面对这位满腹经纶的高儒,刘恪可不敢有丝毫的不敬,哪怕他贵为中山王世子,哪怕他拥有对未来近两千年时间了解,但是,这些都不足以让他在甄远面前骄傲,相反,随着甄远读书时间越长,刘恪越加觉得自己前世所学薄如牛毛,也只有跟着甄远读书的时候,刘恪才会真正放下对即将到来的乱世的忧虑,内心归于宁静。
如果是平常,甄远看到刘恪迟到,定然要打他几戒尺,不过今日甄远却丝毫没有责备的意思,反而放下了手中的书,带着积分探究审视的眼神看着刘恪询问道:“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诗句虽好,却过于凄凉。还有这‘百姓何辜,万民何辜,生灵涂炭,何时到头’几句,让为师着实糊涂,你且来说说,何事让你这般杞人忧天?”
原来清晨刘恪在院子里面叹息的时候,甄远恰巧听到了刘恪的话,他本想责备刘恪几句,可又觉得自己这个弟子似乎是有感而发,这让甄远内心纳闷的同时,也迫切的想要弄清楚到底是什么事情能让九岁的刘恪流露出这样的叹息。
刘恪微微一愣,他没有想到自己一声叹息竟让甄远听到,迎着甄远如同针毡似的目光,刘恪险些就将未来天下大势变换给说了出来,好在二世为人,让他心智非常人能及,是以话到嘴边,就立刻变成了,“甄师,听闻凉州西羌叛乱,凉州百姓多遭杀戮,想来朝廷来年定要在西凉兴兵讨伐,是以弟子哀叹民生维艰,这黄巾之祸堪堪平定,谁又想羌人又来闹事,唉……”
刘恪这倒不是胡诌,羌人叛乱乃是事实,只不过这个时候战报怕是还没有呈递到京都洛阳,不过怕是年关过后不久,朝廷就又要征兵往西凉平叛,用这个由头来搪塞甄远,虽有些不道德,但也是不得已才为之。
甄远听到这里,也不由得愣了愣,作为中山甄氏家族成员,甄远对于朝廷里面的变动向来不比中山王府得到的邸报迟,是以在听到刘恪言说西羌叛乱的事情,甄远先是觉得惊疑,后又想到,如果西羌叛乱是真,那么这大汉江山恐怕真的是要大厦将倾了。
就这样,因为刘恪爆出了西羌叛乱这件大事,整个清晨甄远都没有心情教书,而刘恪更是没心情读书,相比西羌叛乱,他更加关心即将波及到整个中山王国乃至冀州、幽州、徐州、青州大地的黑山贼。
“乱世将至,贼患不止,呵,黑山军也好,黑山贼也罢,如果尔等敢踏进中山国,我定叫尔等后悔!”走出书房的时候,刘恪的眼眸中升起一抹精光,隐忍九载,此番他不能坐等贼人侵入家园,为了封国,为了家人,刘恪觉得自己是时候在这乱世之中迈出第一步了!
…………
“田治书。”
刘恪走进王府正殿,见到田丰正在忙着处理公文,便又止住话题,想着等田丰处理完公务在和他说黑山贼的事情,不过田丰看到刘恪,就立刻兴冲冲的起身行礼道:“世子请坐,元皓正想着找世子长谈,却不曾想世子先来。”
田丰有太多的话想对刘恪说了,不仅仅是因为当初经过刘恪的举荐他才成为了中山王府的治书(如同东汉朝廷的尚书),还因为在不久前正是因为刘恪,他才有胆量向中山王提出不用惧怕黄巾之祸,应当固守封国,等待朝廷平叛大军平定冀州黄巾。
而事情也正如刘恪当初说的那样,不到年关,朝廷的军队果然就将黄巾诸部平定,不过中山王刘稚却以为这是田丰自己的谋略和建议,现在相当的重视田丰,但是田丰却知道,如果不是刘恪的话,自己最初怕是也会同意刘稚离开封国避难的计划。
刘恪就知道田丰会和自己说这些,是以这段时间他都避着田丰不见,想着等到之前借助田丰之手劝阻刘稚固守封国这件事情过去了再来见田丰,哪里想到事情过了那么久,田丰竟然还记着。
不过刘恪可没有心思和田丰说这些客套话,作为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拉拢到的第一个‘三国’名臣,刘恪只想让田丰帮助自己将黑山贼之祸变作壮大中山王国的契机,刘恪相信,依着田丰的智谋和能力,绝对能够将自己的谋划提高几分成功的可能。
------------
第3章 隐患
“黑山贼?”
田丰惊讶的看着刘恪,实难相信,即将会有一股不亚于黄巾贼军的叛乱力量出现。【阅读本书最新章节,请搜索800】可是刘恪的神情却让田丰不得不深思,如果黑山贼是真,那么可以想象的是冀州大地定然会再次陷于战乱。
“更加糟糕的是,西凉羌人叛乱,朝廷必将调遣精兵强将往西凉平叛,届时冀州兵力虚空,朝廷又无其他兵力可调,没有朝廷的支持,单靠州郡兵力,怕是很难平定这场祸乱啊!”刘恪叹息数声,如果不是有着对三国历史的了解,他也不愿意相信祸患将至。
随着刘恪的叹息声,震惊中的田丰也冷静了下来,他虽然还不清楚刘恪究竟是从何地得到的这番消息,但是身为中山王世子,刘恪绝对不会无的放矢,更加不会编造谣言惑众乱听,既然刘恪这样说了,那么肯定是有把握。
联想到前番刘恪找到自己提及黄巾之祸定然会被平定之事,田丰纵然摇头苦笑,可是心中还是接受了刘恪这番言论,“世子,既然有贼人叛乱的消息,我们还是速速禀告朝廷,让朝廷征调兵将抓捕叛乱者……”
田丰正说着,刘恪却嗤的笑了出来,看着满脸焦虑的田丰,刘恪无奈的说道:“先生,你觉得此时提及此事,朝廷会相信吗?宦官乱政,怕是我们的奏折到了洛阳,也难以到达陛下的御案前!”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886
1887
1888
1889
1890
1891
1892
1893
1894
1895
1896
1897
1898
1899
1900
1901
1902
1903
1904
1905
1906
1907
1908
1909
1910
1911
1912
1913
1914
1915
1916
1917
1918
1919
1920
1921
1922
1923
1924
1925
1926
1927
1928
1929
1930
1931
1932
1933
1934
1935
1936
1937
1938
1939
1940
1941
1942
1943
1944
1945
1946
1947
1948
1949
1950
1951
1952
1953
1954
1955
1956
1957
1958
1959
1960
1961
1962
1963
1964
1965
1966
1967
1968
1969
1970
1971
1972
1973
1974
1975
1976
1977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