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拳法一
猴拳:创立于植被丰茂的深山幽谷之中,取万物生克制化之易理,统驭拳经、拳论,融拳理于万变归一为始终。始祖董成在其“拳经总论”里讲到“若晓拳理终何在,一阴一阳为之道”。虽该拳以“猿”为名,仿“猿”而创,但他却是重神而不重像,“鸡腿本意每含步,猴形是影重神明。”道出其真意。要求演习时,随其自然绝无做作、僵滞;刚不露骨,柔足任磨;刚柔各半,自然平衡;“能软柔者,自然刚者灵也!”。为早期小说中流传甚广之武学。
一、摘果
我方用单点跃步向前上步,同时以左爪向敌方面部虚击,诱使敌方招架防守。当敌方以右手拦截时,我方立即顺势用左爪下压敌方右手臂或右手腕,同时迅速用右爪向敌方双目抓扣。
二、扑躲
此为退避之招。当敌方踢击我方时,我方迅速以此势躲避,然后向敌方空虚之处还击。
三、后蹬裆
我方以狮子大开口势站立;敌方以右弓步、右冲拳向我方上盘进攻。待敌逼近之际,我方身体迅速后转伏下,两手撑地,同时以右后蹬腿出其不意地猛力蹬踢敌方的裆部。
四、护脑挑裆
我方以猴子坐洞之势与敌方对峙。敌方上右步,以右弓步、右冲拳击打我方头部;我方立即以左猴爪向上挡护住己方的脑部。随即我方以右弹腿猛力挑踢敌方裆部。
五、拨尾蹴
我方以左虚步站立;敌方上右步,以右弓步、右冲拳进攻我方胸部;我方立即缩身,同时用双手拨拽敌方右臂。紧接着,我方迅速用右弹腿攻击敌方裆部。
六、单鞭撩阴腿
我方上右步,以右单鞭之势进攻敌方胸部,迫使敌方防守。趁敌防守上盘而忽略下盘之际,我方迅速以左弹腿撩踢敌方裆部。
七、阴阳腿
敌方左脚在前、右脚在后站立;我方用猴拳中的窜步向前上步,以左爪虚击敌方面部并立即回收护胸,将敌方的防守注意力诱使到上盘;随即我方用右爪扑抓敌方面部,同时用左腿攻击敌方裆部。敌方向后撤左步闪躲;我方左腿迅速向前落步,并立即用左爪再扑击敌方面部,迫使敌方防守上盘,我方则迅速用右弹腿再次踢击敌方裆部。
八、叶底偷桃
此为猴拳中的特别杀手。我方窜入敌方之身下,左手护裆,身体下蹲成右骑龙步,同时从下用右反爪探取敌方下阴要害。
出处《冰河洗剑录》江海天。
五行拳:是形意拳系中最基本的拳法也称之为形意母拳。它包括:劈拳、钻拳、崩拳、炮拳、横拳五拳。五行拳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五行学说来命名的拳术,前辈拳家先贤以五行学说结合拳式、把拳式招法删繁就简,则博返约,找出五拳,再结合人体参以中医理论,用以解说拳理和攻防技法,用以命名拳术为五行拳。为江湖流传甚广之武学。
五行拳有“三顶、三扣、三圆、三敏、三抱、三垂、三曲、三挺”八原则,也称形意拳的“二十四法”。
三顶:头上顶,有冲天之雄;手外顶,有推山之功;舌上顶,有吼狮吞象之容。
三扣:肩扣,则气力到肘;膝胯扣则全身气凑;手足指掌扣,则周身力厚。
三圆:脊背圆,其力摧身;前胸圆,则两肘力全;虎口圆,则勇猛外宣。
三毒:心毒如怒狸攫鼠;眼毒如观兔之饥鹰;手毒如扑羊之饿虎。
三抱:丹田抱气,气不外散;胆量抱身,临事不怯;两肘抱肋,出入不乱。(另一说为三敏即:心敏、眼敏手敏是也。)
三垂:气垂则气降丹田;肩垂则肩能摧肘;肘垂则肘能摧手。
三曲:两肱宜曲,曲则力富;两股宜曲,曲则力凑;手腕宜曲,曲则力厚。
三挺:颈挺则精气实顶,腰挺则力达四肢;膝挺则有弹力。
出处《书剑恩仇录》铁臂罗汉罗信。
龙拳:以螺旋上升,螺旋下降,盘旋起伏,穿云拨雾之势为特点,其动作柔而大方,手法有缠、裹、搂、砍、抱、拧、转、抄等;腿法有合、弹、旋风脚、摆、扫、飞脚等;其步形有龙形步、独立步、马步、弓步、插步、扣步、跨步等,练此拳有强身健体、防身自卫、延年益寿之功能。练习是要动作流畅、节奏分明、眼到手到,对增强身体的柔韧性、灵活性起到很好的锻炼作用。
龙形拳技法要求:“力由腰发,气沉丹田,神发两眼,灵藏天庭,气行手足,力加拳脚,呼吸自然,筋骨丢松,耳听八极,眼视四方,留心注意,形态悠然,进退身步,手进身随”。
龙形拳以拳为主,龙爪为辅,突出“五峰六肘”之运用,拳路精细,拳势猛裂,窜蹦跳跃如蛟行空,扭拧折叠如黄龙滚地。抢掌、快肘、大闭、埋伏等等招势弓马,阴阳结合。
拳术者,刚柔相济,横直相连,为股肱之宜使也。夫股肱在下,不如守之在上,既守在上,为一身之主。出手时缓用力,两肩起左手动接右足之力,右手动接左足之力。脚为前三后七,先顾自己,后伤他人。寸寸软而有劲,步步柔而有根。五气调元、五机归一。无隙可乘,无空可入。悠往咸宜,百无一失。
吞在池,吞者存也。吞如猫戏鼠之状,此柔克刚之意也。
吐在田,丹田也。丹田为命门相关,人之强弱,寿长寿夭之根本也。吐如虎出林,进时其英勇之气,人不能预防也。
浮在山,浮如云霞映山由,为轻轻实实之意,神气安然之理也。
沉在水,沉如大石投江,沉而不脱,如水上流,如下水纹转不泻也。此、吞吐浮沉之意也。
龙法借浪生力、龙法一字分身、此是第一,一字为横一字直,一字能收诸刀杖,用此一字、万无一失,炼真龙不离水、吞吐浮沉、弹力运气起伏、滚浪力大无穷者。
凡练习此拳者,宜平心静气。闭口气不上涌,双眼由丹田提神平行远视,眼神充足,上从天庭,气取柔和,呼吸缓慢,神气和一,始得其妙也。
出处《云海玉弓缘》天竺僧人竺法兰。
六合拳:六合指东南西北四方与上下,以喻练拳时前后、左右、上下都需照顾,做到手与眼合,步与身合,智与力合。练拳要按龙、虎、鹤、兔、猴五形和八卦方位习练,要求动如行龙,定如卧虎,迅如狡兔,灵如猿猴,轻如云鹤。拳法着重一打,二拿,三摔,架式要求做到威武挺秀,矫健敏捷,闪展腾挪,缓急轻重,机智灵活。据传源自少林寺烧火僧许那罗和尚,后流入江湖,为江湖常见拳法。
其名有三说;一指自然界的六个方位,即东、西、南、北、上、下;二指人体的六个部位,即手、足、肘、膝、肩、胯;三是指拳法演练所要求的内外三合。
“内三合”指“心、意、气”三者相合,即“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
“外三合”指“手脚、肘膝、肩胯”三者相合,即“手与脚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内外合一,即为六合。六合拳法之基本理论,讲阴、阳、起、落、动、静协调配合;心、意、气、力、胆、智协调配合;手、足、肘、膝、肩、胯协调配合。发于脚、撑于腿、冲于胯、拧于腰、送于肩,开于手称为六合劲,故其拳法取名六合。
所谓“合”,是指在运动时全身上下四肢百骸要能互相配合,协调一致。使全身各部动作的幅度、运动的快慢、发力的大小及方向,各肢体间的相对位置,都能恰到好处,没有过与不及的情况。如此则自身才能平衡、稳定,转变灵活,敏捷,便于发力。
“合”是人先的本能,与生俱来,并非什么新奇的东西。例如:人走路时,向前迈左脚时便自然向后甩左手,两臂前推时,两脚自然后蹬,两臂后拉时,则身体后仰,双脚前蹬,臀向后坠时则上体向前俯,举手时肺部自然吸气,落手时肺部自然呼气,蓄劲时吸气,发劲时呼气……总之,人在运动时,根据先天本能,总是把自己自然而然地放在最平稳的状态,作出最适合于当时运动情况的姿势。
所以“合”乃是自然的合,全面的合,包括内外相合,上下相合,左右相合,前后相合……决不只是六合而已。初学拳者,由于动作生疏,精神紧张,别别扭扭,反而失去了“合”字。若能做到“拳打自然”,也就很容易得“合”字之妙了。
心,指人的思维器官,意指人的思维活动,形之于外就体现为人的精神气质,内中意一动,则精神振奋,目有光芒,整个神气能将对方罩住,如猫之捕鼠,鹰之攫兔,斯之谓心与意合。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9681
9682
9683
9684
9685
9686
9687
9688
9689
9690
9691
9692
9693
9694
9695
9696
9697
9698
9699
9700
9701
9702
9703
9704
9705
9706
9707
9708
9709
9710
9711
9712
9713
9714
9715
9716
9717
9718
9719
9720
9721
9722
9723
9724
9725
9726
9727
9728
9729
9730
9731
9732
9733
9734
9735
9736
9737
9738
9739
9740
9741
9742
9743
9744
9745
9746
9747
9748
9749
9750
9751
9752
9753
9754
9755
9756
9757
9758
9759
9760
9761
9762
9763
9764
9765
9766
9767
9768
9769
9770
9771
9772
9773
9774
9775
9776
9777
9778
9779
9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