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深夜来访人
三月初的京师依旧很冷。
夜晚,来自蒙古高原的西北风翻过横断山脉燕山像脱缰的野马直扑过来,卷着细小的草棍和尘土在京师的上空肆虐,一缕缕时强时弱的冷冽肆无忌惮的抽打着都市内外的林林总总,风儿扫过皇宫内高大的殿宇垂脊,发出轻微的呼哨声。
皇宫东侧,筒子河外的一颗刚刚感受到春天气息的老柳树上,高高的树杈上架着一个老鸹窝,一只乌鸦缩在杂木树枝搭建的简陋的窝中瑟瑟发抖,也许是因为冷,偶尔”嘎!“的叫上一声,在这寂静的夜晚听起来特别的瘆人。
时至三更天的大街上早就没有了行人,只有更夫两两一组慢慢的的行走在各处的街道上,其中的一个人提着灯笼照亮,另一个人则不时的敲打一下手中的铜锣,喊一声: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咚!——咚咚!一慢两快,那并不响亮的锣声在寂静的夜晚传的很远很远。
大明皇宫外朝东华门外,十五岁的小伙子王圣隆手里提着一盏黄色的灯笼,脑袋缩在羊羔皮缝制的棉袍中,慢声细语的和守卫着东华门的锦衣卫小声的说着话,几个轿夫则一声不吭的守在一顶蓝色呢布四人抬小轿旁。
值守东华门的锦衣卫军官说话很客气,言语亲切中带着巴结,显然,王圣隆不是一般人。
确实,王圣隆不时一般人,他的义父乃是大明崇祯王朝赫赫有名的大内总管王承恩,每天这个时候,王圣隆都会带着一顶小轿和几个家丁来接王承恩回家。
王承恩,大明崇祯皇帝朱由检身边的超级红人,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一点也不为过,没有谁比王承恩更受皇帝朱由检信任,以致皇帝朱由检私下里称呼王承恩“老伴伴”。
这里的“老”不是指岁数老,而是指在一起的时间很久远。
王承恩今年三十七岁,自从十二岁被派遣到信王府卧底,就一直和崇祯皇帝朱由检在一起,已经二十五年了,自然被朱由检称为老伴伴。
伴伴——伙伴的意思。
当年,担心被封为信王的朱由检暗中结交大臣于己不利,把持朝政的大太监魏忠贤便将王承恩派进了信王府卧底,明为照顾,实为监督。但这王承恩并没有秉承魏忠贤的意思去做,报告上去的消息总是朱由检非常的循规蹈矩,每天除了读书,就是老实的在王府呆着,并不结交大臣,以致魏忠贤渐渐的放松了对朱由检的警惕。喜欢干木匠活的天启皇帝朱由校失足落水后大病不起,临终前听从皇后张嫣的谏议将皇位传给了弟弟朱由检,机智的王承恩不仅协助朱由检稳住朝廷,还协助朱由检铲除了魏忠贤等一干阉党,可以说王承恩是崇祯皇帝朱由检登基的第一大功臣。
王承恩的头衔很多,其中包括大内总管提督太监,司礼监秉笔太监,总管锦衣卫提督太监,总管东厂提督太监,每个都是掌控生杀大权、人人惧怕的角色,这其中随便一个头衔都是天下无双的,不是那个朝廷官职可以相提并论的。
在崇祯一朝,王承恩就是一个矛盾混合体,本身是一个人人憎恶的太监,但人品却是非常的说的过去,富有心机,善于玩弄权术,但对皇帝无比忠诚,贪婪爱财,手段奇毒,办事却很公正,以致正直做事儿的官员真心敬他,投机取巧的官员个个怕他。
此时,伺候了皇帝一天的王承恩感到特别的疲劳,一屁股坐进轿子里一句话也不想说。
没办法,崇祯皇帝和他的老祖宗朱元璋一样,是一个工作狂,每天起的比鸡早,睡的比狗晚,老王就得一天到晚陪在皇帝身边耗着。
小轿叽叽喳喳的响着,沿着皇宫外的筒子河边上的东街向北迤逦而去。
王承恩的家在皇宫后面的昭回靖恭坊的善后寺胡同,这里是皇帝朱由检赏赐给王承恩的府邸所在。
皇帝是天下的主人,为皇家服务的太监、宫女很多,据说崇祯一朝的太监和宫女在大明王朝各个阶段中还不是最多的,却也有三万多人。分属十二监、四司、八局的低等太监和分属六局一司的低等宫女多数居住在皇宫周围的房屋内,随时听从召唤,而地位相对较高的太监首领和女官一般在京城内都有自己的家,这些人每天到点来宫中值班,到点下班出宫回到自己的家里居住。
王承恩的家是皇帝朱由检赏赐的,三进三出的院子,占地面积很大。前排的大院子是家丁居住的地方,门房两侧和院子两侧全都住着家丁,这些家丁有的负责看守大门,有的承揽府中的杂务,分工明确。中间的大院子分成东西两部分,西边的院落住着王承恩,东边院落住着王承恩的义子王圣隆,再后面便是花园,最后的一排房子分别住着侍卫、随行小太监和老妈子,空旷的花园两侧两侧则是库房和堆放杂物的地方。
刚刚走到大门外,突然从门房的门洞里蹿出一个人来,把走在前面的王圣隆吓了一跳,两个侍卫立刻拔出腰刀冲了上去。
这是一个年轻人,不过二十出头的样子,挂在大门洞两侧的灯笼将青年上下照的清清楚楚,只见这个青年头戴文生巾,身着蓝色儒生服,只是看起来那衣服很久没有洗过了,有点脏。
“汝是何人?”,一个侍卫的腰刀直对着青年,好家伙!这还了得?深更半夜居然有人等在大内总管王公公的门口,意欲何为?
青年并不慌张,一拱手,”请问可是大内总管王公公王大人回来了?“
眯着眼假寐的王承恩挑开轿帘向外看出,借着门房上的灯笼的光亮看清了拦轿人的模样,这是一个身材高窕,五官长的有点俊朗的青年,脸上并没有恶意。
“不错!正是咱家,你找咱家何事儿?”
王承恩猜到这个青年一定是哪个官员趁着暗夜派遣来找自己的,过去,这种事儿常见,一般都是送礼的。
“在下山西朔州生员王金龙拜见王公公王大人!”
听到青年说是来自山西朔州,王承恩吓了一跳。
朔州在哪里?王承恩知道,大同府南二百里的内长城边上,可是他并不认识那里的什么人,难道是朔州的官员派遣这个青年来找自己的?王承恩觉得不像,自己是什么身份?一个小小的地方官员怎敢派人来找自己,难道就不怕脑袋上的乌纱帽丢了?
四个侍卫围上去,上上下下仔仔细细的将青年搜了一遍。
看到并没有搜出什么,纳闷中的王承恩突然想到这个青年风尘仆仆的来找自己一定和一个重大的事件有关,前几天接到山西大同都司府报告,左都督三官总兵周遇吉大战流寇李自成,虽然战败,但消灭了李自成好几万人马,逼的李自成撤军太原府,周遇吉本人下落不明,难道和这件事儿有关?
“带进府中问话。“,说完,王承恩放下了轿帘。
------------
第二章:荒诞的故事
内廷乾清宫内,崇祯皇帝朱由检伸了一下懒腰,接着继续审阅奏章,眉头时不时的皱一下,满脸的苦大仇深。
最近接到的消息没有一件是令人高兴的,二月初,匪首李自成率兵度过黄河,一路向京师杀来,一天之内便打下了汾州、阳城、蒲州三城,隔日便攻破了怀庆府,杀死了卢江王朱载堙,几天后更是攻占了山西首府太原,各地的官员和守军不是投降,便是望风而逃,眼看着京城也将面临着流寇的侵扰,还好的是山西总兵官三关总兵左都督周遇吉临危不惧,带领几千人马拼死抵抗,总算阻挡住了李自成的攻势,但一仗下来,周遇吉是死是活下落不明,李自成下一步想干什么也不清楚。
更令朱由检感到忧虑的是京杭大运河也被李自成的人马截断了,漕运陷入停顿状态,一时半会儿,通州粮仓还存有部分粮食可以供应京城的百官和百姓食用,但时间长了怎么办?这几年北方大旱,农作物几乎绝收,京师的一切全靠江南供给,谁来打通漕运?
“皇上,总管王公公请见,说有重要的情况要禀报。”,司礼监太监王廉弓着腰小心翼翼的跑到朱由检审阅奏章的御案前小声奏报道。
崇祯皇帝朱由检是一个勤奋的皇帝,时常审批奏折到深夜,有时候会通宵达旦,司礼监的太监便轮流值班伺候着,今天轮到小首领太监王廉带队值班。
刚刚,看守乾清门的值守太监过来禀报,总管太监王承恩已经进宫,正在乾清门外请求进宫面见皇帝朱由检。
朱由检吃惊的抬起头来,脸上充满了疑惑和不安,王承恩刚刚回去不到一个时辰,怎么又回来了?有重大的事件要禀报?是不是哪里又传来了坏消息?
熟知王承恩秉性的朱由检知道,如果情况不紧急,王承恩这个细心的老奴断不肯半夜进宫来惊扰圣驾的。
最近,朱由检最怕的是突然的接到各地传来的消息了,因为每一个报告来的都是令人居丧的坏消息,所以,此刻的朱由检很紧张,“快快打开乾清门让王承恩进来!”
紫禁城既是国家的政务处理中心,也是皇帝朱由检的家,以乾清门为界,分成外朝、内廷两部分。前面的外朝由承天门——端门——午门——太极殿——中极殿——建极殿组成的中轴线和中轴线两旁的殿阁廊庑组成,气魄宏伟,规划严整,极为壮观,是处理国家大事的所在,后廷则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东西两翼分布着东六宫和西六宫,是皇帝日常办公和家庭成员居住生活的地方,建筑风格富有生活气息。
既然内廷居住着皇帝一家,夜晚自然是不允许其它的人进入的。每天太阳落山后,乾清门便按照规定准时落匙关闭,没有皇帝的批准,任何人不得进入,王承恩虽然是太监首领,天子跟前第一可信之人,但出去了,又要进来,自然是要请示皇帝的,皇帝不批准,王承恩也不能进来。
看到王承恩身后的王金龙,朱由检甚是吃惊,这三更半夜的,王承恩怎么带进来一个陌生的男人?这个青年是谁呢?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3504
3505
3506
3507
3508
3509
3510
3511
3512
3513
3514
3515
3516
3517
3518
3519
3520
3521
3522
3523
3524
3525
3526
3527
3528
3529
3530
3531
3532
3533
3534
3535
3536
3537
3538
3539
3540
3541
3542
3543
3544
3545
3546
3547
3548
3549
3550
3551
3552
3553
3554
3555
3556
3557
3558
3559
3560
3561
3562
3563
3564
3565
3566
3567
3568
3569
3570
3571
3572
3573
3574
3575
3576
3577
3578
3579
3580
3581
3582
3583
3584
3585
3586
3587
3588
3589
3590
3591
3592
3593
3594
3595
3596
3597
3598
3599
3600
3601
3602
3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