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卷 谁人为我砺青锋?


------------

第1章 必以长安君为质!

“齐王要长安君去临淄做质子,方肯出兵助赵!?”

    邯郸城赵王宫凤台正殿,得到使者传回的消息后,赵太后没了往日的雍容,勃然大怒。

    赵太后年过四旬,头上梳着垂云髻,穿着一身素色丧服,以淡妆掩饰面色的憔悴,此刻极怒之下,绛色的薄嘴唇紧抿,双目好似要喷火。她不仅是赵国的摄政太后,也是一位未亡人,一位母亲……

    这一年,是公元前265年,对赵国而言,是一个多事之春。

    去年隆冬,赵国的一代明君赵惠文王去世了,丢下硕大一个邦国给自己的结发妻子。赵太后是一位刚强的女人,她没有因此垮掉,而是迅速擦干眼泪,在正月时为长子赵丹举行登基典礼,因为赵王丹尚未及冠,所以太后将代为摄政,主持国事。

    太后在王宫内外都有很高威望,她的政治手段不见得多高明,却是一枚稳定人心的磐石。在她的带领下,赵国的一切都在顺利地过渡交接,谁料秦国却乘机来伐,拔取三座边城,并有趁势深入赵地的意图。

    赵国刚刚死了国君,国内不稳,中山一带有零星叛乱,北面更有匈奴犯边,邻居燕国也蠢蠢欲动,故不敢独自面对强秦。

    赵太后便向自己的母家齐国求助,谁料齐王却提出了这么一个要求: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这个条件,是赵太后无论如何都不能答应的。

    赵太后是齐闵王的女儿,齐王田法章的妹妹。风华正茂的她16岁就远嫁赵国,幸运的是,她得到赵惠文王的心,夫妻如胶似漆,先后为赵惠文王生下了一女二子:长公主燕后,赵王丹,还有小儿子长安君……

    女人多溺爱幼子,赵太后也不例外,比起远嫁燕国的燕后;比起日渐长大,忙碌于学习治国之道,而与她愈来愈疏远的赵王丹;长安君便是她仅剩的宝贝了。

    惠文王死后,内心孤苦的她更是将全部感情都投入到长安君身上。整个赵国上下,乃至于邻国都知道赵太后对小儿子的偏爱,不但给了他“长安君”的封君地位,还挑选了一些肥沃的土地封给他作为食邑,而每逢节庆,长安君得到的贵重宝器也是最多的。

    正因如此,清楚赵太后软肋的齐王,才会指名道姓要长安君作为出兵的“信物”!

    “长安君才15岁,还是个没有成年的孩子!老妇是齐国嫁出来的公主,难道他田法章连我也信不过?”

    摄政时日尚短,还未能完全转变为政治家思维的赵太后愤愤不平,此时此刻,齐王不再是她的哥哥,俨然成了仇敌,直接称名道姓起来。

    听太后如此说,文臣之首,相邦蔺相如站了出来,宽袖一收,作揖道:

    “太后,今天下万乘战国有七,赵、秦、楚、齐、魏、燕、韩。七国或合众弱以攻一强,或事一强以攻众弱,故而士无定主,邦无定交,今日结盟,明日毁诺乃寻常之事。”

    “赵国与齐国的关系亦然,且不说先王曾参与五国伐齐,取齐国济西济东十余城,也不提马服君的麦丘之战。就说五年前,臣还曾率兵伐齐至平邑呢。如今赵齐虽然友善,太后还答应交还之前侵占的齐国济东三城,但齐王必有顾虑,索要人质也无可厚非。秦军攻赵甚急,还望太后以国事为重!”

    此言引发了一阵附和:“还望太后送长安君去临淄!”

    与蔺相如相善的大将廉颇也与他站在一条战线上,力谏不已;平原君赵胜则左看看右看看,欲言又止;甚至连一直对秦国持强硬态度的马服君赵奢,也默然不语,显然觉得这是一笔划算的外交买卖。

    赵太后的眉毛越颦越紧,手也重重握住了自己的鸾首手杖。

    是啊,以区区一个公子换来齐国相助,逼退秦国,弃一人而得大利,多么值得啊!

    但长安君的安危,他们考虑过么?

    个个都是国之忠良,但他们岂能了解一个母亲的难处和痛苦?

    大臣轮番强谏,左一句请太后使长安君为质,右一句赵国社稷为重,这些话语像是一枚枚尖锐的矛戟,刺进了赵太后的心窝。

    终于,她忍无可忍,从榻上徒然而起,举起鸾首拐杖,黄铜杖尖重重敲在地板上,发出一声巨响,石破天惊!

    她久居后位,脾气又不好,这一怒威仪十足,以至于殿内群臣纷纷停下了谏言,愕然看着太后。

    “老妇已经为赵国舍弃了一个女儿,如今,汝等又要夺走我的爱子?”

    传说,深渊里的巨龙颔下有一片逆鳞,一旦被触及,立刻就会像火山爆发一样散发出无限龙威!

    这一刻,她不仅是母仪赵国的太后,也像一只因要被抢走幼崽而暴怒的母龙,她要亮出她的爪牙,发出震颤殿堂的咆哮,让他们知难而退!

    赵太后厉声道:“今日明言于二三子,再有说让长安君去齐国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太后这么难听的话都骂出来了,显然是不打算再讲理,赵国群臣哪见识过这情形,只好低下头去,鞠身唯唯。

    赵太后全靠一口气势压服了众臣,便气呼呼地一挥衣袖,在寺人和宫女的搀扶下离开了。

    然而刚刚掀开帷幕,进入凤台正殿的内室,赵太后便看到一个少年身影。

    他头上黑得发亮的秀发扎成小小总髫(tiáo),未戴冠,只用一玉笄固定住,一身白色的襌衣常服,腰间佩戴一枚雕琢成圆月状的白玉璧,明黄色的穗垂下,直到米色的下裳处,脚下是黝黑的葛履。

    少年长拜朝她行礼:“儿见过母后……”

    一见到他,赵太后满目的愤怒,顿时就化作乌有。

    这便是赵太后的宝贝心肝,她小儿子长安君,大名赵光,人称公子光,至于小名……

    赵太后唤他“明月”。

    ……

    “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被明月兮佩宝璐。”

    楚国大夫屈原见郢都被秦军攻破,绝望之下投江自尽后,他的作品在宋玉、景差等后辈弟子传播下,陆续流传到其他列国,酷爱文学之士的赵国也不例外。这一篇《九章.涉江》尤其受赵太后喜爱,就用其中的”明月“来作为幼子的小名了,可见宝贝得不行。

    他是她十月怀胎诞下的骨肉,是她亲自哺乳长大的小家伙,是她为之骄傲的皎皎明月。赵太后也不用侍者搀扶了,几步过去拉起了少年,和颜悦色地说道:

    “明月,你大病初愈,不在榻上好好歇着,怎会在这?还行此重礼?”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7513 7514 7515 7516 7517 7518 7519 7520 7521 7522 7523 7524 7525 7526 7527 7528 7529 7530 7531 7532 7533 7534 7535 7536 7537 7538 7539 7540 7541 7542 7543 7544 7545 7546 7547 7548 7549 7550 7551 7552 7553 7554 7555 7556 7557 7558 7559 7560 7561 7562 7563 7564 7565 7566 7567 7568 7569 7570 7571 7572 7573 7574 7575 7576 7577 7578 7579 7580 7581 7582 7583 7584 7585 7586 7587 7588 7589 7590 7591 7592 7593 7594 7595 7596 7597 7598 7599 7600 7601 7602 7603 7604 7605 7606 7607 7608 7609 7610 7611 7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