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神秘来客

    普陀山,东海中一座隐秘的小岛,四面环海,南北狭长。在这岛上的南北纵线上分别建有三座寺庙,虽然连通这三座寺庙的道路时而向上,时而又向下,但三座寺庙的相对高度却是由南至北一座比一座来得高。

    在岛上这三座寺庙中面积最大、建造最为宏伟的则要数最南面的一座寺庙,该寺庙不仅是普陀山中最为有名的一座庙宇,也是观世音菩萨留在人界中的最大的一座道场,名为不肯去观音院。平时在这不肯去观音院殿内进行佛事活动的僧侣就有百人之多,香火从未断过。在这不肯去观音院内的大殿正中供奉的是一座毗卢观音,殿内两侧则分别端坐有观音“三十二应身”,以示观音大士感应世间万物众生。由于普陀山是观世音菩萨留在人界最负盛名的一座道场,因此在这里只供奉观世音菩萨也就不足为奇了。

    穿过不肯去观音院向北不远就能看到一座漂亮的莲花池,穿过这座莲花池后继续向北面就来到了坐落在普陀山南北中间的那一座庙宇,比起前面的不肯去观音院,眼前的这座庙宇要来的小得多。由于该庙就坐落在不肯去观音院背后的不远处,因此它被命名为寺后寺。这寺后寺殿内的装饰以灵芝、仙鹤、八卦、八仙等道家所特有的符号为主,与那不肯去观音院内的装饰完全不同,同时在这寺后寺殿内供奉着一座一尺来高的铜观音神像,并且在这座铜观音神像后面还挂有一幅三尺多高的画像,画中的人物一身道家服饰,手握拂尘,仙风道骨。

    从寺后寺往北一直走是一条不断通往山下的道路,沿着这条道路来到山下的陆地后很快就能看到一片沙滩。只见那沙滩中央立有一石碑,上面刻有“苦海无涯,回头是岸”八个大字。顺着沙滩上的小路继续向北前行,很快就能发现这片沙滩竟然一路延伸到了一条百来米宽的水面之下。也就在这里,那条贯穿岛上南北的道路在这里戛然而止。

    细看眼前的这片水面,它似乎一点都不深,而且水质还十分清澈,透过清澈的水面一眼就能看到水底下的那片沙滩一路延伸到了对岸。说来真是奇怪,尽管整座小岛四周的海面上时刻都是波涛汹涌,但夹在岛中间的这条百米宽的水面却始终平静如镜。就这样,整座小岛在这里被这条百米宽的水面给悄无声息的分割了开来。

    至于水面对岸的那一小片岛屿,对于来普陀山进香的香客们来说是极为神秘的,也是无知的,因为那一片区域是普陀山的一片禁区,不但外人严禁进入,就算是南面两院中的弟子也很少有人能涉足到这里。

    隔着水面能清晰地看到对面的地势陡然增高,其间山石险峻,竹林密布。这里的竹林与普通的竹林完全不同,它并非是绿油油的一片,而是呈现出了一片紫色。透过山间的这片紫竹林再往北看去,隐约能看到离山顶不远处坐落着一座小庙。这座小庙正是普陀山三座庙宇中位置最靠北的那一座庙宇,名为观音殿。至于普陀山最北面的这座观音殿内究竟供奉些什么?抑或是那观世音菩萨就在这观音殿内修炼?由于水岸对面的这片区域从来就没有对外开放过,因此也没有人能说得清楚。

    由于水面对岸的那座观音殿地处普陀山最高处,因此那些来普陀山进香的人在不肯去观音院就能远远看到有一座巨大的白玉观音像矗立在观音殿后面的山顶之上。只见这座观世音菩萨神像雕刻的栩栩如生,每当岛上的香火寥寥升起时,从不肯去观音院远远看那观音大士的神像就犹如站在了云雾中一般。要是遇到每年的农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观音大士诞辰、出家、得道的三大香会期间,整个普陀山完全裹在了浓浓的香烟之中,此时在不肯去观音院朝北面那座观音殿后面的观音大士神像望去,立刻会给人以一种救苦救难的观音大士正腾云驾雾朝普陀山而来的感觉。在看到如此盛景之后,香客们必然是会顿足而久久不愿离去,更有甚者直接下跪,口中不停地念道:“菩萨保佑。”

    正因为普陀山是观世音菩萨留在人界最负盛名的一座道场,因此每年来岛上虔诚参拜观音大士的香客是络绎不绝,这也是为什么岛内的香火常年不断的原因。为了方便虔诚的香客到岛上进香祈福,普陀山每天都会派出接引僧侣,由小岛最南面的海滩码头渡过莲花洋接引大量慕名而来的香客上岛。当然了,要是到了每年的农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观音大士诞辰、出家、得道的三大香会期间,前来普陀山进香的人更是络绎不绝,因此这几天往返于普陀山和内陆的接引船只更是一刻也得不到歇息,在那莲花洋中来回穿行。等到普陀山内人山人海时,整个普陀山瞬间就消失在了一片烟雾之中,展现出一幅海天佛国的盛象。

    今天是宋仁宗嘉佑七年的农历二月十九日,正是观音大士诞辰的日子。这一天的天气也出奇地好,阳光明媚,春意盎然,海岸边微风徐徐。此时的莲花洋,洋面波涛微耸,形似千万朵莲花随风起伏,令人心旷神怡,一片祥和。但你千万别被这种表面的祥和欺骗了,如若你独自驾舟前行,你很快就会发现这看似祥和的洋面其实暗流涌动,小船一旦驶入就已置身于各种漩涡之中,寸步难行。如果驾船者一意孤行继续前行,到了莲花洋中心,海面上会突然狂风四起,紧接着海面上惊涛骇浪,无论乘坐的船只有多大,都将被这巨浪撕裂成碎片。正如一首渔歌中所咏道的:“莲花洋里风浪大,无风海上起莲花。一朵莲花开十里,花瓣尖尖像狼牙”。由此可见,这莲花洋中暗藏着多少的凶险。不过那些由普陀山派出的接引船只却能轻松的通过这片海面,因此香客们如果想要到普陀山去进香,唯有乘坐普陀山派来的接引船只。

    此刻堤岸边等着去普陀山进香的人早已是人山人海,喧哗不已。就在这时,海上随风隐隐约约飘来一阵呢喃细语声,堤岸上的所有人立刻安静了下来,伸长了脖子向海面上张望了起来。渐渐的,远处的声音变得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响亮:“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堤岸边的众人很快就沉浸在咏诵经文的声音之中,甚至有许多人在心中开始跟着默默念了起来。就听人群中突然有人喊了一句:“快看,那不是普陀山派来接引我们的船吗?”众人这才缓过神来。果然在海面远处出现了一条长长的船队,在僧侣们的诵经声音下缓缓朝着众香客们所站的方向驶来。

    普陀山派来接引的船只还未靠岸,岸边等候多时的香客们拼了命的往那些接引船只将会停靠的地方挤了过去,眼看岸边的人群就要失控的时候,接引船内传出了一声:“阿弥陀佛,众位施主莫急,拜佛不分先后,贵在虔诚。”这声音虽然不大,但传到岸边那些香客耳朵里却是声音浑厚,如雷贯耳。众人立刻停止了推搡,朝声音来处看去。

    接引的船队在岸边稳稳停靠完毕后,就见其中的一艘接引船船舱内走出了一位大师。人群中很快有香客认出了这位大师,原来这位大师是普陀山的知客净空大师。只见那净空大师走到船头,然后双手合十对着岸上众人说道:“众位施主,虔诚不论先后,心诚足矣;善恶不在大小,一念之间,阿弥陀佛。”

    净空大师的这一番话让众香客们如醍醐灌顶,心中因长时间等候所产生的急躁情绪立刻平复了下来。知客净空大师等众香客们都心平气和之后,这才吩咐手下的沙弥们放下船板,引导岸边的香客们上船。那些香客们在心中默念:“阿弥陀佛。”有序的登上了船,没有再发生异常的情况。

    “师傅,那老和尚的一句话居然有这么大的作用,真是厉害呀!”人群中站着一高一矮两个人,而说这话的正是其中的那个矮个子。此二人身穿一袭黑衣黑袍,头上都戴着一顶大斗笠,而且斗笠边缘还缠着一块黑布,似乎是有意要将自己的脸遮起来。由于这二人的这一身穿着风格与身边的那些香客完全不同,因此站在人群中是格外的显眼。

    那个被称作师傅的高个子听了矮个子的话之后回道:“曲人之道,攻心为上,佛家注重的是心的磨练,心能生万物,所以说,佛家渡人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渡心。由此可见,要制服一个人,武力并不是唯一的方法,徒儿,你要记住了。”

    “知道啦,师傅。”矮个子心不在焉的回答道,他师傅见状只得摇了摇头。

    师徒二人边说边走,很快就来到了知客净空大师所站的那艘接引船边,二人刚想上船,就被船上的沙弥们给叫住了。虽然到寺庙中烧香的人各种各样的都有,有尊有卑,有善有恶,但佛门之地从不拒人于千里,在佛门之中有这么一句话:“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渡一切可度之人。”可船上那几个沙弥在看到师徒俩的这种不以真面目示人的打扮后,一时间竟拿不定主意是否让二人上船。

    此时接引船上已基本坐满了香客,大家都等着船能尽快开动去普陀山进香,但突然出现的这两个黑衣人却使得整个船队迟迟不能出发,因此船上的香客们开始你一言我一句的对着两个人劝说起来。

    站在船上的净空大师也看到了这两位黑衣人,见沙弥们正左右为难,于是快步走了过来,双手合十对着两位黑衣人说道:“二位施主既然是去普陀山烧香拜佛,为何要如此着装,又不以真面目示人,可谓虔诚乎?”

    “大师可否借一步说话?”高个子黑衣人低声说道。

    “哦,施主请。”说完净空大师下了船与高个子黑衣人两人朝着堤岸无人的地方走了几步。二人停下脚步之后,只见高个子黑衣人从袖子里取出了一块令牌给净空大师看了一下,净空大师神色略显惊慌,但很快又平复了平静,然后两人嘀咕说了几句,便走回了船岸边。

    净空大师上了船后,对着船上的那几个沙弥说道:“让这两位施主上船,随我一起到船舱内一坐。”

    “是,师傅。”众沙弥回应道。

    等两位黑衣人上船进入船舱坐好后,接应的船只纷纷解去缆绳,船上负责划桨的沙弥们立刻开始划动船桨。净空大师在船舱内一手敲着木鱼,一手拨动佛珠,带领着船舱内的几个沙弥们念起了佛经,船上的香客们立刻跟着师傅们一同念起佛经来。整个船队在佛经声中缓缓驶向普陀山。

    这两个一高一矮的黑衣人真的只是去普陀山进香吗?还是他们有着什么特殊的目的呢?
------------

第二章 突来的冲突

    护送香客们去普陀山进香的船队穿过礁石暗布的航道终于到达了普陀山最南边的摆渡堤岸。那普陀山四周海面礁石林立,而海面之下暗藏着的礁石更是错综复杂,除了天上的鸟儿能随意进出普陀山外,船只要想穿过这片礁石林立的海面几乎没有可能,唯独在普陀山最南面的一小片海域中隐藏有一条礁石相对较少的航道,因此前来普陀山进香的船只都是由普陀山派来的接引僧众诵经护法之下得以安全穿过这条航道,然后从岛最南面的这个摆渡堤岸上岛。

    等护送的船队在摆渡堤岸边停靠完毕后,船上的香客们纷纷下了船,众沙弥便带着这些香客朝着不肯去观音院而去,而净空大师则领着那两位一高一矮的黑衣人走在了队伍的最后面。

    当净空大师他们三人来到不肯去观音院主殿时,走在前面的香客们已经全部挤进了正殿中,此时殿中的僧众与香客们的人数加起来足足有三五千人。平时院内的一百多个僧人在此殿中诵经拜佛并不觉有多宽敞,但今天在殿内站了三五千人倒也不觉得拥挤,十足让人称奇。

    那两个黑衣人果然不是来普陀山进香的。二人并没在殿内多做停留,跟在净空大师身后匆匆穿过主殿往北一路而去。三人走了不多久就来到了不肯去观音院后面的莲花池前。如今虽未到莲花盛开时节,但池中荷叶已在发芽,一片一片翠绿色的荷叶点缀在清澈见底的水面上,如诗如画。但莲花池前的这三位根本无暇顾及池中的景色,穿过荷花池上的一座小桥匆匆而去。

    穿过莲花池,三人很快就来到了坐落于普陀山中间的那座名为寺后寺的道观正门门口。三人刚要走上正门前的阶梯,立刻就被两位接引道童给拦住了。其中的一位年纪稍大,看上去约有十五六岁道童立刻上前了几步,然后摆了一下手中的拂尘,恭恭敬敬的对着净空大师施礼问道:“净空大师,小道有礼了,看大师这一路行色匆忙,不知有何急事?”

    “原来是御飞儿啊,你家师傅可在殿内?老衲有急事要见你师父,请速去通报。”

    “家师正带着师兄弟们做早课,大师你莫急,我速去禀告。”说完那小道士便朝着寺庙内跑了进去。

    不多时,一位道长从寺内走了出来。那道长身着一袭紫色道袍,束发盘髻,头戴一顶扁平南华巾,手持拂尘,轻捋长须,犹如神仙在世,器宇不凡。那紫衣道长来到阶梯口后对着净空大师问道:“听我徒儿说大师有急事要找我,不知是何事啊?”。

    净空大师快步上前拉着道长的袖子走到一边,嘀咕着对紫衣道长说了几句话。紫衣道长听完脸上立刻露出诧异之色,朝着两位黑衣人看了一眼,然后对净空大师说道:“今天正是观音大士诞辰之日,贵院事务繁忙,我看净空大师还是赶回前院帮忙去吧,至于这两位施主的事情就交由贫道来处理吧。”

    “那就有劳道长了。”净空大师忙转身对两位黑衣人说道,“这位是普慈道人,二位施主想要拜见的人这位道长会带你们去的,贫僧先行告退了。”

    “有劳净空大师了,这普慈道人与在下也算是老相识了,大师你尽可放心回去。”高个子黑衣人回复道。

    “那贫僧放心了。”说完净空大师便回不肯去观音院处理事务去了。

    等净空大师走远之后,普慈道人看着高个子黑衣人说道:“那观音殿是我普陀山秘密之所,即使是普陀山弟子亦不得随意出入,虽然二位身份特殊,但为了保密起见,我只能带你一人前去观音殿,你看……”

    “道长的意思我明白,我一人随道长前去便可,就让我徒儿王勃在此地等候吧。”说完,高个子黑衣人转身对着身后的矮个子黑衣人说道:“徒儿,你就在此地等候,为师与道长去办点事情很快就回。你要记住,千万不可在此地生事。”

    “是,师傅。”他的徒弟王勃连忙答应了一声。

    等高个子黑衣人的这一番叮嘱说完之后,普慈道人对自己身后的御飞儿说道:“飞儿,你就带着这位小施主在院内等候,顺便告诉那些在正殿内做早课的师兄弟们都去后殿坐禅去吧。”说完普慈道人带着高个子黑衣人穿过后院偏门朝普陀山北面的观音殿而去。

    御飞儿应了一声,待师父走远之后便带着王勃来到了寺后寺内。御飞儿让那王勃在殿外的一棵松树下的石凳上坐了下来,然后自己跑进正殿通知那些正在做早课的师兄弟们去后殿坐禅。等师兄弟们全部退到后殿之后,御飞儿自己一个人在正殿内打坐静修起来。

    那王勃坐在石凳上等了大约有一个来时辰还是没看到普慈道人和自己师父回来的身影,这下坐在凳子上的王勃有些无聊了,他站起身开始四处张望起来。静坐在殿中的御飞儿听到外面有动静,知道一定是那个王勃等得无聊了,心想:“反正我也无事,不如让我带着他到这大殿内走走。”于是起身走出正殿对着王勃说道:“你叫王勃吧?等的无聊不如让我带你到这殿内走走?”

    “叫我王勃就是了,你是叫御飞儿吧?没来普陀山前,师傅告诉我普陀山乃是佛教圣地,为何在前寺之后会藏着一座道家庙宇,并且庙宇中的人全是一副道家打扮呢?”

    御飞儿听后笑着回道:“不错,你就叫我御飞儿好了。很多来普陀山进香的香客在看到我寺后寺的庙宇装饰以及寺内弟子的服装都会产生和你一样的疑惑。平时我寺后寺是不允许香客随意进入的,这让寺后寺更显得神秘。但在普陀山中会存在一座道家寺庙并不为奇,普陀山本就是道家修仙、炼丹之地。相传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云游中原时,路过普陀山时看到此岛风光旖旎,洞幽岩齐,云雾缭绕,如人间仙境,菩萨甚是喜爱,于是决定在此地开坛授法。许多在岛上修炼的道士有感于菩萨的高深法力和济世救人、普度众生的理念,纷纷皈依到了菩萨门下。随着岛上的道士和附近的渔民们共同出资建庙,普陀山之后便成为了现在的佛教圣地。岛上仍有少数坚持修道的道士们虽未皈依佛门,但在修道的过程中不时会得到观世音菩萨的帮助,因此那些坚持在普陀山修炼的道士渐渐地不再只供奉三清,改而专门供奉观世音菩萨了,并且在不肯去观音庙后面建造了现在的这座寺庙。”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