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

引子

    夜已深。初春的四月,十一点多的夜晚尚有寒意,可是何洛洛却已顾不上。她瘫坐在客厅的地板上,身体靠在冰冷的墙壁上,她紧紧挨着女儿的房门,一动不动。女儿的房门紧闭着,她不敢推开,也推不开。这一刻,是她半辈子来,真正感受到什么叫做绝望的时刻。原来,绝望是心中被撕裂,眼中却流不出眼泪;绝望是双腿完全无力,连站起来都没有勇气;绝望是生死的边缘,却都找不到一个人来帮忙。

    洛洛的脑海中反复回放着两个小时前的那一幕——她推开房门,正准备喊女儿吃药。谁知展现在眼前的场景竟是,女儿蜷坐在窗台上,只穿了一件单衣,头发被风吹得凌乱,她的手里握着手机,回头看到洛洛时,脸上满是泪痕,而她们家,是在八楼……那瞬间,洛洛感觉自己的脑袋里轰地一声,有什么东西爆炸了,她失声大喊:“子木,你在干嘛!”一个箭步冲上前去,在女儿还来不及挣扎的当口,一把从窗台上把女儿抱下来。子木已经比洛洛高出大半个头,可是一位母亲在孩子遇到危险时,迸发出的可怕的爆发力让她毫不费力抱起她。

    一离开窗台,洛洛就一个踉跄,子木被她摔到了床上。随即便听到子木的失声尖叫和嚎啕大哭,洛洛两腿一软,瘫在子木的床边。

    她恍惚中听见子木的尖叫声里夹杂着“你干嘛要救我?你让我跳下去!你出去!不要你进我房间!”的呐喊。

    洛洛听不清,像是自己的耳朵突然失聪了似的,女儿的声音仿佛飘到很远的天外,她只能依据看到的子木被痛苦撕扯得变形的脸和眼中凶狠的光,判断出女儿的情绪又反复了,而这次的反复,非常极端。她跪蹲在子木床边,连视线也不太清晰了,她越瞪大眼睛,越看不清连子木的脸,她的眼睛里像是夏天的洪涝灾害,大量液体不断涌出,很快打湿了衣服和地板,流到嘴里,又咸又涩,苦不堪言。

    子木喊叫,推搡着洛洛,叫她出去。洛洛拼命摇头。她怎么敢出去呢?因为声嘶力竭的大哭和喊叫,子木的嗓音已经开始嘶哑了。她用力把洛洛拉起来,往门外退去。一个不惑之年被吓得腿脚发软的女人,哪里是一个十七岁少年的对手?洛洛就那样轻而易举地被女儿赶出了房间。

    洛洛站在她房门口,脑中空无一物如同一尊雕像般立着。

    “千万不要让她情绪激动,在她情绪反常的时候一定要克制自己,让她独处。”洛洛最后一丝清醒的思维,来自于脑海中闪现的心理医生的忠告。她咬紧下唇,隔着门对子木说:“好,妈妈出去。但是你千万不能再那样。”子木的房间里很安静,没有回应。

    这天,是子木被诊断为中重度抑郁症的第16天。

    洛洛有个刚满十七岁的女儿,叫子木。子木没有父亲。

    或者说,子木没有和父亲一起生活过。再确切点说,她只和父亲生活过半年。然后就像所有丧父的孩子一样,成长的岁月中,再也没有了父亲的踪影和痕迹。

    子木突然得了这样的病,也是洛洛始料未及的。而这个病偏偏在子木高二这年降临到这个家庭,更是给了洛洛当头一棒。虽然家里始终只有自己和女儿,虽然洛洛对女儿的管教都十分严苛,可是洛洛一直认为自己的女儿会和自己一样,会强大到坚不可摧,会没心没肺的快乐,会自我排解痛苦和烦恼。可是她没想到,这些能力女儿都没有继承到。也或者,女儿和她根本就不可能一样。从健康家庭走出来,在完整的爱中长大的洛洛,怎是一个从出生半年后就没有了父亲的子木可以比拟的?

    洛洛呆呆地立在子木的房间门口,不敢再呼喊她名字,也不敢再大声哭泣,更不敢试图推门而入。十七天前晚上的情景,此刻轮番在洛洛的脑海中翻滚——

    那晚她接子木从画室回家的路上,子木在副驾驶上哭成了一个泪人,她给洛洛看胳膊上自己划伤的道道或深或浅的口子,她泣不成声地说着:“我感觉我的心理出了问题,我需要看医生。你为什么就不愿意面对你和我的相处出了问题呢?”

    当时,洛洛都还只是断定女儿不过是在跟她虚张声势,耍耍青春期的小性子罢了。所以她委屈得拍着方向盘,歇斯底里地喊叫着:“好!看!明天就去看!我倒要看看你到底得了什么心理病!”喊这些话得时候,洛洛心里是笃定着,女儿肯定是没事的。她想着,就让医生来让你哑口无言。

    可是,第二天哑口无言的是洛洛。那厚厚一沓的心理诊断书,“中重度抑郁”、“中重度焦虑”的字样刺眼地赫然纸上……

    洛洛和子木拿着诊断书,在医院停车场的车里,坐了很久。两人都在哭,两人的眼泪都像停不下来。子木哭,是因为病情,她无端就是想哭;洛洛哭,是因为无助和绝望,抑郁症会造成的可怕结果,那是她不能承受的结果。不知该说是默契,还是疏远,两人的哭,却都是无声的。一前一后,各自掩面,各自抽泣,各自拭泪。

    洛洛发动了车,总还是要回家的啊!虽然她知道自己的状态不适合开车,可是谁又能替代她把车开回家?就如同放眼整个世界,找不到一个人替代她来受这些苦一样,没有人替代她遭遇这41年来经历的一切,一个都不找不到。

    洛洛漫无目的地开着车,她是个路盲,可是现在的她不太想打开GPS导航。她看着后视镜里的子木,可能因为这些天来的睡眠不佳,也可能因为哭得眼睛发酸了,她有些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洛洛看着镜中子木的轮廓,十七岁少女的脸部轮廓,纤细细腻,眼角湿润,还挂着泪痕。她是什么时候长大的?洛洛突然在心里这样问自己。她怎么再也不是那个头上扎着小洋葱辫,小脸圆圆,一笑眼睛就弯成两条月牙的小宝贝了?那个走路摇摇晃晃,整天弯着眼睛笑的小宝贝去哪了?

    是的,子木突然就长大了,进了高中后的子木,仿佛长大就在一瞬间。

    是的,十七岁的年纪了,应该是长大的年纪了。

    十七岁的雨季,难道注定是阴郁的?她自己的十七岁呢?也曾有过雨吗?洛洛在心里又这样没头没尾地问自己。她边开着车,边努力地回忆着曾经的十七岁。

    十七岁,十七岁,十七岁,突然一张脸跳到了洛洛面前,几乎与此同时,和这个人有关的一切都瞬间蹦到洛洛脑海中。他就是她的十七岁!不,他是她整个的青春!不,他是她整个人生!如果没有遇到过他,或者如果没有错过他,洛洛的人生应该可以重写吧?至少不会在此时这样漫无目的泪眼朦胧了吧?

    洛洛赶紧扯过一边的纸巾擦干眼泪,努力看清前方的路。

    不知怎么,那么巧,正好行驶到重庆南路的天桥下。她的心脏一阵绞痛。

    1998年的那个初夏,烈焰下,他微笑着叫她以后过马路看着点车,别乱闯。他的身后是侬侬婚纱的大幅广告海报,而在洛洛眼中,那漂亮的海报被自动虚化了,唯一深刻的是他一如既往深邃的眸子,那眸子,温柔地笑。那是他平时不太有的表情,只有私底下,洛洛才能独享他的笑容。

    那一刻洛洛很想问他,你喜欢我吗?不走可以吗?对于个性直率的洛洛,这些话应该是脱口而出的。可是骄傲的自尊心,让一个性情中人咬紧牙关,只字不提。

    洛洛也知道,那句小心过马路,是他的告别之辞,他们都没有向对方说再见。她很想哭,可是又不想让他看到她哭,所以她就笑,拼命地笑,很灿烂的那种。然后假装轻松地说了声,知道啦,啰嗦!转身闯过了马路,奔上了天桥。

    “不能回头!别回头!不能让他看出我舍不得!”洛洛此生最后悔的内心独白就是当时这两句吧!等她一口气跑上天桥后,她却再也忍不住了,迫不及待地回过头,目光在桥下拼命地搜索那个身影,那个这辈子也忘不了的身影,那个穿着黑色T恤的高高的男孩。可是,她再也没有找到他。他就这样消失在人海里,消失在她的人生里,却从此改变洛洛的人生轨迹。

    也许,他道别后转身就走了,根本没有留恋;或者,他躲在某个角落,点起一支万宝路,默默地看着那个冲上天桥流着眼泪东张西望的傻姑娘。

    他,叫刘书涵。

    人们常常在分别的时候说再见,可是往往说这样话的人,就再也不得见面了;人们也常常在错过某样东西或某个人的时候,想着,还会有机会,也许下一个更好。而事实往往是,越是失去的越是珍贵,越是寻觅相似之物,越会发现,没有任何一个,可以和原来的一模一样。
------------

第一章 童年

    何洛洛,八零年生人,知青子女。何为知青子女呢?想必现在的零零后是一无所知的。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许多大城市里的青年,被下放到了农村。洛洛的父亲便在那时中止了读书,从上海被下放到了江西。十八岁那年,他考上了当地县级的戏剧团。那年,洛洛的妈妈十三岁,也考入了这所剧团。这就是洛洛来到这个世界的起因了。

    记忆中还有一部分模糊的残存,是爸爸妈妈的戏台,和他们的戏服,那是洛洛偶尔跟在爸爸妈妈身边看演出的情景。洛洛总觉得那些模糊的记忆应该属于梦境,但是童年的照片却告诉她,她的确有过那些经历。

    洛洛的童年有两个家乡,一个是上海,另一个就是上饶。上海是爸爸的家乡,上饶是妈妈的家乡。因为爸爸妈妈总是在外演出,她从9个月起就由上海慈爱的奶奶带着。奶奶时不时地会带她去上饶,那里也有疼爱她的外公和外婆。于是洛洛的童年就这样时常跟着大人们穿梭于两个城市之间,这让洛洛能够熟练运用两地方言,她拥有的两种母语,让她无论身处哪座城市,都没有隔阂感。

    洛洛的童年是快乐的。

    从幼年直到小学二年级,她一直在上海跟着奶奶。时常还由未婚的伯伯和姑姑带出门玩耍。直到伯伯新婚,新进门的大妈跟伯伯嘀咕了几次后,八岁的洛洛就被转学去了上饶。

    在上饶的日子,洛洛是和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的。他们对长孙女何洛洛视为掌上明珠。从小学三年级一直到初二的六年时光里,洛洛承欢于祖父母的膝下,可谓是无忧无虑的。唯一的忧愁可能就是总是在掰着手指头数日子,等爸爸妈妈回来。每次父母回家的日子,对洛洛而言就像过年。不但是因为爸爸妈妈打开行李,掏出来的花花绿绿的各式小礼物,更重要的是,家里的气氛,总会变得轻快。空气中弥漫着妈妈拿手的啤酒酱鸭的香味,还有大人们天南海北的说笑声。这些都会让写字桌前的洛洛突然感觉每一本作业本似乎都有了香味。

    继承了父母的基因的洛洛,从小就是个多才多艺的孩子,加之清丽可爱的外貌,各种唱歌比赛、演讲比赛、学校里大队集会的主持,总是少不了洛洛的身影。这让她成了外公外婆的骄傲,也深得老师们的喜爱。这也让她尽管长期缺失父母的陪伴,却也可以成长得充实快乐。

    在上饶六年的成长历程,无论何时出现在洛洛回忆中,都是温暖的。这或许也注定给了洛洛一种错觉,就是会把上饶和温暖这两个词划上等号,误以为上饶所有的人和事,都是和美好的字眼相对等的。

    温暖的六年转瞬即逝。初三那年,国家实行了知青子女可以回沪的政策。外公外婆虽然万般不舍,但是和她的父母一样,为了洛洛的前途,当然希望她可以回到大城市生活,所以还是办理了手续,让洛洛回到了上海。此时的上海,已经没有奶奶了。对于洛洛而言,上海失去了最后的依靠。寄人篱下的滋味,相比于上饶外公外婆给的温暖,上海一词在洛洛心中就更显出冰冷来。

    这样的冰冷感,只有每次爸爸从上饶来探望洛洛时,才能稍微褪去一些。爸爸来的几天,伯伯大妈会对洛洛格外温和与关切,家里也总会做许多好吃的,那种煎炸烹饪的香味,会让洛洛恍惚想起小时候在外婆家的味道。可是爸爸一旦离开上海,伯伯家的冰冷感,会加倍吞没她。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4257 4258 4259 4260 4261 4262 4263 4264 4265 4266 4267 4268 4269 4270 4271 4272 4273 4274 4275 4276 4277 4278 4279 4280 4281 4282 4283 4284 4285 4286 4287 4288 4289 4290 4291 4292 4293 4294 4295 4296 4297 4298 4299 4300 4301 4302 4303 4304 4305 4306 4307 4308 4309 4310 4311 4312 4313 4314 4315 4316 4317 4318 4319 4320 4321 4322 4323 4324 4325 4326 4327 4328 4329 4330 4331 4332 4333 4334 4335 4336 4337 4338 4339 4340 4341 4342 4343 4344 4345 4346 4347 4348 4349 4350 4351 4352 4353 4354 4355 4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