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卷


------------

第一章 入学

    火辣辣的太阳依旧炙烤着陇原大地,节气已过立秋,但还没有秋天的凉意。陇原上的人们大都已收割完麦子,辛苦了一个夏天的人们还不能休息,因为许多人家的洋芋和向日葵也快要成熟了。身体的疲惫并不能掩盖人们对于丰收的喜悦,个个脸上挂满了一年的期待。农家人的满足感并不高:家人身体康健、娃娃们在家里和学校都听话、一年都风调雨顺,有个好的收成。

    在通往盐井镇的道路上,五征牌和时风牌车来回穿梭着,这是一种三轮或四轮的拉货车,在陇原地区非常普遍。标志性的蓝色车身身后拉着黑烟,黑烟两侧黄土飞扬。今天盐井镇逢集(陇原地区农历一、四、七……会有大的集市,集中赶集,这样的日子叫做逢集),所以人格外的多。在人流车流中,有一辆红色的摩托车缓慢行使在黄土路上,车身是秦凡父子俩,摩托车上绑着比秦凡还高的行李,原来是秦建军家的老大考上了县里的中学——豊县中学,他们赶着去学校报到呢!这是豊县城最好的中学,全家人都很高兴,亲戚朋友也都说秦建军生了个好儿子。

    秦建军家世世代代是农民,但到他父亲这一辈恰逢改革开放。人们听得新鲜思潮多了,也都不再满足于家家那一点山疙瘩里的地,也都想谋点新出路,所以秦建军父亲兄弟俩都去了省城的大军工企业谋出路。但后来他二爸留下来了,但他爸秦德才却回到了秦家村当农民,具体是啥原因,秦凡这些小辈可就不清楚了。但秦德才后来当了大队支书,在村里也算是个人物。在儿子不上高中后就把儿子秦建军送到费家寨的老工匠哪里去当徒弟,在那时,木匠也是个很受人尊重的职业,好给儿子有个出路。

    虽说秦建军如父所愿,当了木匠,但是生活依旧很困难。

    还好儿子考上了县上的中学,他还是打心底里高兴得很。

    不一会,父子俩来到了十字路。十字路确是一个十字路口,但也是个地名,属盐井镇管辖。这里是十里八乡仅有车站的地方,也是兵家必争之地,听说当年诸葛亮北伐攻打天水的时候就在这打过仗。是许多人离家坐车的起点,也是很多人叶落归根下车的终点。因此,这个地方是许多盐井镇人心中的乡愁。

    十字路的道路两边有许多店铺,但大多数是餐馆和车辆维修店。餐馆基本上都是回族人开的,他们的拉面也的确很好吃。每个男人都戴着回回帽,女人们戴头巾。秦凡父子俩把摩托车寄存了,来到一家拉面馆,农家人一般只有赶集才偶尔下馆子,但秦建军心里高兴,想请儿子吃点好的。

    拉面馆是一家子人开的,共有五个人,爷爷婆婆两个人在端面、收拾桌子。儿子儿媳在小厨忙着拉面,调料,小孙子趴在角落的桌子上写作业。看到秦凡父子俩进来,大声吆喝着:

    “坐嘛,来碗啥?”

    秦建军对儿子说:“你想吃啥吗?”

    秦凡瞅了瞅挂在墙上的菜单,有牛肉拉面、牛肉刀削面、烩面、炒拉面、抄面片……

    秦凡一时也拿不定主意:“随便都行”。

    “那就来两个大碗炒面片吧”,秦建军给那个正在抹桌子的老汉说道。

    “好嘞,先坐下”,老汉回了句。

    只见那个回族小伙卖力揉面团,不一会面团被擀成圆圆的,用刀切成宽条,再用手直接一片一片揪到正在滚烫沸水的锅里面,与此同时,那个妇人也开始抄菜了,在热锅中倒入油,油冒烟倒入牛肉,翻炒一会放入配菜,有洋蒜、白菜、胡萝卜……翻炒一会放入调料盐、香料、味精、鸡精、酱油……此时,小伙子将煮好的面片用冷水冰过倒入菜中一起翻炒……

    “炒面片好了”

    只听见一声喊就老汉就将一盘子炒面片端到秦凡父子面前,随后又去端另外的一盘子。

    秦凡看着这么大一盘子炒面片,心想:“这我哪吃的完啊!”

    秦建军看到儿子发呆:“快点吃,吃完好赶车去县上。”

    秦凡夹了一片面放嘴里,咀嚼了下,很劲道,对爸爸说道:“他们这面片好吃得很”。

    “好吃就好”。

    父子两简单的对话之后,秦建军很快就吃完了,看到儿子还剩半盘子。

    “是不是吃不下了?”

    “嗯嗯”

    “那给我吧”

    父亲也很快把他剩下的吃完了,“炒面片多少钱?”

    那老汉答到:“总共10元”。

    结完账父子俩出来开始在路边等车。镇上去县里的班车就早上一趟,八点左右就走了。他们在等的是私人运营的小面包车,人家都叫“黑车”,这种车司机虽说没有取得许可证,可是却是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不一会就看见一辆银白色的面包车驶过来,“去县上?”司机喊道。

    秦建军问道:“去县上几块钱?”

    “一人十块。”

    “太贵了,能便宜点吗?”

    “现在都这个价啊!兄弟。”

    “那我们在等等嘛!”

    “好好好,上车,九块钱走吧?”

    “那行吧,走,上车。”父亲对秦凡说道。

    面包车上已经坐了七个人,秦凡先进去坐好,随后父亲坐在靠窗座上,关好了门,车就开了。去县上大概要两个小时左右。一路上窗外风景秀美。但是秦凡却没多少心思欣赏,车里挤得满满当当,还因为晕车,他就一路耷拉着头,没精打采地。走了不一会,就来到了祁山镇。这里就是当年三国时期武侯诸葛亮六出祁山那地方。在车子行驶的左手边,上堡上武侯祠格外显眼。从小就喜欢三国的秦凡心里想:“要不是去学校报到,一定要上去拜一拜诸葛孔明先生”。但是晕车让他很难受。他只好闭着眼强行让自己睡觉。

    不知过了多久,父亲拍了拍他的肩膀:“快看,大堡子山到了。”

    这时秦凡想起曾经爷爷给他讲过有关大堡子山的故事:这里曾经是先秦的都城——西犬丘,埋葬先秦国君的西垂陵园就在这座山上。“我们都是先秦人的后代”,爷爷自豪地给他说过。当年我们的祖先就是从这里迁都雍城、栎阳、咸阳,最终开启了雄图霸业的大秦帝国。据说当年挖掘这座陵园时,这附近都是人山人海,道路两旁是十步一岗的军人。这个轰动世人的发现是我们这些先秦人永远诉不完的骄傲。

    一座古朴的牌坊出现在前面,正中央写着“先秦故里”四个大字,两边立柱式分别有题诗。父亲对秦凡说:“这就是县城城门。快到了,坚持一下”

    这样的上学简直要了秦凡的半条命,晕车使他头晕无力,只想睡觉,可是一想马上要去学校报到,还是得打起点精神。越过县城城门,连接县城的是一座灰色古桥,横跨在西汉水之上,桥下没有水,桥面两旁路灯杆,杆上缠绕着各式彩灯。桥连接县城的中轴主干道——秦都大道,马路两边是五六层的楼房,最底下一层是各色店铺,有什么商店、网吧……

    几分钟的车程,司机在写着“豊县中学”四个大字的门口停下来车,一栋正对着校门的4层教学楼映入眼帘。

    秦建军说道:“走,下车。”

    秦凡不语,打开了面包车的门,拖着笨重的头缓缓下车,兴奋、落差瞬间涌上秦凡的心头,“我一个乡巴佬在这样豪华的学校怎么生活啊?学费得多贵呀?”从小就懂事的秦凡满脸惆怅,。秦建军看出了儿子的心事,说道:“走,看看你的新学校去。”说着,他拿出了不久之前买的手机打电话,秦凡还在环顾学校和周围的家长学生,只见他们村的秦文才向他们走来,秦建军主动过去打招呼:“你们学校可真大呀!”

    说着,将一桶5L的胡麻油塞在秦文才手里,“你这是干撒?”

    “这娃一点都不让人放心,以后在学校还要麻烦你照看一下哩!”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314 315 316 317 318 319 320 321 322 323 324 325 326 327 328 329 330 331 332 333 334 335 336 337 338 339 340 341 342 343 344 345 346 347 348 349 350 351 352 353 354 355 356 357 358 359 360 361 362 363 364 365 366 367 368 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