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
第一章 1975年的秋天
章卫平在那年秋天,从放马沟大队回到了军区大院。那年的秋天阳光一直很好,暖暖地照在章卫平的身上。他穿着洗得发白的军装,口罩别在胸前的衣服里,雪白的口罩带显然地在胸前交叉着。还没有到戴口罩的季节,但在职975年不论城乡,不论男女,只要是时髦青年,差不多每人都拥有一副洁白的口罩,不是为了戴在脸上,而是挂在胸前,完全是为了一种必要的点缀。
1975年的秋天,下乡青年章卫平已经是放马沟大队革命委员会的主任了,这一年章卫平刚满二十岁。章卫平在那个秋天,心里洋溢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激情,他站在阔别了三年的军区大院内,他觉得昔日在他心里很大的军区大院,此时在他眼里变得渺小了许多。他的心很大,大得很。他又想起了毛主席老人家的一句话: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并且大有作为。此时的章卫平,用一种成功者的心态审视着生他养他的这个军区大院。
他看着眼前既熟悉又陌生的一切,一座座用红砖砌成的二层小楼,房前屋后都长满了爬墙虎,此时的爬墙虎已经不再葱绿了,叶子枯萎凋零,只有爬墙虎的枝干还顽强地吸附在墙壁上。院子里的梧桐树叶也落了一地,只有柳树还泛着一丝最后的绿意。
三年了,章卫平这是第一次回到军区大院。三年前,他被父亲的警卫员和秘书押送着离开军区大院时,他就下决心再也不回到这个大院了,这个大院让他窒息。他的父亲、军区的章副司令也让他生厌。车驶出军区大院时,他的头都没有回一下。他初中没毕业就离开了军区大院,那一年他还不到17岁,但他的身体里早就是热血奔流了。那时,他最向往去的地方就是越南,“抗美援越”这句口号虽然还没有明目张胆地提出来,但是生长在军区大院的他,仍时刻地能嗅到这样的气息。
父亲章副司令是个没有多少文化的人,他几乎看不懂任何文件,就让秘书在家里给他读文件。章卫平就是从那时候开始了解越南战场的,最后他就开始神往越南了。越南人民水深火热,越南人在胡志明主席的领导下,在丛林里,在村庄展开了一场激动人心的游击战。
章卫平在那个年代和所有男孩子一样,是多么向往热火朝天、激情澎湃的战争啊!在成人眼里战争是血与火,生与死的搏斗,在孩子眼里,那是一场刺激而又神秘的游戏。章卫平被越南战争深深地吸引了。从上小学时,他就开始看连环画龙点睛,《小英雄雨来》《小兵张嘎》《平原游击队》《铁道游击队》还有《洪湖赤卫队》等,所有革命故事里都有英雄,这样的英雄让年少的章卫平激动不已,浮想连翩。那时他就感叹自己生不逢时,如果自己早出生二十年,说不定就没有“雨来”“张嘎子”什么事了,他也会成为小英雄。
章卫平非常不满意父亲给起的名字,卫平,保卫和平的意思。都和平了,没有了战争一点意思也没有。在他很小的时候,部队就在搞备战,今天演练防*,明天又把部队拉到大山里去搞演练,那时候,章卫平是激动的,战争的态势在他眼里一触即发,可一天天、一年年过去闻,日子依旧是和平的。战争并滑真正地打响。最近的一场战争是发生在朝鲜,那时的父亲是名副军长,也雄赳赳地去了,父亲是从朝鲜回来后一不小心生下了他。他在还没有出生时,已经有两哥两姐了,按理说有四个孩子足够了。但随时着战争的结束,父亲一激动又生下了他,他在家里叫小五。他对这种排序更是不满意,可他又有什么办法呢?
越南那场战争让他热血沸腾,他从父亲的文件里了解到越南和那炮火连天的岁月。大哥章向平那一年二十八岁,在昆明军区当兵,是高炮营的一名连长。章向平去了越南,隐蔽在越南的丛林里,用高射炮打美国人的飞机,那时美国人新发明了一种*叫子母弹,很厉害。大哥就是在丛林里被美国的子母弹给炸伤,还没等到送回国内就因流血过多牺牲了。
父亲在听秘书给他念文件时,哥哥的照片就挂在墙上,哥哥身穿军装,神情冷俊,两眼炯炯有神地望着前方,仿佛哥哥已经望到了美国人的飞机。
在章卫平眼里,哥哥向平几乎是高大完美的,哥哥比他大十几岁,从他记事起哥哥就是个大人,哥哥当兵走的那一年,给他留下了一个弹弓。哥哥是玩弹弓的高手,就连天上的飞鸟都能打下来。他记得有一次,哥哥就是用这把弹弓把天上的一只麻雀打了下来,哥哥打完麻雀连头都没回,他捡起那只麻雀时,麻雀的头上正流着血,还带着体温。那时他眼里的哥哥简直就是英雄。后来哥哥就当兵走了。哥哥在这期间回来过几次,那时的哥哥是真正意义上的大人了,穿着军装,领章帽徽映在脸上红扑扑的。哥哥回到家里总是跟父亲那些大人说话,不和他多说什么。有时把一只大手放在他的头上爱抚地拍一拍,然后就说:小弟,等长大了,跟哥当兵去。他听了大哥的话,欢呼跳跃。
有一次,哥哥从昆明回来给他带来了一只用高射机枪的弹壳做的哨子,几个弹壳焊接在一起,哥哥能吹出动听的曲子来,像《游击队之歌》《解放军进行曲》什么的,可他不会吹,只能吹出“呜呜”的声音来。哥哥来了又走了,当他再次得到大哥的消息时,哥哥已经牺牲了。
昆明军区的人捎来哥哥的一件带有弹洞的军衣,还有一张全家的合影照片。那张照片已经被哥哥的血染红了,这是哥哥最后一次探家的全家照,哥哥一直带在身上。母亲是司令部门诊部的军医,那天母亲哭得昏了过去,被人七手八脚地抬到门诊部去输液抢救。父亲把自己一个人关在屋子里,他从门缝里听到父亲牛一样的哭声。那时他的心里说不清到底是一种什么情绪。
几天之后,家里才恢复了正常,说正常也不正常,母亲经常发呆,独自流泪。父亲似乎是心事重重,一个人背着手在屋子里走来走去,他发现父亲头上的白发又多了许多。哥哥牺牲了,他躲在被窝里为哥哥流过眼泪,他下定决心,要为哥哥报仇。从那一刻起,越南成了他最神往的地方。
上初中的他已经学会看地图了,在教科书上他看到越南离昆明很近,想去越南就要先到昆明。
初中二年级那个夏天,他爬上了火车。他来到昆明后,才知道到越南还有很远的路。但他在昆明结识了好几个和他一样的孩子。这些人有北京的,有成都的,他们都是部队子弟,他们的想法如出一辙,那就是越境后成立一支敢死队,为越南人民早日胜利去流尽最后一滴血。
他们是在通往越南的丛林中,被解放军战士发现的,于是他被送了回来。章卫平是离开家一个月零五天后回到军区大院的,那时学校已经放假了,他回到大院,许多同学都来围观,他们几乎认不出昔日的同学章卫平——头发很长,还长了虱子,又黑又瘦,衣衫破烂不堪。就是那一天,父亲章副司令用一个响亮的耳光把他给打哭了。这么多天受的罪和委屈都没能让他哭,父亲的一记耳光彻底把他去越南的梦粉碎了。他震惊、不解、迷茫,他认为自己没有错。父亲为什么要打他,他要为哥哥报仇,为那些越南人报仇,他要解放水深火热中的越南人民,他有什么错?
那次经历之后,父母紧急磋商,磋商的结果是不再让他上学了。他们要把他送到父亲的老家,让他去下乡。按照母亲的话说:卫平不能在家呆了,再呆下去还不知出啥大事呢。
父母之所以没有把他送到部队去,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他还太小。父亲说部队不是幼儿园,别把脸给我丢到部队去。在父亲的想象里,章卫平还会做出许多丢失人现眼的事情来。把他送回老家,肉烂在自家锅里,别人是不知道的。在那年的夏天,父亲的秘书和警卫员押着他,来到了父亲的老家放马沟大队,他成了一个插队落户的知识青年。
结果父亲的预言错了。三年之后,他已经成长为放马沟大队的革委会主任了。
------------
第二章 防空洞里的初恋
在初秋的这一天,当章卫平踌躇满志地回到军区大院探亲的时间里,十八岁的乔念朝和同样十八岁的方玮走在防空洞的地道里。
军区大院的防空洞已经修了好多年了,自从苏联专家和军事顾问撤走,形势一下子就紧张起来,毛主席他老人家号召全民、全军要深挖洞、广积粮。二战时,美国人在日本广岛投下的*的阴影太深了。老人家号召全国人民时刻提防美、苏两霸的*。于是,军区大院和全国一样,轰轰烈烈地开展了一场深挖洞、广积粮的运动。防空洞挖到一定程度就真的有点像当年打日本人时的地道了,最后是家连家,户通户了。刚开始的时候,每家每户的地下都有一个菜窖。后来就连成一体了,现在每户人家的菜窖都通着地道。客厅或卧室的某一块地板,只要掀起来,但是地道口了。
军区大院的防空洞平时是有人管理的,什么水呀、电呀早就通了进去,还在里面修建了指挥所,电话、电台什么的,里面也是应有尽有。军区以前每都要搞上几次演习,把军区大楼里的指挥部搬到地下防空洞里去,作战人员在里面住上几天,遥控指挥着地面的作战部队,地面部队在假想敌人面前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战斗。
乔念朝和方玮从记事开始便被这种紧张和神秘吸引了,他们对防空洞里的一切充满想象和诱惑。刚开始的时候,只有在一年一两次的演习中,他们在父母的带领下才有机会来到洞子里,那几天的时间里,防空洞简直成了孩子们的天堂。因为在那几天里,他们可以名正言顺地不用去上学了,虽然他们的行动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但是他们仍然是快乐的,灯永远地亮着,他们过着集体生活,吃着一样饭菜,起床、睡觉都听着铃声,但他们可以疯闹疯玩,全然不顾军人的紧张情绪。那些日子孩子们比过年还要高兴。演习结束后,他们高涨的情绪还会持续好几天,那些日子他们的中心话题仍然是防空洞里有趣的生活。在大人眼里,防空洞的生活是枯燥了无生气的,但对孩子们来说非常人性,也很有趣。他们走出防空洞后,便开始期盼下一次的演习。有时他们希望美、苏两霸的*真的扔过来,那样他们就可以在防空洞里生活下去了,并且永远不回到地上过正常的生活,那才是最好的结局。
后来防空洞的连接口挖到每家每户了,他们偷偷摸摸地可以在任何时间里进入地下了解情况。那时防空洞的管理还是很严格的,经常有警卫连的战士深入到防空洞里巡视,也曾发现一些孩子们擅自闯进防空洞里,他们就一次次把孩子们捉上来。孩子们更加喜欢这种冒险了,他们和这些警卫战士打起了游击,他们把这当成了一种游戏。后来部队又想出了办法,用铁门把一些通往具有战备设施的洞口封了起来,家长对自家的孩子又严加看管,才平静了一些。但看管是看不过来的,仍不时地有孩子出入地道。地道平时不通电的,排风设备也没有打开,要是在里面迷了路,时间长了是有一定危险的。
前几年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两个孩子偷偷地从自家的菜窖口钻进了地道,他们是开着手电筒下去了,后来手电筒没电了,他们迷失了方向,上不来了。半夜了,家长找不到孩子,才想起了地道。那天半夜时分,防空洞里灯火通明,二百多个战士在沟沟岔岔地地道里找了两个多小时,才发现了那两个奄奄一息的孩子。经抢救,这两个孩子活了过来。这两个孩子就是乔念朝和方玮。那时他们念小学四年级。
这个事情发生后,家家户户的地道口都严格管理了起来,有的加了锁,有的干脆封了。从此以后,孩子们下地道的机会才少了起来。
同样是几年前,地道里还是发生了一件大事,警卫连的一个战士和通信团一个女兵谈恋爱,两人偷偷地地钻进了地道,后来不知是迷路了还是窒息了,三天后才被人找了出来。他们死在了一起,死去的姿势还是挺感人的,女兵紧紧地搂着男兵的腰,男的托着女兵的头,仿佛在欣赏女兵的美丽。他们的表情是笑着的,恋人般的微笑,对死似乎没有一丝一毫的察觉,他们全身心地表达着爱意。他们是在热恋中死去的。在火化时,人们无论如何也不能将他们分开,最后是两个人一起被火化的,骨灰分装在两只骨灰盒里,双方家长悲天怆天地把他们带走了。
这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在军区大院里一直流传了许多年,一个凄美、又有些悲壮的爱情神话。
这个爱情神话也深深地打动了乔念朝和方玮。他们如今也是年满十八岁的青年男女了,在1975年的7月份,他们完成了高中学业,他们现在在家里待业。从他们未成年开始,便被那两个男女战士的爱情神话深深击中了,他们对防空洞又投入了另外一种感情,全然不是他们不孩子时那种游戏心理了。
这段日子以来,他们都想到了防空洞,先是乔念朝钻进洞中,他轻车熟路地来到方玮家的下面,他抬手敲洞口的地板,轻三下重三下,方玮听到了。如果安全,她会一闪身钻进洞中。他们大了,已经能轻而易举地找到家里锁防空洞的钥匙了。如果此时家里有人,不方便的话,她会在地板上跺三下脚。
那天上午,乔念朝和方玮是手拉着手走进防空洞的。乔念朝举着手电,电池是新换的,他的兜里还揣着两节备用电池,所以他们不用担心因为黑暗而迷路。那天上午,他们的情绪很高涨,两人哼着歌儿:地道战,嘿,地道战,埋伏着神兵千百万-----
他们走着走着,就都不说话了,他们在一个平台上坐下来,手电光有些昏蒙地照着对面的墙壁,两人一半在光线里,一半在黑暗中。
咱们毕业都两个多月了,你是怎么打算的?乔念朝歪着头冲方玮说。
方玮摇了一下头,刘海在她的头上晃悠着,在手电的光影里她的眼睛很黑,也很亮。她摇完头后,才轻声说:我不知道。半晌又问乔念朝:你呢?
我爸说,让我去当兵。
那我也去当兵。
乔念朝站了起来,方玮也站了起来。他手里的手电光影也随之发生变化,顺着幽长的防空洞射向了远方,巨大的黑暗很快就吸纳了这些亮度,手电光感觉有气无力的。
两人在微弱的光线里对视着。他们在孩提时代就一起疯闹,后来长大了,就都有了一种陌生感。那次他们从地洞里被救上来后,不久,两人就上了中学,从那时起,他们突然就变得生分起来;但他们在心里还是忘不了对方。上课时,他们在一个班级里,两人的目光经常会在不经意间撞在一起,他们就会脸红心跳。接下来,他们又一起上了高中,直到高中的最后一学期,两人才开始说话。那也是一次偶然。那天,他们前后脚走出军区大门去学校。方玮在前面,脚步犹豫不决,慢也不是,快也不是,乔念朝距她有三两步远的样子,也是不知如何是好的样子。
后来还是乔念朝先说:方玮。
声音干涩极了,一点也没有光泽。
她回了头,他就走了过来,他又清了清嗓子才问:快毕业了,你有什么打算?
她小声说:不下乡,就是当兵呗,你呢?
那次两人之间的僵局才算被打破,以后他们在上学放学的路上就会有意无意想往一起走。走在一起也没有更多的话,说一些学习的事或毕业后的打算。
两个月前,他们真的毕业了,仅仅两个月的时间,他们一下子似乎就长大了。他们频繁地约会,约会的地点首先想到的就是防空洞。他们对若干年前那次事故至今记忆犹新。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762
763
764
765
766
767
768
769
770
771
772
773
774
775
776
777
778
779
780
781
782
783
784
785
786
787
788
789
790
791
792
793
794
795
796
797
798
799
800
801
802
803
804
805
806
807
808
809
810
811
812
813
814
815
816
817
818
819
820
821
822
823
824
825
826
827
828
829
830
831
832
833
834
835
836
837
838
839
840
841
842
843
844
845
846
847
848
849
850
851
852
853
854
855
856
857
858
859
860
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