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卷


------------

序章

    兴和十三年,十月,荆王朝第二任皇帝驾崩,太子荆极继位,追谥先帝为景帝,改年号为康狩,景帝在位十三年以来,国泰民安,内无叛乱,外无征战,百姓无一不怀念先帝。

    荆极为景帝第四子,自幼勇武过人,极爱兵装器械,八岁便可与宫内侍卫比试剑术且不分高下,十四岁便力能扛鼎,于笼内斗杀猛虎。

    少年时与太尉学习兵法,其悟性极高,深受景帝喜爱。十五岁立为太子,因其脾气火爆,侍中常其曾多次劝谏景帝改立三皇子荆容,荆极因此十分痛恨常其,一次,荆极偶然得知常其喜狩猎,便设计约常其外出寻猎,一出城,荆极便拔剑斩杀常其,回宫报与景帝常其为猛虎所伤,不治而亡,景帝哀痛不已,但并未追究,遂下令厚葬常其,此事便不了了之。

    康狩元年四月,刚登基不久的荆极便广泛征兵,历练兵马,更改对外政策。

    太祖桓帝时期,匈奴便多次侵扰北部冀州边界,桓帝两次征战匈奴未果,第三次御驾亲征时于半路驾崩,景帝登基后立即改善与周边异族外交关系,对外恩威并施,多数异族皆臣服于荆,唯有匈奴依旧不安分。

    康狩二年,荆极便御驾亲征,发兵二十万攻打匈奴,此战极为顺利,首战便大败匈奴,匈奴人退守边界,荆极以为匈奴不敢再犯便班师回朝。

    康狩三年,匈奴又犯,荆极命其堂弟荆石领兵前往冀州抵御匈奴,不出三个月,匈奴便被赶回关外,荆极大喜,封荆石为燕王于平原建府,驻扎冀州以防匈奴来犯。

    康狩四年,匈奴将主力移至南部欲图中原,荆极亲封田力为大将军,率二十万大军与匈奴展开决战,战争持续两年至康狩六年,田力军力不能敌,节节败退,匈奴侵占大半冀州,此时荆极命燕王立即发兵支援田力军,收复冀州失地。

    燕王受命后调集十万军队向西行至赵国郡与匈奴交战,匈奴生性残暴,军队所到之地即是一片火海,燕王军队行至赵国郡襄国县时,正碰上一股匈奴军队烧杀抢掠,几名匈奴骑兵正追杀着几口百姓,燕王立即派兵赶跑匈奴骑兵,救下被追百姓询问得知,其是赵国县南里里正叶氏与其家眷,里正之子其妻身怀六甲,因躲避匈奴军队而逃,还未出里界便遇上燕王军队,燕王得知后率军前往南里赶跑了匈奴救下几十户百姓,百姓们无不感激燕王。

    正在此时,里正儿媳临盆诞下一子,此子出世并未哭闹,燕王观其感叹:此子不凡,日后必成大器也!

    康狩九年,北部鲜卑势力逐渐扩大,与匈奴不和,遂开战,匈奴受两面夹击力不能敌,燕王趁机收复冀州大片失地,荆极大喜,召回田力,调集二十三万大军御驾亲征,欲彻底击垮匈奴。

    七月,荆极行至晋阳突然发疾驾崩,太子荆曲继位,荆曲生性平和,不喜战,继位后随即令大军班师,举国发丧,追谥荆极为武帝,改年号顺安。

    匈奴听闻荆极驾崩,遂与新帝荆曲求和,匈奴军队转往北部与鲜卑展开全面战争。

    于此同时,冀州赵国郡襄国县一户人家内正举行三岁小儿抓周仪式……只见一小儿面对印、矢、钱、笔,不假思索的左手握印,右手抓起钱矢笔,屋内众人皆发出惊呼声……
------------

第一章:梦起

    顺安八年,自荆曲继位以来力求不战,国力才得以恢复,冀州更是生机勃勃,曾被战火袭扰之地,现已筑起田舍,市集上熙熙攘攘,人来人往,百姓安居乐业,实乃国之大幸。

    春意正浓,百花齐放,森林深处的涓涓细流伴随着莺声燕语,确是可与宫廷弦音媲美。溪旁站立一少女,这少女生得花容月貌,脸上却辨不出喜悦之情。一身锦衣华服,尽显贵人之相。纤纤玉手摘起一朵鲜花,放至粉鼻前细嗅其清香,一举一动显得颇为端庄雅致。

    远处一少年正细细观瞧,此少女如此端庄得体,美艳动人,不论是谁见了,必定会大为惊叹。少年正欲向前迈出一步询问少女芳名,却觉身子一沉,眼前一黑,再睁眼时,房梁尽收眼底。“又是梦……为何最近总会梦见那名素不相识的少女……”少年起身自言自语道,边言语边走向门外。

    “萧凌,怎么才起床,太阳都晒屁股了!”一农妇手里抱着一筐新鲜蔬菜走过来说道。

    叶萧凌有些叛逆的简单回应:“娘真是烦死了,每天都唠唠叨叨……”

    母亲把菜筐放进屋内,出来摸着叶萧凌的头道:“娘也是为你好,你爹正找你呢,快去吧!”

    叶萧凌甩了甩脑袋:“娘,我想出门寻访名师,结交益友,多涨些见识,不想在这个地方呆一辈子……”

    母亲无奈的看着萧凌:“你还太小,一个人出门爹娘不放心。况且爹娘就你这么一个儿子,日后你爹年事高了,还不是得你来接位。”

    “区区一里正,我不在乎!”叶萧凌赌气道,言罢,独自一人向林中走去。

    待叶萧凌回来时,已是傍晚,一进门便被父亲呵斥:“你这混小子去哪鬼混一天,这时候才回来!”

    叶萧凌进门并未作声,他知道父亲向来严厉且脾气火爆,做事稍不顺心便迎来一顿斥责。叶萧凌只是默默的听着,一言不发。父亲看见他这样子,更是火冒三丈,抄起木棍便要打,母亲向来护子,拦着父亲,让叶萧凌赶紧回内屋休息,叶萧凌回屋后关上了门,这一行为更使得父亲生气,父亲气冲冲的一脚踹开房门,又是生气又是无奈,手里的棍子狠狠朝地上扔去:“唉!你这小子!真是要气死我!”

    竖日一早,叶萧凌起来见父母未在,起身朝厅房走去,母亲言道:“萧凌,快吃早饭吧。”

    叶萧凌边吃边问道:“娘,昨天的事……”

    母亲拿出一个包袱和一把剑放在桌上:“你爹已经同意你出游了,这包袱里有一吊钱和一封信还有一些你的衣物,你爹特意嘱咐,等时机到了再拆开信封,家里能拿出的钱也就这么多了,给你路上做盘缠用。”

    叶萧凌放下手里的碗,又惊又喜的问道:“真的吗……爹他真的同意了?”

    母亲忧愁又无奈的说道:“是真的,一大早他还把这把当年最喜爱的剑拿出来,细细打磨了一番,让我交给你,在路上防身用……”

    叶萧凌接过剑和包袱,内心又是激动,又是不安。食罢饭后,母亲不舍道:“一会记得去和你爹道别,路上照顾好自己,常给家里写信……”

    叶萧凌跨上包袱手握宝剑:“知道了,娘,你们在家也要照顾好自己,我会回来看你们的!”叶萧凌鞠躬告别了母亲,在路边看到田里的父亲,父亲也看到了叶萧凌,两人相互一视,父亲点了点头,叶萧凌发现父亲一向严肃的脸上也显出了一丝不舍之情,两人并未言语,父亲扭过身去,叶萧凌对着父亲的背影深鞠一躬,以示告别。时年十二岁的叶萧凌从此踏上旅途。

    顺安八年五月,叶萧凌行至清河郡冶所青阳城,此地甚为繁华,青阳城地处冀州东南部,紧临南运河,北为信都城,南通兖州,西通巨鹿,东接平原城,是为交通要地,来往行商甚多,市集一片繁荣。

    叶萧凌听闻清河郡青阳城内有一高人,人称“神算子”。此人大才,且算无遗策,曾随太祖桓帝平定天下,桓帝每每使其谋策,皆获大胜,才得以夺得天下,后桓帝驾崩,景帝安定天下,此人言,现已国泰民安,无己用武之地,便辞官回乡,遁于市井,此后数十年再无音信。叶萧凌自幼喜读史书,兵法书等,且天资聪慧,能一目十行,有过目不忘之本领。叶闻讯此地有如此大贤,心想:如若能得高人指点,将来必定能做一将军,征战四方,封侯拜相,煞是威风。

    在城内寻访数日无果,叶萧凌心生烦闷,便出城散心,不想走到一处溪边,背靠森林,此地甚为熟悉,突然灵光一闪,想起曾多次梦到之地与此极为相似,叶萧凌大惊:“此……为梦境乎?”言罢身后传来一少女声音:“公子何出此言?”叶萧凌扭头瞧见一少女,对方与己年龄相似,生得花容月貌,脸上表情也如梦境时一般有一丝愁眉不展。身着锦衣华服,行为端庄大方,与梦中少女极为相似。

    叶萧凌不由大吃一惊:“你……”话未出口,少女便鞠躬离去,正欲追寻时,发觉自己腿脚已然麻木,动弹不得,待回过神四处找寻时,附近已无他人。叶萧凌不由得陷入沉思:她究竟是何人……为何频频出现在梦中……这究竟是梦境还是现实……她又为何匆匆离去……
------------

第二章:如愿

    阴月高悬,一阵清风拂过一片杨柳,发出唰啦啦的响声打破了夜晚的谧静,已是宵禁时间,没有商贩与行人,让城中大道显得格外宽阔,道路两旁的树影也随着风一起摆动,映照在大道上仿佛一出皮影戏,显得格外滑稽。此时,客店屋顶上坐着一位少年,少年抬头仰望阴月,脸上显露出忧愁之情,发出连连叹息声,心中郁闷:至此已十日有余,盘缠也已所剩无几,虽与梦中少女相见,可未能与其搭话,也未寻到高人半点足迹,日后可如何是好。

    “年轻人因何唉声叹气?”不知从何处传来一沧桑长者的声音,伴随着风声飘向远方。

    叶萧凌四处寻找声音源头,警惕问道:“何人匿于此处?”

    从屋顶旁不远处一棵树上飞来一个葫芦,叶萧凌闪身一躲,右手接住葫芦,还未开口,又传来声音:“观小儿身手尚佳,是为可塑之才,将葫芦打满酒阴日此时此地再会!”话音刚落,一阵风吹过,夜晚又恢复了寂静,好似刚刚从未有过动静。

    叶萧凌手握葫芦一动不动,似是做了一场梦,回过神时葫芦从手中滑落,掉在瓦砾上,叶萧凌虽然很是不解,但还是捡起葫芦回客房休息。

    竖日清晨,一缕阳光透过纸窗照射在叶萧凌脸上,叶萧凌睁开眼,起身洗漱,下楼简单食过早饭后,回到房间看见昨夜神秘人的葫芦,想起与其约定,于是拿上葫芦下楼打酒,酒打满才发现自己已经身无分文,掌柜见此便开口道:“小子,拿不出钱这酒我可不能卖给你!”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514 1515 1516 1517 1518 1519 1520 1521 1522 1523 1524 1525 1526 1527 1528 1529 1530 1531 1532 1533 1534 1535 1536 1537 1538 1539 1540 1541 1542 1543 1544 1545 1546 1547 1548 1549 1550 1551 1552 1553 1554 1555 1556 1557 1558 1559 1560 1561 1562 1563 1564 1565 1566 1567 1568 1569 1570 1571 1572 1573 1574 1575 1576 1577 1578 1579 1580 1581 1582 1583 1584 1585 1586 1587 1588 1589 1590 1591 1592 1593 1594 1595 1596 1597 1598 1599 1600 1601 1602 1603 1604 1605 1606 1607 1608 1609 1610 1611 1612 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