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卷 缘起 楔子

    “夏洲大陆,是我们这方天地中最大的一块大陆,我们楚族先辈开发这片天地,经历了很多艰辛。”初夏,傍晚,中年男人正对一旁的男童娓娓道来。

    “爹爹,这夏洲大陆的掌故,你都讲了十数次,我耳朵也听腻了,可不可以给我讲讲别的故事啊?”男童约莫五六岁,腻歪在父亲身边,语带央求,又带点无赖,撒着娇。

    “我们楚哥儿都记得住大陆的掌故了?那你说说,大地之下是什么?”父亲见儿子顽皮,笑着问道。

    “大地之下,是四根柱子,支撑着四方。就像做房子的柏木柱子一样!”小男孩指了指自家的房子,显出一副理所当然的表情,自信地说道。他手指方向,是几间茅草为顶,土木框架的房屋。

    “那柱子下面呢?”父亲又笑着问道。

    “柱子下面还是柱子,是很长很长的柱子。”男童更加高声说道。

    “那大地之上是什么呢?”男童的话语稚气十足,惹得一旁的母亲也跟着笑了起来,过来逗问道。

    “是天,天上还有天,有九重,还住着仙人。”男童日常从村中老人那里听说过上天的故事,此时似乎为显得比母亲知道的还多,说得更加大声了。

    “九重天之外呢?”父亲继续问道。

    “都说九重了,还有吗?”男童又茫然看着父母。

    “楚哥儿,你想知道九重天外的事吗?”父亲问道。

    “想知道,可是谁能有那么大本事,能看到呢?”男童眨巴着大眼,期待地看着父亲。

    “没有人能帮你看,过段时间,你去白草滩陈老夫子的学堂学习,或许以后就有机会知道了。”中年人说道。

    “陈老夫子有那么大本事吗?他比爹爹你还有本事吗?”男童很是不信。

    “陈老夫子来我们沧水部,首创兵训学堂,就是要让我们楚族的少年子弟,不仅要学习到文字、技击,还要了解这方天地的知识。”父亲肯定地答道。

    “爹爹,除了耕种土地,学习武技。难道了解你说的那些,也有用吗?”男童不理解。

    “楚哥儿,我们楚人先辈有言,‘楚虽一隅,终王天下’,你可知道是何意啊?”父亲看向小男孩,试着引导五岁的儿子思考。

    “这,我听村里浩长老说,我们楚人就是再弱小,也要胸怀天下,最终占领这片大陆。”小男孩说这话时,昂首挺胸,尽量显得很有气势的样子。

    “楚哥儿年纪尚小,只是理解要占领这片大陆,本来也无可厚非。往后你就明白,我们楚人要的不仅仅是去占领土地,还要让诸族信服。”父亲微笑着说道。“了解这方天地,探究更多的知识,才能真正做到‘终王天下’。”

    “孩儿记得了,我到时一定向陈老先生好好学习。不过,我听你们常说,这南边的濮奴占领着沧水大平原,总是和我们楚人作对,我们怎么才能让他们听从,哦不,信服我们呢?是不是要打败濮人,占领沧水平原才行?”小男孩想了想,又问道。

    “楚哥儿,你这么小,有些事一时半会说了你也不会明白。不过,你记住,楚人‘终王天下’,不一定要占了沧水平原,也不一定要打败濮人。”中年父亲见儿子小小年纪,居然问出这样的话,一时没想好如何应对。

    “父亲,你看河边又有火光,不是濮奴又来了吗?”男童指着沧水下游火光处,对父亲说道。

    中年人没有再回答男童,而是霍地站了起来。又进屋拿起常年使用的铜矛,唤来那只在一旁休憩的灰色猎犬,与村中早已有所警觉的一众青壮,向火光闪现的沧水下游奔去。
------------

第一卷 缘起 第一章 重誓

    沧水,自中岭主峰太白顶的沧浪泉发源,一路收纳溪涧山泉,奔流向南,至山岭南麓,已颇具规模,宽逾五十多丈,浩浩荡荡。蜿蜒再向东南而行,便是沧水冲积平原。

    时维早春三月,清晨的沧水河面上,还飘浮着一层似有还无的薄雾,雾气之下,晨曦挥洒于河面上,波光鳞鳞。河边的老树抽出新芽,一派莺歌燕舞,桃红柳绿的景象。河边几处被河水冲洗的光洁石板上,几名早起的少女在浣洗着昨天更换的衣物。

    河岸下游不远处,一名约莫十四五岁的少年,却是赤膊上身,肩上搭一块麻布,左手拿着木桶,下身仅着麻布短裤,脚下也不见穿鞋,高一脚低一脚,葡挞着走到河边,也不管脚下的鹅卵石是否咯脚,径直走到河边的浅水处,舀起一桶水,劈头盖脸地淋在自己身上,就像是有意惩罚自己一般。早春尚寒,冰凉的河水淋湿齐肩的头发,又向下掠过古铜色的身躯,激得少年浑身一阵寒战。

    “楚哥儿,这么早又出来作践自己。小心身子着了风寒啊。这阳春水的凉劲可不一般啊。”见那少年激得浑身寒战,刚到河边打水的一名妇人好意提醒。

    “安婶,不打紧,你几时见过我楚戈着凉啊。”少年一边继续舀水浇在赤裸的身上,一边满不在乎地应着。

    “你可是我们楚家湾将来的顶梁柱,要爱惜自己的身子骨。别听那陈老夫子的瞎撺掇啊。”安婶对口中的陈老夫子,语气颇为不善。

    “好的,安婶,我省得。这不是陈先生要求的呢,再过两个月,我就该正式编入军户了,我听安叔说,濮奴今年在下游的白沙洲,又是蠢蠢欲动,我们也要早做准备了,不练好身子骨可不行。一大早我去谷场打了趟拳,身子正热乎,就来河边冲下汗气呢。”楚戈知道,这安婶的儿子,五年前,年方十六,听兵训学堂的陈老夫子讲训之余,就到下游的沙洲侦察濮奴的动向。不小心暴露行藏,跳入河中,力竭沉水。安婶认为陈老夫子那一套什么实践真知、强健体魄的理论,蛊惑了自己儿子。因此对陈老夫子一直耿耿于怀。楚戈知她心结,也就耐着性子解释自己的事情。

    “你家就你一独苗,我们楚家湾也指望你以后出人头地,怎么陈老头还安排你入军户吗?这个得你娘亲做主才行。”安婶一听楚戈的话,似乎更加反对。

    当年楚人越过中岭的两个分支,一支成为中岭部,一支就是楚戈所在的沧水部,已经有近三百年。在十多年前,楚戈又随父母从更上游的沧水本部迁来楚家湾。而刚到楚家湾不久,楚戈的父亲楚忠,作为楚家湾的头领,与濮人抢收猎获,不幸身受重伤,失血过多而死。楚戈作为烈属后人,又是独子,理应不用上前线与濮人作战。楚戈对于父亲以及这个世界的记忆,似乎也起始于那个夏日的晚上——父亲不厌其烦地讲着关于大陆、上天、楚人、物候的掌故,自己则不知疲倦地追问着为什么。当然,记忆最深的,还是村里的叔伯,把父亲虚脱的身体,从远处抬回来的时候。那天,父亲满脸是血,身上盖的白麻布大部分染红,母亲跪坐一旁,抱着不知所措的楚戈,泣不成声。只听得父亲说着什么“兵训学堂、陈老夫子、界岭山”,母亲当时已不能言语,口里只是“嗯嗯”,不停点着头。晚上,聚集在楚戈家的村民,将父亲那不再说话,也没再动作,还汩汩滴血的身体,装进那个黑色木头匣子里。一众人守着黑木匣子一晚,第二天抬到界岭山方向去了,从此楚戈再未见过父亲。此后,母亲把楚戈送去了兵训学堂,与陈老夫子生活。对楚戈而言,那些染血的画面,就如印在陶罐上的花纹一样,尽管过去十几年,陶罐已旧,但花纹弥新。

    “楚戈,找你一早上,原来你在这里。快起来,陈先生在白草滩带话来,说有事找我俩。”楚戈正思忖间,看到平日的玩伴,也是同村同窗的楚林,远远的在山头叫唤。

    “我回去换上衣服就来。”楚戈一边应着楚林,一边提上一桶水,向河岸走来。“楚哥儿,一年之计在于春,这都三月收尾了,你家里今天再不把地翻出来,就种不上秋粮了。这些天,不是学堂说放你们农忙假吗?再说了,你娘那身子骨,你可得紧着爱惜。”安婶不知道是关心楚戈家里的情况,还是对陈老夫子的安排有意见,见楚戈上岸,也是絮絮叨叨说个不停。

    “我省得,去去就回呢。安婶,让我来帮你提。”楚戈知道安婶一片好心,只有苦笑着应了几声,顺手帮安婶提起已经打满的水桶。

    “娘,我们家里的地已经下种了,楚哥或真的有事。我们洗完衣服帮他家把地翻了,等楚哥今天回来兴许赶得上下种呢。”这时安婶旁边一个身子单薄的少女,放下手里的正在石板上捶洗的衣服,看着楚戈,面带笑意说道。

    “那就谢谢苗儿,我回来再教你认字,”楚戈见苗儿帮他解围,打蛇随棍上了。这安苗儿与楚戈青梅竹马,情感甚好。安苗儿虽长于这村野中,生计艰辛,但少女初步养成,二八年华,也是唇红齿白,明眸善睐。她听楚戈颇为无赖的口气,低头抿嘴一笑,也不回应。

    “哎,看你母子不急,我们跟着急死人了。也只能这样了。”安婶摇摇头,一副有些怒其不争的表情,应和着女儿的话,跟着楚戈身后一起回家。

    楚戈家位于沧水岸大约里许的右侧高地,附近除了楚戈三间土房外,周边还有二十多户土房,依山势向阳而建,错落有致。安婶家就在二十步左近,楚戈先帮安婶将提来的水,倒进盛水大桶,才拎上自己水桶回家。

    楚戈自从六岁随父母搬来楚家湾,一直住在当年父母垒起的三间土坯房,房顶茅草每年都有翻新添加两次,但土屋经多年风吹雨淋,墙壁早已坑坑洼洼,左侧靠近杂屋的一边,还有明显的一道水渍。中岭南麓,土质多碎石,粘性不强,不是做土坯墙的好材料。当年楚戈父亲带领族人初来乍到,也只能因陋就简,将就着用。透过栅栏门的缝隙,看见左侧的杂屋略显佝偻的背景,楚戈叫了声:“娘,我回来了。”

    “面饼在板上,快点吃去,今天天气不错,吃完了帮娘一起,去翻一下井湾子的那块地。”楚戈娘年不满四旬,寡居多年,母子二人一直相依为命。多年的操持让这个三旬妇人,显得面容泛黄。但此时正满面笑意,慈爱地看着楚戈。

    “娘,楚林说陈先生找我临时有事,可能今天还得去一趟学堂。安婶和苗儿说一会儿过来帮我们翻地,我快去快回,兴许下午我回来就能把庄稼全种上。”楚戈回里间穿上麻布衣物,又抓着粗面烙饼,边吃边嘟囔着说。做面饼的粗面没有去麸皮,糙杂乱咽,而且为了快速加热,早上烙饼时,也不能用土罐加热,楚戈家寻得一块石板,专门用来烙制食物。粗糙的面饼中,还时不时能吃出砂粒来,但楚戈却毫不在意,依然狼吞虎咽。

    “那你也不要太急,只是又麻烦安婶和苗儿。”楚戈娘一向对这个独子慈爱有加,数年含辛茹苦,也从不在儿子面前露出怨意。楚戈六岁那年,她便省吃俭用,让楚戈进了白草滩陈老夫子的兵训学堂,这也是方圆百里内唯一的识字、训战的基础学堂。常言道,半大小子,吃穷老子。这几年楚戈虽在训学之余,有空闲也能帮家里劳作,但耕作糊口及屋里屋外全靠楚戈娘一手操持,维持生计殊为不易。荒年青黄不接时,还得拉下脸向邻里或娘家求助。娘家本是上游黄石浦一户殷实的风姓人家,而楚氏虽贵为部族酋长后裔,开枝散叶传到楚戈父亲楚忠这一辈,已是极为没落的旁支。因此,风氏下嫁楚忠后,也没享几天福气,反而是在此后不久的那次迁徙中,丈夫要带领众人抵敌、拓荒、开山、辟路,风氏不得不一力承担家中之事。更不用说楚忠牺牲后的十多年孤苦岁月了。

    “娘,等把濮奴赶走,占了沧水平原,我们每顿就可以吃上细面饼了,到时候你也不用这么辛苦。”楚戈看到风氏双鬓早生的华发,出声安慰道。沧水下游,沃野千里,土地平阔。沧水进入平原后缓缓向东南方向流去,与夏洲大陆最大的河流江水汇合,千万年以来,沉积出厚厚的青黑色沃土,是中岭以南水泽间少有的膏腴之地。濮人世代占据这一地区,以适应积水作物的稻米为食,相对富足些。因此,濮人近百年来虽屡屡犯边,也只是在楚人居住地劫掠一番便自行退去。相对沧水平原,濮人对中岭山脉的土地似乎不感兴趣。然而,楚人却在山林间因为生计艰难,常常觊觎沧水平原。

    “为娘只要看到你平平安安长大成人,取一房媳妇生几个娃,就什么都满足了。至于享福的事,这可不是勉强得来的。再说,我们和濮人争夺数百年,双方不知道多少村毁人亡,妻离子散,为了几块土地真就值得吗?你安安心心服事农桑,不要想那些部族的事。当年,你爹不就是放心不下山北的濮人,最终出的意外吗?哎。”提到丈夫,风氏只是一叹,似要欲言又止,岔开话题道。“不说这些,你喝口水,别噎着,到陈先生那里记得功课要做足。不要挂念着家里的事。”

    “我省得,娘亲。对了,娘,再过两个月,我就满十六岁了,我还要编入兵户的。”楚人南迁入中岭的这一支,由于长年与濮人争斗,丁口紧张,凡家有年满十六岁男子必有一丁,参与农闲时的兵训,必要时参与作战。当然,像楚戈这样家中仅有一丁,且是部酋一族烈士后代,是可以免于兵役的。即便编入兵户也可以安排在远离前线的后方做一些运粮的后勤工作。但楚戈多年来,念念不忘父亲之事,一则想着实现父辈遗志,驱逐濮人。二则也想建功立业,实现楚氏沧水这一支崛起的宏愿。他可没想过去后勤运粮,也因此,楚戈除按学堂要求之外,还格外打熬自己的身体。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2860 2861 2862 2863 2864 2865 2866 2867 2868 2869 2870 2871 2872 2873 2874 2875 2876 2877 2878 2879 2880 2881 2882 2883 2884 2885 2886 2887 2888 2889 2890 2891 2892 2893 2894 2895 2896 2897 2898 2899 2900 2901 2902 2903 2904 2905 2906 2907 2908 2909 2910 2911 2912 2913 2914 2915 2916 2917 2918 2919 2920 2921 2922 2923 2924 2925 2926 2927 2928 2929 2930 2931 2932 2933 2934 2935 2936 2937 2938 2939 2940 2941 2942 2943 2944 2945 2946 2947 2948 2949 2950 2951 2952 2953 2954 2955 2956 2957 2958 2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