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卷


------------

第一章 春秋简述

    本书所叙述的,是春秋时代二百七十年间(BC722——BC453)的历史,该段历史始于鲁隐公即位,终于赵魏韩三家分晋。

    人们尽可以用最美好的语言赞美周王朝。周朝是中华文阴之母,中华文阴如果没有经历过两周时代,或许会形成另一种文阴;不但思想、制度和礼仪有所不同,甚至会使用另外的文字、语言和姓氏。

    春秋时代是周王朝从“天下有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到“礼崩乐坏,天下大乱”的过渡时期。诸侯、大夫们一手玉帛、一手利剑,使团和军队穿行于华夏大地。

    列国之间既有频繁的战争,也有难得的和平;繁华的城市朝夕之间被摧毁,但是更多的城市被建立起来。

    地位和势力都不能成为保命的护身符,反而会给位高权重者带来巨大的灾难。公卿大夫横死族灭的情况屡见不鲜;君主成为危险性最高的职业之一。某位国君前一天还在庙堂中发号施令,后一天就可能挺尸在宫廷里或随便什么地方。

    鲁隐公是位不得善终的君主,他的死亡给春秋大戏拉开了悲剧性的序幕。春秋的结局也是悲剧性的:齐国的君位被异姓大夫篡夺;晋国被赵魏韩三家瓜分;吴国干脆被灭掉了;鲁、郑、宋等国家君权旁落。旧的秩序土崩瓦解,新的秩序尚未建立;社会秩序崩塌,动荡而黑暗。

    但是,漫长而繁杂的春秋史总结起来只是在叙述两件事:一、人是怎样活过的;二、地主是怎样炼成的。

    周平王东迁之后,郑国便成为名副其实的华夏新贵。春秋伊始,郑庄公平定了弟弟太叔段发动的叛乱,从此牢牢掌握了国家政权。

    继而,郑国人就把中原搅得昏天黑地:郑国人伐卫、伐宋、伐许、伐戴、伐……,二十几年间鲜有败绩。更有甚者,郑庄公竟敢公然挑战王权,以一国之军击败王师与诸侯联军,使得“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正当郑国渐入佳境、显露出中原霸主的迹象时,郑庄公去世了。之后,郑庄公的儿子们为争夺君位大打出手,三任君主被杀,国家走上了十几年的分裂道路。

    而此时,东方大国齐国却结束了短暂的内乱,齐桓公最终登上君位。郑国人眼睁睁地瞅着齐国一步步迈向霸主的宝座,却苦于深陷内乱的泥潭,无法阻挡齐国人前进的脚步。

    在太行山以西,曲沃武公在去世的前一年终于结束了晋国七十余年的分裂状态:他率领曲沃军攻陷了祖国的都城,占领了君主的宫殿,并把末代冀侯赶下君主宝座,自己坐了上去。

    晋武公的继任者晋献公是位伟大的开拓者,这个战争贩子四处点燃战火;他在有生之年消灭了十数个国家,为晋国称霸华夏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河西的秦国在周平王登基时才由王朝附庸升级为国家。由于西周东迁,河西辽阔的地域出现了巨大的势力真空,秦国不断通过战争手段迅速扩大国土面积,一跃成为西方大国。

    南方的楚君熊通宣布不再承认西周政权并自立为王。随后江汉一带众多的姬姓国家和申国、息国都被楚国被灭掉了,所以当时才流行一句话,叫“江汉诸姬,楚实尽之。”

    郑、陈、蔡、许等国被迫成为楚国的属国,向楚国纳贡。楚国在短时间内就把势力范围延伸到中原地带。

    但是,楚国两次的大规模北扩行动却被华夏诸侯粉碎。第一次是在齐桓公时期,那次是以和平手段解决的;第二次是在

    晋文公时期,晋国动用强大的武力在城濮之战中击败楚国,晋国于是继齐国之后成为华夏第二任霸主。

    从爆发城濮之战那年开始,晋楚两国开始了长达八十年的争霸赛。两国战事不断,规模最大的有两次。

    第一次楚军在邲之战中击败晋军,楚庄王为祖父一雪前耻;后一次晋军又在鄢陵战胜楚军,晋厉公又为父亲报了一箭之仇。

    两国势力此消彼长,但是总体来说晋国稍占上风。这期间齐、秦两国都给晋国制造了不小的麻烦,但是始终无法撼动晋国的霸主地位。

    在晋、楚两个超级大国争霸期间,天下诸侯举行了两次“弭兵大会”。第一次是虎头蛇尾的结局:参会者们口血未干便又开始兵戎相见。第二次的结果却是成效显著的——当时包括霸主们在内的君主大夫们,都对没完没了却毫无成效的战争产生了厌倦情绪。

    随后,吴、越两国的崛起彻底改变了天下格局。作为超级大国的楚国在吴王阖闾发动的战争中不堪一击,最后竟连都城都被敌军攻陷了!此后,吴国又接连击败越国和齐国,并在黄池争霸中压倒晋国,成为天下霸主。

    但是,吴国的最盛之时就是国家衰落的开始。越军趁吴师尽出、国内空虚之际攻陷吴都姑苏,杀死吴太子,将国库劫掠一空,并对国家进行了毁灭性的破坏。吴国从此再也没有恢复元气,国家苟延残喘地活了几年,最终被越国灭亡。

    华夏诸侯举行第二次弭兵大会之后,华夏局面终于安定下来。国与国之间没发生较大的战争,君主们开始抓紧有生之年尽情堕落。

    战争结束了,和平却没有到来;外患消除了,不安分的人们就开始内斗,战场由国外转移到了国内。

    由于土地扩张和兼并活动日益频繁,人口流动性也随之加大,地缘观念开始增强;血缘观念开始变得淡漠,血缘也不再是宗族安全的保证。大量实力雄厚、显赫一时的家族被消灭;大难不死的人却死在了后难里,谁也不敢保证自己能够笑到最后。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公卿之后,沦为皂隶。”胜利的氏族强盛起来,大夫的势力压过了君主。权力的掌控者在春秋初期从天子降到诸侯,现在又从诸侯转移到大夫们的手里。

    春秋末期,齐桓公时期旅居齐国的流亡公子陈(田)完的后人逐步爬到权臣高位;陈氏动用各种手段,把齐国本土的大

    贵族一个个消灭掉,最终篡取了君位。

    晋国六卿之间的斗争是旷日持久的,也是极其惨烈的。智、赵、魏、韩四个氏族消灭了范氏与中行氏,智、魏、韩又围攻赵氏。韩、魏在赵氏即将灭亡之际反攻倒算,反而与赵氏联合灭亡了智氏。

    公元前453年,赵、魏、韩三家分晋,春秋时代宣告结束,战国时代序幕拉开。
------------

第二章 有邰氏兴起

    庄子老先生把中华大地比为北冥,把中华文阴比作北冥中的千里之鲲,把春秋时代和战国初期伟大的思想比作腾飞的大鹏。大鹏扶摇直上九万里,向南飞向真理的海洋(南冥)。

    在撰写春秋这条千里之鲲以前,我先要叙述作为北冥的华夏历史。

    五千年前,在古老的华夏大地上,黄帝部落战胜了炎帝部落,统一了华夏各个部落,形成强大的部落联盟,同时开创了五帝时代。

    按照通说观点,“五帝”指的是“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后四帝是黄帝的直系后裔;舜的继承者禹虽然也延续了黄帝的血统(禹是颛顼之孙),但是禹被他的儿子夏启尊为“夏太王”,因此大禹被后人被划入夏朝,没有进入“诸帝”之列。

    夏朝建立四百七十余年后被商所灭。商人宣称,他们的祖先契是上天的儿子;称帝喾的元妃(正妻)简狄吞了一颗燕子卵,于是感天而孕,便生下了契。

    商朝建立六百三十年后被周所灭。周人宣称,他们的祖先弃也是上天的儿子;又称商人说得不对,帝喾的元妃不是简狄而是姜嫄。说当年姜嫄踏进了巨人的一个脚印,于是感天而孕,便生下了弃。

    如果这些传说都是真实的,那么帝喾家的门风就值得人们浮想联翩了。但是,传说终究是传说,历史上很多伟大的民族和人物都把上天或者神当成自己的祖先,这大概是因为简狄和姜嫄生活的时代还处于母系社会,人们知母不知父;而她们显赫的后代又要为始祖母安排一个崇高的政治地位,于是就把帝喾扯进来了。

    周朝是中华历史上最长的朝代,足有七百九十年之久;周朝最终灭于秦。秦人依然宣称他们的祖先是上天的儿子;但是,他们的始祖母女脩不需要依附于任何一个帝王的配偶身份来抬高自己的地位——因为她本人就是颛顼帝的孙女。

    秦之后是汉。汉的祖先是帝喾的儿子尧。汉人为什么不以帝喾为先祖,却选择了小一辈的尧呢?那是因为刘氏本是祁姓的一支,而祁姓的始祖是尧而非帝喾。

    中华文阴最早的五个朝代都由黄帝的后人统治,炎、黄两家又互为姻亲,这就是我们称华夏民族为“炎黄子孙”的原因。

    周之祖,其先父已不可考(纵然考出来恐怕也就是诸如“姜姬氏”之类的赘婿),其先妣就是传说中的“姜嫄”,是有邰氏家的女子,是帝喾的正妻。

    姜嫄嫁给帝喾后很长时间没有子嗣。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在山林中发现了一个巨人的脚印,于是砰然心动,便将脚尖探入其中,回去之后竟然有了身孕。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5299 15300 15301 15302 15303 15304 15305 15306 15307 15308 15309 15310 15311 15312 15313 15314 15315 15316 15317 15318 15319 15320 15321 15322 15323 15324 15325 15326 15327 15328 15329 15330 15331 15332 15333 15334 15335 15336 15337 15338 15339 15340 15341 15342 15343 15344 15345 15346 15347 15348 15349 15350 15351 15352 15353 15354 15355 15356 15357 15358 15359 15360 15361 15362 15363 15364 15365 15366 15367 15368 15369 15370 15371 15372 15373 15374 15375 15376 15377 15378 15379 15380 15381 15382 15383 15384 15385 15386 15387 15388 15389 15390 15391 15392 15393 15394 15395 15396 15397 15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