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清风不识字(上)

    世上男人,不过三种:白马、种'马与河马。

    白马,是一种勤勉有力量兼具些英气的动物,白马男正是如此,他们占总数的六成,因数量广多,皮相各异,有的顺从温和、有的被动高冷、有的韧劲十足、有的谨慎小心,看似五花八门,其实都是同一类人;种'马,有三成男人是种'马男,他们精力充沛,敢想敢做,敢打敢拼,热烈的欲望致使其活力无穷,擅长钻各种漏洞;剩下来的就是河马男了,虽只一成,总量也并不少,河马这种动物,有三个特征:一是擅潜水,二是貌虽憨厚,实则极有实力,长大后在自然界几无天敌,三是能在不同的时刻展现颇不同的一面,河马男有时温文尔雅,有时勇猛无畏,有时上善若水,有时舍身取义。

    此三种性情,并无高低优劣之别,不过同种人行为相似,大可类比。就拿借钱来说,其本来面目是至少暂且侵占钱财所蕴之力量,此种攻击强的举动正是种'马男的拿手好戏,他们无所顾忌,一往无前,口若悬河,或凭空画饼,或声泪俱下,总能让人慷慨解囊;而白马男总是脸皮薄了点,胆子小了点,怕借了钱后用钱来办的事办不成,怕遭推拒,怕别人瞧不起自己等等;河马男呢,有个臭毛病,好为他人着想,除了先自要喟叹一番时运,多半还会怕连累了他人,就算事情紧要,不得不厚起脸皮、鼓起勇气,临阵时也绝不如种'马男来得那般爽利。

    识人之难,难于上青天,我们自不能以某男找人借过钱,就来断定他是种'马男,毕竟白马男、河马男也有去借钱或者称为融资的时候。本书试着碎片式解读这三种男人的行径,也不过是博君一笑。

    哈,说起借钱,世人的发迹,多从借钱开始,这个故事也从此说起吧。

    十五年前,北方起了战事,天下震动,天公又不作美,江西连年大雨,洪涝后闹起了饥荒。在江西安福县有一座小小的寺院,名叫普济寺,寺内共有九个僧人,为洪涝米少,檀越不来布施,眼看要挨饿了。普济寺老住持年已八旬,因焦急不安而一病不起,他躺在病床上对其他八个和尚道:“徒儿们,为师年老,怕是熬不过去了,你们还年轻,不能白白饿死啊,哪个有法子去募化个大施主,活了大家的命,我就让他替我做了住持。”内中一僧,法名圆怀,四十五六岁,瘦骨嶙峋,本是个种'马性情,虽出了家,本性犹存,最通人情世故,又能说会道,老住持一直有意把住持之位传给他,只是他因幼时家贫,不识字,老住持也是个不识字的,深知做住持不识字的不便,是以踌躇不决。圆怀此时答道:“师父不要烦恼,您还记得邻县的肖举人吗?他是个最仗义好施的,本去了外省做官的,现今因他的母亲离世,在家丁忧,若去募化,必不空手而回,只有一样……”老住持见他吞吞吐吐的,道:“只管说来。”圆怀道:“弟子空手前去,或是化个两三贯钱,或是两三石米,能撑几多日子?北方这场仗,也不知道要打到几时,似肖老爷这种大施主,随随便便化过了缘,去哪再找第二个?弟子有个计较,不如我拿一件寺内拿得出手的东西去,典押在他那里,借个几十两银子回来,待过了荒年,再攒了钱去赎回来就是。”老住持道:“寺内哪有什么好东西!只有祖师亲笔写下的那本经书宝贵,只是那本经书对我等是至宝,官老爷却未必看得上。”圆怀道:“无妨,不过是有了东西好开口。”

    圆怀敢说敢做,果然带着祖师留下的一本《明霞经》,到肖老爷那里典得白银五十两。不久老住持圆寂,圆怀就接任了住持。老住持弥留之际,又懊悔在自己手里失了祖传之物,一再交代圆怀道:“待得年成好了,一定要记得把经书赎取回来。”

    时光如白驹过隙,战难和饥荒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一阵波涛,天下太平后,普济寺的香火渐渐旺盛。肖老爷丁忧期满,去广西做了三年县令,后来新皇登基,他升迁到州府做了几年通判,一因与上司不合,二因是个举人出身,不似进士出身的有前程,遂冷了做官的心,四年前辞了官,又回了分宜县老宅居住。圆怀和尚知道后,就动了赎取经书的念头,奈何他自己又生起病来,恶时卧床不能动,好时也腿麻骨软,走不得远路的,熬了四年,终于大好,虽尚有病容,身子骨倒也轻健了。

    “十五年前借的五十两白银,现今该还多少?”圆怀和尚想了此事许久。这些年在圆怀和尚的精打细算下,普济寺已积攒了一百多两纹银,但和尚想起肖老爷的侠义之风,只带了五十五两银子出了门。“当初没说息钱的事,也没有立文书,我就统共五十五两银来赎,肖老爷多半是会答应的。留些银子做用度总是好的。”抱着如此期望,圆怀和尚寅时出发,巳时初过渡,巳牌末已到分宜县县城。

    来到肖宅前门,只见院门沉寂,大门紧闭,偏门开着,一老一少两个仆人在看门。圆怀和尚上前双手合十道:“阿弥陀佛,贫僧有礼了。”两仆人回了礼。圆怀和尚道:“贫僧普济寺住持圆怀,十多年前受肖老爷恩泽,今日特来答谢肖老爷。请问肖老爷在家吗?”老仆人答道:“师父恐怕是见不到我们老爷了,老爷已经驾鹤仙去三年了。”圆怀和尚吃了一惊,道:“啊!阿弥陀佛,我竟全然不知!”老仆人又道:“上个月才过了三周年。”

    圆怀和尚呆在原地,半天说不出话,一为恩人离开了人世,二为今日的事没了着落,许久才回过神来,带着哭腔对老仆说道:“阿弥陀佛!肖老爷待我普济寺恩重如山,不想这么早就仙逝了,从今而后,我每日早晚给肖老爷诵经念佛……不知府上现在何人当家?”老仆人看了看圆怀沉甸甸的包袱,道:“老爷不在了,自然是夫人管事。”那年轻的仆人插嘴道:“大少爷也管事的。”圆怀道:“劳烦通报一声,就说普济寺住持圆怀求见。”老仆人还待说什么,那年轻的仆人抢道:“大少爷正在后院练武,我去给你通报一声。”说完一溜烟的去了。老仆不满地哼了一声。

    不一会,年轻的仆人回报:“有请!”圆怀和尚跟着他进了门,穿过前庭,来到大堂。一进门,见两个人坐在堂上:左首一人,满腮浓髯,面相极有威严,目光炯炯有神,气闲神定又隐隐有奔马之势,乍看有二十多岁,细看却不过十八九的年纪,圆怀和尚一见,心里不由得叫了一声好,再看右首那人,是个白面书生,不过十五六岁,微带笑意,一副什么事都不放在心上的样子。

    带路的仆人道:“大少爷、二少爷,客人到了。”那浓髯的粗壮少年早站起来,拱手道:“法师驾临,有失远迎。”白面少年也起身行礼,却并不说话。

    浓髯少年正是肖家大公子肖东山,白面少年是二公子肖暖烟。

    圆怀和尚道:“贫僧普济寺住持圆怀,见过两位公子。”肖东山道:“师父不必多礼,请坐!”双方寒暄完毕,分宾主坐定。圆怀和尚道:“肖老居士是我普济寺的大恩人,不想已往生极乐,阿弥陀佛!”肖东山道:“师父说先父是你们的大恩人,恩从何来?”圆怀和尚道:“十五年前闹饥荒,只因无米下锅,贫僧来到府上,也是在这件屋子里,把一本祖师亲笔所写的经书与老爷典得五十两白银,那经书是我普济寺祖传的至宝,却对肖老爷毫无用处,亏得肖老爷侠义心肠,换了别个,哪会同意?恩情就在这里了。我今日来,一是为了吊唁恩人;二是为了归还钱银,我佛门清贫之所,倾尽全寺,只得五十五两白银,且当本利一并归还,还望公子海涵;三则是请公子赐回经书,此书是祖师所传,外人拿着并无益处,于我普济寺却是一件要紧的物件,望公子成全。”

    肖东山听了,哈哈大笑,道:“此事我尽知!师父来的正好,我正要找你呢!”说着,起身在桌边抽出一把刀来。只见白光一闪,刀已出鞘,肖东山提着刀,缓缓走到堂中,真是龙骧虎步,劲力透衣。

    圆怀和尚见他提着白花花的钢刀冲自己走来,心里直发毛。

    好在肖东山走到堂中就站定了,只见他唰唰唰三刀劈向左路,手腕一翻,变劈为刺,前进一步,一个虚劈,又是二刀。肖东山耍毕,收刀问道:“师父,此招使到一半,为何变为直刺,前面三刀定已把人逼到左边,此时直刺,不是明摆着给人喘气之机吗?”

    老和尚定了定神,道:“我并不懂耍刀的事,公子这是问错了人。”

    肖东山道:“《明霞经》既是你祖传的东西,为何半点不懂,这分明是书上所记!莫非此书非你所属?”

    圆怀一听,急得站了起来,道:“此书确是我祖师所传,已有五代,先师与我都不识字,这里面写的什么,半点不知,又不曾给外人看过,并不知道这里记着耍刀的事!只知道这是祖师爷留下的仅有之物,是极等珍贵的!”

    肖东山道:“这么说来,寺院中竟没人懂这招数间的变化了?”

    圆怀道:“是。”

    肖东山连道可惜。

    二公子肖暖烟此时插嘴道:“哥啊,你这痴劲吓着客人了!你看老师父面容,哪里是个练家子?还是说正事吧。”

    肖东山见老和尚果是个弱不禁风的,一笑,道:“师父别急,我无不还之意,只是我最爱习武,书中疑惑之处存在心中久了,见了原主人当然要讨教一二,让师父见笑了,我这就去取书。”说完,快步去了后院。

    不一会,书已取来,原来是一本平淡无奇的册子。圆怀接过经书,翻开一看,书页下边角微卷,中间还有两页脱了线。圆怀翻了几页,看到了自己所做暗记——乃用针蘸了墨汁划得几处细痕,知道这肖大公子是个信人,拿出来的是原物。

    肖东山兀自陪罪道:“是我保管不周,书页都松了。”

    圆怀连道:“不打紧,不打紧。当年肖老爷借我五十两纹银,救了寺内一众老弱和尚的性命,真是天大的恩德。这次我把全寺值钱的东西都换了银子,只得五十五两,作为本息还给府上。”说着,取下肩上的包袱,递给肖东山。

    肖东山接过银子,并不打开看,递给肖暖烟,道:“二娘的生日快到了,难免有些开销,你拿去交给二娘。”肖暖烟拿了银子,往后去了。原来肖东山生母早亡,他爹娶了新妻,生下了肖暖烟这个弟弟。

    圆怀和尚得了书,辞了肖东山,欢天喜地的出了肖宅。肖家公子没有留他吃斋饭,他就在街道拐角处的石墩上坐了一坐,吃了随身带的干粮,喝了点水,再不停留,出了县城。

    世间的路,归程一向比去时快。圆怀和尚少背了五十五两银子,心情又愉悦,一个时辰已到渡口。此时清风徐来,凉凉爽爽。

    普济寺和分宜县县城之间有一片湖泊,以往都是一个艄公领一页扁舟在此渡人。现今国泰民安,百姓渐渐富裕,湖泊两边的交易日益频繁,来往过渡的人也多起来。艄公年迈力衰,就让儿子接了班,他拿出几十年的积蓄,给儿子买了艘大船,一次能运数人过河。

    圆怀到时,已有俩汉子在此候船,一人精瘦黑脸,一人憨厚敦实。黑瘦的穿灰色直裰,挎一口腰刀,衣鞋颇整洁,憨厚的却是普通庄稼人打扮,裤子上沾满了泥尘。从姿态来看,这两人应是同伴。两人打量了圆怀一下,并不说话。

    不久,湖上一声口哨,一顶白篷船飞也似的来了。船夫大叫:“各位客官久等了!过渡一人十文,下船再给钱!满三人就走!过渡一人十文,下船再给钱!满三人就走!”

    说话间已靠了岸,船夫收了桨,用竹篙把船稳住,跳上岸来。两个汉子也不谦让,一脚就上了船,坐到了蓬里。船夫上岸解了个手,见老和尚也已上船坐好,正要解绳开船,远处有人大喊道:“等等,等等,我要过渡!”

    只见一个锦衣公子大踏步而来,他长袍带风,一转眼已到船前。“哎啊,等等我,哈啊,来的正是时候!”锦衣公子边说边上了船,只见他脚似不着地,像一片落叶落在船上一样,船晃都不晃。船里的两个汉子见状对视了一眼。

    圆怀坐在船头,一见这位公子,心里大赞:“好个俊俏的相公!我活了六十多岁第一次见这般俊俏的人儿。”细看其衣装,头戴纶巾,身着蓝色锦袍,脚踩一双黑色绸面方头靴,鞋口嵌以金线,他身形修长挺拔,背后背一把长剑,剑穗飘飘,端的是玉树临风,神采飞扬。

    锦衣公子把众人一打量,在船头老和尚身边坐下。船夫大叫:“各位客官坐稳了,走!”用竹篙一撑,船离了岸缓缓往湖心而去。锦衣公子随水声吟道:“船缓进,水平流,一茎竹篙剔船尾,两幅青幕幅船头!”其他四人也听不懂,没人搭他的讪。

    行到湖中,锦衣公子见众人都不言语,对圆怀道:“师父面带喜色,必有好事,何不说出来让我等也沾沾喜气。”圆怀道:“阿弥陀佛,出家人能有什么喜!只是遇到贵人,解了我多年的一个心结。”就把事情的来由一一说了,讲到去肖家讨书的事情,说起肖大公子拿出刀来,众人知道必有缘故,都竖起了耳朵,再说到肖大公子讲书上的刀法,众人心里都是一动。

    那公子听到此处,连连摆手,大声道:“师父出言欺人太甚!欺我等不谙世事,这世上哪有什么书值这许多银子的!既这么值钱,岂有归还之理,既有归还的,哪有收这么低的利钱的!荒唐,荒唐,师父欺我。”

    那俩汉子不知何时已从蓬里移到船头,那黑瘦汉子也道:“和尚是说笑的,拿我等作耍呢!”

    圆怀急红了脸,合十道:“阿弥陀佛,出家人不打诳语。这是千真万确的事,肖家父子高义,贫僧回寺后一定天天给两位恩人念佛。”

    黑瘦汉子道:“不信不信,除非老师父把书拿出来一观,方知真假。”

    圆怀此时后悔起来,怪自己多嘴,闭目只管念阿弥陀佛。

    庄稼汉子这时突然叫道:“好贼和尚!看你年纪不轻,竟做出这等事来!脸红彤彤的,定是犯了清规,偷吃了酒,吃多了这等胡说八道哄我们老实人……说不定还偷了东西,不然出家人哪来钱买酒!”

    圆怀急了,解开包袱,拿出那本《明霞经》一晃,道:“说了是千真万确的事,喏,书在这。”只见书本陈旧,边角因翻多了而微微卷起,“明霞经”三个隶体大字清清楚楚写在封皮。

    黑瘦汉子道:“翻开看看才知真假。”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835 1836 1837 1838 1839 1840 1841 1842 1843 1844 1845 1846 1847 1848 1849 1850 1851 1852 1853 1854 1855 1856 1857 1858 1859 1860 1861 1862 1863 1864 1865 1866 1867 1868 1869 1870 1871 1872 1873 1874 1875 1876 1877 1878 1879 1880 1881 1882 1883 1884 1885 1886 1887 1888 1889 1890 1891 1892 1893 1894 1895 1896 1897 1898 1899 1900 1901 1902 1903 1904 1905 1906 1907 1908 1909 1910 1911 1912 1913 1914 1915 1916 1917 1918 1919 1920 1921 1922 1923 1924 1925 1926 1927 1928 1929 1930 1931 1932 1933 1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