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
第一章 序言
第一章 序言
我们谈起宋朝,总会想起的是屈辱,软弱,偏安和奢靡。宋总是跟弱的字眼联系在一起。
可宋朝真的是这样的吗?他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
翻开宋史,满眼的都是仁义道德,中国人汉唐时期的勇武骨气不复存在,真正的汉唐风度埋葬在儒家的理学之下。我们总会谈起汉朝,明朝那些伟大的民族英雄,戚继光,霍去病,郑成功等等,一个个伟大的民族英雄。甚至南宋都有着岳飞,张俊这些人,北宋却让我们想不到一个名字,这是为什么呢?其实不是没有,而是被理学家们掩盖了,大儒被大书特书,那些抗击外族侵略的名将们,在书中连一个列传都找不到,我们甚至连他们的姓名都在宋史中找不到,只能在其他的一些野史中的只言片语体会宋朝名将的风采。
正是有着理学家犀利的笔法,让我们只知苏轼,不知韩琦:只知包拯,不知狄青:只知曾巩,不知曹彬:只知司马光、欧阳修,不知杨延昭、李继隆。甚至我们提起辛弃疾、范仲淹,想起的也是他们“醉里挑灯看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文采,却忘了他们也都是一代名将啊。
宋朝从不缺名将,他们是心弱了。
宋朝也有着另一面,文人的天堂,士大夫的天下。翻开宋史,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三苏,李清照,柳永等等。宋朝的文人犹如满天的繁星,不可胜数。
每当我合上宋史,我就在想啊,宋朝就这样结束了,赵匡胤,寇准,赵普,包拯,狄青,范仲淹,王安石,岳飞,吴玠,韩世忠,文天祥,当这一个个人名的成为了历史,华夏子孙永远不会忘了他们,我们感叹宋朝的繁华,也悲叹宋室的软弱。
始于黄袍加身,终于浩然正气。
最后,由我日记上的一段话结尾
宋朝
一场大戏,由黄袍加身开始
一段往事,由崖山之役结束
手中权柄,消失在杯酒释兵权
盛世繁华,凝固在清明上河图
------------
第二章 离家出走
我们要讲宋史,还要从一个离家出走的少年开始讲起。
这个少年是谁啊,咱都知道,赵匡胤。赵匡胤离家出走的时候多大了,二十一。不仅有了妻子儿女,而且是长了一副好相貌,还有一身的好武艺。
赵匡胤的前二十一年,平淡无奇,起码是史书上没有任何的记载。唯一的一件事就是赵匡胤曾经驯马,被烈马从身上甩下来了,脑袋撞石墩上头了,别人都以为他死定了,没想到赵匡胤一下子就从地上蹦起来了,又重新跳到马背上把马给驯服了,这铁头功也是练得相当可以了。一些迷信人士对此是大书特书,认为赵匡胤是金甲战神转世,刀枪不入。咱也不知道,也不好妄加评论。
在某些史料上你还能见到这样的话,说赵匡胤出生啊有五彩神光,香味扑鼻,是色香味俱全。并且赵匡胤他妈在赵匡胤出生之前就做梦,梦见太阳钻到赵匡胤他妈的肚子里去了。说实话,咱翻开史料啊,几乎所有古代开国的帝王出生时候都有所为的异象,像是努尔哈赤有大雕护身,刘邦出生紫气缭绕,不是龙来了就是凤来了。咱现在都知道这是封建迷信,都是瞎扯淡,可古代的老百姓信啊,这往往就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赵匡胤他的前二十一年,身为一个军营里长大的孩子,就这么点事,赵匡胤他小时候有多乖咱就可想而知了。咱现在拍电视剧啊,一般都从小孩子时期开始演,像什么《少帅》啊,前几集都是演小孩子的时候怎么样怎么样。我估计拍赵匡胤,十分钟赵匡胤的儿童时代就演完了。接着就是大演员上来就行了。
至于赵匡胤为什么离家出走,大部分史书的都记录赵匡胤是天生英才,闯荡江湖去了。实际上是什么呢,赵匡胤家里面养不活他了,赵匡胤出去讨生活去了。
有点人就说了,不对呀,赵匡胤他家里不是当官的么,对,没错,赵匡胤家里是当官的。但他所处的是什么时候,五代十国啊,你问问皇上家里有余粮吗?跟别说赵匡胤一小官了。你翻开史书瞅一瞅,五代十国人吃人,战火遍布,连皇帝都不敢说自己吃的饱饭,而赵匡胤他家足足养了赵匡胤二十一年,直到二十一岁,赵匡胤才被迫出去讨生活,这真的可以说赵匡胤他家里还是挺富裕的了。
赵匡胤他家里真的算是有一点势力,赵匡胤他父亲是后唐李存勖时期的一个禁军头领,他祖上两代都在不同的势力担任不同的官职,太爷爷和爷爷也都是唐朝晚期不同藩镇的属官,在开封城内属于是有头有脸的人物。
为了咱更好的了解赵匡胤这个人,咱们就得不得不说说一个人,谁啊,终结者朱温。咱要说朱温,就还得说一个人,黄巢。就是我花杀后百花杀的内个。
唐朝末期,黄巢起义,黄巢成功以后任用宦官制衡手下的诸位将领。朱温十分厌烦宦官。朱温宋州砀山(今安徽砀山县)人,唐僖宗赐名朱全忠,说实话这名字对于朱温来说就是骂他呢。
黄巢当皇帝之后任用宦官。朱温不断劝谏黄巢诛灭宦官。黄巢不听,朱温发动了兵变,击败了黄巢。并且联合丞相逼宫让宦官丢了一个更重要的身体部位。并且推举了唐朝的后人恢复皇位。公元904年,朱温挟持唐昭宗迁都洛阳,之后不久杀害唐昭宗,复立唐哀宗。公元907年,朱温逼迫唐哀宗退位,改国号为梁,是为梁太祖,定都开封。唐朝终于从政治意识和实际上都灭亡了,共290年。
朱温在击败黄巢的时候任用了一位沙陀将领李克用。两人在击败黄巢之后朱温宴请李克用,李克用在宴会上喝多了,说朱温打仗不行。酒鬼的话咱都知道嘛。
事实证明,当两个习惯舞刀能枪的酒鬼决不能一起喝酒,朱温那天狠狠的说了两个字“关门,放狗”俩人一场火并,李克用杀出重围,但他随身的几员爱将和亲卫全搭的里面了,从此两个人就结下了梁子。
之后朱温彻底击败了黄巢,东征西讨,成为了一大霸主,成为了董卓、曹操、袁绍的结合体,中原地区最强大的军阀。
之后唐朝宰相希望黄巢进京救驾,朱温率兵进了长安,丝毫没管皇上,直接冲进宫里杀了所以的死太监,其中还有两个无比倒霉的禁军将领,原因是他们没长胡子。从此,当政一百多年无比强大的唐末宦官集团,彻底完了。
然后朱温又下令拆毁长安城墙,从此辉煌无比的长安城彻底的被毁了,之后再没当过中原王朝的首都。而长安的平民,遭到了无比沉重的洗劫,哀鸿遍野。
从此朱温却是好运连连,一路扶摇直上,直到成为了后梁的皇帝。后面的故事,我们下回再说。
------------
第三章 燕云大变
朱温建立后梁,唐朝彻底灭亡了,当然,不是所有人都听从朱温的,各地的节度使纷纷写信大骂朱温,你个乱臣贼子怎么着怎么着的。然后各地的节度使纷纷自立为王,一时间南唐、吴越、南楚、前蜀、后蜀十余个小国纷纷自立,朱温正式拉开了五代十国的序幕。
朱温当了六年的皇帝,死前的前一年还屠城。他的儿子一刀把他给剁了。十一年后记忆力很好的李克用的儿子李存勖奇袭开封,这开封的主人又变成唐了,只不过这叫后唐。这之前北方的几个小国,像北齐之类的,被李存勖都击败了,算上他们,是十一国,不算他们,是十国。
李詞源继任当上皇帝之后,每天都在祈祷,祈祷什么呢,咱们翻译过来就是,天呀,地呀,我就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番种土包子,快降下来一个圣人来代替我治理国家吧。他不知道的是,他的祈祷真的起作用了,在离他不远处的开封城里,出生了一个小男孩,他叫赵匡胤。
李詞源不喜好打仗,每天就等着圣人从天而降,整整八年后唐无战事,国家年年丰收,是为明宗之治。赵匡胤也由此可以吃的饱饭了。
不久,李嗣源死了。李从厚继位,结果李从厚想让李从珂搬个家,想让他从凤阳搬到太原去,官职不变,按理说,平级之间调动,管辖的地方还更大更好了,怎么看都是一件美事。李从厚这是向着自家人啊,可没想到,李从珂突然抓狂,直接发兵杀进开封城,李从厚岂是身经百战的李从珂的对手,被彻底击败,李从厚也被杀。李从珂继位。
神奇的是,身为禁军统领的赵匡胤他爹不但没死,还在李从珂手下接着做禁军统领。可见赵匡胤他爹一定没尽到本职工作。
李从珂为什么要反?是他真疯了吗?当然不是,李从珂非常清醒,在五代十国时期,要让节度使搬家,潜台词就是皇帝要杀节度使,等节度使离开大本营,半路上皇帝一道圣旨下来,节度使人头落地。李从珂清楚里面的道道,与其让皇帝整死,还不如我自己起兵反了,明刀明枪干一架,反正都是个死。这就是李从珂的想法。可怜李从厚就这么让李从珂宰了。
赵匡胤不知道的是,在这个过程中还发生了一件事。还是件日后让他无比头疼的大事,也是他子子孙孙都头痛的大事。这个事就发生在北方的一位节度使身上,谁呢?石敬瑭。怎么回事呢,李从珂犯了个跟他前任一样的错误,他想让石敬瑭搬家,然后石敬瑭就抓狂了。当然,石敬瑭不能立即反了。为什么?他跟李从珂不一样,李从珂打得过李从厚,他可打不过李从珂。然后哇,他就想了个“好办法”,搬救兵,找谁啊,辽国人。
然后的事,大家都知道了,石敬瑭割让了领土,割让了中国人的领土,救他石敬瑭的小命,从此,中国人丢失了北方最重要的一条生命线,只能被动防守。
最重要的是,被称为中原王朝生命保障的万里长城失去了他本来的功能,因为敌人已经越过了万里长城。从此,从次,北京到开封是一马平川无险可守。造成了北宋被动挨打的局面。而北宋如想反击,只等仰着头进攻燕云十六州。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178
1179
1180
1181
1182
1183
1184
1185
1186
1187
1188
1189
1190
1191
1192
1193
1194
1195
1196
1197
1198
1199
1200
1201
1202
1203
1204
1205
1206
1207
1208
1209
1210
1211
1212
1213
1214
1215
1216
1217
1218
1219
1220
1221
1222
1223
1224
1225
1226
1227
1228
1229
1230
1231
1232
1233
1234
1235
1236
1237
1238
1239
1240
1241
1242
1243
1244
1245
1246
1247
1248
1249
1250
1251
1252
1253
1254
1255
1256
1257
1258
1259
1260
1261
1262
1263
1264
1265
1266
1267
1268
1269
1270
1271
1272
1273
1274
1275
1276
1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