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卷:潜龙在渊 第一章:序章

    太古之初,鸿蒙未开,宇宙间只有一片混沌虚空,没有时间也没有空间。在这一片虚空中,也不知过了几千万年,从混沌中诞生了一个最初的生灵,他就是盘古大神。

    “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

    盘古大神一怒生神力,他一斧子劈开了混沌,混沌之气一分为二,清气上升为天,浊气下沉为地,自此天地开辟,元气蒙鸿,启阴感阳。

    盘古担心天地重新陷入混沌,他顶天立地矗立了一万八千年之久。一万八千年后,盘古神力耗尽,身死道消。

    世间万物皆始于盘古,盘古死后化身万物,头为四岳,目为日月,血脉为江海,毛发为草木,气为风,声为雷。

    盘古开天辟地后,天地间灵气氤氲浓厚,诞生了诸般神灵。有上古大神女娲,捏土造人,炼石补天,是为护佑凡人之祖神。

    凡人和万千生灵虽然生生不息,却也饱受天灾人祸之苦,骤雨山洪、干旱瘟疫、兵戈战事无一不令凡间哀鸿遍野。因此修仙练道盛行于世,不论是芸芸众生还是草木精怪,都想汲取天地灵气锻造己身,叩天门得长生。

    久而久之,天地间的灵气越来越稀薄,被盘古用浩瀚神力压在九幽之下的浊气隐隐有升腾肆虐的迹象。

    浊气被凡间修仙练道之人称为“冥界死息”,一旦浊气从九幽之下破土而出,凡间将重新化为一片虚空混沌,天地间的万千生灵也将不复存在。

    在万里河山摇摇欲坠之时,鸿玄宗开山祖师夜鸿天尊得上古大神伏羲点悟,联手栖霞寺住持无相禅师,奔赴极北之地不周山寻找烛龙的踪迹。

    衔烛而行,以照幽冥,日安不到,烛龙何照?

    烛龙亦名“烛九阴”,意为烛照九幽。烛龙是万龙之祖,也是镇守九幽冥界的冥神。盘古在濒死之际,曾意识到冥界死息埋下的巨大隐患,故用最后一根筋脉化为烛九阴,在不周山镇压幽冥之气。

    奈何烛龙在苦守冥界入口三万年后动了凡心,总忍不住开个小差,偷偷溜到凡间潇洒快活。随着凡间灵气日渐稀薄,再加上烛龙心猿意马,不周山下的冥界死息蠢蠢欲动,几乎要破土而出。

    鸿玄宗的夜鸿天尊和栖霞寺的无相禅师被誉为道祖、佛首,可他俩终究是凡人之躯,怎能跟盘古血脉烛龙一较高下?

    夜鸿天尊和无相禅师在不周山下跟烛龙鏖战两天一夜,就在两人即将油尽灯枯之时,伏羲大神现出元神,将烛龙魂魄抽出肉身,用其长达千里的赤红龙身紧紧覆盖住不周山,并将其魂魄打入九幽深渊永世不见天日。

    只有烛龙的血肉才能镇压住冥界死息,只有封印烛龙魂魄才能让凡间万千生灵得以存续。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上至帝王下至蝼蚁,在上苍眼中皆为刍狗。伏羲大神虽然力挽狂澜,却自认为有违天道,他封印烛龙的确救下了凡间万千生灵,可对烛龙来说却有些不公平!

    为了救出烛龙,龙族在四大龙王的带领下跟道、佛两派展开了极为惨烈的激战。

    龙乃万兽至尊,妖族历来以龙族为首。龙族挑起战事后,久居西北蛮荒之地的妖族纷纷追随龙族涌向战场,一时间妖风四起,魑魅魍魉横行于世,弱小的凡人无力抵抗,西北边陲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此时中原正值战国争霸时期,为了拦下数以百万计的妖族,七国不约而同地调转矛头,纷纷派出精锐大军在西凉三州跟妖族血战。最终以战死八十余万士卒为代价,七国终于将茹毛饮血的妖族赶回了西北蛮荒之地。

    道、佛两派担心龙族卷土重来,为了永绝后患,他们对龙族赶尽杀绝,四大龙王和龙子龙孙接连被中原高手诛杀。这场长达十二年之久,波及人族、妖族、龙族三族的大战,被称为“猎龙之战”。

    “猎龙之战”爆发后,七国中周国出兵最少,损伤最少,十二年间一直在暗中养精蓄锐。“猎龙之战”后,周国趁其他六国犹在喘息时横扫中原,用十年时间吞并吴、越、楚、齐、赵、魏,一举平定中原,并在洛阳建都,定国号为“北周”。

    北周一统江山后推行儒教,以忠孝治理天下,经过楚烈、楚行云两代帝王数十年如一日的励精图治,如今四海升平,国泰民安。

    如今北周境内,修仙练道之人犹如过江之鲫,加之神州浩土藏龙卧虎,故而北周宗派林立,能人异士极多。

    自从夜鸿天尊一人一剑扫尽中原魔气之后,江湖正道大昌,道家以鸿玄宗、沧溟宫、龙虎山为首,佛家以栖霞寺、无禅寺为尊。

    咱们的故事,就从鸿玄宗七名下山游历江湖的弟子说起。
------------

第一卷:潜龙在渊 第二章:山雨欲来风满楼

    文阳城外三十里,茫茫群山完全被笼罩在深沉的夜幕之下,荒野中万籁俱寂。此夜星月无光,半空中乌云密布。唯独山脚下的竹泉林中有一堆正在熊熊燃烧的篝火,才微微驱散了秋夜的几分寒凉。

    竹泉林中有一座略显破败的“千鹤亭”,边角处挂着几张蛛网,此刻有一堆篝火在亭中不断跳动,宛如从夜空摇落的精灵。木柴燃烧时发出的噼啪声,在夜色中显得格外清脆。

    一位剑眉星目,身穿银白长衫的英俊少年坐在篝火旁边,他那白皙瘦削的面庞中透着一股难言的清朗。

    竹泉林的名气很大,千鹤亭的名气更大。

    “千鹤亭”,仅凭这个名字就能体会到几分缭绕的仙气。这竹泉林原本是文阳城外一片籍籍无名的小竹林,位置虽然说不上偏僻却也不甚显眼,林中有几处从地下喷涌而出的泉水蜿蜒成河,河边翠竹四季常青,修长挺拔,但林中并无奇光异景,故而鲜有人知。

    可在两年以前,竹泉林突然灵气氤氲,傲雪凌霜的青竹在严寒中一夜开花,吸引了文阳城中的许多文人骚客前来揽胜探幽。

    眼见天生异象,各位学富五车饱读诗书的士子们众说纷纭,有位书生说此地有圣人得道,也有位私塾先生说这不过是因为年景异常而出现的奇景而已。

    就在众人各持己见时,有个姓王的老秀才称竹泉林中的泉眼连接东海,东海中有异兽得道,产生的灵气随波而来,这才氤氲了竹泉林。这位王老秀才其貌不扬,年近六旬也没过得了乡试,白发苍苍却也依然只是个童生。

    正当众位士子对王老秀才的说辞嗤之以鼻时,竹泉林中异象再生。

    青竹开花后的第三天,有千百只仙鹤自东方飞来,降在竹泉林中,嬉戏飞舞,引颈鸣唳,蔚为壮观。

    王老秀才喜极而泣,当即作了一句七言诗:“鹤鸣九皋声闻野,竹尽三山花凌寒。”

    就这样,昔日无人知晓的偏僻竹林一下就成了闻名天下的人间仙境,这其中自然少不了文阳太守宋业的推波助澜。

    宋业出身商贾世家,别人只看到了千鹤飞舞的旖旎美景,他却看出了其中财源滚滚的门道。上千只仙鹤飞临竹泉林后没多久,宋业就在竹林中挑选了一个地势较高、适宜观景临摹的位置,开始着手修建一座“千鹤亭”。

    “千鹤亭”落成之后,宋业又重金请来北周大书法家张牧之,在千鹤亭两侧写下了王老秀才的那句七言诗。自此,竹泉林、千鹤亭声名鹊起,各地游客犹如过江之鲫,绵绵不绝,而王老秀才的诗文也水涨船高,千金难求。

    传闻北周皇帝楚行云在微服出巡时还专门游览过竹泉林,只为一睹那千鹤飞舞的奇景。

    宋业修建的“千鹤亭”计时收费,仅仅半个时辰就需要十两白银。普通百姓可付不起这个价钱,对他们来说,花十两白银在千鹤亭中赏景远不及买上几缸大米、盖上一间大瓦房来得实惠。

    十两白银对有些人来说能救命,可对有些人来说就是九牛一毛。游客中不乏北周十三州各大豪门世阀的权贵子弟,他们大多会甩下百两黄金包下整个千鹤亭,在亭中吟诗作画,酌酒品茗,偷得浮生半日闲。

    依靠这座誉满天下的“千鹤亭”,文阳太守宋业赚了个盆满钵满,半夜都能笑醒。他建造这“千鹤亭”,前前后后不过才用了五十两黄金左右,其中三十两黄金还是大书法家张牧之的墨宝费用。

    越是容易得到的东西,也就越容易失去。竹泉林中的灵气能引来仙鹤,同样也能引来妖兽。

    大约三个月以前,一条不知哪里来的巨蟒突然出现在竹泉林中,它不仅吞食仙鹤,还吞噬游客。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877 1878 1879 1880 1881 1882 1883 1884 1885 1886 1887 1888 1889 1890 1891 1892 1893 1894 1895 1896 1897 1898 1899 1900 1901 1902 1903 1904 1905 1906 1907 1908 1909 1910 1911 1912 1913 1914 1915 1916 1917 1918 1919 1920 1921 1922 1923 1924 1925 1926 1927 1928 1929 1930 1931 1932 1933 1934 1935 1936 1937 1938 1939 1940 1941 1942 1943 1944 1945 1946 1947 1948 1949 1950 1951 1952 1953 1954 1955 1956 1957 1958 1959 1960 1961 1962 1963 1964 1965 1966 1967 1968 1969 1970 1971 1972 1973 1974 1975 1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