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品正文卷


------------

第一章 序

    上古时期,混沌未开。没有天地,没有日月星辰,没有江河湖海,没有鱼虫鸟兽,更没有人类。在这混沌中央,有一浑圆之物,孕有一龙首蛇身盘古巨人沉睡其中。忽一日,巨人醒来,闷燥难耐,遂将此混沌劈开。清气上升化为天,浊气下沉化为地。天每天长长一尺,地每天加厚一尺,而这巨人顶天立地随之增长一尺。

    一万八千年后,天极高、地极厚,然而这天地之间除了上有天、下有地之外,天上无日月星辰、地上更别无一物。盘古感概世间荒凉,遂决定以已身为世间添加万物诸象,一日,盘古倒地不起。左眼化为太阳,右眼化为月亮,两眼之泪化为星辰,汗珠化为湖泊,血液化为江河,毛发化为草原和森林,气体化为云雾,声音化为雷鸣,牙齿、骨骼、骨髓化为矿藏,头部化为泰山,脚化为华山,左臂化为衡山,右臂化为恒山,腹部化为嵩山。从此便有了最初的世界。

    然,盘古的元神分三变化为清气上升而成三清,是为元始天尊、灵宝道君、太上老君。精气下沉,化为女娲娘娘和伏羲大帝。女娲娘娘和伏羲大帝皆为人首蛇身,乃是人之初祖也。上文讲到了盘古开劈天地,然而天地之间却无生机。女娲娘娘便日造生灵七十样,大地初现生机。

    而天地之间,只有女娲和伏羲兄妹二人,相议结为夫妻却自觉羞耻。女娲娘娘便用黄土仿照自己和伏羲的样子造出男女(作者注:女娲娘娘当初创造之人是为皇贵,数量极少。初行于天地之间,后隐匿昆仑、祁连、蓬莱之间,修身养性,飞升成仙。),然而大地苍茫,造人速度又慢。遂用藤条粘满泥浆挥舞抛洒,泥浆落地,即成人形。而黄泥捏造之人,便是后来的皇族贵戚,泥浆化人,则为百姓平民。从此,大地之上生机勃勃。女娲娘娘创出婚嫁之礼,教人类自我作媒,从而使人类自我造人、传宗接代。

    之后,便有了人类的繁衍。三皇五帝振兴华夏。而我们就单表五帝之“舜”帝之一支。舜帝姓姚,名重华,字都君。重华是颛顼的六世孙,自五世起便为平民。重华从小便受父母异弟迫害,屡经磨难。然而,他却谦让待人、品德高尚,所以威望日渐。后来,尧年事已高,欲选继承人,天下一致推举舜,于是,尧分别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让九名男子侍奉于舜的左右,以观其德;又让舜职掌五典、管理百官、负责迎宾礼仪,以观其能。皆治,乃命舜摄行政务。之后便是天下清平,民众安乐。后去世于南巡途中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山。

    舜帝姚重华裔孙陈胡公“妫满”,以先祖封地为氏。周武王将长女太姬嫁给妫满,备以三恪,奉祀虞舜。于株野建立陈国,史称陈胡公,后迁都于宛丘(淮阳),子孙以国为姓的,即成为陈姓的由来。中国有“陈氏遍天下,淮阳是老家”的说法。陈姓是中国第五大姓,陈氏后人世界约有九千余万人。而舜帝后裔他姓之人共约三亿余人。

    陈胡公死后,其子陈申公继位。于大典之际立下弘愿:“陈氏后人,天下清平则为王为臣,忠心护国。战乱纷争则起兵平荡,安泽天下。文能辅国,武能定国,为民忠孝两齐全。”

    其余不再多表,先表陈氏古今人物。春秋时齐国大夫陈完、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陈余、西汉曲逆侯陈平、西汉关内侯陈汤、西汉嘉威侯陈遵、东汉司法官陈宠、东汉太傅陈蕃、东汉太丘长陈寔、汉末曹操管下司空军谋祭酒陈琳、三国时魏将领陈登、陈群、西晋著名史学家陈寿(著三国志)、西晋史学家陈寿、十六国凉王陈安、南朝梁将领陈庆之,陈伯之、南朝陈国创建者陈霸先、隋朝将领陈稜、唐高宗时农民起义女首领陈硕真、唐朝文学家陈子昂、唐朝将领陈玄礼、唐朝陈禕法号玄奘、唐文学家陈鸿、唐朝诗人陈陶、北宋扶摇子陈抟、北宋直史馆兼崇文院检讨陈彭年、北宋诗人陈师道、北宋太学生陈东、南宋诗人陈与义、南宋吏部员外郎陈傅良、南宋右丞相兼枢密使陈宜中、南宋思想家陈亮、南宋哲学家陈淳、南宋藏书家陈振孙、南宋医学家陈自明、南宋画家陈居中、南宋词人陈人杰、南宋诗人陈碧娘、元初抗元首领陈吊眼、元末大汉政权建立者陈友谅、元末明初诗人陈亮、明朝外交家陈诚、明朝学者陈献章、明朝散曲家陈铎、明朝画家陈道复、明朝学者陈建、明朝音韵学家陈第、明朝戏曲作家陈与郊、明朝史学家陈邦瞻、明朝医学家陈实功、明朝文学家陈继儒、明朝将领陈永福、抗清义军首领陈明遇、明末清初画家陈洪绶、明末清初陈圆圆、明末清初散文家陈贞慧、明清之际思想家陈确、郑成功谋士东宁总制使陈永华、南明抗清将领陈子龙、明末清初小说家陈忱、明末清初武术家陈王廷、清朝文学家陈维崧、清朝诗人陈恭尹、清朝水利家陈潢、清朝湖广总督陈宏谋、清朝文学家陈端生、清朝医学家陈修园、清朝篆刻家陈豫钟,陈鸿寿、清朝经学家陈寿祺、清朝诗人陈文述、清朝将领陈化成、清朝文学家陈沆、清朝抗英将领陈连升、清朝经学家陈奂,陈立,陈乔枞、清朝国学大师陈寅恪、清朝学者陈澧、清末金石学家翰林院编修陈介祺、清末天地会首领“平浔王”陈开、太平天国将领陈得才,陈玉成,陈坤书、清朝将领陈湜、清末资本家陈启沅、清末上海小刀会首领陈亚林、清朝维新派陈宝箴、清末军机处章京陈炽、清末民主革命的先驱者陈天华、清末捻军首领陈大喜、民族英雄陈真。当代十大元帅之一的陈毅、115师代师长陈珖将军、一二○师三五九旅七一七团二营营长陈文彬等等等等。
------------

第二章 大喜公园

    2020年,秋。平舆县,城西,大喜公园,门口。

    “骆杰,平舆的公园大多以人物名字来命名的。像陈蕃公园、太任公园、奚仲公园我都知道。这大喜公园是什么来头?”张默天:“大喜是谁?”

    “你在平舆县呆了也有五六年,算是平舆街上的老油条了,这个都不知道?”我嘲笑道:“先不讲大喜是谁,你看看那雕像的三个人,一个像不像冯老农?一个像不像我?中间的那个头领像不像杨可行?”

    “嘿,刚开始没在意,经你这一说,倒还真挺像!”

    “那是,闲了给你慢慢讲讲里面的事情。走,找个馆子,先把大喜是谁给你讲清楚喽!”我笑道。

    大喜公园,是以陈大喜命名的公园。如同陈蕃公园是以陈蕃命名的一样。大喜公园门口的雕像上的三个人。分别是陈大喜、陈文(陈大喜弟弟)、骆杰(外号老驼子)。这陈大喜,出生于1829年,也就是道光九年。表字泰和,汝阳县(现在的汝南县)平舆街陈家寨人(现在叫老围子村)。小时候读过书,稍大了一点儿拜江湖艺人“老泰山”为师,学些江湖枪棒,在河南省和安徽省的交界府县卖艺为生。

    讲到此处,暂且放下不表。下面要先讲一下另外的两伙儿人。这两伙儿人改变了陈大喜,甚至半个中国的命运。

    第一伙儿人:中国南方广东省花县的洪秀全,多次科举落地后,1844年(道光二十三年)与冯云山、洪仁玕几人研究学习基督教,取其教义,自创“拜上帝教”,并四处传教,广纳会众。1847年,广东省花县官禄布村学堂内,时任塾师的洪秀全用了两年多的时间终于把:《原道觉世训》、《原道醒世训》、《原道救世歌》三篇文章写完,从而奠定了“拜上帝教”理论基础。1850年,洪秀全发布营令,令数万会众到广西金国村集结。同年底与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等人在广西金田村发动反抗满清朝廷的武装起义,先以“太平”为号,后建国号太平天囯,起义军称太平军,亦自称“天军”、“圣兵”。由此,拉开长达19年“太平天国起义”帷幕。

    由于清朝推行剃发易服,而太平天囯的起义军则不剃发、不结辫,以披头散发示人,因此太平军又被称作“长毛”。清朝称其为“长毛贼”、“毛贼”、“发贼”、“发逆”等。而太平军则称清廷为“清妖”等。

    1851年元旦,洪秀全在金田村誓师起义,颁布军纪,其中设立女营,也就是由妇女组织的武装部队冲锋陷阵,有功者还可以升官。从此,世界上第一个由妇女组织的特殊兵种诞生,鼎盛时期,大约有10余万人。同时,太平军在广西金田村击溃前来镇压的清军,初战告捷。3月23日,洪秀全在广西武宣乡登基称太平王,后改称天王。

    1851年12月,太平军在广西省永安州(今蒙山县)分封诸王:封杨秀清为“左辅正军师”东王,称九千岁。萧朝贵为“右弼又正军师”西王,称八千岁。冯云山为“前导副军师”南王,称七千岁。韦昌辉为“后护又副军师”北王,称六千岁。石达开为翼王,并诏令诸王皆受东王节制。

    第二伙儿人:中国长江以北,皖北、苏、鲁、豫三省部分地区活跃着这样的一群人。在安徽方言中称一支、一股为“一捻”。小捻一般是几个、几十个,大捻一般是一二百个。“捻子”有着上百年的历史,最早就是一些吃大户的起义农民。穷了,缺东西了,大家就组团到外面去抢,抢够了就解散回去继续当农民。清朝年间,安徽亳州、阜阳、江苏以及河南、山东一带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劳工、小匠人等贫苦大众)为了生计,经常一伙儿人一起贩卖私盐、恐吓取财、敲诈勒索,因为不断与清朝官兵发生冲突,由此被官兵称之为“捻党”、“捻子”。后来不断发展壮大,甚至与太平天国互相合作发动起义。起义后,又被称为“捻军”,后来成为仅次于太平军的重要农民起义武装,也是继太平天国后最大的农民起义军力量。被清朝称之为“捻匪”。

    清咸丰元年(1851年),捻子在豫南南阳、南召、唐县(今唐河)等地聚众起事,公开反抗清政符。捻子之中,以安徽省亳州雉河集(今涡阳县张老家)的财主张乐行(又名张洛行,外号张老乐,清延蔑称为张落刑)为首。

    为什么在清朝的统治下会有这么多人起义造反?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鸭片战争以后,清政符为支付战争赔款,加紧搜刮人民。统治更加腐败。贪官污吏、土豪劣绅也乘机勒索百姓。不堪忍受煎熬的劳苦大众纷纷起义。1846年至1850年,两广地区本来就地瘠民穷再加上水、旱、虫等天灾不断,广大劳动人民陷入饥饿和死亡的困境。

    而在机缘巧合之下,陈大喜与他的开手师父相遇,于是便开启了陈大喜反清反压迫的一生!
------------

第三章 大喜拜师

    话说回来。平舆街每年3月18会在西塔寺举行庙会,这年陈大喜13岁,也随着人去庙会上看热闹。看到西塔寺门前被围的水泄不通,挤上前。原来是一位老人和一个年纪相仿的小女孩在舞枪弄棒,陈大喜感觉这人武艺耍的太厉害了,非常的喜爱。此后的几天,陈大喜每天都会来这里观看。有一次,这位老人放下手中兵器歇息的时候,陈大喜挤了过去。上前便提起兵器(流星链子锤)舞动了几下。这一舞动不要紧,却惊得老人暗暗称奇。

    原来这兵器有四五十斤重,老人舞动起来还要歇息一会。可陈大喜小小年纪,弱不禁风的样子,却挥舞的虎虎生风!

    表演结束散场的时候,陈大喜又殷勤的为老人帮忙收拾场地,老人心里已有十分的满意。收拾完毕,老人问他:“你可否愿意学习武艺?”没想到陈大喜不置可否,却直接跪倒在地,嘴里大喊:“师父!”自此,陈大喜正式拜师学武。

    而这位老人,正是天理教教徒,姓泰名山,江湖人尊称为“老泰山”。1813年天理教在河北反清起义失败后,他就流落江湖,一路卖艺来到广州。正值林则徐禁烟被查办撤职,奕山向洋人投降,老泰山离开广州,路遇一位十一二岁的小女孩儿在外流浪。遂问其家世。原来,小女孩名叫和儿,父亲是清军水师士兵,与英军战斗时牺牲,母亲亦身亡,只留小女孩一人。老泰山见女孩儿无依无靠,便收为义女,教授武艺,一同闯荡江湖。一路向北来到汝宁府,适逢平舆街有庙会,便来到这里卖艺。

    再说这陈大喜。大弟陈文、二弟陈双喜。虽说家在陈家寨,但却一贫如洗。无奈,父母带着他们去王曾楼村租地主冯老四家的地维生。自幼陈大喜兄弟们便熟悉农活,深知疾苦。在王曾楼住了两年,父亲病死。一家人无力维持生计,只得搬回陈家寨。幸好陈大喜天资聪明、勤奋好学传遍乡里。私塾老师陈会如(陈大喜叔叔)免费收其为弟子,并给他起名为“泰和”。陈大喜只上过三年私塾,却看得懂很多诗书,在学堂里成绩一直都是最好的。

    再说这老泰山收陈大喜为徒。因为庙会的缘故,私塾放假三天。大喜被老泰山的武艺深深吸引,便产生了弃文从武的思想。第二天,老泰山来到陈大喜家里,和陈大喜母亲讲述了学武的好处。陈母亦认为乱世之中,有武艺在身,一则保命二则可以赚钱糊口。比读书强多了(陈会如曾屡考案首,却最终连个秀才都没有中,只好开馆授徒勉强糊口)。于是,含泪收拾了几件衣服,让大喜跟着老泰山闯江湖去了。

    离开陈家村,他们一路向东来到安徽颖州府。此时的颖州府武风很盛,你道为何?原来,这里捻子众多,就说是捻子的发祥地都不为过。在这里,老泰山一边传授陈大喜、和儿武艺。一边与捻党打得火热。亦或许老泰山本身就是天理教反清出身,自然与同样反清的捻子义气相投。老泰山没事的时候,喜欢给捻子们讲他闯荡江湖的见闻。把清延的腐败无能、官吏豪坤的鱼肉乡里讲的清晰透辙。后来,只要老泰山一开口,便有几十人围住认真的听。简直比上说书的了!

    而陈大喜,耳熏目染,结合到自己家庭的遭遇。仇恨的种子便在他幼小的心灵上萌了芽。而捻子,虽说结伙儿出去抢官府、抢地主,得来的钱财大家平分,以及送给穷人。但捻子大多粗俗不堪,做事讲话都如同流氓。这让陈大喜感觉很不满意(毕竟读过三年圣贤书),于是乎,陈大喜与捻子关系并不密切。表面上的客气,不过是因为要在他们地界上混口饭吃罢了。

    转眼间,五年过去了。陈大喜从一个不明世理的毛头小子,长成了英俊魁梧的青年。这几年来,陈大喜日夜习武,得到老泰山的真传。老泰山教了陈大喜、和儿两种功夫。一种是花拳绣腿,耍起来非常的好看,适合街头卖艺,但打个三五个甚至十几人普通人倒也可以。另一种是上阵的功夫,招招要人命的,平日里只准练习,绝不能使用,只有上阵杀敌或遇到非常紧急情况下才能使出。当然,陈大喜此时与当地捻子的关系也好了很多,很多捻子尊敬他为大哥或贤弟。毕竟街头卖艺赚不了什么钱,甚至温饱都难以解决。但在这几年中,他跟着老泰山随着捻子四处“打捎”,虽说也分得了些许钱财,但也只够他们三人平时花销。当然了,随着捻子打家劫舍,也是对清廷一种反抗。

    然而,随后的一场战斗,让陈大喜声名远播。
------------

第四章 初回平舆

    天下乌鸦一般黑,地上老财心似锥。

    良民世代当牛马,哪山老虎不吃人?

    阜阳西南有个公桥集,寨主名叫王好仁,平日里一向剥削穷苦百姓,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常常与狗腿子横行乡里,无恶不作。寨子里金银满窖,粮米如山。捻子们决定攻打公桥集,向王好仁借钱借粮,把搜刮的东西都要回来。

    捻子的几个首领商量好之后,带着陈大喜、和儿他们一块儿出发。没想到王好仁的寨子团练很多,又易守难攻。捻子们一连攻了几天都没有效果。陈大喜认为强攻不如用计。于是让捻子撤走,佯攻离此四十里外的金台营。王好仁看捻子走了,却没有掉以轻心。安排团练严守寨门,进出寨的人都严加盘问。但寨子人员众多,加上被捻子连日围困,很多人要赶集购买生活用品,因此往来人员是络绎不绝。

    有一天,有两个青年骑马掂着长枪来到寨门前。守门团练看那年轻人灰头土脸,衣衫不整,浑身是汗,自称是金台营突围出来找王好仁求救的。为首那青年拿出一封书信交与守门团练说道:“金台营眼看被破,请速通知王寨主前来搭救!”那团练接信扭脸即走。冷不防,却被那青年一枪扎个透心凉。

    其他守门团练正欲关门,却被这两个持枪青年手起枪落,一连戳翻了好几个。这团练就是地主大户人家的兵丁。虽说平日里横行乡里,欺负老百姓。但这要命的勾当,他们哪里见识过?!剩下那十几个没着枪的,撒风似的往寨子里跑去。此时他们也不管寨门了,只恨爹娘少生了两只脚!

    原来,这两年青年寨兵正是陈大喜与和儿假扮的。而捻子们,在夜里趁着夜色,已经埋伏在了寨子外边的庄稼地里。看到陈大喜攻下寨门,便一窝蜂似的涌进了寨子。寨子里团练头目张德祥手持大刀领着几十个团练前来迎战,不想却被陈大喜一枪剌中,和儿再附一枪,便结果了性命。剩下的团练看此情景,哪敢恋战。便飞也似的朝寨子后门跑去。你当他们跑什么?当然是从后门开溜了。自然寨子里是家家闭户,路无行人。谁也不想惹乱子丢了命不是?

    捻子们并不理会团练。而是直接涌到王好仁所在的大宅。王好仁正惊慌失摸之间,早就捻子一刀结果了性命,剩下的仆人老妈子早就逃窜走了,捻子们并不追赶。捻子们把王好仁家的钱粮衣服细软全部搬上了王好仁家的马车上。得了,再一把火。里里外外,这次王好仁是真的完了。得胜之后自然是论功行赏大分金银。当然了,没有参与战斗的穷人也是会分到粮食的!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393 394 395 396 397 398 399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410 411 412 413 414 415 416 417 418 419 420 421 422 423 424 425 426 427 428 429 430 431 432 433 434 435 436 437 438 439 440 441 442 443 444 445 446 447 448 449 450 451 452 453 454 455 456 457 458 459 460 461 462 463 464 465 466 467 468 469 470 471 472 473 474 475 476 477 478 479 480 481 482 483 484 485 486 487 488 489 490 491 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