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品正文卷
------------
第一章我有悔
我可能要死了!
39片氯.硝西泮,我一点没犹豫,就像最初离家一样,没有给自己留一点后路。
我不知道自己是真病了还是假病了!去医院挂了临床心理科,一个胖乎乎的女医生,机械化的问了一些问题,不到五分钟。然后开了单子,抽血查肝功五项,还有三个试题。我一个学心理学的,觉得这和我理想中的心理医生差别很大。她似乎还没有我专业,至少在我进去就开始哭的时候,她应该先安抚我,而不是双眼盯着电脑,右手点着鼠标,一个问题重复一个问题,冷冷冰冰。可是为了安眠药,我还是走完了整个过程。
SCL90我做过无数次,每次的结果都不大一样,我原以为我把量表的每个维度都记得很清楚,就算没病,至少抑郁一项,我也能拿高分。但是其他两个量表和抽血结果显示,我确实病了,抑郁,躯体化,焦虑症状严重,保守治疗一年。
医生开了药,没有意外,我得到了40片氯.硝西泮,一种具有强烈安定作用的药物,还有其他的一些抗抑郁治疗精神分裂的药物。
先生陪我去的医院,他似乎为我去看医生而感到高兴。到的时候医生还没到出诊时间,周围的人大都低头看着手机,还有几个病人家属坐在长椅上偷偷抹着泪。站在医院三楼的玻璃护栏边,似乎有一股熟悉的力量要把我往下拉,但我告诉自己,高度还不够。先生见我流着眼泪趴在护栏上发呆,把我拉到走廊的长椅上。他一向不会安慰人,连句好听的也没有对我说过,只紧紧的抓着我的手,不让我再靠近护栏半步。
临床心理科门口站着一个20岁左右的小姑娘,带着口罩,打扮新潮。我猜她和我挂了一样的号,因为她也几次隔着玻璃门朝里面的门诊室看去。两个不知道是推销产品的还是骚扰小姑娘的青年离她半步远,一直和她说话。我紧紧的抓住先生的衣角,为小姑娘担忧,她来看心理科,会不会有社交恐惧症,那两个青年会不会对她造成威胁?会不会刺激到她?我为此紧张的发抖。
事实证明我多想了,两个青年和小姑娘交流了一会儿,双方互相摆摆手表示再见,青年又转向了其他人。我为小姑娘还能同陌生人挥手告别感到高兴,要是我独自一人,陌生人的靠近都会使我万分紧张。
临床心理科的门口有很多人排队,有的是看诊的,还有的是看结果的。最小的是一个十岁左右的小男孩,他妈妈和他一起在电脑间做着试题;还有两个女大学生,看起来性格开朗,一直嬉笑打闹,话里行间透露着对室友的不满,仿佛要找医生要个结果,让心理医生当一次评判师。
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对夫妻带着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女人瘦的皮包骨头,黑色打底包着两根柴火棍似的腿,看起来很邋遢,没有妆容,头发也是乱糟糟,八月底的尾夏,外面还套着一件米色风衣,把自己包裹的严严实实。她的老公看起来也不是很体面,但是整体看起来还算整洁,带着眼镜,斯斯文文。相对于夫妻俩的沉闷,小女孩倒显得活泼开朗,一直在夫妻两之间转来转去,在长椅上爬上爬下。
一家三口从诊断室里出来后,夫妻俩争执了起来。女人显得有些狂躁,大声对着男人道:“我不吃药,吃了药也没用,还花一大些钱。”男人显得有些无奈,但也生气的说道:“你不吃你怎么知道没用?”说罢便拿着医生开着的单子去拿药了,留下母女俩在诊室门口。
男人走后,女人一直坐在长椅上流泪,眼泪顺着脸颊滴落在风衣领上,也不擦了去。小女孩安静的坐在妈妈身旁,仿佛和刚刚在长椅爬上爬下的孩子,不是同一人。
回家的路上先生开着车,我坐在后排,一路无话。看着窗外车水马龙,想着诊室外的一家三口,我又开始流泪。不知道先生有没有从反光镜里看到,即使看到,他也不会说半句安慰我的话,只会跟着心里难受。
终究是我忍不住开了口,对先生说:“我们离婚吧!”先生不开口,似乎不想和我这个心里有病的人计较。我继续说到:“往坏的想,要是我这病治不好了,就是一辈子的拖累,你还不到三十,我不能自私的耗着你一辈子。”先生依旧无语。我不甘心,又期待得到鼓励,接着问他:“你说我还会不会好?”先生回答我三个字:“不知道!”
这是我不想要的答案,却是我期待的结果。
到家后先吃了一片氯.硝西泮试了试,作用确实非常强烈,不到半个小时就入睡了,直到第二天早上先生叫醒我。以前孩子的睡前故事,夜尿,盖被子,都是我负责的,可是这一夜,我什么也不知道,连个梦都没有。
那几天恰逢妈妈来看我,这是我认为的最好的时机。有第三个人在,我就不会因为怕孩子遇到危险而犹豫不决。
孩子似乎对妈妈的情绪表现的异常敏锐,那段时间,不到三岁的他,时常过来亲我一下,抱着我对我说:“妈妈我好爱你啊!”“妈妈我好担心你啊!”听他说了这些,我只能抱着他痛哭,一遍一遍的说着对不起。
也许所有人都觉得,这不是什么大病,积极配合治疗,很快就会康复的。可是他们不知道啊,我所经历的,压抑在我心底好多年,我永远也无法说出口,我的心底无比痛苦,唯有离开,才能解脱。
39片氯.硝西泮,我分了好几次才吞下去。说来好笑,要死了的人还怕药片黏在喉咙上发苦,不敢像义士一般一把吞下。我告诉妈妈,昨天吃的药有副作用,我很困,需要睡一觉,你不要叫醒我。妈妈似乎没多想,觉得我去看了心理医生,就迈出这个坎了。
我的意识越来越模糊了,但我还是想了很多,从记事到现在,从早已过世的曾祖母到刚出生的小外甥。慢慢的,我感觉不到自己的四肢了,到最后,仿佛只有头和屁.股还挨着床垫,身体的其他地方都飘了起来。直到最后,我连头和屁.股都感觉不到了,我用最后的意识在心中默念:“对不起,我有悔!”
------------
第二章安然
我叫安然。
安之若素,处之泰然。
妈妈在怀着我九个月的时候,依然每天拖着只有80几斤的双身子挤着公交,在小镇和县城来回奔波。
那时候单位福利还没有那么好,道路还没有那么平坦,群众的让座意识还没有那么强。偶尔有阿婆看她大着肚子颠簸地辛苦,会把背篓倒过来,让她一手扶着座椅的靠背坐在上面。
外公外婆家就在县城,为什么她不直接住下?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很长时间,直到大一些了,才知道了缘由。
终于在一个稀松平常的晚上,妈妈开始强烈阵痛了。为什么说它稀松平常呢?因为我的爸爸照旧在外面不知道的哪个地方喝酒玩耍,仿佛已经忘了家里还有一个即将临盆的产妇。
终于在第二天上午十点,妈妈嚎了近12个小时“我不生了”的时候,我被医生用接了电的吸盘吸出来了。那时候我的爸爸来了,给我取名安然。
90年代初刨腹产在小镇上还没有盛行,所以80几斤的妈妈,硬是把9斤的我顺产了下来。
高学历的她坚持效仿国外母乳喂养,于是奶奶给她大补特补,鸡鸭鱼肉各种营养品轮着来,依旧不见她长肉,反而越来越虚。奶奶是个好婆婆,强行让她停了母乳,喂我吃起了米粉。
那时候亨氏米粉五块钱一罐,吃了一段时间,实在吃不起了。于是奶奶四处打听,自己琢磨着做出了米粉。好在我也不挑食,来者不拒,总算是渡过了一个他们所谓的难关。
我婴幼儿时期的事儿大多是听两个姑姑说的,那时候我可喜欢小姑姑了。她给我讲故事的时候已经不上学了,满脸的温柔,轻声细语,仿佛一靠近她就被温暖的水包围着。只要她出门我就会使劲儿的扯着她长长的头发,哭闹着不让她走。
大姑姑就比较强悍了,反正我听她说我是捡来的已经听过好几个版本了。有时候是在臭水河的桥洞子里,有时候是镇上堆满屎尿的公厕里,大多时候还是在出了村口的垃圾堆里。
直到现在我印象最深的一幕还是在我五六岁的时候,她俩让我背诗,背错了拿个圆圆的棕垫让我跪着,什么时候背对了再起来。倒不是严厉苛刻,只是我是家里第一个孩子,对我的期望难免就高了一些。
有次我又背错了,跪在垫子上自己默。她俩拿着我的《哪吒闹海》连环画吵了起来。一个非得把哪吒读“nazhua”,一个说读“nezha”,还打了个已经忘了是什么的赌。后来不知道谁先拿了本新华字典,俩人脑袋凑到一起查了好一会儿,放下字典都不说话,开始数落我背诗不认真了。
她俩念叨的最多的就是某次带我去市里玩,高兴地要给我买雪糕吃,然而从小眼光独到的我,随手拿起一个“大金砖”,拆开包装就吃了起来。两人的家当加起来一块五毛钱,不够“大金砖”的三分之一,于是一人带着我蹲在冰柜边吃雪糕,一人跑到最近的姨奶奶家求助。
那本《哪吒闹海》的连环画是小叔叔买给我的,从我记事起,他就跟着别人去了大西北。每次回来,总给我带很多东西。他总是板着脸,看起来有点凶,但是对我特别好。我可以骑在他头上作威作福,那是后来他亲闺女都没有的待遇。爸爸在我童年里留下的记忆真的是少之又少,印象最深的就是抓了一条又一条的蛇,把蛇头钉在树上剥了皮,掏出苦胆就着一小杯白酒让妈妈生吞下去。没了头的白花花的整条蛇肉,用绳子捆了放在面盆里还在蠕动,恶心又诡异。还有一个冬夜,我和妈妈坐在火盆边,他拿着烤好的腊肉,放上老鼠药,商量着和村里的混子去药别人家的狗。夏天在河边洗澡,徒手拧断了河里游泳的大白鹅的脖子,顺手拿回去炖了。那一幕幕简直就是我童年的噩梦。然而越是害怕好奇心越重,再恐怖的噩梦也挡不住我一次又一次的偷看他杀生。然而还有他给我的一个巴掌,我永远忘不了!
我是奶奶带大的孩子,她是标准的农村妇女,会为了门口三寸地和邻居吵的不可开交,也会在危难时刻收留深陷困境的人,更多的时候她是家里的主心骨,有她在,大家都能安心,再大的坎,也能迈过去!
我的曾祖母,是一位信奉耶稣的虔诚小脚老太太。不分场合做礼拜祷告,用手在胸口画着十字:“主啊,神啊,哈利路亚!”小时候的我,最害怕和她一起睡觉,因为一翻身,她就可劲儿的掐你,告诉你女孩子睡觉该有的姿势。如果你还不老实,她就有千百个“鬼打墙”的故事吓唬你。
那时候的我,可以说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了!和大人玩捉迷藏藏在衣柜里睡着了,一家老老少少疯了似的到处找我,正准备去派出所报案的时候,睡醒了的我自己爬了出来,对着一堆擦着眼泪的大人洋洋自得。
到如今一事无成的我快30了,最愧对的人不是我的父母我的孩子,而是我的爷爷。
我的童年时期的很长一段时间,由于家庭出现了重大变故,我是和爷爷相依为命的。那时候不懂事,七、八岁还让爷爷给把尿;要爷爷倒好水才去洗脚;去别的小伙伴家看电视,爷爷怎么叫也不回家……
爷爷本是地主家的孩子,家被抄了以后,和家人走散了,光着屁股站在大街上好几天没吃饭,被没有孩子的曾祖母带回了家。后来家人找来,觉得待在这家也不错,至少还能吃饱,于是爷爷改姓了安。
他是我见过脾气最好的人,从来不和别人吵嘴,有人发生矛盾他都是第一个上去调解的。每天早上四五点钟,南方的天还是漆黑,他就挑着两个桶去镇上运酒糟回来喂猪,一趟又一趟。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早上一起床,就会闻到一股酒香味,夹杂着几缕柴火味,还有爷爷早已熬好的大米粥香。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458
1459
1460
1461
1462
1463
1464
1465
1466
1467
1468
1469
1470
1471
1472
1473
1474
1475
1476
1477
1478
1479
1480
1481
1482
1483
1484
1485
1486
1487
1488
1489
1490
1491
1492
1493
1494
1495
1496
1497
1498
1499
1500
1501
1502
1503
1504
1505
1506
1507
1508
1509
1510
1511
1512
1513
1514
1515
1516
1517
1518
1519
1520
1521
1522
1523
1524
1525
1526
1527
1528
1529
1530
1531
1532
1533
1534
1535
1536
1537
1538
1539
1540
1541
1542
1543
1544
1545
1546
1547
1548
1549
1550
1551
1552
1553
1554
1555
1556
1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