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章 少年郎

    西风紧,狼烟起始于大衍帝国西疆,沿着帝国烽火讯台,由西往东横跨几个州郡,传至帝都。

    经朝堂几个日夜争论不休,征战的马蹄声骤起,响彻整个大衍帝国。于是,大衍帝国和枷南古国近几年相安无事的沉默格局终于打破。书中记载的这个小人物,就出身于这个兵荒马乱的年代,生于垄埂之中。

    简舒之的爹娘在他很小的时候就死于这样的乱世,以致于都记不起他们的模样。他只记得出事的那一夜他的耳朵里充满了孩童哭泣声和妇人哀嚎声以及蛮夷的叫嚷声、兵器的摩擦声,还有眩人眼的火光以及各种惊慌失措的扭曲面孔和呆渍无助的眼神,然后,其他的事情就什么也记不住了。

    一位负箕游学的吴姓士子救了这位身世悲惨的孩童。返程途中,吴姓先生说他的命硬,老天爷都不敢收留,如果从死人堆里发现的稍晚,现在也会是一具尸体了。

    吴先生从未和他提过其他人的生死,他也害怕知道真相,亦或心存一丝侥幸,希望爹娘还在人世之中,同样被人所救,只是相隔山水。

    吴先生出门游学是孤身一人上路,返乡途中却捎带了一位少年郎。越来越远离家乡,见的事情越来越多,简舒之也渐从初时的悲痛和防备之中挣脱,习惯和接受这个现实。

    禹州,位于大衍帝国的中部。从西疆至禹州要横穿过几个州郡,有千山万水之隔。吴先生带着简舒之这个拖油瓶一路风吹雨淋,跌跌撞撞的回到禹州的青阳巷。

    吴氏府邸位于青阳巷北,白墙青瓦,院落深深。吴先生名轩声,在禹州城有不弱的声望,是名门之后。

    吴先生领着简舒之在偏厅见过吴老爷子,经过吴老太爷首肯,便由孙管事带着他入后院登记造册,成为吴府书童。偏厅中便剩两位先生一问一答,细叙这次游学的见闻和收获。

    吴府的具体事宜更多是由吴二公子吴斋声操持长舵,孙管事负责具体实施安排。但说府中话语权谁最重,那还是吴老爷子。其次,便是那贵为天子近臣的大公子。吴先生最为年幼,上头除了两位兄长,还有一位年长他两岁的姐姐,姐姐已经出嫁,嫁给禹州当地豪阀。

    相较两位兄长和姐姐,吴先生在府中话语权最轻,毕竟年纪最小。因为年少,却又是吴老爷子最宠溺的一个儿子。不然,老爷子也不会任由着他的脾气独自一人游学万里。

    吴先生赴春秋学院任职是游学前和吴老爷子的约定,或者说是两人的相互妥协,同时也是游学归来那一日两人清谈针砭时政的结果。见微知著,这一场枷南古国发起的战争不仅仅只是试探,也是两国实力悄然发生变化的征兆。

    吴三公子将赴春秋学院任职应该是禹州近期最瞩目的消息。相传,大衍帝国这座最好的学院曾向吴三公子发过两次相邀,都被吴三公子婉拒。可见学院求贤若渴,也可见吴三公子的才华和风流。

    挑了一个吉日良辰,吴先生乘坐着马车悄然出城。而简舒之,做为先生的书童,也一并跟随出行。

    春秋学院是帝国最受赞誉的学院,曾出过征战沙场的无双猛将,也出过笑傲皇榜的少年状元;出过丹青圣手,也出过棋盘巨匠……这座学院存在的历史比大衍帝国矗立的时间还要悠久,是所有求学少年心中的圣地。

    抵达春秋学院已是晚秋时分,一路行来,总是听闻前线战事吃紧,两国陈兵西疆,互为攻伐,各有胜负。大衍帝国以十万人马战亡的代价换来枷南古国裹足不前。

    从战事开始到现今,掐头去尾一算,有一年时光。吴先生带着简舒之走出西疆,也有一年光景了。盛大的欢迎仪式落幕,吴先生正式任职于学院。

    吴先生被学院安排在隐园入住,隐园的北边是高耸入云的藏书阁。隐园不小,园子里有几进相隔不远的小院,都是学院任职讲书的住所。吴先生的住所前,有一方池塘,里面栽种着莲花,这个时节,荷叶都已枯萎,在水波中摇摆。

    简舒之可能是春秋学院之中最闲的人。吴先生总能把自己的日常处理的整洁有序,他告诉简舒之是游学时候养成的习惯。吴先生只是在需要研墨的时候,才会想到需要简舒之的帮忙。

    平时,简舒之真的没有什么事情可做,每天都在园子里闲逛。他不常跑出园子,因为书院中都是与其年龄相仿的读书郎,有次被一位小学究逮住连问几个问题,他却是涨红了脸给不出答案,那真的是尴尬。

    其实,他内心之中挺羡慕读书人,毕竟身世凄惨的他是斗大的字都不能认识几个的人。

    吴先生每天清晨便会去往学堂,傍晚踩着黄昏而回。园子里的几位先生经常来窜门。有时候是与先生品茶赏画,有时候是饮酒作赋,有时候是焚香对棋……一来二往,简舒之也和几位先生混了个脸熟。

    这一天临近傍晚,学院还没到下堂时分。简舒之正坐在池塘边发呆,想着一些不着边际的事情。院墙之上探出一只小脑袋,随着一颗石子坠入池塘,激起一身的水花,简舒之吓了一个机灵。

    转头回望,发现一位黄衫少女骑在院墙之上,手里攥着几颗石子。少女浅笑盈盈,笑着问他:“第几次逃堂了?”

    “第几次逃堂?”简舒之恍然明白,她把自己当成学院的逃堂学生了。简舒之刚想回答,那少女翻身下了院墙,朝着池塘走来,“看来不是第一次逃堂。不过,那些老夫子的说教也确实无趣。”

    简舒之的话刚到嘴边,又被这少女打断,“别想着狡辩,我不是第一次看到你蹲在这里发呆。我过来只是问问你有没有看到什么东西从墙头翻进院子?”

    简舒之觉得这个姑娘很奇怪,翻进院子的不就是她嘛。他点点头,指着那位小姑娘说道:“有,我看到你翻进院子。”

    这个小姑娘白了他一眼:“除了我之外呢?”

    简舒之摇摇头,表示什么也没有看见。

    小姑娘自言自语:“不应该呀,我亲眼见到它翻过院墙的,我就跟着追过来了呀。”她在院子每个角落都仔细找了一圈,没有找到她要找的东西,又来到简舒之的身边,对他说:“下次你见到了它,你就告诉我。”说完,就急匆匆地跳墙溜了。

    简舒之简直是一头雾水,“她找什么东西?长什么样子?我怎么联系她?”正在他恍神的时候,耳朵里传来了吴先生和葛夫子的笑谈声。

    用过晚饭,吴先生和葛夫子正在院中凉亭闲聊,简舒之就坐在凉亭石阶上旁听。吴先生和葛夫子今天聊的是“势”。

    山有势,寻龙望穴;水有势,游船泛舟;风有势,扬尘飞花;雨有势,天低云垂;人心亦有势。

    枷南古国东侵因“势”所为,枷南国民风彪悍,大宛国主一统十部,野心勃勃,励精图治十年,国力之强远胜往昔。

    大衍帝国内忧外患,祸起萧墙,莽沧江水患导致百万流民无家可归,又与东面盟国元嘉交恶,摩擦不断。枷南古国借此机会发起远征,希冀一举拿下西疆,大刀遥指帝都。未能预料到大衍帝国抗战之坚决,最终一步一步逼退入侵敌寇,虽然成功斩首三万,已方却是付出十万人马阵亡于西疆战场之上的代价。

    枷南古国地广人稀,如若不是大宛王爱惜羽翼,拥有马快的先天优势,这场战争会死更多的人。枷南古国并未退兵,常有少量游骑不断入侵惊扰防线,一击不中扬长而去,尽是干这些恶心人的事情,令大衍帝国边防疲于应付。

    听闻西疆的战事情况,简舒之在心底又默默想起了许多事情。虽然接受现状,不代表没有念想。他强忍着悲痛的情绪,不让眼泪从眼眶中滑落。

    吴先生瞥了一眼,看穿了简舒之的复杂情绪,并没怎么安慰他,只是让他坐到身旁。

    吴先生和葛夫子讲道:“这孩子是我从西疆死人堆里挖出来的。战事猛如虎,人命大于天。战事的悲痛不应该让这小小的肩膀承受。虽然,我管不了太多,但我力所能及的事,我还是挺着胸膛管一管。所以,我把他带在身边,一是希望能让他明白活着的道理,又何尝没有希望播下一颗种子的愿望。这孩子一直都做的很好。”

    葛夫子眯着眼,捋了捋花白的胡子,说道:“经常听起轩声老弟提到你。确实是一块心志坚定的璞玉。好一个少年郎。”

    吴先生会向葛夫子提起关于自己的什么事情?简舒之确实是一头雾水,故而用咧嘴一笑来掩饰自己的尴尬。

    好在大家没有在这件事上作过多纠缠,话题又聊到了这次青鹿书院来学院交流的事情。原来大衍帝国有四大书院,其余大小书院百千计,更不用提及不知名的书院、私塾、草堂,传播的是信仰和道理。

    春秋学院是帝国的另一种存在,是高山之上的山颠,是清流之中的清泉。四大书院背后都有朝堂支持的背景,唯独春秋学院孑然一身,没有官方的影子。

    青鹿书院这次派来交流的四名子弟据说都是天纵之资,才气过人。说是交流,无非是朝堂的小小伎俩,恶心人而己。

    葛夫子笑笑,“春秋学院立学至今四百年余,无论朝代更迭,风吹雨打,学院还是独立于西山之颠,见过了太多世面。而我估计,朝堂醉翁之意不在酒,而是敲山震虎,旨在禹州。吴老太爷在下一盘什么样的棋局呢?”
------------

第2章 江湖很大又很小

    吴先生笑道:“家父的想法,谁也猜不透。”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485 1486 1487 1488 1489 1490 1491 1492 1493 1494 1495 1496 1497 1498 1499 1500 1501 1502 1503 1504 1505 1506 1507 1508 1509 1510 1511 1512 1513 1514 1515 1516 1517 1518 1519 1520 1521 1522 1523 1524 1525 1526 1527 1528 1529 1530 1531 1532 1533 1534 1535 1536 1537 1538 1539 1540 1541 1542 1543 1544 1545 1546 1547 1548 1549 1550 1551 1552 1553 1554 1555 1556 1557 1558 1559 1560 1561 1562 1563 1564 1565 1566 1567 1568 1569 1570 1571 1572 1573 1574 1575 1576 1577 1578 1579 1580 1581 1582 1583 1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