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章 引子:“回不去”的故乡
祖国的发展进入了新时代,南粤大地,大江南岸的一个地级市迎来了一名重量级人物。
四十多年前,这个地级市还只是一个公社,该公社在恢复高考的第一年,同时诞生了三名大学生,其中一名还是女性。这在当时传为佳话。
这三个大学生分别叫做琴咪、文渊、辛力。琴咪便是当时的女大学生,生长在该公社的一个小山村,在中国著名高等院校毕业后,远渡重洋,到外国创业,经过多年打拼,成为某高科技企业的董事长,也是世界著名企业家,一直未曾回乡。而文渊、辛力则都分配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致力于国家的各项建设,获得国家授予的许多荣誉称号,分别成为全国著名的作家、历史学家。
四十年过去了,琴咪、文渊、辛力突然要回家乡了。据说他们三人早在大学毕业各奔东西时,便已经约定,退休后要一起回家乡。
而最先回乡的,却是远在国外的琴咪。
此时此刻,琴咪已经回到省城,正在省城一家大酒店里收拾回乡的行李。家乡愈近,乡情愈切。琴咪的思绪又回到了四十年前……
上世纪六十年代,她与双胞胎妹妹出生于岭南一隅、万山连绵的一个小山村。双胞胎姐妹形影不离,农家的孩子早当家,在炎热的夏天,她们天还没亮起床,挑着粪箕打着赤脚赶几里路去割草、检柴,中午割满一百多斤柴草挑回来;下午顶着烈日再出发,被蚊虫叮咬到天黑才能回到家。寒冷的冬季,冷雨天跳进家门口的池塘里摸鱼,快要结冰的水像一万根针刺在身上。
努力读书大概是山区孩子唯一的出头机会,艰苦的农村生活,以及出人头地的渴望,演绎出顽强的生命力。当时小山村的女孩子都没有名字,通常冠以“琴女”“琴妹”之类的代称,琴咪之名,是她自己起的,在当时已经是很新潮的了,恢复高考的第一年,她以全省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全国著名的学府。而双胞胎妹妹却名落孙山。
那时的中国,改革开放还没有正式起步,长期生活在山区的父亲,观念十分落后,只懂得耕耘一亩三分地,家里一贫如洗,负债上万。她考上大学后,因为学费和花销的事,从来不曾争吵的父母,开始偶尔会吵嘴。母亲拿不出一元钱来,不得不让她去邻居和亲戚家借钱。她常常在别人家呆坐几个小时,始终无法开口,直到邻居和亲戚要睡了,问她是不是有事,她才说出借钱的事。
尽管如此,家人和亲戚卖掉了仅有的猪、牛,合伙将她送进了大学。
大学毕业后,她凭借出色的外语,意气风发准备出国发展。
但是,当她将这个想法告诉家人的时候,出乎意料地遭到家人的一致反对。家人怕她远嫁,担心她受委屈。她年轻气盛、血气方刚,只身一人背包出发,出门时也没有人送她,母亲和奶奶都躲在屋里哭泣。
在外国,她一路打拼,以一己之力改变着中国女人的形象,美丽、儒雅、坚强、智慧,就像中国电影里的某些年轻女子,尊崇礼仪,又擅长谋划、战斗。
……
直到文渊和辛力用微信呼叫她,琴咪才回过神来。
文渊、辛力既是琴咪的同乡,又是同学,更加是那个地级市当年走出的三个重量级人物。文渊、辛力告诉琴咪,因为临时有其他事情,需要延迟几日,你先回去,我们随后几日便到。
琴咪只身搭乘高铁往西,先行回家,成为当地迎来的第一个重量级人物。
列车上的屏幕提示,从省城到家乡只需要一个半小时。琴咪简直不敢相信,四十年前,万山连绵的家乡,与外面的世界遥不可及。她读书的时候,从家乡只能坐很旧的汽车到省城,中途是山间公路和江河摆渡,从天蒙蒙亮开始,颠簸一整天,到天黑才抵达省城。而如今,只需要一个半小时?
这是真的。高铁以每小时三百公里的速度前进,经过许多隧道和桥梁,一路穿山过水,一个半小时后,琴咪便回到了故乡的高铁站。出站的琴咪,却认不出家乡的样子,一时不知所措。
离开家乡四十年,许许多多的事情已经改变,原先荒芜的家乡也已经发展成为高楼林立、花海人潮的地级市,很多地方她已经不再熟悉,山区已经不是她记忆中那个贫穷落后的传统山区,而是变得十分现代和美丽的山城。这里有她的亲人和朋友,还有许多小时候的同学、玩伴,昔日美好的记忆凝固在大脑里,永远也无法抹去。但是,她离开得太久太久,现在突然站在故乡的土地上,感觉既熟悉又陌生,故乡变成了一个既忘不掉又回不去的地方。
地级市的外事部门已经帮她安排了行程。一辆小汽车停在了她身旁,两鬓斑白的父母亲随着车门的推开,喜出望外地迎出来,喜极而泣。琴咪望着父母亲那既熟悉又明显沧桑的脸,一时哽咽,既而再也抑制不住感情,上前拥抱着父母亲,像孩子一样哇哇大哭。父母亲将她紧紧抱住,古稀之年的父母和年迈的孩子,哭成了一团。
虽然她离开了父母,离开了家乡,离开了祖国,忙于快节奏的工作和发展,整整四十年不曾回来,但是,没有父母不想念自己的孩子,没有家乡不惦记自己的亲人。祖国,以宽广的热情将她接回。
琴咪像晃如隔世的女子突然寻找到家人一样,热泪盈眶:“我回来了,我回来了!”
随后的许多日子,琴咪感受到故乡与四十年前完全不同的生活。
忍饥挨饿、缺吃少穿、生活困顿这些几千年来困扰祖国人民的问题总体上一去不复返了。
在祖国和家乡,人们的衣食住行都比四十年前有了根本的变化。衣,已经不是当初的灰黑土布,取而代之的是造型新颖、独特、时尚的衣着打扮;食,已经不是当初的稀粥野菜,取而代之的是色香味俱全的各色中餐、西餐、海鲜大餐;住,已经不是当初的茅草屋、砖瓦屋,取而代之的是高楼林立、高尚典雅的生活小区,山水相连、绿化和鲜花相伴的宜居小城;行,已经不是当初的崎岖山路和艰辛爬行,取而代之的是几乎普及的数以万计的私家车,速度、效率都今非昔比。人们的脸上,已经不是当初那种愁眉苦脸的样子,取而代之的是喜悦和幸福的笑容,彬彬有礼的日常和崇尚科学的氛围。闲暇时光,人们或三五好友,或一家大小,或结伴驴友,远游近览,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无论是繁华喧闹的都市,还是清新自然的乡村,每一天都见证着人们的品质生活。人们精神伶俐,穿戴整洁,面带桃花,高贵典雅。
从自己的经历阅历中,从新闻媒体和人们的日常谈资里,琴咪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祖国主要农产品产量跃居世界前列,建立了世界上最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科技创新和重大工程捷报频传。祖国基础设施建设成就显著,信息畅通,公路成网,铁路密布,高坝矗立,西气东输,南水北调,高铁飞驰,巨轮远航,飞机翱翔,天堑变通途。现在,祖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祖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中国人民在富起来、强起来的征程上迈出了决定性的步伐,并且还在继续向前迈进。
尤其是社会治安,大街小巷的平安天网工程,使大城小街、市井阱陌,成为二十四小时的平安路途。琴咪在某些异国他乡感受到的令人毛骨悚然的事件,在祖国的大街小巷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事。
回忆过去,琴咪不曾料到,现在的祖国会变成这般盛世景象。本以为痴人说梦的想法,时至今日都已经实现,从新中国成立至今,短短的七十年的时间,就达到了世界刮目相看的高度,对于历史是突破,对于国家是奇迹。
改革开放已经成为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气象。
泱泱中华的复兴梦,已经成为亿万华夏子孙的共同追求。
经历了人生的巅峰,站在故乡的土地上,琴咪感慨万端。四十年了,时间飞快溜走,一切都变了,父母变老了,故乡从传统落后山区变成现代时尚都市,从封闭落后变得开放高端,从贫穷单薄变得富足小康,唯有父母祖国对自己的爱没变。
她记忆里的故乡,确实已经回不去了,也没有必要回去了。
数十年时间,作为世界著名企业家,她确实积攒了巨额财富、遍地黄金,但是,作为黄皮肤黑眼睛的中国女人,她感受到一种比财富和黄金还要珍贵的东西,那就是亿万国人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泱泱大国梦。
恰好是她离开的这三四十年,祖国走过了西方国家数百年走过的历程。那该是怎样的一种历程?该是一种怎样的人间史诗?琴咪十分忏悔,没有留在自己的祖国体悟这浓缩了的几百年。她为自己太要强、在外国漂泊数十年不曾回来看看感到羞愧。
在祖国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到当地公安机关办理了一张她离开时还不曾听到和见到的身份证。琴咪用这种普通而真切的方式,完成了对祖国和家乡“我归来”的宣誓。
完成这些后,琴咪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但时光流逝,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呀,如果当初不出国门,踏踏实实在自己的祖国发展,现在会是什么样子呢?回顾自己的大半辈子,琴咪最痛心疾首的,不是她不能经历祖国的改革开放和小康历程,而是她本可以经历,而又错过经历。
琴咪不甘心错过祖国的改革开放和小康历程。虽然在外国日月长,但不能代表忘记和错过祖国家乡的发展岁月。
似乎是一种历史情怀的呼唤,又似乎是一种深刻的好奇,更似乎是一种归来时对岁月蹉跎的弥补,琴咪想极了,想极了,与祖国的改革开放一起成长,一起见证,亲眼看看、亲身感受泱泱大国的复兴梦。想极了的时候,她趁着空闲,饥渴地通读了许多小时候读过的传统经典著作,从中细细领悟。其中《论语》中的话: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她掩卷沉思……
四十年前,琴咪那个形影不离的双胞胎姐妹叫琴音。琴音之所以叫琴音,是她自己在读书过程中起的名字,意为“琴在人间、音满天下”。她们一起上学,一起生活,甚至一起睡觉。所不同的是,后来琴咪考上了大学,出了国,而琴音则留在了家乡继续务农。自从琴咪离开祖国后,因为当时落后的通讯,就不曾见过琴音。同一个时代,同样的年龄,琴音现在怎样了呢?琴音会发展成什么样子呢?那可是一个活生生的中国版人生呀!
追梦,可以迟到,但不能缺席。琴咪所能想到的是:看看她的双胞胎姐妹琴音的四十年,是怎样的四十年,从而去见证这场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小康历程,这场世界上最辉煌荣耀的民族复兴梦……
这位“琴在人间、音满天下”的琴音,听说自己的双胞胎姐妹事隔四十年回来了,火速赶来接驾。
琴咪当时所在的故乡、山村,以及琴家、琴音的中国版真实故事,也随着琴音的到来,完整地呈现在人们面前……
------------
第2章 往事一九七九
故事,就从一九七九年春天开始吧。
改革开放先行一步的南粤大地,大江南岸,偏居一隅的小山村。
屋子前面的空旷处,一群女孩子正在玩一种“跳皮筋”的游戏。她们用几十根扎头发的橡皮筋,在一根充满韧性和弹性的绳子上变换着无穷的花样,蹦着跳着。一边游戏,一边口径统一地喊着不知道从哪里学来的童谣: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7829
7830
7831
7832
7833
7834
7835
7836
7837
7838
7839
7840
7841
7842
7843
7844
7845
7846
7847
7848
7849
7850
7851
7852
7853
7854
7855
7856
7857
7858
7859
7860
7861
7862
7863
7864
7865
7866
7867
7868
7869
7870
7871
7872
7873
7874
7875
7876
7877
7878
7879
7880
7881
7882
7883
7884
7885
7886
7887
7888
7889
7890
7891
7892
7893
7894
7895
7896
7897
7898
7899
7900
7901
7902
7903
7904
7905
7906
7907
7908
7909
7910
7911
7912
7913
7914
7915
7916
7917
7918
7919
7920
7921
7922
7923
7924
7925
7926
7927
7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