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
第一章 辽东半岛的青铜雕塑——长篇报告文学《最深的水是泪水》创作谈
鲍尔吉·原野
1
我从事文学创作30年,第一次经历这么艰难的写作任务——采访写作大连7·16大火报告文学。厚厚的采访本正反面记录着满满的字迹,上面有些字被水泅模糊了。我知道,那是我的泪水。采访中,我的当事人不止一人、不止一次放声大哭,我不敢看他们,低下头,流下的泪水洇湿了这些字。
它不仅仅是记录对一场火灾的扑救——我在采访和写作中逐渐清晰了一个观念——扑救7·16大火,是一部当代中国人的精神史诗,其中的精神含金量超越了灭火救援、军人职责这些工作层面,它是人类在灾难面前放射的意志光芒,是永不屈服、是拯救、是爱。这些支撑我把这本书写完,同时也经历了极大的煎熬。
在7·16火灾现场,地面是火,空中的输油管道是火,地下排污管道是火,海面上也是火。火把水泥墙烧酥,露出钢筋。火把铁皮房子烧薄了,一碰就倒。强烈的辐射热吞噬了空气中的氧气,使人无法呼吸。而火浪把人烤出一层又一层汗,身体脱水。在现场,人们看到的是一场无法扑救的火——103号罐爆炸起火,这个罐里储装10万吨原油,倾泻遍地,形成6万平方米的火场。流淌火威胁着周围的油罐。这些罐有的已被烤变形,可能会在下一分钟爆炸、沸溢或喷溅,形成更大的、不可逆转的灾难。
在如此酷烈、形同地狱的火场上,除了火、还有人。与几十米高的火浪时时对峙的是辽宁省公安消防总队的2380名官兵。战士们才十八九岁啊,是90后,是独苗。他们的父母才四五十岁。舍命拼搏,绝地重生,这些官兵从死神那里争回来一条命。如果再爆一个原油罐或化工罐,他们谁也跑不出去。我无法想象2380名消防官兵集体阵亡的场面,两千多个家庭破碎,国家接受不了这样的哀痛。这里仅仅在假设官兵捐躯的后果,更大的问题是:他们如果不能成功扑救这场火灾,大连市和大连人民遭遇的劫难将百倍于官兵的损失,那将是人类的灾难。
官兵们一分一秒地跟火魔死磕,保住了其他油罐和化工罐没再爆燃。大连市公安消防支队一千多名官兵处境最难,功劳至伟,他们用鏖战等到了全省消防增援部队的到来,等到全国海陆空增援力量的到来,等到了决战的到来,火魔终于被降伏。
2
我和这些从火场归来的英雄们面对面交谈。有时,思维恍惚了,问自己:我在跟谁说话?在阳世还是阴间?他们好像已经牺牲了,我在跟牺牲者的魂灵对谈。我真想上前捏捏他们的肩膀,握住他们的手。这是从死神身边归来的人啊,他们是熬尽体能,咬碎了牙的人。他们牺牲了,我到哪去看这双手呢?一位支队长告诉我:“石油火灾不怕燃烧,怕油罐沸溢。沸溢发生,高温油就会像岩浆那样飞溅而出,把人全覆盖了。人瞬间变成焦炭,保持着原来的姿势。”说着,他眼睛红了。“在火场,我要离战士们近一点,以后清理骨殖,人们会看到我没往后跑,支队长跟战士们死在了一起,让战士家长知道心里也好受一点。”
四个多月,我每天都和消防官兵谈这场火。我采访了188人,每个人把这场火对我说一遍,一人讲几个小时。我承担了他们的苦痛、绝望和拼争。这几个月,我经历了极大的痛苦。你重复倾听灾难的经历者讲述灾难,绝对要有承担力。有一位女作家出于好奇,随我到辽阳市公安消防支队采访,听官兵讲述7·16大火。她只听了一个小时就离开房间。她说受不了,太惨烈了。她劝我别写了,采访遭一遍罪,写作遭一遍罪,会疯掉。
事实上,我在心里无数次打过退堂鼓。我问自己,我这是图什么呢?7·16的灾难已经过去了,它变成了我一个人的灾难。白天采访,晚上全是噩梦,流淌火像浪头一样打过来,转身跑,后面是更大的火,房倒屋塌。我常常在梦里哭——自己没觉出哭,醒来枕头早已湿了。我坚持下来是为了这些战士,他们经历了我无法想象的痛苦取得了胜利,我要为他们建立一个血泪文字的纪念碑。
我们早上五六点钟从沈阳出发奔赴各市,七点多到达目的地,八点钟准时开始采访。我不使用录音笔,那样会走神。我用笔把他们说的全部记录下来。为了让战士们敞开心扉诉说,我采用一对一的方式采访,而不是开座谈会。干部在场,战士就拘束了。但这种方式劳动强度太大。一个战士讲完了出屋,另一个战士进屋讲他的故事。上午讲完了,下午再讲。我采访了全省14个消防支队。从大连市公安消防支队开始,到朝阳市公安消防支队结束。采访中,各支队准备了丰盛的午餐和晚餐,但我吃不出任何味道,脑子里全是火。战士们说,金属灯柱被火烤弯了腰,油火在下水道里燃烧把金属井盖崩上天空,井盖烧得通红。火场没有水,各支队抢水源。他们活下来是因为消防车里有水和泡沫,但火场断电,没有水源,泡沫也用尽了。好在还有海水。这些场面像电影一样从我脑子里闪过,我想不起来我在各支队吃过什么东西。
3
四个月可以写一部长篇小说,而我仅仅完成了这本书的前期采访。从稿酬收益说,我并不划算。采访和写作使我停止了专栏写作、讲课和采风活动,但丰富了我的精神世界。它让我知道了人在死神、生理极限面前的每一个细节,知道消防官兵在最后时刻放射出青铜塑像般的光彩,让我知道在这个物欲横流、谎言遍地的时代中人的高贵性,我把这些收获写进了这部报告文学。这种收获无法用金钱来衡量,人间确实有比金钱更值钱、更恒久的东西,那是人的意志、品格和责任。
采访结束了,我轻松了几天之后,像登山队员登上一处陡坡却发现自己面临更陡峭的山峰——那就是写作。
188人向我讲述同一件事,如果简略说,就是火、水枪、阵地。没有离奇的情节,没有曲折的爱情,没有性、暴力和内幕,有死亡的威胁,但死亡最终归于火魔。作为一本书,没有比这更难写的了,这时我发现我的采访救了我。细致、客观的采访如同一条河流,从远方流到我眼前。我说过我不是在写作,是在还原事实真相,这是殊为艰难的过程。普利策新闻奖得主可以为一个题材采访两年,甚至改变职业,为了获得第一手真实材料。我的采访笔记告诉我每个人的阵地,他所做的一切,他的心理活动,他的苦难与奉献。这已经足够了,用不着拔高,真实最有力量。我不会打字,当我把手写稿一页一页交给复印社打字员之后,我发现她哭过。这些文字在复印社的年轻人中传阅,她们被消防官兵感动,期待我写出新的内容。那些天,我写,打字员王静打字,只有我们两人在经历7·16大火的每一个故事。王静接过我的手稿,表情近于神圣,她知道这些字里又包含新的生死考验,新的绝地搏杀。后来,复印社经理赵琼说:“原老师,你别写了,你的表情太痛苦,我们都跟着难受。”
痛苦?是的,在纸上建造一座包含着血泪的纪念碑肯定很艰难,但我不会比7·16的勇士更痛苦。经过几个月的采访写作,我身体明显垮了,跑步跑不动了。我去找曾经是国家体育队队医的大夫按摩,他说你浑身都是筋包,肝经尤其不好,肯定经历了极大的情感波折。是的,我的情感卷进了7·16的惊涛骇浪。那段时间,我听不了“火”这个字。2011年7月16日,也就是在7·16大火一周年那天,大连中石油又起火了。我在电视里看到这个消息,不禁放声大哭,心里积蓄的东西总爆发了。我在卫生间哭了半个小时,心里轻松一点。我告诉自己,一定把它写出来,一定写完。
我常常想念我的采访对象,想去看他们,聊一聊,但我没写完,没法面对他们。李永峰是大连开发区公安消防大队的大队长。他妻子告诉我:李大队从火场回来,脱相了,女儿认不出自己的爸爸,哭着扑人爸爸的怀里。妻子说,永锋,你遭了多大的罪啊,变成了这样?李永峰说:“我挺好,我的弟兄们挺好,活着回来就好。”李永峰跟妻子约法三章:不要提7·16。可是,那些天李永峰在家里会突然站起来,说:“我带72名弟兄进去,带72名弟兄活着出来了。”然后坐下,陷人沉思。接着又站起来,说同样的话。
许多经历7·16大火的官兵晚上睡不着觉,常常惊醒。他们不说这场火,他们回避对这场火的记忆。许多人在接受我采访的时候,会突然停顿、沉默,白眼球渐渐充血。这种沉默可怕啊,他们没哭,但我的眼泪打湿了采访本。
4
我接受不了假话、空话和套话,我认为文风即人品。一个作家留给世界上的字应该是纯洁质朴的。要么不写,要么诚实。别给这个原本纷乱不堪的世界增添废话。
我在这本书里写下我采访过的新闻事实,写故事。我追求真实与简约,以此表达我对7·16勇士的敬意。这本书记录了辽宁省14个市公安消防支队和总队官兵成功扑救7·16大火的作战过程,重点讲述士兵和基层干部的业绩。我在写作中盼着写完,但结束的时候却又无限惆怅,我觉得我要跟他们说告别了,我舍不得他们,永远忘不了他们。
他们的经历,是百年中国最值得记录的记忆之一,我为认识过他们,写下他们而感欣慰。他们——辽宁省公安消防铁军不仅是英雄,还是中华民族值得赞颂的伟大人物。我对伟人的理解是坚韧、拯救和担当,就像他们一样,一群平凡的军人在几天几夜之间发出恒久的光彩。
------------
第二章 蘑菇云从顶端扩散,底部是刺眼的白光
2010年7月16日傍晚,大连市公安消防支队开发区大队大孤山中队执勤中队长助理、三期士官刘磊正准备去参加战友儿子的百日宴。这时接到队里的电话,说管区油罐发生爆炸。刘磊起初没在意,他觉得可能是误报。大孤山岛上遍布开工工地,有人把施工单位炸山当成油罐爆了。
他到中队,听说油罐真的爆了,血轰地冲上刘磊头顶,油罐爆了!
大孤山中队担负这个25平方公里的半岛的消防职责。岛上油罐星罗棋布,到底有多少,没几个人说得清。新港码头每年装船输出的原油就达1500万吨。就单个油罐而言,直径80米,高22米,储量10万吨原油的罐体比比皆是。从警铃爆响开始,刘磊脑子里冒出遍地是油、遍地是火、遍地爆炸的惨象。赴此火场就是赴死,这个道理谁都清楚。但刘磊所想与生死无关,只惦记把消防车开得更快一点,早一分钟到达火场。而他来到火场后,看到的景象比想象更惨烈。
消防中队离发生爆炸的新港码头油库直线距离只有2.7公里,但曲折的山路比这远得多。由于大孤山遮挡,刘磊和他的战友们最初并没有看到爆起的浓烟。消防车拐过一个大弯之后,公路上涌来一片溃退的人流。驾驶农用三轮车的、骑摩托车的、徒步奔跑的人群像潮水般涌来。
在逃散人群的身后,一座冲天而起的蘑菇云正从顶端向四周扩散,底部是刺眼的白光。刘磊刹那间以为***爆炸了。与此同时,103号油罐近旁一根直径为900毫米的输油管炸裂,浊黑的油柱拔地而起,高度约有20米。油柱冲到最高点下落,变为火团。也就是说,一个火的瀑布正从103号油罐边上喷发,落地变为流淌火,越过壕沟、护坝,四处蔓延。
逃命的工人和老百姓眼见消防车驰近,放慢了脚步,回头看大孤山消防中队的5台消防车箭一般地扎进火海,如同与他们诀别。
18点12分接警,18点19分到达火场,大孤山消防中队一共用了7分钟。刘磊第一个从消防车跳下,他是消防部队到达火场的第一人。从踏上油库的土地算起,他们血拼40分钟、死扛7小时,全战15小时……大孤山消防中队整整在火场坚守了一个月。直至8月19日最后撤出,艰苦卓绝,历经磨难。
刘磊下车之后,他的作战靴一脚踩在流淌火和20多厘米厚黏稠的原油上,火焰一片。靴子踩上去,火浪四溅。刘磊向大队领导报告火场情况,把手机塞进作战服里面的裤兜,此后48小时再没接任何电话。刘磊不知道,就在这时,他的妻子李扬连着给他发了三条短信。
第一条:“老天保佑你,咱们还没要孩子呢。”
第二条:“油烟有毒,要戴空气呼吸器。”
第三条:“咱妈在家烧香求佛祖保佑你们。”
刘磊没看到这些短信,他的手机被泡沫液浸坏了。李扬从电视新闻的滚动字幕上看到大连大孤山油罐爆炸,马上想到这是刘磊中队的管区,她开始心惊肉跳。如果李扬到现场,看到的何止是危险?是跟庞然大物的油罐相比渺小得很多的消防战士纵身火海,以血肉之躯与油火抗衡,出演了一场惊天壮举。
进入火海,刘磊命令把车往火头开,他们直接到达103号罐近旁爆裂起火的900毫米粗的管道前。下车时,蘑菇云已经演化为几十公里宽的乌黑的云层,完全遮住了天色。而火的白光比阳光更刺眼。刘磊想,如果阴间有炼狱,不过如此。他和战友们离火柱只有十几米远,原油的黑柱跃起成为火瀑落在他们身后,他们在拱门式的火瀑里面作战。
刘磊有14年军龄,出入火场上千次,他心里明白,他们要做的不是扑灭900毫米输油管的火,满罐的油以巨大压力喷泻,出来就是火,扑灭绝无可能。他们要保住的是20米外储存10万吨原油的106号罐,保住它不被流淌火烤爆。
事实证明,刘磊做出的战术决定很危险也很正确。
火场地势西高东低,爆炸点在西边,流淌火流入下水道、地沟道,然后漫出地面,环围106号罐。
保106号罐,意味着消防官兵放弃了退路——他们背倚106号罐,阻击从900毫米粗的管道喷发的油火,同时冷却106号罐。如果油罐爆炸了谁都跑不出去。此刻,离喷火点只有10米远的103号罐随时都有爆炸的危险。刘磊觉得103号罐恐怕保不住了。但不管103号罐是安是危,绝不能让106号罐连带爆燃,这就是刘磊抱定的决心。三支泡沫枪分别操控在刘磊、指导员吴敬玉、一班长何磊手中。把枪的人当然是离火最近的人。他们把火一点点阻击回去,让火浪离106号罐远一点再远一点,而他们与不知何时爆炸的103号罐越来越近。储量为10万吨的油罐爆炸后是什么样?谁也没见过,刘磊也没见过。他脑子里一瞬间闪过两个想法:
一、老子今天就要死在这儿了,35年没白活。
二、我们的命就放在这三把泡沫枪上,只要逼住流淌火,就有命。逼不住火,人跟106号罐一起完蛋。
沃尔沃消防车把泡沫枪压力加到了最大。一个人根本把持不住。刘磊跪在地上打,手一秃噜,泡沫枪口像蛇一样遍地乱滚,刘磊用身体压住它,枪口对准火。滚烫的原油钻进他的衣服和靴子里。吴敬玉坐在地上,抱着泡沫枪打火。何磊把泡沫枪扛在肩头。
在开发区消防大队的7个消防中队到达之前,除去企业消防人员外,火场上只有刘磊和他的21名战友。他们背靠106号罐,面对103号罐,在夹缝中与火浪展开拉锯战。战士们把火浪从低地势打回高地势,爆出的火球重新占领阵地。他们退回到106号罐,重新阻击流淌火。刘磊记不住究竟熬了多长时间。前方一根750毫米的管道爆炸,巨大的气浪把他们推出四五米远。刘磊高喊:“把水枪带上,后撤!”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2434
2435
2436
2437
2438
2439
2440
2441
2442
2443
2444
2445
2446
2447
2448
2449
2450
2451
2452
2453
2454
2455
2456
2457
2458
2459
2460
2461
2462
2463
2464
2465
2466
2467
2468
2469
2470
2471
2472
2473
2474
2475
2476
2477
2478
2479
2480
2481
2482
2483
2484
2485
2486
2487
2488
2489
2490
2491
2492
2493
2494
2495
2496
2497
2498
2499
2500
2501
2502
2503
2504
2505
2506
2507
2508
2509
2510
2511
2512
2513
2514
2515
2516
2517
2518
2519
2520
2521
2522
2523
2524
2525
2526
2527
2528
2529
2530
2531
2532
2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