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
这似乎是个寻常清晨,虽已将近端午,可因在山里的缘故,早晚依旧十分舒适凉爽。
山阴僻静处,一条小溪蜿蜒流淌。
溪边有一硕大石岩,一丈见方,石岩一半掩在溪水中,一半露在水上。
石岩上,几只鸟雀时而低头啄啄羽毛,时而优雅漫步。
若是近前,就会让人诧异,因为石岩上,鸟雀下,竟有一灰色人影一动不动。
随着一声哈欠,灰色人影慢慢做起身来。
令人诧异的是,被惊动的鸟雀并没有立时分走,反而重新落到那人身上,“叽叽叽叽”,似有欢喜之意。
那灰色人影,身边一目了然。
灰色僧衣,光溜溜的脑袋,是个看起来不过面容稚嫩的少年和尚。
这小和尚打着哈欠,看着蹦跶到自己腿上的两只鸟雀,不由挑了挑嘴角。
这两只鸟雀,圆圆鼓鼓,身体肥硕。
“又肥了,想来烤着正是时候。”这小和尚嘴里说着犯禁的话,手上的动作却是轻柔,伸出手指,摸了摸膝上停着的鸟雀的头。
鸟雀也不害怕,反而伸着小脑袋,往小和尚的手心蹭了蹭,极为亲昵。
小和尚笑了笑,接下腰间的布口袋,抓了两把小米,撒在石岩上。
鸟雀们“叽叽喳喳”地奔着小米去了,小和尚慢悠悠地从石岩上翻身下来。
石岩下,两只尺半高的木桶,还有一只扁担。
小和尚往东边望了望,旭日初升,天空浅蓝明净,他脸上露出几分追忆、几分迷惘。
不过,很快他面上就恢复平静宁和,开始老实地担起水来。
一路上都是崎岖的石板路,装了八分满的木桶,却很稳当,鲜少有溅出水来。
从溪畔到山顶古寺,共有七百二十个石阶。
从五岁时起,这条路,小和尚已经走了六年。
一如今日。
*
新书发布,小九急求收藏与推荐票,麻烦大家点点了。;
------------
第一章 西山寺里有老僧
山曰西山,位于城西三十里,山顶有寺曰西山寺。
虽名为寺,供奉着佛祖与罗汉,可西山寺并不接四方供奉。
因为整个西山土地,都是城中大户王家所有。
西山寺是王家先人所设,只受王氏子孙供奉。
传闻,王家先祖曾是元末少林寺武僧,后太祖反元,王家先祖还俗追随太祖皇帝,曾为太祖皇帝宿卫亲军。
没等开国,王家先祖便因伤病离了军中,而后携妻带子,回乡安居。
等到太祖皇帝开国,论功行赏,王家先祖虽不在爵位列表上,可太祖皇帝并没有忘了这个昔日器重的亲军侍卫,赐金百两,诰封正五品武德将军。
王家这时,已经趁着战乱初定,买下良田百顷,成为长寿县的财主富户之一。
赶巧的是,洪武三年,安陆府附郭长寿县,使得长寿成为府衙治地,第一任安陆知府是昔日军中文书,恰好是王家先祖旧识。
在其照拂提挈下,王家子孙从农转士,耕读传家,王家始大。
没几年,安陆府改安陆州,长寿县废县改州,繁华依旧。
王家那位先祖,却是在子孙出仕,家族渐兴之时,在自己买下的西山山顶,建了一座小寺。
等到孙媳进门,他就上山再次落发,在寺里做了和尚。
一百五十余年下来,王家成为安陆州士绅之首,盘踞在安陆州内外。
西山寺,依在耸立在西山山顶,只是许多王家子孙已经忘了自家还有这处祖地。
“呼”,即便是隔日例行之事,可是看着水缸盛满的小和尚,依旧脸上露出几分笑意。
此处是西山寺西跨院。
因西山寺建在山顶,地方有限,因此布局小巧,不过小小三进院。
山门进去,第一进正殿就是天王殿,偏殿是经室与客堂;第二进是大雄宝殿,偏殿是地藏殿与罗汉堂,第三进正房是禅室与方丈室,左右都是斋房。后一进院子,左右各有一个跨院,一处是厨房之地,另一处则是杂役居所。
水缸虽不大,可是真要盛满,却要往返山涧八次。
从太阳未升起开始,小和尚只担水这一项,就要用两个时辰才能完工。
水缸旁边,是个尺高的大瓷盆,里面盛的是水缸里早晨淘出的陈水,水上飘着个葫芦瓢。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9894
9895
9896
9897
9898
9899
9900
9901
9902
9903
9904
9905
9906
9907
9908
9909
9910
9911
9912
9913
9914
9915
9916
9917
9918
9919
9920
9921
9922
9923
9924
9925
9926
9927
9928
9929
9930
9931
9932
9933
9934
9935
9936
9937
9938
9939
9940
9941
9942
9943
9944
9945
9946
9947
9948
9949
9950
9951
9952
9953
9954
9955
9956
9957
9958
9959
9960
9961
9962
9963
9964
9965
9966
9967
9968
9969
9970
9971
9972
9973
9974
9975
9976
9977
9978
9979
9980
9981
9982
9983
9984
9985
9986
9987
9988
9989
9990
9991
9992
9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