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烛火
------------
序言:人生的开始与终点
我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开始萌生了写作的想法,或许是小学造句的时候,或许是初中作文被老师念的时候,亦或许是高中的散文笔记本被同学传看的时候。总归当写作这样的想法萌生后,是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又艰难的过程,终于锻造成了我的梦想,成为我人生的出发与终极目标。
梦想是坚持不懈的!
十年前的我,顶着西安的酷暑与寒冬,在工作之余历时三年多,终于完成了一部近三百万字的小说。然而一切的汗水与艰辛,变成了小偷光顾后的一无所有。我近乎疯狂地跑遍了西安城的大街小巷,希望能够从那些二手电脑收售店,找到存储着文稿的电脑或是优盘,随着时间的流逝,希望终成渺茫之后的泡影。我想文稿丢失后的那一个月,该是我这辈子最魂不守舍的日子。我在悲痛中沉睡,昏天暗地不辨白昼与黑夜。
写作是痛苦和煎熬的,母亲至今一提起来就会劝我,再也不要做这熬心耗神的事了。可她却不明白,痛苦是有的,煎熬也是有的,更多的是快乐,还有苦过之后的回味甘甜!
我已经经历过最痛苦的日子,这或许是老天对于我的考验和磨练,让我能够拥有一颗更强大的内心,在面临所有的打击时,都能够以平常心去面对,都能够静下心去思索人生和生命的意义?
我知道自己只是大千世界的一粒尘埃,只是茫茫人海的一点平凡,然而再渺小的生命,也会努力绽放生命的色彩斑斓,也想闪耀自己的灵魂光芒。是的,我们很平常,可我们也是这个世界的独一无二。
如果说写作是我一直坚持不懈的梦想,那么这部小说《人世草木心》就是我梦想道路上必须要跨越的高山。它既是障碍,也是基石。
我一直没有过年少轻狂,也没有过浮躁夸张,十年后似乎和十年前的我一样。然而又怎么可能一样?时代在日新月异,人生在不断成长,十年后的今天或许我更有状态与能力去为梦想坚持不懈,去跨越我人生道路上的高山。
《人世草木心》主旨是书写茶人群体的书,也是用现实主义的笔调去刻画跨度近三十年的时代变迁,以及在时代背景下的一个个小人物的成长故事。小说以时间为轴,起始于一九八八年,以主人公成长的阶段,大致分为三卷:
第一卷“烛火”,是主人公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描绘的是家庭对于人生的意义。烛火是轻灵跳跃的,也是温暖的,烛光里的记忆是很多人内心深处的温馨画面。烛火很容易熄灭,就像脆弱的童年,它们需要的是呵护;
第二卷“灯火”,是主人公的青年时代,描绘的是学校及社会对于人生的意义,灯火是朦胧闪亮的,可以是黑夜迷途里的指引,也可以是花花世界中的诱惑。灯火真实而又虚幻,像是少年的心,徘徊于现实与幻想之间;
第三卷“炉火”,是主人公走向中年时代的故事,描绘的是事业,爱情,婚姻对于人生的意义,炉火是热切沉重的,厨房里的柴米油盐,客厅里的家长里短,茶案上的风花雪月等等。炉火烤炼的是人的担当与责任,是内心的最终回归。
这是《人世草木心》的三个分卷命名和简单介绍,小说是按照故事的发展有序进行,烛火,灯火,炉火并没有特别的指向性和标注性,三卷的内容中都会有出现,一切都是为全书服务。
人们常说一个“茶”字,就是在描绘人在草木之间。而人间草木心的定名,不仅仅是在书写茶人的草木之心,更是在书写每一个心怀天地自然的人。“茶”字是人在草木之间,也是人在自然之间。
我从两三岁起接触到茶,来自家庭环境成长下的饮食习惯更让我三十多年一直伴随着茶香。儿时的茉莉花茶,少年时的绿茶,红茶,黄茶,乌龙茶,青年时的黑茶,普洱茶。到了如今,茶叶已然是融入到我的人生,我的生活,无法割离。茶对于我来说,是童年时代,也是家的美好记忆。
茶为国饮,据传发乎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由此而发端的数千年茶文化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茶是包罗万象,不拘一格的,人们常说“柴米油盐酱醋茶”,人们也说“琴棋书画诗酒茶”,它是大众饮品,也是高雅享受。茶的境界,也是人的境界,无论喝茶品茶,咀嚼的是自己当下的人生。
《人世草木心》是一部长篇小说,预计总体字数在百万字以上,这是一个在时间中打磨的创作过程。书中关于现实的描绘,都是来源于生活,却又虚构于生活。对人物,故事,环境等等的塑造也是按照小说的主旨需求,进行的艺术形象创作,无关政治和任何个人和团体。至于小说人物对茶的观点,见解,也是根据人物的性格,成长环境,文化水平等等综合考量后,所进行的小说情节语言设定。因此,请勿对号入座。这是一本书,讲的是有关人生,有关茶人的故事。就像是一部电影,一场戏,或许素材是来源于现实,然而没有人会把电影,戏剧当现实。
作者文若,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少小顽皮好动,越成长越安静。自幼食素,至今已成习惯;不抽烟,不喝酒,唯好喝茶;读书无所成,却时时卷不离手。常怀作家梦想,却因书稿丢失事件一蹶不振,陆陆续续写了些有头没尾的故事。如今以创作《人世草木心》为起点,重新再出发。长久未能动笔,难免书中会有疏漏,愿诸位师友海涵见谅。
最后,以一首杜撰的诗作为序言的结束语,也是整部书书名的出处。
《人世草木心》
南方有嘉树,人世草木心。
天地润清浊,岁月藏古今。
入世涤风尘,出世悦禅音。
淡水烹苦烈,素叶嚼甘辛。
一壶春秋在,举杯漫光阴。
浮生沉百味,悠然度清贫。
------------
第一章 开头不正经
开篇声明:这是一部现实得不能再现实的书,纯属虚构,千万不能够当真!若有雷同,必然是剽窃我的!
这是个不太正经的小说开头!
作者自云,正经的看得太多,到了下笔的时候,反倒不知道怎么去书写了。
接下来这一段,可看可不看,当然看一看也挺好:
简单说说故事的主人公,他出生的那天晚上,电闪雷鸣,风雨交加。一只金光闪闪的牛闯入了他奶奶王莹的梦境,将老人家惊醒。她迷迷糊糊中听见儿子儿媳房里传来一阵“呜哇……呜哇!”的婴孩啼哭声,心下顿时惊讶地坐起身来。
世事就是如此,当很多个巧合堆集到一起,会变得不可思议起来。尤其是对于那些有着儒释道信仰的人们来说,就更多了几分神秘莫测的意味。
主人公的母亲田梦佳在本命年牛年生的他,而且他生在了老牛家,他生肖也属牛,再加上他奶奶王莹的金牛梦以及可以被看做是异象的天气。于是我们的主人公被认为是带着某种意义和使命降生到这个普通的家庭,或者说这一切也代表了他会有注定不凡的人生!
又于是当主人公满月的时候,他爷爷牛传清郑重其事的翻了家谱,按照“祖德纪传勇,耕读天地广”的字辈排序,给他取名“耕耘”,牛耕耘,小名牛牛。
我们的故事由此开始:
那是1988年的冬月里,牛传清七十六岁,牛耕耘还不足四岁。这一日正是大雪纷飞的天气,苍茫大地一片银装素裹的景象。爷孙俩坐在炉火旁喝茶,聊天,烤馍片吃。
两个人谈起屋外的大雪,都说下得极好,牛传清忽提了一句民谚:“冬日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没成想耕耘竟补了一句,凑了一首诗。
“冬日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常盼瑞雪兆丰收,粮满仓来谷满穗。”
慌得他忙唤了学问高深的义兄叶世芳来问,这诗补得如何?
叶世芳文武双全,旧社会里做过黄埔军校的国术教官,与牛传清是结拜过的异姓兄弟。两人不分彼此,耕耘也是他的孙子。
叶世芳自耕耘三岁起开始教授他武艺和学问,时间还不足一年,如今听闻了此诗,心下不禁惊异。
耕耘说,“瑞雪兆丰年”是大家挂在嘴边的话,他只是改动了一个字而已。后面半句也是仿照村子里人家对联上“春满园来福满门”修改过来的。至于为何想到用谷穗的“穗”字去呼应前面的“被”字和“睡”字的发音,则完全是他这一年来背诵《唐诗三百首》的功劳。他从背过的诗里发现了相似之处,有些诗首句两节的最末一个字发音相同,比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里的“光”字和“霜”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中的“晓”字和“鸟”字;不过这样的情况不是普遍,普遍的相同点是每句诗的最末一个字发音相同,例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里的“流”字和“楼”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中的“天”字和“船”字。
叶世芳知道耕耘聪慧,却不料他竟然总结出这番见解,不由地内心大为惊喜。为防止耕耘心生骄盈,只是稍加点评,并未过多夸赞。此后越发的对他严加教导,更增加了背诵的内容,除了《唐诗三百首》之外,还有《声律启蒙》和《笠翁对韵》两本对声调、音律、格律等方面训练的开蒙韵文。
耕耘还不到四岁,好不容易补了一句诗,没有得到奖励不说,反倒要学的更多。他的内心自然是极不情愿的,不过也没有办法,谁让自己遇上了这么个公公,而且是坚决秉承严师出高徒理念的公公。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323
324
325
326
327
328
329
330
331
332
333
334
335
336
337
338
339
340
341
342
343
344
345
346
347
348
349
350
351
352
353
354
355
356
357
358
359
360
361
362
363
364
365
366
367
368
369
370
371
372
373
374
375
376
377
378
379
380
381
382
383
384
385
386
387
388
389
390
391
392
393
394
395
396
397
398
399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410
411
412
413
414
415
416
417
418
419
420
421
422